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垂体腺瘤的MRI影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分析其MRI表现。结果:25例微腺瘤中泌乳素腺瘤16例,生长激素腺瘤6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2例,促甲状腺激素腺瘤1例。T1WI低信号及稍低信号18例,等信号7例;T2WI呈高信号及稍高信号18例,等信号7例。12例大腺瘤中泌乳素7例,生长激素腺瘤2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无功能性腺瘤2例。T1WI呈等信号9例,高信号2例,低信号1例,T2WI高信号10例,等信号2例。结论:MRI能准确反映垂体腺瘤的影像特征,对诊断和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垂体微腺瘤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微腺瘤的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经垂体功能检查证实,直径小于10 mm以下的48例垂体微腺瘤患者MRI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病例MRI表现为发生于垂体前叶不同位置的单一瘤灶,计48个.呈圆形33个,卵圆形15个.T1加权呈低等信号、T2加权呈稍低信号48个.呈轻微强化19个、中度强化29个.垂体柄移位27个,鞍底下陷23个,垂体上缘隆突5个.结论:采用薄层、多方位、多参数及增强MRI扫描,能良好显示鞍内垂体微腺瘤的部位、数目、形态、大小、增强前后信号变化,以及垂体柄、鞍底、垂体上缘改变等MRI表现特征,结合临床、内分泌检查,能及时、准确地诊断垂体微腺瘤.  相似文献   

3.
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垂体大腺瘤的MRI表现及其生长特点。材料与方法:搜集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使用GE Vectra 0.5T MR扫描机,行SE序列常规矢状位T1WI、冠状位T1WI、T2WI及质子加权成像,必要时再作轴位扫描。42例作了增强扫描。结果:实质性肿瘤T1WI为中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质子加权像为稍高或高信号。囊变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出血为T1WI、T2WI均高信号。增强后有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其生长特点多向鞍外发展:鞍隔突破,视交叉、三脑室受压;鞍底受侵下陷,部分肿瘤突入蝶窦;颈内动脉包绕、海棉窦受累等。结论:MRI具有对不同组织有较好的分辨率和三维成像的特点,可以反映肿瘤向各个方向的生长情况,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垂体微腺瘤MRI诊断报告较多,但对无垂体柄移位的垂体微腺瘤的研究、报告较少,易与青春期正常垂体混淆,容易漏诊或过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为临床怀疑微腺瘤患者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依据,现将我们发现的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低场MRI诊断垂体柄阻断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场MRI对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PSIS患者9例,观察其MRI表现特征. 结果 9例患者在MRI上均表现为垂体柄缺如,垂体后叶异位,垂体前叶萎缩或发育不良.实验室检查生长激素缺乏. 结论 PSIS具有特征性MR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MRI证实的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15例均有生长激素缺乏,2例为单一生长激素缺乏,余13例合并其他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MRI显示15例患者均垂体柄缺如及垂体后叶异位至漏斗隐窝处,13例垂体前叶变小但信号正常,2例垂体前叶高度信号正常。结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是诊断该病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结果:3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者的MRI检查均表现为垂体柄缺如、垂体后叶异位、垂体前叶萎缩或发育不良。结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特点具有较高的特征性,MRI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5例脑垂体微腺瘤患者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5例垂体微腺瘤患者血PRL均>40ng/ml。采用德国Siemens Impact 1.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行垂体动态增强扫描时,用对比剂Gd-DTPA(马根维显),其剂量为0.1mmol/kg,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结果:常规平扫25例中有15例可见异常信号改变,占60%,而动态增强扫描后22例可见正常垂体腺、漏斗、海绵窦逐一明显强化,微腺瘤则尚未强化仍呈低信号区,形成鲜明对比的图像特征,占88%。平扫垂体一侧饱满或T1、T2未见异常信号者并不干扰此特征的出现。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征象,在冠状位上对垂体微腺瘤最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ituitary stalk interruption syndrome,PSIS)的MRI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PSIS患者行MRI扫描及激素水平检测。所有患者均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T1WI及快速SE序列T2WI、FLAIR T1WI脂肪抑制序列及增强序列(冠状位T1WI动态增强及延迟期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T1WI)扫描,分析垂体柄、垂体前叶形态和垂体后叶信号变化。结果:40例患者的基础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水平为0.01~1.44μg/L,GH激发试验峰值为0.024~1.750μg/L,均为完全GH缺乏。其中,38例为多垂体激素缺乏,2例为单一性GH缺乏。患者垂体前叶高度为1.2~3.5 mm,平均为(2.6±1.3)mm,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33例患者在正中矢状面及冠状面上垂体柄均未见明确显示,7例表现为不连续的细线状。所有患者的垂体后叶均未见正常高信号,35例表现为垂体后叶高信号异位在第三脑室漏斗隐窝、垂体柄及下丘脑;5例表现为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也未见异位的高信号。结论:PSIS患者在MRI上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激素水平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1岁.右眼痛,头痛鼻塞1月余.临床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无阳性结果.MRI检查:蝶鞍扩大,鞍区内见一等T1、长T2的实质性占位(图1),大小约3.3 cm×2.8 cm×3.1 cm,肿块内见一小圆形长T1、长T2信号.肿块向前侵及蝶窦,向两侧侵及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枕骨斜坡信号弥漫性减低,肿瘤与斜坡界限不清,但骨皮质无膨胀及破坏.增强后肿瘤和斜坡一致性明显强化,小圆形低信号无强化(图2).术后病理诊断:垂体瘤(嫌色细胞瘤).  相似文献   

