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为进一步施行干预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采集研究对象下阴道2/3的白带样本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判定研究对象的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共纳入538名产后妇女及404名正常体检妇女进行阴道微生态的基本情况分析,产后6~8周妇女的阴道微生态失衡率高于非孕妇女。阴道微生态中存在炎症:即白细胞阳性(OR=1. 82,P=0. 006)、白细胞酯酶阳性(OR=24. 24,P 0. 001);阴道检出致病性病原体如革兰阳性球菌(OR=3. 85,P=0. 006)、加德纳/普雷沃菌(OR=50. 00,P 0. 001);和由于阴道微生态环境中存在的厌氧性细菌如加德纳/普雷沃菌导致了Nugent评分较高(OR=2. 23,P 0. 001),最后各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产后6~8周的妇女阴道微生态处于失衡的状态。结论产后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的急剧改变,容易发生需氧性阴道炎及细菌性阴道炎等,临床医师需及时监测产后妇女的阴道微生态环境,治疗极端的炎症后积极培育阴道有益菌,早日恢复产后妇女阴道微生态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纠正阴道微生态失衡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常规进行产前检查无症状单胎妊娠的孕晚期孕妇516例行阴道微生态评价,阴道微生态正常325例,阴道微生态失衡者191例,自愿行乳杆菌阴道活菌(定君生)阴道治疗170例为治疗组.比较阴道微生态正常组与失衡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阴道微生态失衡者应用定君生治疗后胎膜早破发生率.结果:不同孕周孕妇阴道微生态正常与失调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微生态正常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微生态失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微生态失衡者经治疗后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间纠正无症状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衡状态对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B族链球菌感染发生情况与阴道微生态情况,分析B族链球菌感染及阴道微生态状况对胎膜早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于天津市海河医院生产的281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同期于本院生产的278例足月未发生胎膜早破的孕妇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率及阴道微生态情况(阴道pH值、阴道清洁度、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率),分析B族链球菌感染及阴道微生态状况对胎膜早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清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阴道pH值异常(4.5)、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族链球菌感染、阴道pH值异常、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是足月妊娠孕妇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常伴B族链球菌感染、阴道pH值异常及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等情况,B族链球菌感染与不良的阴道微生态情况均可能是足月妊娠孕妇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若孕妇早期检出B族链球菌阳性或阴道微生态异常应及时采取干预,预防胎膜早破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足月胎膜早破(PROM)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的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阴道微生态变化与足月胎膜早破、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相关性,及其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PPROM孕妇76例,PROM孕妇69例.记录两组孕妇的外阴不适情况、阴道微生态检查结果、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结果 PPROM组孕妇平均孕周(32.2±1.6)周,PROM组孕妇平均孕周(38.6±1.2)周.PPROM组阴道炎症状阳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PROM组[43(56.58%) vs 18(26.10%),χ2=13.797,P=0.000],PPROM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PROM组[47(61.84%) vs 23(33.33%),χ2=11.771,P=0.001];PPROM组Apgar评分≤3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为9.21%,PROM组为2.90%,但无统计学差异(χ2=2.475,P=0.171);PPROM组Apgar评分≥4且≤7分的新生儿轻度窒息率高于PROM组[18(23.68%) vs 5(7.25%),χ2=7.322,P=0.011],Apgar评分≥8的正常新生儿分娩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ROM组高于PPROM组[62(89.85%) vs 51(67.11%),χ2=10.883,P=0.001];PPROM组阴道微生态正常者显著低于PROM组[26(34.21%) vs 42(60.87%),χ2=10.321,P=0.002].PPROM组阴道微生态正常者显著低于PROM组[26(34.21%) vs 42(60.87%),χ2=10.321,P=0.002];PPROM组BV及VVC检出率均显著高于PROM组(P<0.05);PPROM组阴道菌群失调率显著高于PROM组(χ2=9.184,P=0.012).结论 孕妇阴道微生态的改变、生殖道感染的发生是导致PPROM的首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对降低胎膜早破(PROM)及不良妊娠结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5月本院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856例,根据孕妇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对照组未治疗。