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华佳佳 《新中医》2020,52(4):108-110
目的:观察小儿止泻汤的药物疗效及对小儿腹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20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包括补充电解质、纠酸联合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小儿止泻汤。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1 (IL-1)、白细胞介素-6 (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腹泻停止、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总病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5)。治疗第1天,IL-1、TNF-α、IL-6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观察组IL-1、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腹泻停止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总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止泻汤能显著减轻腹泻患儿症状,减少患儿体内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缩短病程对腹泻患儿有较好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止泻汤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泻患儿10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止泻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细胞因子IL-1、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A、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止泻汤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笔者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自拟“止泻汤”治疗小儿腹泻73例,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 73例患儿中,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4岁零7个月,平均16.5个月。其中6个月以内25人,1岁以内18人,1岁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苍苓止泻口服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小儿腹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苍苓止泻口服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蒙脱石散结合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小儿腹泻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脾止泻汤联合蒙脱石散对小儿腹泻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西峡县南阳豫西协和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腹泻患儿9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分别是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健脾止泻汤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蒙脱石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腹泻频率和呕吐频率。结果:治疗组患儿腹泻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腹泻频率少于对照组;治疗组呕吐频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止泻汤联合蒙脱石散对小儿腹泻的应用效果更明显,有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脾止泻汤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培菲康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口服,试验组采用健脾止泻汤治疗,观察记录2组腹泻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有效45例,显效5例,有效率90.91%;对照组有效3例,显效3例,有效率13.33%。健脾止泻汤治疗效果优于培菲康颗粒(P0.01)。结论健脾止泻汤全方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涩而不壅,对小儿腹泻有良效,但临床上需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脾止泻汤在治疗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小儿腹泻患儿13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健脾止泻汤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疗程。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对照组83.1%,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及治疗疗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腹泻补脾化湿、温肾止泻,提高患儿免疫力能有效缩短疗程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沈国方  游其君  朱红 《新中医》2021,53(17):118-122
目的:观察运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2例脾胃虚弱型腹泻患儿,按投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运脾止泻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等免疫指标,实验室指标(尿D-木糖排泄率、唾液淀粉酶、血锌值)及肠道菌群(肠球菌、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80.39%(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血清Treg水平,肠球菌、肠杆菌数目均降低(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 (Ig M)、Th17水平,尿D-木糖排泄率、唾液淀粉酶、血锌值,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目均上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血清Treg水平,肠球菌、肠杆菌数目均较低(P0.05);血清Ig A、Ig G、Ig M、Th17水平,尿D-木糖排泄率、唾液淀粉酶、血锌值,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目均较高(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其临床疗效,并有利于提高尿D-木糖排泄率、唾液淀粉酶、血锌值水平及免疫功能,对菌群数目的调节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健脾止泻汤联合灸申脉穴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健脾止泻汤结合灸申脉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小儿腹泻次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止泻汤联合灸申脉穴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药物组成白术、山药、地榆、诃子、赤石脂、泽泻、车前子、丁香。药物剂量可根据患儿年龄、体质及症状表现酌定。病案举例马某,4岁。1991年8月10月初诊。其母代诉:患儿水样便5天,日4~5次,轻微腹痛,便呈黄色,无脓血、粘液,精神欠佳。食欲减退。查:体温37℃,舌苔白滑。诊为小儿腹泻。予:白术15g,地榆15g,赤石脂15g,诃子8g,泽泻8g,车前子(布包)8g,丁香2g。3剂,每剂2煎,取其煎液兑在一起,分4次服完,每6小时一次。服药3剂,腹泻止,精神转  相似文献   

12.
<正> 腹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笔者在临床诊治小儿腹泻中,多见有脾阴虚的证候,腹泻大多病程较长,经其他方法治疗效果不显,改用滋养脾阴法治疗获得较为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止泻汤治疗小儿腹泻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腹泻是一种以腹泻为主症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综合征.我院儿科用自拟中药止泻汤治疗婴幼儿腹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腹泻患儿,男54例,女26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4岁,平均2.1岁.首诊时病程最短4 h,最长2 d.采取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男33例,女15例;轻型腹泻34例,重型腹泻14例.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轻型腹泻23例,重型腹泻9例.  相似文献   

