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法按摩及时排空乳房后外敷卷心菜对产后乳汁淤积的治疗效果。方法:取12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手法按摩及时排空乳房后外敷卷心菜,对照组常规手法按摩后排空乳房。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7%,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率为27%,总有效率为75%,X2=9.41,P〈0.01,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卷心菜用于产后乳汁淤积手法按摩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按摩刺激水道穴在预防产妇产后尿潴留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快速按摩刺激水道穴,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自然排尿。以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进行排尿通畅感评分,记录产妇有无产后尿潴留、首次排尿不畅感、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首次排尿不畅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产妇产后首次排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产妇产后首次排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1);在预防产后尿潴留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道穴快速按摩刺激可减轻产后首次排尿不畅感,并使产妇产后自行顺利排尿时间明显提前,首次排尿量显著增多,能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尿潴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对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清远市清城区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86例足月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在产后第3天进行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产后第3天进行盆底肌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生物电刺激。对两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以及6个月进行盆底肌功能评估,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阴道肌电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力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有利于产妇产后盆底器官功能恢复,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生化汤治疗产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产妇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产妇施予手法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生化汤。7 d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2个周期。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血液流变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血液流变性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的手法按摩相比,加味生化汤治疗产后并发症,疗效突出,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按摩联合低频脉冲护理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的疗效。方法:选取140例产后缺乳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70例。两组均予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路径护理,治疗组再予中医按摩联合低频脉冲护理;比较两组不同护理后乳房充盈度及乳汁分泌情况。结果:治疗组护理后1 d、2 d、3d产妇泌乳比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乳房充盈度、泌乳量均高于同组护理前(P0.01),护理后治疗组乳房充盈度、泌乳量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5.7%,治疗组为95.7%,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产后缺乳产妇采用中医按摩联合低频脉冲护理,能有效促进乳房泌乳、充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讨盆底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妇产科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产后尿潴留产妇中,抽取100例纳入到研究中,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方式治疗,而观察组患者接受盆底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比较治疗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6.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产后尿潴留症状时给予盆底肌肉低频电刺激方式,效果突出,操作安全、简单,可重复进行,临床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痰浊阻络型产后缺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穴位按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于治疗2周后评估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泌乳量、血清泌乳素(PRL)、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29%(P0.05);2组治疗后泌乳量、血清泌乳素(PRL)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泌乳量、PR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穴位按摩能促进产妇的乳汁分泌,增加泌乳量,良性调节泌乳素水平,有效改善痰浊阻络型产妇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高爱梅  崔芹  赵春丽  刘阳 《吉林中医药》2020,40(9):1206-1208
目的探讨耳穴压丸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预防产后排尿困难的临床疗效。选取产后尿潴留患者1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贴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产后排尿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67%,90/93)显著高于对照组(84.95%,79/93)(P0.05);观察组治疗后下腹疼痛、膀胱膨胀、气短乏力、面色黄白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排尿完全通畅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耳穴压丸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明显降低产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明显缩短排尿时间,改善产妇排尿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医耳穴疗法联合盆底康复治疗措施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预防效果,为临床中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接诊的90例初产妇。按照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盆底康复治疗措施,研究组则采用中医耳穴疗法联合盆底康复措施进行治疗。产后1年,评估两组产妇的康复效果。在产后1 d、6个月及1年,组织产妇进行复查,对产妇的产后排尿、盆底肌肉评分状况以及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肌力状况进行检测记录。治疗后,对产妇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及产妇对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康复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9200,P=0.0477)。产后1 d,两组患者的排尿及盆底肌肉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3个月及1年,两组患者的排尿状况评分均明显降低,盆底肌力状况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的排尿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1 d,两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3个月及1年,研究组患者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1 d,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3个月及1年,研究组患者盆底肌力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500,P=0.0442)。结论:中医耳穴疗法联合盆底康复治疗措施可有效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改善产后盆底康复状况,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于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产妇按照产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盆底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盆底肌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11%、患者的总满意率为68.89%,此两项指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产后对其进行有效的盆底康复可以有效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加快产后康复,有很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的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在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阴道紧缩度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的阴道肌电电压大于对照组,且夜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增加阴道紧缩度,同时可减少夜尿次数,进而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朱娴  范丽霞 《新中医》2021,53(10):167-170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中药足浴和足底按摩对产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2组均给予产后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母乳喂养宣教和产后康复治疗仪干预等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中药足浴与足底按摩,2组均干预7 d。记录2组产妇的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泌乳始动时间,统计产后7 d的血性恶露消失情况和子宫下降高度,计算产后7 d内产后尿潴留、多汗、睡眠障碍及泌乳障碍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泌乳始动时间均较对照组加快(P0.01)。产后7 d,观察组血性恶露消失率为68.57%,高于对照组的47.14%(P0.05);观察组子宫下降高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后尿潴留、多汗、睡眠障碍及泌乳障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中药足浴和足底按摩,能显著促进自然分娩产妇产后的早期康复,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恶露排出与子宫复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夜尿、便秘、尿失禁发生率及盆底肌肉张力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效果显著,可以促进盆底功能康复,对于提升产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阴道正常分娩对盆底组织的影响及产后康复治疗措施。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142例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将538例阴道正常分娩产妇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产后给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结果观察组产妇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盆底肌力显著好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正常分娩会损伤盆底组织,严重可引起盆底肌功能障碍,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力,促进产妇的预后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穴位按摩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产后尿失禁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产后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0例,分别给予中医穴位按摩、盆底康复训练、中医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和无治疗措施空白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方式对4组患者分别治疗3个月,其中随访观察2个月,采用盆底肌力测试对比分析4组患者产后尿失禁治疗效果,归纳中医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方式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结果:治疗3个月后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照组尿失禁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4.0%、6.0%、1.0%、22.0%,3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4组患者盆底肌肉张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他3组比较,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升高(P0.05);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按摩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是用于产后患者尿失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彭利平  朱玲娇  吴春娥 《新中医》2014,46(6):228-229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产妇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0例经阴道分娩后发生尿潴留的产妇进行临床对比观察。观察组40例采取中医治疗联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比较2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7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无产妇出现尿道感染,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产妇尿潴留症状,有利于防止尿道感染,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产后出血量,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疗法配合腹部按摩治疗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7年5月~2018年8月接收的剖宫产产妇100例展开研究,回顾其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干预措施,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只实施腹部按摩治疗,观察组实施中医针灸疗法配合腹部按摩治疗,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中医针灸疗法配合腹部按摩应用于剖宫产产妇中,对促进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手法按摩对产后乳汁淤积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产后乳汁淤积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传统热敷与电动吸奶器治疗,观察组运用缩宫素联合手法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泌乳恢复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乳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满意度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手法按摩对产后乳汁淤积的治疗效果显著,泌乳恢复时间快,治疗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治疗产后功能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产后尿潴留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得气后电针疏密波刺激15 min后出针;观察组给予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针刺,采用快速刺入法进针,然后迅速短暂地提插浅刺5次,不留针,迅速抖出法起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膀胱首次排尿后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朱琏针刺兴奋法一型手法能有效促进产后功能性尿潴留患者自行排尿及排空膀胱,且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20.
刘凯丽  黄玉萍  林建鹏  郑聪霞 《新中医》2020,52(10):166-168
目的:观察艾灸、穴位按摩、针刺联合疼痛护理在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2例产后尿潴留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艾灸、穴位按摩、针刺治疗与疼痛护理,干预1周。对比2组临床疗效、自行排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会阴切口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行排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会阴切口疼痛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尿潴留产妇实施艾灸、穴位按摩、针刺治疗联合疼痛护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