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叶小产钳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分娩并符合剖宫产指征的908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使用单叶小产钳助娩458例为观察组,手娩胎头4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的时间间隔(U-DI)缩短,子宫切口撕裂、新生儿产伤、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应用单叶小产钳,可安全快速地娩出胎头.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单叶产钳在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1日-2019月11月29日于我院再次剖宫产的11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助产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50)。实验组应用单叶产钳助产,对照组行常规助产。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胎头娩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子宫切口裂伤、新生儿产伤、新生儿窒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再次剖宫产术中应用单叶产钳助产可加快娩出胎头,减少产妇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助于产妇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术中应用产钳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取头困难时应用产钳的优势。方法:选择手娩胎头失败改用产钳助产291例为观察1组,因胎儿窘迫情况紧急、胎头高浮和深嵌直接使用产钳助产159例为观察2组,徒手取胎头1565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术中情况。结果:观察组应用产钳均1次助娩成功,娩头时间缩短,无一例发生产伤或因取头时间过长导致新生儿窒息。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产钳,可安全地娩出胎头,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选取我院行剖宫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中使用单叶产钳,对照组术中手取胎儿,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及产妇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损伤发生率及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单叶产钳是一种易于掌握、无副损伤的有效方法,能明显减少新生儿的窒息率和损伤率,减低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刘艳  蒋小亚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2):1756-175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使用短柄小产钳助娩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头位剖宫产术中手取胎头失败或估计取胎头困难病例352例,根据术中情况选用短柄小产钳单叶或双叶产钳助娩。【结果】所有应用产钳病例均一次助娩成功。无一例发生新生儿产伤或因取头时间过长导致新生儿窒息。无母体损伤。【结论】短柄小产钳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可有效减少术中取头困难,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减少母体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臀牵引术和产钳术在头位剖宫产取头困难时应用效果,探讨剖宫产取头困难的最佳办法。方法:61例头位剖宫产(其中胎头高浮31例,胎头入盆过深30例),分别采用产钳术21例,臀位牵引术30例。结果:臀牵引术能减少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窒息及产伤、子宫切口撕裂、出血量,优于产钳术。结论:对头位剖宫产娩头困难,采用臀牵引,不仅可缩短胎儿娩出时间,还可降低因胎头娩出困难选择产钳助产引起的一系列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式娩肩法对肩难产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肩难产产妇122例,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2例。胎头娩出前,两组产妇均进行常规产程观察及护理;胎头娩出后,对照组产妇采取传统娩肩法,观察组采取改良式娩肩法,并启动肩难产处理流程(即HELPERR)。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2h会阴伤口疼痛、产妇会阴裂伤和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Apgar评分、脐动脉pH值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2h会阴伤口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会阴裂伤,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pH值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娩肩法可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缓解产后2h会阴伤口疼痛,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但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在第二产程异常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本院分娩的第二产程异常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剖宫产干预,观察组则实施产钳助产干预。分析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分娩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16.00%)低于对照组(44.00%)(P 0.05);观察组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概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14.00%)(P 0.05);观察组Apgar评分≥8分的概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Apgar(46.00%)(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分娩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第二产程异常产妇接受产钳助产干预,可更好地保证其母婴安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李忠秀 《临床医学》2013,33(5):73-74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中有利于胎头娩出的方法。方法选择再次剖宫产产妇1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92例)与对照组(88例),治疗组全部用压肠板协助胎头娩出,对照组用手助方法娩出胎儿,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胎儿均顺利娩出,自切皮至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6.26 min[(6.0±0.5)min],术中平均出血180.68 ml[(125.5±12.50)ml],无新生儿窒息及子宫切口延长和撕裂。对照组自切皮至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8.68 min[(8.4±0.6)min],术中平均出血224.46 ml[(220.50±10.50)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新生儿窒息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子宫切口撕裂和倒"T"切口各4例,产钳协助胎头娩出4例。结论再次剖宫产子宫腹部粘连,术野相对较小,胎头高浮,麻醉效果的好坏均可影响胎头娩出,利用压肠板协助胎头娩出效果良好,能有效缩短胎头娩出时间,减少并发症,且使用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胎头高浮娩出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娩头困难、娩出时间过长对新生儿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02~2003年(I组)和2004~2005年(II组)在我院行新式剖宫产胎头高浮的临床资料,对胎头娩出时间、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四方面进行比较,以说明新处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胎头娩出时间I组70 s~8 min,II组40 s~3 min;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率I组18.9%,Ⅱ组3.90%;新生儿窒息率I组15.1%,II组2.44%;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I组4.56%,II组0.49%。