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EOS)与患者肺功能(FEV1%)的相关性以及与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40例急性加重期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检测其用吸入激素前、治疗1个月后的嗜酸细胞,肺功能( FEV1%)症状严重程度,记录吸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剂量.结果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与第一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FEV1%)呈负相关(r=-0.691,P<0.01),与吸入激素量正相关(r=0.821,P<0.01),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相关程度正相关(r =0.721,P<0.01).结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作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诊断、严重程度的判定及其吸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剂量的重要参考指标,其简单、可靠、无创、廉价,可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2.
柴静 《临床医学》2022,(10):109-111
目的 评价奥马珠单抗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1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24)及研究组(n=22)。对照组患者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舒利迭)吸入及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上述用药基础上联合奥马珠单抗皮下注射,用药16周后对两组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支气管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喘生活质量问卷调查(AQLQ)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规律用药16周后,研究组患者FEV1%pred、ACT评分、AQL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Fe NO、EOS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 <0.05)。结论 奥马珠单抗可以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NO)与诱导痰嗜酸粒细胞(EOS)及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其与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效果的关系,为ACOS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诊治的稳定期ACOS患者为ACOS组(n=60),以同期诊治的无合并哮喘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单纯COPD组(n=60)。受试者均接受单纯ICS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行肺通气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呼出气NO检测及诱导痰中炎性细胞的分析。结果:ACOS组呼出气NO及诱导痰EOS计数均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且呼出气NO与诱导痰EOS计数显著正相关、与FEV1显著负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以30ppb为截点呼出气NO诊断ACOS的敏感度为86.1%,特异度为85.7%。ICS治疗后的FEV1值增幅ACOS组亦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ACOS组ICS治疗后的FEV1值增幅与呼出气NO检测显著正相关。结论:呼出气NO与ACOS患者气道EOS炎症及肺功能下降相关,且能较好地预测ACOS对ICS治疗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4.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对所有患者行对症治疗2w,对比治疗前后Fe NO、肺功能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在支气管哮喘诊断中作用。治疗后Fe NO值明显下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EV1和EOS均有所改善,但相比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Fe NO诊断支气管哮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控制做出正确、及时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监测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数,分析其与临床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关系。方法:采集29例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3个月前、后的诱导痰液,检测痰液细胞分类计数和肺功能并记录症状。22例健康非吸烟者为对照。结果: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痰液嗜酸粒细胞百分数(E%)明显高于非急性发作期和对照组(P均〈0.05),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痰液E%较前明显减低(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痰液E%和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百分数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呈显著负相关(r=-0.743、-0.652,P均〈0.05),与峰呼气流速变异率(PEF%)呈显著正相关(r=0.806,P〈0.01)。结论: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增高,与临床病情、肺功能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嗜酸粒细胞(EOS)、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4月64例ACOS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措施,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加用糖皮质激素,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统计对比两组入院时及疗程结束时血清炎性因子指标(EOS、IL-6、CRP)、血清气道重塑相关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神经生长因子(N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肺功能指标[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FEV1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血清炎性因子:治疗后两组EOS、IL-6、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气道重塑指标:治疗前两组TIMP-1、NGF、MMP-9、b-F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IMP-1、NGF、MMP-9、b-F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内皮细胞功能:治疗前两组Sicam-1、ET-1、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肺功能指标:治疗前两组FEV1、FEV1/FVC、FEV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FEV1/FVC、FEV1、FEV1%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5)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9%(3/32)与对照组6.26%(2/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ACOS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体内炎性反应,延缓气道重塑,改善肺功能及内皮细胞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稳定期COPD患者(稳定期组,n=90)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同期门诊正常体检者(对照组,n=100)和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期,n=80) COPD患者为对照。检测患者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肺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稳定期组和急性发作期组患者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呼出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和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稳定期组和急性发作期组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FEV1%、FEV1/FVC无显著差异(P0.05),而CRP、D-二聚体、IL-2、IL-6有显著差异(P0.05);稳定期COPD患者FeNO与血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0.432,P0.05),与FEV1/FVC呈负相关(r=-0.289,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FeNO与血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而与FEV1/FVC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前后气道炎性细胞、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收集急性哮喘发作患者38例和健康对照者20例进行诱导痰和肺功能检测,哮喘患者采用上述联合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比例、嗜酸细胞趋低因子(eotaxin)、ECP水平以及肺功能。结果哮喘组治疗前的嗜酸粒细胞比例、eotaxin和EC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嗜酸粒细胞比例、eotaxin和EC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与Eos比例、eotaxin浓度和ECP水平呈负相关(P〈0.001);eotaxin浓度与ECP浓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Eotaxin可能通过对Eos的选择性趋化作用使其释放ECP等一系列炎性介质参与了嗜酸细胞性气道炎症和气流阻塞的发生机制。普米克令舒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可显著降低急性哮喘发作患者气道分泌物内Eos数量及eotaxin、ECP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哮喘患儿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94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EOS计数、IgE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EOS计数、IgE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EV1、FEV1/FVC、P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能够显著降低患儿EOS计数、IgE水平,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哮喘患者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均较外惆 血液中出现更为早期且显著,诱导痰中EOS平均百分数在过敏原刺激后4h由0.5%上升至12.0%并持续24h,ECP水平在刺激后4h也由39.8mg/L,上升至151.3mg/L,在24h后更高,且痰中ECP水平与反映气道阻塞程度的肺功能指标FEV1%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痰液中ECP浓度可反映哮喘患者气道阻塞程度,哮喘患者痰液中EOS存活时间延长,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疗效与诱导EOS凋亡密切相关,通过检测痰液中EOS的凋 亡率,可评价药物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哮喘患者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 (EOS)的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均较外周血液中出现更为早期且显著 ,诱导痰中EOS平均百分数在过敏原刺激后 4h由 0 5 %上升至 12 0 %并持续 2 4h ,ECP水平在刺激后 4h也由 39 8mg/L上升至 15 1 3mg/L ,在2 4h后更高 ,且痰中ECP水平与反映气道阻塞程度的肺功能指标FEV1%呈显著负相关 ,表明痰液中ECP浓度可反映哮喘患者气道阻塞程度。