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回顾分析总结非体外循环手术治疗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5年9月,本院在非体外循环手术治疗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的患儿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4月-11岁(20.33±27.64)月;体质量5.5-32(10.25±5.80)kg。患儿均因“呼吸急促伴喉喘鸣”在外院就诊,心脏超声和心血管CT诊断为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转入我院。单纯肺动脉吊带8例,合并其它心血管畸形11例,合并非心血管畸形3例。2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气管狭窄。结果 22例患儿均在非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吊带矫治手术,成功21例,失败1例;7例同期矫治了合并的其它心血管畸形(房间隔缺损封堵术1例,动脉导管离断术6例);1例同期纠治膈膨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28(5.35±5.57)h;监护室逗留时间16.5-288(61.25±65.00)h;术后发生乳糜胸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患儿术后并发气管内肉芽生成造成气道狭窄加重,脱离呼吸机困难,术后10天行气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术后顺利脱离呼吸机,顺利出院。1例患儿在手术失败后12天再次体外循环下手术,术后42天仍不能脱离呼吸机,最终家长放弃治疗;全组患儿无手术死亡,21例顺利出院。术后患儿随访时间1-33个月,患儿术后呼吸道症状完全消失12例,喉喘鸣症状明显好转9例,生长发育改善,气管狭窄随访中。结论 肺动脉吊带患儿一经诊断即有手术指征。我们采用经左侧开胸非体外循环下手术矫治方法简单,术后呼吸机撤离快,住院时间短,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64排MDCT)对法乐四联症的诊断价值。方法:33例法乐四联症患者均行64排MDCT心脏检查(男20例,女13例,年龄7月~20岁)。原始数据在工作站经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等方法重建。所有患者均同期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结果: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3个畸形64排MDCT、超声心动图均全部检出,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肺动脉狭窄64排MDCT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4.95%、86.84%、100%;超声心动图分别为89.74%、93.94%、85.37%、95.87%。64排MDCT对心外畸形的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超声心动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MDCT对法乐四联症的基本畸形以及并发畸形的诊断准确可靠,与超声心动图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部分取代有创的心导管造影。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儿童左肺动脉吊带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51例左肺动脉吊带病例,年龄2个月至11岁7个月,中位年龄5.5个月,体重3.5~35.0 kg,男32例,女19例。进行超声心动图、CT及支气管镜检查。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非气管手术组(n=47)以及气管支架组(n=4),术后1个月、4个月、1年应用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术后45例患儿好转,1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非气管手术组患儿中,43例术后好转;4例术后呼吸衰竭难以纠正自动出院,2例为"环-吊带复合体",1例合并气管下段软化,1例气管下段重度狭窄。气管支架组患儿中2例术后好转;2例术后氧合难以维持,1例气管多处狭窄自动出院,1例为"环-吊带复合体"术后死亡。43例患儿完成术后1年随访,呼吸道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超声心动图随访可见,左肺动脉发育改善,吻合口未发生梗阻。结论:左肺动脉吊带矫治术可缓解大多数气管压迫症状,气道梗阻明显可行气管支架手术,但气管多处严重狭窄效果不佳。"环-吊带复合体"、重度气管狭窄等患儿预后不良,可考虑行气管成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婴幼儿先天性大血管合并中央气道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大血管畸形合并中央气道狭窄患儿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儿的体格检查、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等特点。结果首发症状多为呼吸道症状,胸部X线片以肺部多血型改变为主7例;超声心动图:卵圆孔未闭合3例,双主动脉弓伴卵圆孔未闭合2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存在气管狭窄10例,其中气管软化6例;CT检查结果:肺部感染4例,气管或(及)支气管狭窄6例,肺动脉吊带可能4例。结论大血管畸形合并气道狭窄多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对于存在持续或反复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者,应及早进行相应检查,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我科行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其他畸形联合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同期联合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势,以期在临床推广联合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我科行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其他畸形联合同期手术的患者情况。总结联合手术时间、手术方法、术后监护室滞留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合并手术的部位出血情况及围术期死亡率。结果:在此期间共有8例患儿行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其他畸形联合同期手术,其中男性4例,女性4性,中位年龄21(10,98)个月,平均体质量10.5(6.6,11.9)kg。先天性心脏病分别为房间隔缺损(ASD)5例,右心室双出口1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ASD1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ASD1例。合并畸形为双侧腹股沟斜疝2例,左侧腹股沟斜疝合并右侧鞘膜积液1例,右手赘生指1例,颈部肿物1例,隐睾1例,双眼霰粒肿1例,巨结肠合并气管狭窄1例。手术方式:1例ASD合并巨结肠的患儿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先行ASD修补术后再行巨结肠根治加活检术,其他7例患儿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先行其他合并畸形根治术,之后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术后返回心脏外科术后监护室。