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与根治术联合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0例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6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前提高,且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8.3±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7±3.1)d(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随访6个月后复发率为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和20.3%(P均0.05)。结论将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与根治术联合应用于胃癌患者治疗中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安全性高,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围术期综合干预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100例在本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采取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进行围术期综合干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居高,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64.00%,观察组为86.00%(P0.05)。结论对以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法为治疗方法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临围术期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肺内良性疾病大咯血疗效,分析复发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55例肺良性病变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患者资料,Log-rank单因素、Cox多因素分析影响咯血复发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介入术后止血率。结果 55例患者均成功介入栓塞。术后胸部疼痛9例,发热6例,腹痛1例,给予对症处理均好转,无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月、6月、1年、2年、3年累积止血率分别为96.4%、94.5%、89.1%、72.7%、69.1%。无咯血平均生存时间30.1(28.33~33.49)月。单因素分析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体肺循环分流(SPS)、肺毁损及栓塞材料与咯血介入术后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NBSA、栓塞材料为影响咯血介入栓塞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控制肺良性病变大咯血安全有效,随着术后时间延长累积复发率逐渐升高,栓塞材料、NBSA供血为术后复发独立影响因素。因此应重视NBSA供血栓塞,选用PVA等永久栓塞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危重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出血患者行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出血69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对照A组23例均给予消化性溃疡出血药物保守治疗,对照B组23例均采取内镜下局部药物注射及喷洒止血治疗,观察组23例均采取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对照A组、对照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39.1%、69.2%,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7.0%(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为为65.2%、30.4%,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0%(P0.05);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重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出血的患者行动脉栓塞术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可有效控制出血症状,且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血管瘤剥除术与肝动脉介入栓塞(TA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剥除组与介入组各40例。剥除组实施血管瘤剥除术,介入组采取TAE。比较两组治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至2018年12月的复发率。结果剥除组治愈率100%,显著高于介入组的85.00%(P0.05)。剥除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116.57±31.21) min、(9.20±2.95) d,显著高于介入组的(58.74±16.22) min、(7.11±2.04) d(P0.001)。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与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除组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介入组的25.00%(P0.05)。剥除组随访(30.57±9.85)个月,2例患者失访;介入组随访(28.89±10.22)个月,失访3例。两组随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除组随访期间复发率为0,显著低于介入组的16.22%(P0.05)。结论 TAE治疗肝血管瘤创伤小,与血管瘤剥除术相比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好;血管瘤剥除术创伤相对大,但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低于TAE,远期疗效优于TAE。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及对症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EV1、LVEF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不同护理干预后,两组FEV1、LVEF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P0.001),且观察组FEV1、LVEF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干预后止血时间、出血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21%(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2.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32%(P0.05)。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1 s用力呼吸容量与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止血时间、出血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对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的疗效和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疆军区总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9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内镜下肾上腺素注射止血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内镜下APC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初次止血的成功率、再次出血率、转急诊手术率及死亡率;观察皮质醇(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及肾上腺素(epinephrine,E)等应激反应指标的变化;记录住院相关指标(出血量、输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 9%,对照组为85. 7%,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初次止血率、再次出血率、转急诊手术率及死亡率等治疗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Cor、NE及E等应激反应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出血量、输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住院相关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 4%(P 0. 05)。结论内镜下APC对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减少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宫腔镜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24~48 h再行宫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血清hCG转阴时间、病灶消失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血清hCG转阴时间、病灶消失时间均显著少(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子宫穿孔及大出血,对照组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7例(21.21%),观察组患者出现下腹不适、发热、腰骶部不适等症状12例(36.36%),经对症治疗后均在1~4 d内消失。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殖健康,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胃出血患者13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5例。A组给予单纯凝血酶进行治疗,B组给予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C组给予单纯奥美拉唑治疗,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B组治疗总有效率最高,且明显高于A组(P0.0167)。B组住院时间最短,且明显短于A组和C组(P0.0167)。在治疗期间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且明显低于A组(P0.0167)。结论奥美拉唑能够有效地改善急性胃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若联合凝血酶一起使用,疗效更加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与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4例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或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结果 支气管动脉栓塞组患者即刻止血率、临床治愈率、有效控制率、无效率分别为82.4%、88.2%、5.9%、5.9%,支气管镜介入止血治疗组则分别为53.3%、60.0%、26.7%、13.3%.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较支气管镜介入止血具有止血效果迅速、明显、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粗大脾动脉竞争性"窃取"腹腔干血流,引起肝动脉灌注不足(即肝硬化性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探讨脾动脉主干联合分支动脉栓塞的改良脾动脉栓塞术纠正肝硬化性脾动脉盗血综合征及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5年12月在火箭军总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脾功能亢进合并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肝硬化患者220例,分成3组,即给予药物或联合内镜干预的内科治疗组(120例)、内科治疗基础上实施传统的部分脾栓塞组(PSE组,40例)和联合脾动脉主干及分支动脉栓塞的改良脾动脉栓塞组(MSAE组,60例),中位随访5年以上,并对3组间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3组间比较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生存率和消化道出血率;log-rank法检验统计学差异。