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性肺结核CT表现。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53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该院收治的单纯性肺结核患者53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CT检查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CT表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双肺均受累、两叶或两叶以上病变、同时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病变病变率,与对照组患者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累及胸膜或淋巴结病变,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斑片或大片实变影、大片实变合并多发空洞、纵膈内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的病变性质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单纯空洞和多发结节影病变性质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可以观察到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各种影像特征,且病变部位累及的范围较大,大片状实变、纵膈内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疾病的出现率高于单纯性肺结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在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CT,观察组采用动态CT增强扫描,观察两组的CT表现情况与观察组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肺结实、肺结节、胸膜及胸腔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增强扫描CT对重型肝炎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高,能及时发现肺损伤,区分各种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真菌培养、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结果:26例病变均累及多个肺段、肺叶和/或两侧肺,而且多种病变形态共存,其中肺炎性浸润实变、结节型12例,炎性浸润实变、肿块型3例,炎性浸润实变、结节、肿块型5例,多发结节型11例,结节、肿块型5例;13例出现"晕征",3例有"空气半月征";12例合并空洞,5例曲菌球,7例有楔形实变影,4例胸腔积液.结论: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为病变呈多灶性、多态性,真菌感染的"晕征"及楔形实变影是早期肺部真菌感染的较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CT表现及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各种血液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罹患侵袭性真菌肺部感染且生存期超过3个月者中发现胸部异常的多次CT影像资料.结果 首诊胸部CT主要征象:晕征,小叶中心结节,斑片状实变,磨玻璃样阴影,胸膜下楔形实变,空洞,肿块以及支气管气像.CT表现类型:以肺叶或肺段炎性实变或胸膜下楔形实变为主8例,以结节、肿块伴或不伴小空洞21例,弥漫性小叶中心结节为主或并少量结节、肿块3例,双肺磨玻璃样阴影4例.抗真菌治疗过程中多次CT复查:小结节、段或叶实变性炎症在2周~3个月均不同程度吸收,大结节、肿块多数出现空洞,其中12例共27个结节或肿块变为空洞,7例14个空洞出现毛刺,空洞与肺气囊并存3例,5例缩小的楔形实变与胸膜增厚融合,支气管扩张与炎性实变并存2例,1例为多发肺气囊,2例纵隔气肿,2例液气胸,2例5个结节复查时结节中心钙化.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性肺部病变CT表现以散在多发结节、肿块、胸膜下实变常见.治疗后动态CT检查结节或肿块吸收慢且病灶易出现空洞,胸膜下病变出现胸膜粘连、气胸、脓胸,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277-3278
探讨胸部X线联合CT在早期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130例早期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仅采用X线检查,研究组应用X线联合CT检查。观察对比两组肺部感染诊断的符合率,以及研究组不同早期肺部感染类型的CT征象。研究组肺部感染的诊断符合率90.77%,高于对照组70.77%(P<0.05)。研究组不同早期肺部感染类型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表现:非特异性细菌感染主要为变实影,真菌感染为磨玻璃影、变实影、结节影,病毒感染为磨玻璃影,混合感染为磨玻璃影、变实影。胸部X线联合CT在早期肺部感染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苑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9):2672-2673
目的:回顾性分析4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特征和预防性用药的作用。方法选择四平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IC U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肺部疾病重症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预防组22例患者在真菌感染不良症状出现前预防性给药;对照组20例患者在发现真菌感染,确诊感染菌种后再对症给予抗菌药物。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真菌感染特点。结果预防组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54.5%,远远低于对照组的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31例IC U受试患者中,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检出比例最高,为83.9%,明显高于光滑假丝酵母菌的9.7%和近平滑念珠菌的6.5%。