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多年来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PICC在拔管过程中遇到阻力或难以拔除现象目前在临床上也并不少见,若强行拔管容易引起导管断裂体内、血管组织损伤等不良后果。据文献资料统计,导管拔除时遇到阻力的发生率介于7%-12%~([1])。2016年11月2日,我科出现1例因血栓导致导管拔管困难者,经分析处理,将导管完整拔 相似文献
2.
3.
4.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指将一根由硅胶材料制成的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导入,并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的方法[1],用于为病人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或化疗用药等[2],减少了病人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保护了外周静脉,减少了药物引起的渗漏,同时也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但是随着PICC的广泛应用,与 PICC相关的并发症及异常情况的报道和研究也越来越多.现将我科出现的1例PICC拔管困难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总结1例骨肿瘤患儿行手术切开头静脉解除PICC拔管困难的护理经验。拔管前对拔管困难的患儿做好心理护理,试行缓慢拔出导管10 cm后有阻力,导管回缩,防止导管发生断裂,勿强行拔管。轻轻按摩上臂10~15 min后再试拔管,拔管仍有阻力,在上臂局部用热毛巾湿敷30 min,解除血管痉挛。经试行拔管失败,行右上臂手术切开头静脉,分离头静脉血管壁,顺利拔出导管,导管完好无断裂。拔管后给予抬高肢体,抗菌药物静脉输注3 d,术后患儿无发热、切口无渗血,前臂无肿胀,末梢血液循环好,切口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正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是抗压力的聚氨酯材质,能耐受300 psi(磅/平方英寸,相当于2068 kPa)或流速达5 ml/s的高压注射~([1])。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其导管前端位于上腔静脉,血流量大,可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尤其适用于满足肿瘤化疗患者长期治疗的需 相似文献
9.
10.
11.
危重病人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保护血管;减少渗漏、感染;减少频繁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但在临床应用中常常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增加病人的痛苦和治疗费用.我院2003年12月-2009年10月行PICC置管135例,发生非计划拔管19例,占14.1%,现就拔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14.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n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省人力和时间、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缝合、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患者痛苦小等优点,临床应用广泛[1-5]。但是随着PICC应用的增多,与其相关的并发 相似文献
15.
嵇俊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7)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1]),在临床被广泛应用~([2])。PICC留置期间的相关并发症包括血栓、静脉炎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置入导管,其头端定位于中心静脉的静脉通路建立技术[1],临床应用广泛[2-4]。PICC置管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不仅能避免化疗药物造成的组织坏死,还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及营养支持的重要通路。但PICC长期留置存在许多潜在并 相似文献
20.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省人力和时间、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它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1]),如拔管困难。据国内外文献报道PICC拔管困难发生率为0.340%~0.965%,尽管发生率低,若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导管断裂、血管组织损伤甚至医疗纠纷等不良后果~([2])。现将我科1例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拔管困难导致导管断裂,最终采取手术取出导管残端患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