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彰  徐辉  陈桧平 《浙江临床医学》2004,6(12):1041-104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空腹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的改变.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45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和16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清胃泌素、胃动素的浓度.结果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急性期空腹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浓度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胃泌素、胃动素可能参与了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采用醒脾养儿颗粒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3+和CD4+指标均上升,且研究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8+指标均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消化不良性腹泻,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提高了患儿免疫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腹泻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儿均行常规治疗,包括补液、抗病毒等治疗措施。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思密达、金双歧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56.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患儿肝肾功能无损害。金双歧、思密达及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佳,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温针灸结合穴位按摩对胃癌患者术后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8例胃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温针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7 d.对比两组术后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肠系膜淋巴结炎(ML)患儿予以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头孢克肟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ML患儿92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头孢克肟颗粒治疗,观察组予以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头孢克肟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血常规指标、消化系统指标、影像学表现[肠系膜淋巴结长径/短径情况及血流信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腹泻、腹痛、呕吐、腹腔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WBC、NEU%、LYM%、PCT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G、M、D-ALC等消化系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肠系膜淋巴结长径/短径情况、血流信号等影像学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系膜淋巴结长径/短径均短于对照组,血流信号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ML患儿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头孢克肟颗粒治疗效果确切,预后良好,不良反应少,可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血清中胃泌素、生长抑素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23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12例)和非亚低温组(11例)。亚低温组采用亚低温治疗4~6d,非亚低温组除不用亚低温治疗外,其余治疗方法与亚低温组相同。在入院后第1、4、8天采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病人血清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水平。结果亚低温治疗组入院后第4、8天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低于非亚低温治疗组(t=17.96、15.00,P〈0.01);亚低温治疗组入院后第4、8天血清生长抑素水平显著高于非亚低温治疗组(t=82.03、48.72,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能够降低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血清胃泌素、升高血清生长抑素水平,从而可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蒲元和胃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口服蒲元和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吞酸烧心、胸胁胀满、情志抑郁及呃逆嗳气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49%、95.1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吞酸烧心、胸胁胀满、情志抑郁及呃逆嗳气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元和胃胶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具有较为确切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浆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16-3617
探讨醒脾养儿颗粒应用于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的88例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进行研究,以随机为基本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其醒脾养儿颗粒。观察两组相关症状缓解情况、治愈时间。观察组发热、腹泻、呕吐缓解及治愈时间分别为(1.19±0.57)d、(1.61±0.56)d、(1.23±0.48)d、(2.69±0.74)d,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P0.05)。醒脾养儿颗粒应用于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中,能够有效控制疾病,治疗效果较佳,能够促进相关临床症状更快缓解,帮助患儿早日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瘦素(LEP)在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继发胃食管反流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支架置入术治疗的21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胃食管反流将其分为胃食管反流组(n=78)和非胃食管反流组(n=136)。统计患者血清GAS、MTL、LEP等一般资料,分析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继发胃食管反流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高脂血症病史、低半坐卧位睡姿、高糖高脂饮食、常饮浓茶、适量运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便秘及血清GAS、MTL、LE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高糖高脂饮食、常饮浓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便秘及术前GAS<108.00 pg/mL、术前MTL<213.28 pg/mL、术前LEP≥15.24 ng/mL是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继发胃食管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低半坐卧位睡姿、适量运动是术后继发胃食管反流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GAS、MTL、LEP与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继发胃食管反流密切相关,血清GAS、MTL异常降低和血清LEP异常升高是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继发胃食管反流的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靳菲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5):2675-2676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90例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单纯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显著,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牟建钊  陈德珍 《华西医学》1992,7(2):182-184
测定2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前、后及80名健康对照的空腹血清胃泌素(FSG)水平。发现透析前FSG(262.1±7.21pg/ml)明显高于健康人(103.0±32.4pg/ml),经透析后7天,FSG迅速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138.0±47.3pg/ml)。同时消化道出血9例中,8例出血停止。表明慢性肾功衰患者的高胃泌素血症的主要机制是肾脏对胃泌素灭活和滤过排泄减低。CAPD对高胃泌素血症所致的消化道出血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中药外敷对脾胃积热型盗汗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醒脾养儿颗粒同时以五倍子、煅龙骨、煅牡蛎细粉每次3 g醋调敷神阙穴,晚敷晨取。对照组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维生素D滴剂。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 00%,对照组有效率为73. 33%,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脾胃积热型小儿盗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曹萍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9):674-674