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阴道微生态的疗效、PROM发生及对不良妊娠结局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孕妇阴道PH值4.6、过氧化氢(H_2O_2)阳性、白细胞酯酶(LE)阳性、唾液酸苷酶(SNA)阳性、β-葡萄糖醛酸酶(GUS)阳性和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阳性比例均低于治疗前(P0.001);观察组PROM发生率(11.1%)低于对照组(21.8%)(P0.05),未足月PROM与足月PROM构成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PROM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治疗孕妇(37.9%)低于未治疗孕妇(66.7%)(P0.05),早产、宫内感染、胎儿窘迫、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产褥感染等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年龄≥35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未进行治疗是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能降低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PROM的发生风险,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天津市宁河区医院自愿参与分娩前阴道微生态环境调查的2 708例孕妇,根据孕妇阴道微生态是否失衡分为微生态失衡组1 084例和微生态正常组1 624例。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比较两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及不良围产儿结局情况。结果 微生态失衡组胎膜早破累积发病率为5.54%,高于微生态正常组的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发生胎膜早破的相对危险度为17.98,归因危险度为5.2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94.4%。微生态失衡组产后出血累积发病率为6.83%,高于微生态正常组的0.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的相对危险度为11.009,归因危险度为6.21%,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90.92%。微生态失衡组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胎儿窘迫、低出生体重儿的累积发生率均高于微生态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围产儿发生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胎儿窘迫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对危险度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阴道微生态可能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易感性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阴道微生态与HPV感染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进行体检的1000名30~65岁女性。受检者均常规进行阴道微生态评估和HPV分型检测。根据HPV分型检测结果将受检者分为以下两组:1.HPV感染阳性组(HPV+组, n=235); 2.HPV感染阴性组(HPV-组, n=765)。利用卡方检验比较分析HPV+组和HPV-组间的阴道微生态差异。 结果 HPV+组女性阴道pH值>4.5的发生率更高(57.87% vs 35.16%; OR=2.05, 95%CI=1.22~2.87),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更高 (15.74% vs 9.41%; OR=2.23, 95%CI:1.34~3.15),且异常菌群密集度(63.40% vs 33.07%; OR=1.94, 95%CI:1.32~2.56)和异常菌群多样性65.53% vs 31.37%; OR=1.89, 95%CI 1.12~2.63)的发生率也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滴虫性阴道炎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患病率无差异。 结论 阴道微生态和HPV感染有显著相关性。较高的阴道pH值、细菌性阴道病以及异常的阴道菌群密集度和多样性增加了HPV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产妇生殖道微环境和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及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金华市妇幼保健院产科96例足月胎膜早破产妇(胎膜早破组)及同期96名正常、足月产妇(对照组)。所有产妇均于孕35~37周行生殖道微生态检查(包括阴道菌群分析、病原菌检测、pH检测),并收集阴道灌洗液,检测免疫炎症因子[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人防御素5(HD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追踪母婴结局。结果 胎膜早破组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乳酸杆菌异常程度分级均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组B族链球菌、病原菌总检出率为16.67%、44.79%,均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组阴道pH异常率、微生态失调率为67.71%、84.38%,均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组阴道灌洗液中SIgA、HD5及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组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产褥感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胎膜早破产妇生殖道存在菌群微生态失调、B族链球菌感染、阴道pH异常、免疫炎症反应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次妊娠产妇盆底肌再次损伤的高危因素,为其早期防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浙江萧山医院分娩生产的530例产妇进行研究,其中初产妇339例,经产妇191例,将经产妇作为观察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检测方法在产后50 d检查其盆底功能,分析二次妊娠产妇盆底肌再次损伤的高危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产后早期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28. 80%)明显高于对照组(15. 93%),且盆底肌力0级的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的产妇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二次妊娠产妇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与孕前体质指数BMI (P=0. 