结果 MSAE组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术后5年内整体水平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P值均0.05)。术后6个月MSAE组Child-Pugh评分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P0.001)和PSE组(P=0.014);术后1年MSAE组Child-Pugh评分仍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P=0.009);术后6个月MSAE组MELD评分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P=0.004)和PSE组(P=0.048);术后1年MSAE组MELD评分仍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P=0.012)。MSAE组消化道出血/再出血及内镜治疗次数显著低于PSE组和内科治疗组(χ~2=9.41,P=0.009;χ~2=10.91,P=0.004);术后5年MSAE组术后消化道出血/再出血发生率仍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χ~2=14.70,P=0.002)。MASE组术后并发症(发热、腹痛)程度及持续时间均有所改善,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MSAE组中位生存时间45(8~91)个月,PSE组中位生存时间41(6~86)个月,内科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34.5(7~84)个月。随访5年MSAE组死亡7例(11.7%),内科治疗组死亡40例(30%),PSE组死亡7例(17.5%)。MSAE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χ~2=9.733,P=0.001)。结论联合脾动脉主干及分支动脉栓塞的改良型脾动脉栓塞术安全性较高,能有效纠正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和脾动脉盗血,且能改善肝功能,一定程度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对老年脑动脉瘤临床治疗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动脉瘤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1个月两组Hunt-Hess分级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Hunt-Hess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术后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脑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创伤小、术后疗效好、并发症少且术后远期疗效好,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作为老年脑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注射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给予对照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给予治疗组无水乙醇注射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果在治疗后3月观察,治疗组肿瘤坏死23例(41.8%),而对照组坏死13例(23.6%),两组之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经随访,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1.87±4.23)个月,而对照组为(14.98±5.11)个月(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水乙醇注射联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能促使肿瘤坏死,减少对于肝功能的损害,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超选择性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简称“介入栓塞治疗”)在顽固性咯血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连续收治的 45例因顽固性咯血入院,需施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肺叶切除术术前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未施行术前介入栓塞治疗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引起咯血的责任血管分布情况、与原发病的关系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DSA检查发现研究组20例患者共有出血责任血管 57支,其中支气管动脉(BA)12支,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侧支循环42支,肺动脉(PA) 3支;研究组结核性毁损肺及肺空洞并发曲菌球患者(11例)的NBSA 以肋间动脉、锁骨下动脉及腋下动脉为主(共29支),支气管扩张患者(9例)的NBSA以食管固有动脉、膈下动脉为主(共13支)。介入栓塞治疗后即刻止血13例,占65.0%,咯血减少7例,占35.0%。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00±155)ml,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为(850±21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3,P=0.000);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0±35)min,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80±4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0,P=0.000)。结论 NBSA为顽固性咯血的主要责任血管,其分布规律与原发病相关;术前行介入栓塞治疗有助于控制咯血,并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急诊冠心病患者通过经挠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及疗效,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急诊所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接受经挠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X线照射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出现情况,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出现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冠心病患者给予其经挠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疗效显著,治疗安全性高,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住院时间,缓解其经济负担,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脑动脉瘤(CA)的临床效果及对Glasgow预后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8月间收治的老年CA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Glasgow预后评分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Glasgow预后评分恢复良好率(75.61%)明显高于对照组(48.78%;χ2=6.28,P=0.01)。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能够明显缩短老年CA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能明显改善脑部血流,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远期预后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超选择经导管子宫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子宫肌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选择经导管子宫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5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52例插管至子宫动脉主干栓塞,观察组13例使用微导管栓塞子宫动脉肌瘤供血分支。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性激素水平及子宫、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平均住院时间6d,对照组为13.5%、11d,P均〈0.05。结论 超选择经导管子宫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析早期神经介入栓塞在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6例)。观察组于早期实施神经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破裂后24 h内),对照组于非早期神经介入治疗(动脉瘤破裂24 h后),比较2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栓塞程度。结果 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4.95±1.15)d vs(6.42±0.89)d,(10.21±2.34)d vs(14.57±2.31)d,P=0.000];观察组完全栓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88.89%vs 68.75%,P=0.040);2组入院时及术后2周NIHSS评分、肺部感染、再破裂出血、下肢静脉血栓、脑水肿发生率、大部分栓塞、部分栓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术在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其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预见性护理与出院强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与出院强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其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47%,低于对照组的21.05%(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与出院强化健康教育,效果较好,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止血时间、减少其医疗费用、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栓塞介入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在颅内小动脉瘤破裂3 d内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36例,在颅内小动脉瘤破裂3 d内给予栓塞介入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动脉瘤夹闭程度、治疗前后动脉瘤影像特征、治疗前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动脉瘤的入射角、动脉瘤瘤体高度和瘤颈长度之比(AR)及动脉瘤瘤体直径和载瘤动脉直径之比(SR)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动脉瘤致密栓塞率、轻度残疾及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栓塞介入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围术期指标好,近期疗效显著,预后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