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研究睡眠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ICU专业护理,观察组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ICU专业护理+睡眠护理,比较2组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睡眠时间、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评分、心理弹性水平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生命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重症监护室患者潜伏期睡眠时间低于对照组,夜间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症监护室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症监护室患者SAS量表、SD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症监护室患者乐观、自强、坚韧CD-RISC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症监护室患者PSQI量表、SR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症监护室患者APACHEⅡ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量表...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83-368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强化细节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强化细节管理,对两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理纠纷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应用强化细节管理效果较好,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护理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泌尿外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医护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医护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可改善泌尿外科护理质量,提高医护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出现睡眠剥夺的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集束护理干预的效果与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福建省立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与护理的发生睡眠剥夺的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4例,其中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与集束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睡眠质量、护理第3周到第6周的睡眠时间、护理效果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第3周到第6周的睡眠时间、护理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出现睡眠剥夺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应用集束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5.
潘结英 《妇幼护理》2022,2(8):1861-1863
目的 观察基于 PDCA 的循环护理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 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4 月儿童 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 190 例小儿患者分为对照组 90 例和研究组 10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 PDCA 的循 环护理模式。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家属护理满意度和综合护理质量。结果 研究组护理操作能力强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童重症监护室接受 治疗的小儿患者使用基于 PDCA 的循环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和综合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宁护理在重症监护室临终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重症监护室100例临终患者为对照组,1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安宁护理,包括成立专家小组,制订安宁护理计划,实施人员分工、评估需求、优化环境、疼痛护理等相关内容。研究结束后,比较两组临终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及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据重症监护室临终患者的病情程度及心理特点,对其实施个性化的安宁护理,显著提高了临终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节联合亲情化护理在重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细节化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联合亲情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睡眠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观察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联合亲情化护理方法在重症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对提高重症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云峰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926-1927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6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前的120例ICU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家属干预后的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的评分、患者的死亡率、感染率、家属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和行为,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亲情化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焦虑状态、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重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联合亲情化护理,护理至转出ICU。比较2组焦虑状态、睡眠质量、生命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亲情化护理能有效减轻ICU重症患者焦虑状态,改善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王慧艳  牛静  杨琼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5):2211-2213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该院ICU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工作模式进行程序化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工作模式,对比干预前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量表(NIHSS)评分、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评估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误吸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结束GQLI中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条件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用于ICU重症脑卒中患者可明显降低误吸风险,且患者干预后神经功能恢复好,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朱天霞  陈玲玲 《妇幼护理》2023,3(5):1115-1117
目的 研究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采用品管圈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院 2021 年 4 月到 2022 年 4 月小儿重症监护病 房收治 66 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为双号开展品管圈护理。对 比两组的生活质量况、不良事件发生率、重症监护时间、治疗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儿生活质量、重症监护时间、 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采用品管圈护理,能够提高 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品管圈护理管理提高普外科手术质量,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方法以品管圈护理管理为分界点,将160例普外科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实施品管圈管理,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手术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文书、消毒隔离、行为规范、手术室护理配合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沟通能力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增强护士的护理能力,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进行比较,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合理有效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护理模式对胃肠外科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前半年内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和之后半年内的184例同类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7%和1.63%,低于对照组的7.95%和6.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84.66%(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患者实施品管圈护理模式可明显降低患者在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保证医疗安全、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外科开展品管圈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前焦虑及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邵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160例,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74例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给予品管圈护理模式的患者86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心率、收缩压、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围术期低体温、切口感染及压疮发生率,入院和出院时生活质量,围术期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心率、收缩压、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及压疮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躯体症状、睡眠质量、精神状态、社会情感评分均明显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出院时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模式在普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前焦虑,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在心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为心脏外科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成立品管圈工作小组,确定“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为活动主题。将2013年1月至6月在我科住院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至5月在我科住院的3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并对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详细解答,满足患者基本需求。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的管理模式对存在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等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明显升高(P<0.05),基础护理操作合格率、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略高于实施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对住院病房、护理服务态度、健康宣教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患者(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技术满意度略高于对照组住院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团体凝聚力、责任心、自信心、解决问题能力、工作积极性、沟通能力等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心脏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也能提高护士综合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重症监护室常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重症监护室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2组患儿采用不同方法护理30d后比较救治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留室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实施重症监护室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后,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72.5%),2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缩短留室救治时间,大幅度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衰患者病情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心衰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不同护理流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抢救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等标准化护理程序。对2组心衰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致死率、致残率、急救反应时间及院内反应时间、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标准化护理程序实施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后,护理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后病死率、致残率均低于对照组,医护人员急救反应时间及院内反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心力衰竭抢救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55%,对照组为89.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心衰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标准化护理程序不仅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更有利于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缺少护理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82.5%(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2.5%(1/40)低于对照组的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室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室深静脉置管病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将84例需行深静脉置管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深静脉置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深静脉留置时间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16.67%、深静脉留置时间分别为7.83d±2.92d和5.92d±2.19d、病人满意度分别为100.00%和85.71%,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为重症监护室深静脉置管病人的护理提供了标准化模式,可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