017)、分娩方式(P=0. 015)以及二次生产时间间隔(P=0. 006)相关,二次妊娠产妇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与分娩方式(P=0. 021)、孕周(P=0. 004)相关;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18. 5 kg/m~2(OR=1. 456,95%CI 1. 163~3. 862)和BMI≥28. 0 kg/m~2(OR=2. 036,95%CI 1. 184~6. 038)、二次生产时间间隔≤3年(OR=2. 147,95%CI 1. 240~3. 589)会明显增加二次妊娠产妇Ⅰ类肌纤维肌力受损风险;孕周≥40周(OR=2. 348,95%CI 1. 135~5. 567)会明显增加二次妊娠产妇Ⅱ类肌纤维肌力受损风险;阴道分娩会显著增加二次妊娠产妇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受损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二次妊娠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再次损伤率较高,且其损伤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应加强二次妊娠产妇妊娠期和围生期的健康宣教,产后尽早开展和重视盆底检查及康复,以减少PFD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220例,所有患者在月经结束3~7 d后采取阴道侧壁上段处阴道分泌物评估阴道p H值,将阴道分泌物涂于载玻片上,加入革兰氏染色试剂,覆盖载玻片,放在100倍显微镜下观察阴道菌群多样性、密集度、优势菌、病原菌、白细胞数量等情况,依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阴道微生态正常组(156例)和阴道微生态失衡组(64例),收集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诱发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发生阴道微生态失衡的影响因素。结果 22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阴道微生态正常156例,占70. 91%;阴道微生态失衡64例,占29. 09%,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7例(7. 73%)、滴虫性阴道炎16例(7. 27%)、细菌性阴道病23例(10. 45%)、混合感染8例(3. 64%)。单因素分析显示,阴道微生态失衡组在年龄、洗浴方式、文化程度方面与阴道微生态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阴道微生态失衡组在性伴侣数量、分娩次数、人工流产次数、使用避孕套、性生活次数、内裤更换频率、非经期使用护垫、内裤材质、长期使用抗生素方面与阴道微生态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性伴侣数量≥2人、分娩次数≥2次、人工流产次数≥2次、不使用避孕套、性生活次数≥4次/月、长期使用抗生素是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的危险因素(OR>1,P<0. 05);内裤更换频率为1~2 d/次、纯棉内裤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的保护因素(OR<1,P<0. 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较高,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积极做好疾病预防宣教措施,促使女性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从而预防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降低阴道炎症发生率,改善女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失衡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关系,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新的视角。方法:选取2016年06月-2017年0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有阴道微生态检测、HPV-HC2及随访结果的460例患者,其中162例为CIN合并有HR-HPV感染的患者(CIN合并HR-HPV感染组),107例为单HR-HPV感染而无宫颈病变的患者(单HR-HPV感染组),191例同期正常门诊体检的宫颈正常、HPV及宫颈细胞学均阴性的正常妇女(对照组),269例HR-HPV感染患者中,依据HPV-HC2病毒载量进一步分为HPV-HC2≥1组和HPV-HC21组,回顾性比较阴道微生态失衡与HR-HPV感染及CIN的关系。结果:(1)CIN合并HR-HPV感染组、单HR-HPV感染组及对照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失衡率分别为54.9%、35.5%、和29.8%,CIN合并HR-HPV感染组的微生态失衡率明显高于单HR-HPV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单HR-HPV感染组的微生态失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CIN合并HR-HPV感染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指标H_2O_2及PH数值均明显高于单HR-HPV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而单HR-HPV感染组的H_2O_2及PH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HPV-HC2检测的HPV病毒载量,进一步分为HPV-HC2≥1组(205例)和HPV-HC21组(64例),其阴道微生态失衡率为53.2%和29.8%,两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失调率与HPV-HC2≥1组的患者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HPV-HC21组的患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HPV-HC2≥1组患者的H_2O_2及PH值均明显高于HPV-HC21组及对照组(P0.05);HPV-HC21组患者的H_2O_2及PH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HR-HPV感染机体后,可能HR-HPV病毒高载量与阴道微生态失衡协同参与了CIN的发生,同时,HR-HPV病毒高载量可能与阴道微生态失衡有关,尤其与阴道乳杆菌异常及PH值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围生期妇女B族链球菌(GBS)感染特征和阴道微生态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9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集阴道和直肠拭子进行GBS核酸检测,同时对阴道拭子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 900例孕妇中GBS阳性106例,阳性率为11.78%。