研究已证实幽门螺杆菌 (HP)是消化性溃疡 (PU )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近年来报告 HP感染可引起血清胃泌素 (Gas)水平的增高 [1 ,2 ] 。本研究旨在对 HP感染相关的消化性溃疡与血清胃泌素释放的关系 ,以及根除 HP治疗对血清胃泌素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 6 3例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 ,其中男 5 6例 ,女 7例 ;年龄 2 1~ 6 4岁 ,平均 39岁 ;胃溃疡 (GU) 18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 4 5例。治疗前 1月内使用过抗生素、铋剂 ,质子泵抑制剂者均不列入本研究。1.2 标本采集 全部病例于治疗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给予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乙组和甲组各40例。乙组给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甲组给予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甲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2.50%)略低于乙组(7.5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乙组(77.50%)(P0.05);甲组腹泻改善时间、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发热改善时间、腹胀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乙组(P0.05)。结论: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给予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症状较快改善,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浆唾液酸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急性期MPP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组59例,重度组51例;出院前24h时达恢复期患儿89例。另选取健康患儿40例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唾液酸、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IL)-4、IL-17、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浆指标预测MPP严重程度及疗效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和重度组血浆唾液酸、INF-γ、IL-17、GM-CSF水平明显较高,而IL-4水平较低(P0.05)。与轻度组比较,重度组血浆唾液酸、INF-γ、IL-17、GM-CSF水平明显较高,而IL-4水平较低(P0.05)。唾液酸预测MPP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明显高于INF-γ(0.655)、IL-4(0.509)、IL-17(0.685)、GM-CSF(0.656)。唾液酸与INF-γ、GMCSF呈正相关(P0.05),与IL-4、IL-17无关(P0.05)。恢复期时患儿唾液酸和GM-CSF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其余指标未见明显变化(P0.05)。血浆唾液酸预测MPP患儿出院前24h达恢复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5,高于GM-CSF(0.628)。结论 MPP患儿血浆唾液酸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该指标对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0月于我院治疗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观察组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腹胀、腹泻、腹痛及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改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症状的改善及疗效均优于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40-3842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就诊胃镜诊断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阶梯停药方法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9周、6个月、12个月、复发病例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1年后复发病例数,以及治疗的临床效果。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与复发情况比较,治疗后9周、6个月、1年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复发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疾病复发率治疗组12.07%,对照组36.84%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有效率94.82%,对照组78.95%。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阶梯停药方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使胃泌素分泌水平逐步降低,从而减少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复发率,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17(G17)、胸苷激酶1(TK1)水平变化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治疗的120例胃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胃癌患者记为A组,38例胃溃疡患者记为B组,37例慢性胃炎患者记为C组。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G17、TK1水平,并分析其对于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经比较发现,A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B组患者的血清CEA、CA19-9水平亦明显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血清G17、TK1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B组患者的血清G17、TK1水平亦明显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A组患者的血清G17、TK1均与CEA、CA19-9间呈正相关(r=0.628,0.646,0.583,0.602;P=0.000,0.000,0.000,0.000),血清G17与TK1间亦呈正相关(r=0.598,P=0.000);同血清G17、TK1水平单独用于胃癌检测相比,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显著上升(χ~2=5.204,P=0.015)。结论血清G17、TK1联合用于胃癌的诊断,能够有效提高准确性,对于胃癌和其他胃部疾病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肺炎继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儿粪便病原体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44例肺炎继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儿粪便的病原学资料,探究病原体分布情况,并对该类患儿感染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与其他病原体相关因素、检出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粪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D)毒素检测后,CD毒素A和(或)B阳性标本为32例,占全部肺炎继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儿数量的22.22%。CD感染患儿年龄明显低于其他病原体感染患儿;CD感染患儿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高于其他病原体感染患儿,均属于肺炎继发AAD的危险因素,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对144份肺炎继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后,发现无沙门菌、致腹泻大肠埃希菌、志贺菌等致病菌生长,而其他致病菌则呈优势生长,其中大肠杆菌、念珠菌检出率明显高于CD检出率;产气荚膜梭菌、阴沟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检出率明显低于CD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与C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继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儿粪便病原体分布中,念珠菌占有较大比例,检出率更高,患儿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极易受抗菌药物影响,临床中应根据患儿检测结果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血浆乳酸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2008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普通肺炎和重症肺炎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健康儿童为正常组(n=50)比较其血浆乳酸.结果:急性期观察组血浆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恢复期两组血浆乳酸水平无明显差异;血浆乳酸水平升高与病情严重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乳酸水平的测定有助于早期、准确地判断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