各项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胎头高浮娩出困难、娩出时间过长将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加,熟练掌握新式剖宫产胎头高浮娩头方法和技巧,减少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率,缩短胎头娩出时间,进而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头娩出后使用自然娩肩法接生对产伤发生和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3月阴道分娩的384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015年4-6月阴道分娩的324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胎头娩出后采取常规协助娩肩法,观察组采取自然娩肩法。比较两组在产妇会阴裂伤、肩难产、新生儿锁骨骨折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II度裂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体质量3 500g的肩难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体质量3 500g的锁骨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娩肩法能够降低严重会阴裂伤的发生,降低3 500g新生儿锁骨骨折和肩难产的发生率,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陈凤霞 《临床医学》2012,32(2):65-66
目的减少剖宫产中母婴并发症。方法介绍单叶产钳在剖宫产中的使用方法,并与徒手娩头法在娩出胎儿所用时间、头位难产发生率、母婴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在胎头高浮的剖宫产中使用单叶产钳可以减少头位难产的发生率,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单叶产钳可以在胎头高浮的剖宫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行剖腹产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新生儿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取胎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切口疼痛、切口延裂、盆腔粘连、术中血尿、胎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更佳,能有效缩短胎儿娩出时间,加快产妇术后康复,提高新生儿分娩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胎头高浮剖宫产娩头方法。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3月,在本院行剖宫产的胎头高浮产妇98例,随机分为2组,以改进子宫切口48例为观察组,常规娩头法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取头时间、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取头困难1例,对照组8例,差异有显著性(χ^2=4.14,P〈0.05)。观察组平均娩头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10.38,χ^2=6.58、4.23,P〈0.01、0.05)。结论改进后的娩头法安全、可靠,母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膜外横切口剖宫产术中取胎头困难时应用产钳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08-01/2008-12在我院住院需行剖宫产的孕妇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100例,对照组100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孕周、术前估计胎儿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该研究发现剖宫产术中应用产钳助娩胎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窒息发生率明低于对照组。另外在新生儿颅内出血、吸入性肺炎、切口撕裂、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方面研究组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行腹膜外横切口剖宫产手术中发生徒手取胎头困难时,及时应用产钳协助胎头娩出时安全可行的,可以减少新生儿窒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李娟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3):3010-3011
探究分析对剖宫产术时出头困难采取牵足内倒转法进行处理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67例剖宫产术时出头困难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35例)和B组(32)例,B组产妇采用阴道上推胎头法,A组产妇采用牵足内倒转法。两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产妇的术后病率、胎儿娩出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对剖宫产术时出头困难采用牵足内倒转法,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病率,缩短胎儿娩出时间,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压肠板在头位性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我院45例头位性剖宫产术取胎头困难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应用压肠板助娩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45例产妇均顺利分娩,从切开子宫至胎头娩出平均用时38 s,5 min内新生儿Apgar评分均为10分,无产伤发生,产妇出血量平均210 ml,无子宫切口延裂现象。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与医生默契配合、适时应用压肠板协助分娩等措施能很好地预防和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将80例需剖宫产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对照组选用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产妇剖宫术中情况、新生儿情况(Apgar评分)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术术中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身体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利于产妇术后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产程标准与助产措施对产钳助产、中转剖宫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北京市健宫医院和北京市美中宜和妇儿医院产房试产实施新产程标准与助产措施分娩的402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实施旧产程标准分娩的3986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产钳助产、中转剖宫产和分娩并发症的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钳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因胎儿呼吸窘迫产钳助产率高于对照组,因缩短第二产程以及持续性枕位异常产钳助产率低于对照组;因产妇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头盆不称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与助产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妇产钳助产、中转剖宫产发生率,并且未增加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产钳助产术与胎头吸引助产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产钳术与胎吸术在阴道助产中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4~2005年使用产钳助产118例及胎吸助产3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头吸引助产术对母体软产道损伤小于产钳术(P<0.05),产钳助娩时间明显短于胎头吸引术(P<0.05)。结论:产钳助产时间短,成功率高,母儿危急情况下使用能迅速娩出胎儿,争取抢救时间,但如处理不得当,则比胎吸助产更易产生产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