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目前被公认为是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期频繁发作的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因此探讨TIA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对TIA患的病情演变、发展、估计预后、预防性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应用LMWH治疗38例TIA患者,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观察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LMWH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明显,较治疗前改善(P<0.05),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并异,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LMWH是治疗TI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脉络宁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预后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脉络要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预后及血液流变学指的影响,将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才随机分为两组,脉络宁治疗组(35例)和706代血浆照组(25例),在用药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结果显示,两组用药前各项指对比均有明显改变,治疗组用药后全血比粘度(低切)下降较对照组晚明显(P<0.01),治疗组用药后半年内TIA复发率17.14%,无一例发生脑梗塞;而对照组TIA复发率36.00%%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脉络宁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预后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将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脉络宁治疗组(35例)和706代血浆对照组(25例),在用药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显示:两组用药前后的各项指标对比均有明显改变,治疗组用药后全血比粘度(低切)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用药后半年内TIA复发率17.14%,无一例发生脑梗塞;而对照组TIA复发率36.00%,脑梗塞发生率8.0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脉络宁是治疗和预防缺血性中风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5.
对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是造成血液高粘滞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芪棱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旨在观察中药复方芪棱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3-07/2003-12暨南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加芪棱汤),疗程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值分别为(4.21&;#177;1.74)mPa/s,(1.52&;#177;0.74),(234.21&;#177;64.87)μg/L,(3.16&;#177;0.77)g/L,明显低于治疗前(6.12&;#177;1.44)mPa/s,(1.74&;#177;0.22),(276.15&;#177;63.25)μg/L,(4.56&;#177;0.89)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下降水平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调整凝血纤溶活性,可能是芪棱汤治疗TIA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临床脑卒中患者中较多发,但其临床表现轻微,常伴有头晕、一过性失语、黑蠓或一过性肢体活动不灵Hill MD等研究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个月和1年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是9.5%和14.5%。所以,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能降低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频率,减少本病发展为脑梗死的风险。作者白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旨在观察中药复方芪棱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3-07/2003-12暨南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加芪棱汤),疗程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值分别为(4.21±1.74)mPa/s,(1.52±0.74),(234.21±64.87)μg/L,(3.16±0.77)g/L,明显低于治疗前(6.12±1.44)mPa/s,(1.74±0.22),(276.15±63.25)μg/L,(4.56±0.89)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下降水平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调整凝血纤溶活性,可能是芪棱汤治疗TIA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3):2074-2076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注射用纤溶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37例,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68例和试验组69例。对照组采取注射用纤溶酶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SV)、血小板聚集率(PAR)、全血低切黏度(LBV)、纤维蛋白原(FIB)、全血高切黏度(HBV)及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SV、PAR、LBV、FIB、HBV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TC、LDL-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取他汀类药物+注射用纤溶酶治疗,能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碟脉灵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碟脉灵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8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然后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判定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情况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9%),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全血低切粘度改善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血浆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也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除全血低切粘度改善有显著差异(P<0.05)外,余不显著。结论:碟脉灵注射液能有效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改善血液粘度,增加脑血流量,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脉泰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66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用脑脉泰胶囊,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1次/d,疗程15d。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结论脑脉泰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作者选择了血粘度高于健康人(P〈0.001)的煤工尘肺住院患者30人,进行银杏叶服药前后前身对照观察。结果发现,经过六周治疗后,尘肺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除血球压积(Hct,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变(P〈0.05),血浆粘度改变尤为显著(P〈0.001),就其对尘肺的治疗机理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在脑缺血耐受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5例TIA后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为TIA组,并选择110例无TIA史的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组。结果TIA组和对照组在脑梗死体积(7.68mm^3 vs 11.2mm^3)、治疗前与治疗后15d、30d的中国卒中量表评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21±3)vs(26±5);(14±2)vs(20±2);(7±3)vs(16±3)]P〈0.05。结论TIA后发生脑梗死对减轻脑细胞损伤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临床常见,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脑缺血研究的深入,发现传统定义将症状持续24h为标准扩大了TIA的诊断范围,将一部分脑梗死误诊为TIA,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延误。根据TIA新定义的观点,对TIA患者应尽早做诊断检查和开始治疗,TIA和脑梗死都是脑缺血的严重状态,须积极干预和治疗。本文综述了TIA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行了服药依从性专项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0例TIA患者及80例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各参数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而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TIA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故应对TIA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对频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62例频发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治疗组在常规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点滴,连续5--7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h内及72h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73.3%和93.3%,均高于常规组15.6%和50.1%,(P<0.01)。尿激酶治疗后血浆器度和纤维蛋白原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尿激酶治疗频发TIA疗效显著、起效快、安全、且能有效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注射用通脉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将7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加复方丹参20ml·d-1静脉点滴,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75mg·d~1,连用14d;观察组常规治疗加注射用通脉脂120mg·d-1静脉点滴,连用14d。结果 治疗24h内及10d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观察组68.4%,92.1%;对照组18.8%,59.4%,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且观察组疗后血液粘稠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结论 注射用通脉酯治疗TIA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短期内(一周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后继的脑梗死的预后影响.方法 观察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的患者,按病前一周内有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分组,随访期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病前1周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继脑梗死一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好于无TIA发作的脑梗死的患者.结论 病前1周内的TIA发作可能对后继脑梗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大部分病人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