11.
垂体柄的MRI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正常垂体柄偏位原因及其与垂体柄移位的区别。材料和方法:用MRI(0.15T)对140例正常人和45例垂体腺瘤的垂体柄位置、大小及信号强度进行了观测。结果:冠状位垂体柄明显偏位20/140例,正中隆起中心和蝶鞍中心均不位于同一纵切面上;垂体微腺瘤垂体柄移位13/27例,两中心点位于同一纵切面上者12/13例。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正常垂体柄偏位是由于正中隆起中心和蝶鞍中心不位于同一纵切面上,当该两中心点位于同一纵切面上时,垂体柄发生偏位则称病理性垂体柄偏位。  相似文献   

12.
颈内动脉的MRI表现对诊断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垂体腺瘤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影响对于诊断海绵窦是否侵袭的价值。方法 分析 10 3例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的MRI资料 ,测量两侧颈内动脉距中线距离、横径、被肿瘤包绕程度、颈内动脉间距及肿瘤的横径和体积。结果 两侧颈内动脉间平均距离为 ( 2 4.44± 4.2 2 )mm。颈内动脉间距与肿瘤横径明显相关 ,而与肿瘤体积的相关性相对较差。海绵窦是否侵犯与同侧颈内动脉被包绕范围明显相关 ,而与颈内动脉距中线距离及颈内动脉横径无关。结论 两侧颈内动脉间距主要由肿瘤的横径而不是肿瘤的体积决定。颈内动脉为肿瘤包绕范围 <1/ 3 ,海绵窦未受侵犯 ;若 >2 / 3 ,则海绵窦受侵犯。术前观测垂体腺瘤对颈内动脉的影响 ,对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常规MRI在垂体病变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而多种新技术的出现,包括磁化传递技术、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灌注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以及MR波谱分析等,使得序列间的联合应用不仅提高了垂体腺瘤的检出率,对术前评估、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随访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Eclipse1.5T超导磁共振仪,对本组48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后证实的垂体微腺瘤先行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成像,然后注入Gd-DTPA行冠状位T1WI动态增强扫描,随之行冠状位T1WI常规延迟FSE序列增强扫描。结果①48例垂体微腺瘤直径均<10mm,平均为5.8mm。36例偏向一侧,占75%;8例位于中心,占21%;4例位于鞍底,占4%。②平扫病变检出率43.7%(21/48);动态增强病变检出率97.9%(47/48);常规延迟增强病变检出率73%(35/48),三者检出率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能显著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对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常规延迟增强扫描是动态增强扫描的必要补充,可避免病变遗漏。  相似文献   

15.
16.
MRI半剂量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MRI半剂量动态增强对于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5例经随访证实的垂体微腺瘤患者,其中女22例,男3例,年龄20-68岁,均采取先MR平扫,再行半剂量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的常规增强扫描。结果:平扫与半剂量动态增强比较,平扫8例显示瘤灶,15例显示间接征象;半剂量动态增强22例显示效果好。结论:MRI半剂量增强扫描能够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显示率。  相似文献   

17.
垂体微腺瘤的高场强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高场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材料与方法:1993年5月至1993年12月间,笔者对行MR检查的50例垂体微腺瘤进行了分析。其中男8例,女42例。9例微腺瘤直径小于或等于3mm,最小者2mm。所有病例均应用西门子1.5TMagnetom63spMR检查,层厚3mm。结果:垂体内局限性低信号(92%)是微腺瘤的特征性表现,各间接征象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特别指出,各种类型的微腺瘤具有其特定的发生部位;平扫冠状位T1加权像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首选序列,强化扫描不必要作常规应用。结论:高场强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具有独到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库欣综合征又称皮质醇增多症,是一组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控失常,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所致的临床综合征。该病患者临床常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外貌、紫纹、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症状。库欣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20~45岁多发,成人多于儿童,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3~1∶8[1-2]。库欣综合征按其病因可分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依赖性和非依赖性两大类。其中80%~85%患者的皮质醇分泌增多与ACTH有  相似文献   

19.
垂体脓肿的MRI表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垂体脓肿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4例经手术证实的垂体脓肿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平扫均未见正常垂体,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增强后在主体环状强化灶上方和?蛐或两侧形成“子灶”3例,2例伴有视交叉明显强化,1例伴软脑膜强化。结论:垂体脓肿平扫无特征,增强后某些征象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垂体大腺瘤患者在T1加权MR像上垂体后叶高信号的显现率及其定位,以指导外科手术。材料和方法:回顾6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患者,术前作MR T1加权成像,包括无功能腺瘤23例,多功能腺瘤13例,泌乳素瘤15例,卵泡生成素瘤8例,生长素瘤6例,促黄体生成素瘤3例,促甲状腺素瘤1例。肿瘤高度大于20mm者54例,为A组,小于或等于20mm者15例,为B组。结果:69例垂体大腺瘤中,T1加权像显示垂体后叶高信号为35例(50.72%),其中A组显示23例(42.59%),B组显示12例(8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6.597,P<0.01)。其高信号位于鞍外在A组为23例(69.57%),高信号位于鞍内在B组为11例(91.67%)。结论:在垂体大腺瘤患者MR T1加权像上垂体后叶高信号的显示有助于指导外科手术,在较小的垂体瘤,高信号的显示率要高于较大的垂体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