结论预防性给药能提高IC U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但需合理用药,根据疾病特征选择用药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薄层重建方法在肺部磨玻璃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提高肺部磨玻璃结节(GGN)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间行螺旋CT检查发现的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病理证实为良性肺GGN组5例,恶性肺GGN组15例。所有病例均行5mm层厚常规CT扫描和1.5mm层厚薄层重建,统计分析良性和恶性肺结节之间以及5mm和1.5mm层厚CT图像之间的影像学特征差异性。结果:良性和恶性肺磨玻璃结节在胸膜凹陷、分叶、空泡征等影像特征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肺磨玻璃结节在CT图像上多表现有胸膜凹陷、分叶、空泡征象。然而,两组患者在毛刺及结节边缘模糊度方面的影像特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层厚5mm和1.5mm CT图像之间发现的胸膜凹陷、分叶、空泡、毛刺征等影像学特征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5mm层厚薄层重建CT图像发现的影像学特征明显多于5 mm层厚常规CT扫描图像。然而,层厚5mm和1.5mm CT图像之间的肺结节边缘模糊影像征象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5mm层厚薄层CT重建方法对肺部磨玻璃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显著,能大大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对临床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及CT影像检查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疑似肺部真菌感染的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胸部CT影像检查,并以病原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影像检查对肺部真菌感染儿童的诊断效果及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经病原学检查,60例疑似肺部真菌感染儿童患者中肺部真菌感染56例,其中隐球菌属感染14例,假丝酵母菌属感染18例,曲霉菌属感染为24例。CT影像检查对儿童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67%、89.28%和50.00%;患者临床症状一方面表现为原发病症状和体征,另一方面主要表现为肺部啰音、咳嗽和发热,三者所占比例分别比为78.57%、57.14%和67.86%;对患者CT影像学特征分析可知,56例肺部真菌感染患儿主要表现为肿块影或结节、空洞和晕征,三者所占比例为35.71%、32.14%和21.42%。结论:肺部真菌感染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出肺部啰音、咳嗽、发热,应用CT影像学检查在肺部真菌感染患儿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灵敏度,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可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IDS合并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肺病CT影像表现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AIDS合并MTB肺病和13例AIDS合并NTM肺病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2组病变均累及多个肺叶,多种病变同时存在,表现为磨玻璃样或斑片状渗出、大片状实变、沿支气管播散树芽征等;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多见;空洞少见;AIDS合并MTB组弥漫粟粒性病变、胸腔积液和/或胸膜增厚比例高于AIDS合并NTM组(P〈0.05),结节病灶比例低于AIDS合并NTM组(P〈0.05)。结论 AIDS合并MTB和NTM肺病CT均可表现为多肺段分布,多种病变共存,常伴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如出现两肺弥漫粟粒结节、胸膜增厚或胸腔积液,多提示AIDS合并MTB肺病,而结节病灶多提示AIDS合并NTM肺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研究分析其CT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水平及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CT图像,观察病变的形态、范围、边界、密度和病灶大小特点,归纳总结CT影像诊断的表现特点。结果:128例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CT表现为:空洞为主型55例(43.0%),肺炎样实变或支气管肺炎样变46例(36.0%),结节或肿块为主型21例(16.4%),曲菌球形成6例(4.7%)。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CT主要表现为空洞、毛玻璃状、结节、肿块及曲菌球形成等。CT检查可以对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做出正确诊断,尤其是对于典型表现者,应用CT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真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侯琴  杜杰 《医学临床研究》2013,(10):2062-2064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重症肝病合并医院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结果】同期住院重症肝病患者689例,其中84例(12.19%)发生医院真菌感染116例次(16.84%)。感染部位以肠道为主,占41.38%;其次为上呼吸道(33.62%)、下呼吸道(10.34%)、腹腔(6.90%)、泌尿道(5.17%)和血液(2.59%)。感染菌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9.53%;其次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16.67%。84例重症肝病合并医院真菌感染者中死亡48例(57.14%),与真菌感染直接相关3例(6.25%);而未发生真菌感染的605例对照者中死亡178例(29.42%),两组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X2=7.60,P〈0.01)。【结论】重症肝病患者发生医院真菌感染预后差,病死率极高。预防和治疗医院真菌感染需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并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2.