年龄35周岁孕妇765例,GBS阳性81例,阳性率为9.00%;年龄≥35周岁孕妇135例,GBS阳性25例,阳性率为2.78%。年龄35周岁孕妇GBS带菌率高于35周岁以上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P0.01)。765例35周岁孕妇中,GBS阳性81例,占10.59%,其中合并阴道微生态异常46例(6.01%),合并阴道微生态正常35例(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2,P0.01);GBS阴性684例,占89.41%,其中合并阴道微生态异常215例(28.10%),合并阴道微生态正常469例(6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2,P0.01)。135例35周岁以上孕妇中,GBS阳性25例(18.52%),合并阴道微生态异常16例(11.85%),合并阴道微生态正常9例(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P0.05);GBS阴性110例,合并阴道微生态异常53例(39.26%),合并阴道微生态正常57例(4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P0.05)。106例GBS阳性孕妇中,合并阴道微生态正常44例(41.51%),合并阴道微生态异常62例(58.49%)。其中需氧性阴道炎36例(33.96%),细菌性阴道病8例(7.55%),其他18例(16.98%)。794例GBS阴性孕妇中,合并阴道微生态正常536例(67.51%),阴道微生态异常258例(32.49%),其中需氧性阴道炎26例(3.27%),细菌性阴道病42例(5.29%),霉菌性阴道炎108例(13.60%),其他82例(10.33%)。结论产前进行GBS筛查可以了解孕妇GBS感染特征,对于有阴道感染史的孕妇,应当加强预防GBS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血清炎性因子、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宫颈分泌物GBS检测的妊娠中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阳性孕妇102例纳入GBS阳性组,阴性孕妇100例纳入GBS阴性组,比较不同组别孕妇阴道微生态菌落、血清炎性因子、临床结局。结果 GBS对青霉素类药物、头孢类药物、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敏感;GBS阳性组阴道微生态失衡比例(39.21%)高于GBS阴性组(25.00%)(P<0.05);GBS阳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GBS阴性组(P<0.05);GBS阳性组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均高于GBS阴性组(P<0.05)。结论 GBS感染可加重妊娠期阴道微生态紊乱,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阴道微生态与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相关性及其诊断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01-01-2021-03-31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行阴道微生态及HPV检测的1 7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测结果分为HPV阳性组(n=535)、HPV阴性组(n=1 256)。分析2组阴道微生态的差异并建立阴道微生态与HPV阳性的临床诊断预测模型,根据该模型的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HL检验、临床决策曲线(DCA),分别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临床实用度。结果 与HPV阴性组比较,多孕多产、阴道微生态失衡(如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混合性阴道炎)、H2O2浓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Β-葡萄糖醛酸苷酶、菌群多样性与密集度的改变,均增加HPV感染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细菌性阴道病、混合性阴道炎、白细胞酯酶、菌群密集度作为预测因子,纳入临床诊断预测模型并制作列线图。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95%CI为0.6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支原体感染后会引起或诱发盆腔炎、宫颈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不孕不育和早产等。本研究探讨阴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感染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04-01-2019-02-01大连市820名已婚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其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分离培养和检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支原体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820名研究对象中,224例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检测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7.3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χ~2=17.41,P0.001)、文化程度(χ~2=5173,P0.001)、妊娠次数(χ~2=46.22,P0.001)、流产次数(χ~2=27.13,P0.001)、阴道清洁度(χ~2=26.30,P0.001)、避孕措施(χ~2=114.21,P0.001)、是否常见病原体感染(χ~2=34.09,P0.001)和感染知识知晓情况(χ~2=23.10,P0.001)对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有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避孕措施(OR=1.809,95%CI为1.242~2.636,P=0.002)、阴道清洁度(OR=1.752,95%CI为1.036~2.963,P=0.036)和感染知识知晓情况(OR=1.654,95%CI为1.015~2.694,P=0.043)是支原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是否应用避孕措施、阴道清洁度和感染知识知晓情况是影响女性UU感染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阴道微生态与B族溶血性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妊娠36~37周的83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集阴道分泌物,同时进行阴道分泌物微生态检测及GBS培养。将微生态失调者285例作为阴道微生态失调组,微生态正常者547例为正常组,比较两组孕妇GBS感染情况。