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超低位直肠癌行括约肌间切除手术(ISR)后的肛门功能及肿瘤根治效果。方法近7年间本院为1 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ISR手术。经腹按照TME原则游离直肠至肛提肌平面后,经肛门于括约肌间沟处切开肛管皮肤,分离内括约肌直至将直肠及内括约肌全部切除,再行结肠肛管吻合。术后7 d天开始肛门收缩功能锻炼,4周开始生物反馈训练。对Dukes B,C期患者,术后2周开始化疗,术后4周进行放疗。结果全组无术后死亡,无吻合口瘘。2例术后发生结肠黏膜脱出,2例肛管狭窄,1例切口脂肪液化。随访3个月至7年,无盆腔或吻合口局部复发;2例分别于术后1 7个月和2 1个月死于肝转移,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肺转移。按W illiams的排便自制标准,术后3,6,12个月分别有6 2.5%,8 0.0%,8 4.6%的患者达到功能良好效果。结论ISR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肿瘤根治效果与排便功能的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用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肿瘤根治效果及肛门功能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4月~2004年8月经选择的超低位直肠癌病人接受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直肠癌保肛手术37例的临床资料。腹部手术遵循TME原则,肛门手术在直视下距病灶下缘2cm全层切断直肠或肛门内括约肌,经括约肌间隙向上游离达肛管外括约肌环与腹部手术会师,近端结肠与肛管完成端端吻合。前瞻性随访术后病人肿瘤复发与肛门排便功能状况。结果全部病人均完成手术。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死亡1例,盆底肌肉出血1例,吻合口漏3例。本组有3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0个月。吻合口复发3例,其中,死亡1例。同时肺、腹膜转移于术后24个月死亡1例,因肝转移分别于术后16、24个月死亡2例,因腹腔内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于术后16个月死亡1例。术后6个月,病人肛门括约肌功能已比较满意。结论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法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性高、根治效果好的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3.
低位直肠癌采用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该术式无法保留肛门,需永久结肠造口。近年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成为研究热点,其可实现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根治并保留肛门。当前,低位直肠癌的ISR保肛术式多样。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为低位直肠癌的保肛开创了新的时代。该文综述不同入路腹腔镜ISR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研究进展,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保肛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经肛管括约肌间径路切除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可行性,并评价肿瘤根治效果及术后肛门功能。方法分析2000-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经选择的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病人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部手术遵循TME原则,肛门手术在直视下距病灶下缘2cm切断直肠黏膜和肛门内括约肌,经括约肌间隙向上游离达肛管外括约肌环上方与腹部手术会合,近端结肠与肛管完成端端吻合。前瞻性随访术后病人肿瘤复发与肛门排便功能状况。37例病人完成手术,并发症包括发生急性肺栓塞并死亡1例,盆底肌肉出血1例,吻合口漏3例。36例病人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0(24~60)个月。3例(8.33%)吻合口复发,其中1例死亡;1例同时肺、腹膜转移于术后24个月死亡;2例因肝转移分别于术后16、24个月死亡;1例腹腔内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于术后16个月死亡。术后6个月肛门括约肌功能已比较满意。结论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法是一种可选择的安全性高、根治效果好的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3种不同治疗方法下低位直肠癌经肛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患者术后肛肠动力学指标,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3例低位直肠癌ISR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直肠前切除ISR组(A组,n=32):腹腔镜直肠前切除ISR组(B组,n=43):开腹直肠前切除ISR组(C组,n=38),采用肛肠压力监测仪分别检测3组术前、术后3、6、9、12个月肛管动力学、结肠末端动力学、肛管结肠末端动力学相关指标,观察并对比其变化趋势.结果 肛管静息压A、B、C组术后3个月[(33.53±6.58)、(24.69 ±5.62)、(14.86±5.54) mm Hg(1 mm Hg =0.133 kPa)]均分别低于术前[(49.37±14.32)、(47.32±7.87)、(46.50±10.02) mm Hg] (P <0.05),且A组[(33.53±6.58) mm Hg]比同期B、C组[(24.69±5.62)、(14.86±5.54) mm Hg]降低幅度小(P<0.05).3组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阳性率于术后3个月均降低(P<0.05),且A组比同期B、C组高(P<0.05).球囊排出试验时间、初始排便容量阈值及最大耐受容量A组均较B组提前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较C组提前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直肠前切除对排便动力学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适形切除保肛术(CSPO)与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20年4月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83例(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17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66例)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10例,女73例;年龄为(57±11)岁。...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经括约肌间切除(ISR)联合结肠肠管拖出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6月11例行腹腔镜下改良ISR联合结肠拖出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5(185~3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2(30~250)mL,术后平均住院11.6(9~15)d。无吻合口瘘、骶前感染、肛门狭窄、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单个标本获取淋巴结数12~26枚,平均15枚。11例随访4~16个月,平均10个月,未发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无局部复发及转移。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均恢复满意。结论:腹腔镜下改良ISR联合结肠拖出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肛门功能和治疗效果满意,不需要预防性造口,可以完全避免吻合口瘘的发生,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告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初步结果。方法:对31例瘤灶下缘距离齿状线≤2cm的直肠低位肿瘤进行术前评估,其中18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先行术前放化疗。腹部手术施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向下切断骶骨直肠韧带和部分提肛肌达肛门外括约肌环上缘,可沿外括约肌环和肠壁(内括约肌)之间再向下分离1~2cm。肛门手术组在于癌灶下缘2cm之齿状线下方垂直于肛管长轴切开内括约肌全层,然后沿内外括约肌环向上游离,与腹部手术组会师。将近端结肠或结肠贮袋与肛管或肛管齿状线行端端吻合。结果:无手术死亡,31例平均随访12月,29例没有复发和转移。1例证实出现复发和转移,另1例CA19.9增高,但未见转移灶。30例手术后肛门功能较满意。结论:经内外括约肌切除用于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可以达到良好的根治性,并保留较好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等外科手术的发展及新辅助放化疗方法的不断完善,低位直肠癌病人的生存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低位直肠癌诊治的关注点逐渐转向病人肛门功能的保留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内括约肌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及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是低位直肠癌研究的热点、焦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行TME经括约肌间隙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体会。