14.
李凤新 《光明中医》2002,17(3):44-45
小儿腹泻为儿科常见病 ,其临床见症往往错综复杂 ,变化多端 ,但总不外乎脾虚湿困 ,笔者自 1 994年以来 ,采用自拟止泻汤治疗本病78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78例中男性 45例 ,女性 3 3例 ;年龄 3个月~ 3岁 ,其中≤ 6个月 1 0例 ,6个月~ 1岁 3 2例 ,1岁~ 2岁 2 5例 ,2岁~ 3岁 1 1例 ;病程在3天~ 3个月 ,其中 3天~ 2周 3 8例 ,半月~ 1月 2 2例 ,1月~ 2月 1 3例 ,2月~ 3月 5例 ;腹泻次数每日 5~ 1 0余次 ;大便稀薄或蛋花汤样 ,或有泡沫 ,或挟有不消化食物 ,呈黄色或黄绿色 ,无粘液及脓血 ,部分患儿伴呕吐 ;大…  相似文献   

15.
近三年来,笔者以自拟止泻汤治疗小儿腹泻250例,疗效显著,现报导如下:临床资料:250例患儿中,男,130例,女120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3岁,其中2~12个月120例,1岁~2岁90例,2岁~3岁40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3个月,其中3~15天130例,15天~一个月70例,1~3个月50例。  相似文献   

16.
王慧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7):646-646
秋季腹泻,又叫流行性腹泻,是由一种“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肠胃炎。多发于小儿,尤以3岁以下的为常见,集中发生于8月中旬至11月中旬。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多合并呼吸道感染症状,伴发热,起病当日即可排出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带有少量粘液,显微镜检脓球很少见。患儿多伴有严重口渴,烦躁,脱水等症。中医对于本病早有认识,如《小儿药证直诀》“夏秋吐泻”载:“七月七日后(农历)吐泻……不能食乳,多嗜睡,闷乱,哽气,长出气,睡露睛。”又《幼科发挥》谓:“小儿泄泻,大渴不止者,勿与汤水饮之,饮之则口愈渴而泄愈其。宜生脾胃之津液,白术散主之。”  相似文献   

17.
<正> 治疗方药:葛根、茯苓、藿香、黄连、石榴皮各6g,青黛、草蔻各2g,乌梅、白术各10g,板蓝根20g。上方加水煎成40~60ml分次服下。1岁以上每日1剂,1岁以下剂量酌减。若伴呕吐加生姜、法半夏,腹胀肠鸣加砂仁,脱水较重重用乌梅,苔厚腻者重用藿香,泻甚者重用石榴皮,不发热者去青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健脾止泻汤与推拿在小儿腹泻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临川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采用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44例;A组行常规西医治疗,B组行健脾止泻汤结合推拿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免疫学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淋巴细胞CD4+与CD8+的比值(CD4+/CD8+)。结果 治疗后,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43/44),高于A组的86.36%(3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的CD4+/CD8+、IgA、IgG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健脾止泻汤与中医推拿应用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中,有助于促进患儿免疫系统的恢复,显著改善发热、腹...  相似文献   

19.
费利军 《新中医》2022,54(20):111-114
目的:观察芩连止泻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湿热型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 例脾胃湿热型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例。对照组行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芩连止泻汤治疗,2 组均治疗5 d。比较2 组临床疗效,观察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球蛋白(Ig) 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77.78% (P<0.05)。治疗后,2 组主症、次症积分,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主症、次症积分,以及血清IL-6、IL-10、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IgA、IgG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IgA、IgG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芩连止泻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湿热型小儿腹泻,可有效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其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术苓止泻汤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肠炎疗效。方法以2013年2月—2017年2月诊疗的62例小儿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31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给予蒙脱石散和基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术苓止泻汤剂治疗,对比2组有效情况。结果实验组小儿肠炎治疗有效率[96. 77%(30/31)]高于对照组小儿肠炎治疗有效率[74. 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蒙脱石散与术苓止泻汤组合治疗小儿肠炎疗效较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