哮喘患者痰液中EOS存活时间延长 ,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疗效与诱导EOS凋亡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痰液中EOS的凋亡率 ,可评价药物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反应的决定因素。方法:采用常规理化和免疫荧光法,对4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痰液中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进行计数;测定痰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结果:痰液IL-8、ECP含量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58、0.66。结论: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IL-8及ECP增多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可从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联合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的诊断效能。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依诊断标准连续纳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37例,ACO患者67例和非ACO(NACO)患者70例。采用一氧化氮电量法测定患者FeNO,计数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2组患者的FeNO水平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2个指标对ACO的诊断效能。结果 ACO组有效完成FeNO检测67例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52例,而NACO组分别为70例和47例。ACO组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分别为36.50(21.25)ppb和4.25%(13.12%),明显高于NACO组的21.00(10.00)ppb和0.5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89,P0.05;Z=-5.979,P0.05)。ACO组患者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水平分布与NAC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FeNO、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诊断ACO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和0.847,最佳临界值为25.50ppb和2.30%。联合检测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以任一指标大于临界值为ACO诊断标准,诊断灵敏度为0.942,特异度为0.638。结论 FeNO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是用于ACO诊断的良好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短疗程雾化吸入对嗜酸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部症状体征、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水平及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嗜酸性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糖皮质激素短疗程喷鼻和雾化吸入方案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鼻部症状VAS评分、内镜LundKennedy评分、EOS水平、血清皮质醇水平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鼻部症状VAS评分和内镜Lund-Kenned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3、6个月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OS计数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短疗程雾化吸入方案治疗嗜酸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可有效缓解鼻部症状体征,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聚集,降低远期复发风险,且未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测定在成人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例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52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研究组治疗前(T0)及治疗1个月(T1)、3个月(T2)、6个月(T3)的Fe NO、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同时检测对照组(不治疗)同时点的指标情况。分析研究组不同时点FEV1%与Fe NO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T1、T2、T3时点Fe NO显著低于T0时点,且研究组T1、T2时点Fe NO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T1、T2、T3时点FEV1%显著高于T0时点,且研究组T1、T2时点FEV1%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T0时点FEV1%与Fe NO呈显著负相关(P 0. 05)。结论成人支气管哮喘治疗中,Fe NO检测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中度COPD患者分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口服小剂量氨茶碱和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共6周。治疗前后检测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数和IL-8水平、测定肺功能并评价临床症状积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普米克令舒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数和IL-8水平明显降低,FEV1/FVC以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明显增加,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可有效抑制COPD患者气道炎症细胞浸润、改善肺功能并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李文碧 《医学临床研究》2016,(11):2149-2151
【目的】分析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41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患者符合重症哮喘标准,374例为普通哮喘。比较不同程度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分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和肺功能特征。【结果】①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诱导痰嗜中性粒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和FeN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的不同表型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型排序均为:嗜酸粒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嗜中性粒细胞型、寡细胞型。③重症哮喘不同气道炎症表型的哮喘患者,FeNO、FEV1/FVC(%)和FEV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中性粒细胞型是肺功能损害最严重的重症哮喘表型。【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型是哮喘最常见的气道炎症表型,在重症哮喘患者中,嗜中性粒细胞型的肺功能最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痰嗜酸粒细胞增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期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COPD加重期患者69例,均行强的松30 mg/d口服至10 d,治疗前后行痰诱导嗜酸细胞计数、肺功能检查,根据初次痰嗜酸粒细胞增高与否将病例分为两组,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结果 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痰嗜酸粒细胞增高组较非增高组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诱导痰进行嗜酸粒细胞检查对于COPD加重期患者是否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急性期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水平变化及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痰液,行EOS计数并测定ECP水平.同时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3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诱导痰液中EOS、ECP分别与血清IL-13呈正相关,且诱导痰液中EOS、ECP及血清IL-13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是导致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而IL-13又是嗜酸性粒细胞激动剂并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诱导痰液EOS、ECP和血清IL-13检测是哮喘诊断及病情转归的一个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急性期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水平变化及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痰液,行EOS计数并测定ECP水平。同时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3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诱导痰液中EOS、ECP分别与血清IL-13呈正相关,且诱导痰液中EOS、ECP及血清IL-13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是导致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而IL-13又是嗜酸性粒细胞激动剂并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诱导痰液EOS、ECP和血清IL-13检测是哮喘诊断及病情转归的一个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