AIDS合并肺囊虫肺炎的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艾滋病 (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 (PCP)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 11例血液HIV抗体阳性 ,且临床诊断为PCP患者 (并经病理证实 )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观察采用X线胸片 ,其中 9例行CT检查。结果  11例患者的肺部均表现为弥漫性病变。其中 ,9例肺呈小叶浸润 ,病变肺叶为毛玻璃状 ,双肺可见广泛分布的网结节状影 ,其结节直径≤1cm ,沿小叶中心分布 ,病变由肺门向肺外带发展 ,自下肺逐渐向上肺蔓延。大叶实变 2例 ,表现为一叶或多叶实变 ,伴有肺气囊改变。结论 卡氏肺囊虫肺炎具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 ,影像学检查可达到鉴别诊断的目的 ,可代替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检查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价值及胸部CT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4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4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入选者胸部CT检查,观察两组检查结果及胸部CT影像学显示情况。结果:对照组检查结果显示肺部均无异常,观察组患儿均存在相关异常,主要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62.50%)、肺实变(40.00%)、胸膜增厚(22.50%)、支气管扩张(25.00%)、胸腔积液(12.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特点方面,患儿通常表现为单侧病变,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患儿胸部CT扫描影像学分别以散在斑片影、斑片状及斑点状实变影、大片实变影为主。结论:胸部CT检查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诊断可有效显示肺部病灶位置,且不同年龄段患儿表现出显著成像特点,对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膜改变CT征象在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肺外周孤立性结节/肿块良、恶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5例影像表现不典型的肺外周孤立性结节/肿块患者,其中良性结节/肿块67例为良性组,恶性结节/肿块38例为恶性组,2组术前均行CT检查,观察胸膜改变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良性组胸膜明显增厚(88.14%)、宽基底(86.57%)、Ⅱ型增厚形态(91.80%)、无胸膜移位(67.68%)、轻度及重度强化比率(88.24%、85.00%)均高于恶性组(11.86%、13.43%、8.20%、32.32%、11.76%、15.00%)(P0.05);2组在胸膜增厚方式、边界是否清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膜改变CT征象对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肺外周孤立性结节/肿块的良、恶性鉴别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真菌培养及随访证实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肺部炎性浸润实变17例,病灶分布多个肺叶或肺段,CT表现为斑片状或片状模糊影,密度不均,5例可见空气支气管征;肺部单发结节2例,呈类圆形,直径0.8~1.5 cm,多发结节16例,结节大小不等,边缘轮廓欠光整,肺部肿块6例,直径3~5 cm,形态不规则,密度欠均匀,9例结节及肿块内可见空洞形成,洞壁厚薄不一,外壁清晰,内壁较光滑,2例见"含气新月征"。结论: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具有共同特点,CT有助于肺部真菌感染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真菌培养及随访证实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肺部炎性浸润实变17例,病灶分布多个肺叶或肺段,CT表现为斑片状或片状模糊影,密度不均,5例可见空气支气管征;肺部单发结节2例,呈类圆形,直径0.8~1.5 cm,多发结节16例,结节大小不等,边缘轮廓欠光整,肺部肿块6例,直径3~5 cm,形态不规则,密度欠均匀,9例结节及肿块内可见空洞形成,洞壁厚薄不一,外壁清晰,内壁较光滑,2例见"含气新月征"。结论: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具有共同特点,CT有助于肺部真菌感染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部不同侵袭程度磨玻璃结节的CT表现的差异,为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CT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60例进行分析,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浸润前病变组(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组和浸润性腺癌组。对比三组患者术前CT影像中的病灶形状、大小、密度、二维与三维比率、边缘和边界情况。结果:不同侵袭程度磨玻璃结节的病灶形态与密度对比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在病灶密度(纯磨玻璃结节比例)、形状(圆形与类圆形比例)、边缘毛刺、内部空泡和胸膜凹陷等方面表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灶大小与实性成分对比中结果显示,不同侵袭程度磨玻璃结节在病灶大小、实性成分大小方面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二维比率、三维比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部磨玻璃结节的CT影像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对病灶内实性成分的判断,对患者术前鉴别诊断病灶的侵袭程度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部真菌感染的CT资料。结果:马尔尼菲青霉病2例,念珠菌感染2例,曲霉菌6例。CT征象有:(1)肺炎性实变;(2)结节病灶及肿块;(3)空洞及曲菌球等。结论:曲菌球CT有典型特征改变,是曲霉菌感染的可靠依据:肺内弥漫性炎性灶伴肿块、结节是真菌感染的常见CT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讨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实施CT检查的临床价值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以我院收治于2017年6月—2019年6月的5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常规仰卧体位下对患者实施螺旋CT平扫,并分析肺内病灶的影像学表现以及不同原发病与CT分型的相关性。结果:50例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显示,有21例(42.0%)为弥散型,13例(26.0%)为曲菌球型,12例(24.0%)为实变型,4例(8.0%)为结节型。原发病分析显示,肺结核患者中,有65.2%呈弥散型;慢性支气管扩张患者中,有80.0%呈曲菌球型;糖尿病患者中,有71.4%呈实变型,28.6%呈结节型;肺癌患者中,有75.0%成弥散型;艾滋病感染患者中,有100.0%呈弥散型;对无伴发原发病的患者,CT检查未见集中分型。结论:CT影像学技术可用于不同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病灶形态的观察及分型,能够为临床诊治原发病提供准确的依据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肺结核的CT影像学表现,减少肺部影像学误诊率。方法 6例误诊为肺部其他感染的患者,均经临床证实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肺结核,结合文献分析CT表现。结果 6例患者中,双肺弥漫性斑片影伴肺实变3例;肺内多叶多段形态不规则的结节影和团块影2例;双肺多发斑片影、磨玻璃影和结节影1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者5例、胸腔积液4例。误诊为细菌性肺炎5例,真菌性肺炎1例。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肺结核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多样,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