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167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83例采取西咪替丁治疗,研究组84例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清T淋巴细胞(CD4+、CD8+)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7.11%),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CD4+、CD8+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CD8+水平较对照组低,CD4+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综合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2.
李金海 《临床医学》2011,31(10):55-56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酚磺乙胺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脉滴注和/或西咪替丁注射液静脉滴注、抗组胺药物及控制感染和补充维生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20~80)ml、酚磺乙胺注射液10 mg/(kg.d)分别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酚磺乙胺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复方甘草酸单铵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复方甘草酸单铵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采用单一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静脉滴注20-60mL/d,临床症状消失后停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应用激素、扑尔敏等。观察患者皮肤紫癜消退时间、尿常规、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79例,显效7例,治愈率91.86%;对照组治愈47例,显效27例,治愈率63.51%。结论:甘草酸单铵治疗过敏性紫癜能有效显示皮质激素样作用,具有抗炎、抗过敏及保护膜结构作用,但无皮质激素样不良反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玫瑰糠疹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NB-UVB照射治疗,C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NB-UVB照射治疗,患者在治疗后d10根据玫瑰糠疹症状和体征评分评判疗效,比较三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C组有效率87.5%显著高于A组67.5%和B组65.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NB-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347-4349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及西咪替丁治疗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8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及西咪替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紫癜、腹痛、关节肿痛)消失时间,观察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1年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紫癜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关节肿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与对照组9.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及西咪替丁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40例慢性荨麻疹,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2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咪唑斯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症状总积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96%,对照组为60.42%,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7.13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2,P>0.05),程度均较轻,治疗结束后自行消退。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种较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136-4137
目的观察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左西替利嗪治疗,研究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比两组白介素水平、补体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白介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补体水平明显提升(P0.05);研究组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调节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成芸  赵丽萍 《系统医学》2023,(14):178-181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片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50例,均开展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予以西咪替丁单一治疗,研究组予以西咪替丁、双嘧达莫片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指标、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炎性因子指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00%高于常规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过敏性紫癜者通过西咪替丁、双嘧达莫片联合治疗,可使炎症反应降低、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美能联合汉森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方法选择112例某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收治时间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汉森(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美能(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8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肿痛、皮肤紫癜、消化道出血、疼痛等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对照组为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能联合汉森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紫癜方加减联合西药应用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18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94例。对两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紫癜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72%优于常规组的62.77%,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39%低于常规组的1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癜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的治疗效果,对症状的减轻有更明显的作用,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蓝科肤宁医用愈肤生物膜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症状的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蓝科肤宁医用愈肤生物膜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4级评分法评估症状改善程度,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高于对照组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蓝科肤宁医用愈肤生物膜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面部症状,存在不良反应,但可耐受,经对症处理后消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与川芎嗪联合应用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88例慢性乙肝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川芎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AST、ALT与TB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AST、ALT与T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C-Ⅲ、LN、HA与Ⅳ-C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1)。结论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复方甘草酸苷与川芎嗪联合应用可有效发挥协同作用,改善肝功能,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安全可靠,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米诺地尔酊治疗斑秃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斑秃患者14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参照组74例、研究组75例。参照组采用米诺地尔酊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斑秃严重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67%,高于参照组的68.92%(P<0.05);两组治疗后斑秃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米诺地尔酊治疗斑秃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斑秃区新发生长,且具有较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联用孟鲁司特钠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分组研究,根据入院单双日顺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应发生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症状及肾脏功能损害症状的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症状及肾脏功能损害等症状体征的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辅助效果,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阿德福韦酯治疗,研究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GF-β_1、TNF-α水平以及肝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GF-β_1、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ALT、GCT及AS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同时对TGF-β_1、TNF-α等细胞因子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注射治疗荨麻疹的疗效。方法63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注射和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口服的方法治疗,用症状评分法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75%,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注射治疗儿童荨麻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取的8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在给予西咪替丁的基础上外加丹参注射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较对照组76.7%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皮疹、关节疼痛、消化道症状、紫癜及腹痛)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淋巴细胞CD3+、CD4+、CD9+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较对照组18.6%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患儿进行1年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14.0%,较对照组39.5%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丹参注射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淋巴细胞功能紊乱状态,且疗效可靠、安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镁离子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能显著改善NAFLD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选取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原则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皮疹消退、腹痛停止、关节肿痛停止的时间。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别不明显(P0.05);研究组皮疹消退、腹痛停止、关节肿痛停止时间均较对照组早(P0.05)。血液灌流不但能有效的提高对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效果,还能加速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且不导致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行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及口服阿维 A 胶囊治疗,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中医治疗,总结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15%,对照组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皮肤皮肤干燥、紧绷、瘙痒、疼痛及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9.60%,明显低于对照组 45.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较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口服阿维A胶囊,中西结合方案可获得更高疗效,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