结果孕晚期阴道微生态失调组与微生态正常组GBS的检出有显著性差异(χ~2=11.789,P0.001);真菌阳性孕妇GBS培养阳性率6.96%(11/158)高于真菌阴性孕妇3.12%(21/674),(χ~2=8.832,P0.05);细菌性阴道病孕妇GBS培养阳性率7.44%(9/121)高于细菌性阴道病阴性孕妇2.79%(23/823),(χ~2=8.949,P0.05);滴虫阳性患者未培养出GBS,其与滴虫阴性孕妇GBS培养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135,P0.05)。阴道pH值4.5的妊娠晚期孕妇GBS培养阳性率为9.67%(27/279),显著高于阴道pH值≤4.5的GBS培养阳性率0.90%(5/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21,P0.05);阴道清洁度Ⅲ~Ⅳ度的孕妇GBS培养阳性率为7.67%(26/339),显著高于清洁度I~Ⅱ度的1.22%(6/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15,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失调对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有一定影响,阴道清洁度为Ⅲ~Ⅳ度及pH升高的孕妇应重视GBS的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胎膜早破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与血清B7-H4、白介素-6(IL-6)、白介素-22(IL-22)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6月-2020年1月收治的足月胎膜早破患者96例为早破组,足月未破膜孕妇50例为对照组,分析胎膜早破与阴道微生态改变及血清B7-H4、IL-6、IL-22水平变化。结果:早破组阴道内乳酸杆菌(21.9%)、G+杆菌(13.5%)及G+球菌(32.3%)优势情况与对照组(54.0%、38.0%、6.0%)存在差异,早破组阴道微生物失衡占比(93.8%)高于对照组(60.0%),血清B7-H4(13.02±2.16 ng/ml)、IL-6(28.46±6.63 pg/ml)及IL-22(43.15±6.78 pg/m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情况更严重,阴道优势菌也发生明显改变,血清B7-H4、IL-6、IL-22水平升高,可能与阴道微生态失衡、导致病原菌清除能力下降、炎症反应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妊娠阶段女性阴道微生态环境状况。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9月-2016年12月淄博莲池妇婴医院的孕妇120名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育龄女性120名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阴道微生态环境,比较两组微生态失衡率、微生态正常率、阴道清洁度、KI值、p H值及阴道灌洗液免疫指标,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妊娠阶段(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妇女的阴道微生态环境状况。结果观察组的阴道生态失衡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微生态正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不同妊娠阶段孕妇的上述评估方面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阴道清洁度异常率高于对照组,KI值高于对照组,p H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同妊娠阶段孕妇的上述评估方面则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阴道灌洗液CD4+低于对照组,而阴道灌洗液CD8+及TLR2则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同妊娠阶段孕妇的上述评估方面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的阴道微生态及相关的免疫状态处于异常的状态,而不同妊娠阶段则无明显差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单胎妊娠产程中转剖宫产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及时识别中转剖宫产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并提供支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为单胎妊娠产程中转剖宫产的376例产妇作为研究组,随机匹配同孕周或相近孕周成功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产妇一般特征及产前3日内胎儿超声测量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身高、产前体重、产前BMI值、入院空腹血糖值、产次、既往阴道分娩史、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进入产程方式、产程中是否使用缩宫素加强宫缩、产前3日内超声测量最大羊水深度、胎儿腹围值与产程中转剖宫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OR=1.138,P<0.001)、产前BMI值(OR=1.130,P<0.001)、妊娠期糖尿病(OR=1.637,P=0.049)、胎膜早破(OR=1.448,P=0.034)、产程中使用缩宫素加强宫缩(OR=1.664,P=0.007)、产前3日内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值(OR=1.133,P=0.005)是产程中转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为临床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搜集两种分娩方式对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5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研究,HBs Ag阳性孕妇娩出婴儿共5 055例,其中剖宫产组婴儿2 494例,经阴道分娩组2 56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新生儿出生24 h内HBs Ag及HBV DNA阳性率方面,剖宫产组均明显低于经阴道分娩组[OR=0. 48,95%CI (0. 37,0. 61),P <0. 000 01; OR=0. 52,95%CI (0. 39,0. 69),P <0. 000 1]。②在HBV阻断失败率方面,剖宫产组显著低于经阴道分娩组[OR=0. 58,95%CI (0. 41,0. 81),P=0. 001]。③亚组分析显示高病毒载量(HBV DNA≥106copies/ml或107copies/ml)孕妇经剖宫产可降低HBV阻断失败率[OR=0. 49,95%CI(0. 33,0. 71),P=0. 000 2];低病毒载量孕妇两种分娩方式的母婴阻断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 65,95%CI (0. 55,4. 94),P=0. 37]。结论剖宫产较阴道分娩可降低HBV阻断失败率,减少婴儿慢性HBV感染,尤其是高病毒载量孕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