方法对6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TME经括约肌间隙切除保肛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无腹腔出血、感染及吻合口漏,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5~41个月,1~3个月排便功能逐渐恢复,6个月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行TME经括约肌间隙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安全性高,根治效果好,但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双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双吻合器行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大便失禁,吻合口漏发生1例,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随访2-5年,局部复发1例。结论直肠全系膜切除可降低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而双吻合器的应用能提高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低位保肛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TME低位保肛术的直肠癌患者行CT复查,分析术后直肠吻合口漏和周围感染、吻合口周围复发、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共计82例TME术后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52例,女30例;年龄25~74岁,平均57.8岁.82例患者中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随访期间出现吻合口漏8例(9.8%),吻合口肿瘤局部复发6例(7.3%),盆腔及远处淋巴结转移4例(4.9%).吻合口漏经引流和保守治疗后好转,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得到病理证实.结论 TME低位保肛术后适时CT检查(包括基线CT检查、随访和复查),有助于对吻合口漏、肿瘤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现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15.
近年,随着对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转移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保肛手术日趋增多,拖出式直肠切除术(pull through operation)是其中较简单而不失疗效的术式之一。我院近3年共施行各种直肠癌根治术107例,其中16例行拖出式直肠切除术,约占15%,近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13例,女3例,平均56岁,40~49岁3例,50~59岁9例,60~69岁4例。  本组就诊时主诉粘液血便16例;便频12例;腹痛、恶心、呕吐各一例;消瘦6例。首次就诊时间距出现症状2…  相似文献   

16.
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普外三科对23例病灶下缘距离齿状线≤2cm的超低位直肠癌进行术前评估,行ISR,其中5例进展期直肠癌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24个月,均未发现局部复发,1例出现远处肝转移,所有病人术后6个月至1年肛门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ISR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性保肛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研究腹腔镜经腹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与传统开腹ISR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根据入组条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5例行腹腔镜经腹ISR手术,对照组患者45例行传统开腹ISR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正常饮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以及局部复发率、死亡率以及肛门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正常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185.3±15.9 min、2.6±0.2 d、6.2±1.1 d、7.6±1.2 d)都明显的短于对照组(223.0±21.4 min、3.3±0.4 d、7.6±1.0 d、9.68±0.6 d),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57.3±12.5 m L、4.44%)明显的低于对照组(214.6±30.2 m L、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缘长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环周切缘阳性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以及死亡率(4.44%、2.22%、0.00%、2.22%)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20.00%、15.56%、11.11%、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便紧迫感、排便频率以及排便困难都低于对照组患者,Wexner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ISR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具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部分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60例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的资料,其中30例行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pISR组),30例行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tISR组),两组进行肿瘤安全性、术后肛门控制功能等方面的比较。 结果pISR组与tISR组在肿瘤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lSR组肛门功能良好率高于tISR组,术后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4、26例) vs (17、20、21例),(10、6、4例) vs (13、10、9例),P < 0.05]。 结论腹腔镜联合部分内括约肌切除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能更好地保留肛门控制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ISR手术的27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行开腹ISR手术的41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肿瘤相关指标、术后肛门功能及预后。结果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ISR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242.2±42.5)min比(199.1±44.3)min,P=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50.5±102.2)ml比(258.4±149.2)ml,P=0.002],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1.1)d比(3.6±1.5)d,P=-0.032]和恢复正常饮食时间[(6.6±1.2)d比(7.5±1.7)d,P=0.012]及术后住院时间[(7.7±1.4)d比(9.1±2.4)d,P=0.006]均明显缩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量[(14.1±4.1)枚比(16.4±6.8)枚,P=0.113]、远切缘长度[(1.4±0.7)cm比(1.6±0.8)cm,P=0-311]及环周切缘阳性率[7.4%(2/27)比2.4%(1/41),P=0.709]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术后肛门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0.05)。结论腹腔镜ISR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根治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基础上采用PPH吻合低位保肛的手术经验和初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共1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TME基础上PPH吻合器吻合保肛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了解并发症、肛门功能、肿瘤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1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无手术死亡;术后获得较好的肛门功能,无吻合口漏、肛门狭窄及局部复发。结论 PPH吻合器吻合低位保肛术在不影响肿瘤根治原则下,安全可行,在根治的前提下可良好地保留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