联合手术时间170(163,233)min,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间133(113,163)min,合并其他畸形矫治手术时间为45(31,75)min。8例患儿术后监护室滞留时间为(5.8±9.4)d。1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左斜疝、右鞘膜积液的患儿监护室滞留时间28d,原因为心功能减低及感染使其延长,与合并畸形无关。1例ASD合并巨结肠及气管狭窄患儿监护室滞留时间10d,原因为感染使其延长,与心脏手术无关。其余6例患儿术后监护室滞留时间为2(1,2)d。8例患儿术后气管插管时间为13(5,150)h。其中1例ASD合并双眼霰粒肿的患儿,因考虑到眼科手术后24h才能去除敷料,为避免患儿清醒后无法视物造成的恐惧感,我们将气管插管时间延长到术后22h去除眼科敷料。1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左斜疝、右鞘膜积液的患儿气管插管时间192h,原因为心功能减低及感染使其延长,与合并畸形无关。1例ASD合并巨结肠及气管狭窄患儿的患儿气管插管时间209h,原因为感染使其延长,与心脏手术无关。其余5例患儿术后气管插管时间为7(4,13)h。所有合并畸形的手术部位未出现因体外循环肝素化而发生的渗血情况。结论:对于合并其他畸形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以在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同时行其他畸形矫治手术。其术后监护室滞留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大部分可根据患儿心脏手术后情况调整,无需考虑合并畸形对监护室滞留时间、气管插管的影响。患儿只需要经历一次麻醉、气管插管就可以同时解决不同系统解剖畸形,较以往需要分开手术而言,未出现任何手术并发症且具有减少创伤、降低费用、减少入院次数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矫治术后肺静脉梗阻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至2015-12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施行TAPVC矫治术后发生肺静脉梗阻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所有患儿均出院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回院复诊,包括经胸心脏超声多普勒、心电图、X线胸部正侧位片。以经胸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肺静脉流速2 m/s为梗阻标准,诊断肺静脉梗阻。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反复心力衰竭、生长发育迟缓)确定二次手术时机。二次手术采用sutureless缝合技术和常规补片扩大技术。结果:术后发生肺静脉狭窄16例患儿无失访,其中7例吻合口周围狭窄(混合型1例,心下型3例,心上型2例,心内型1例);7例单支肺静脉狭窄,2例双支肺静脉狭窄,无三支及以上肺静脉狭窄。按术前Darling类型分:混合型2例,心下型5例,心上型5例,心内型4例。11例(68.8%)术后肺静脉狭窄流速增快发生在术后3~6个月。5例二次手术患儿中,4例采用sutureless缝合技术,1例采用常规补片扩大技术,均为吻合口周围梗阻狭窄,2例死亡,3例患儿随访中。结论:TAPVC矫治术后吻合口周围狭窄为主要二次手术适应证,并且需早期即行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肺动脉吊带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肺动脉吊带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患儿27例,其中男13例,女14例;年龄7个月(10 d~6岁);体质量6(1.4~17.4)kg;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反复咳嗽、喘鸣和气促;14例患儿在心前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胸部平片检查19例提示为支气管肺炎,3例为支气管炎,5例未见异常。经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23例,心脏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27例。21例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其中2例伴室间隔缺损,5例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6例合并多发心脏畸形;19例合并气管畸形。24例患儿行肺动脉吊带矫治术和(或)合并心内畸形矫治术,其中3例术后死亡。另3例患儿术前均因肺炎进展快、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肺动脉吊带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若临床上出现无法解释的呼吸道梗阻症状,应警惕该病的可能。采用各种检查方法如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脏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血管造影等以明确诊断,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张刚成  李珊珊  陶凉 《心脏杂志》2014,26(6):713-716
目的:对近10年来26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TECD)并发右室流出道狭窄(PS)患者进行了外科手术并进行了随访,以了解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2003年11月~2012年12月共有26例TECD+各种PS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男10例,女16例,年龄3个月~24(8±7)岁,体质量6~52(22±14)kg。手术方法有双心室矫治、单心室矫治和姑息手术。随访依据门诊复查结果(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电话随访。结果:26例患儿双心室矫治12例(46%),单心室矫治9例(35%),姑息手术5例(19%)。近期死亡9例(35%),住院生存患儿17例,随访期限为术后5~84(平均12.8)个月。晚期死亡1例(4%)。结论:TECD并发各种类型的PS,手术复杂,手术近期死亡率高,但中远期生存率较好。在同等条件下,双心室矫治较单心室矫治及姑息手术远期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肺动脉吊带(PAS)患儿术后治疗策略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纳入我科2006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3例PAS患儿,单纯PAS及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20例,合并有心内畸形患儿13例。回顾性分析患儿术后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呼吸机及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辅助呼吸、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心功能,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2865 h;其中4例(12.1%)需要再次气管插管;7例(21.2%)拔除气管插管后需要NCPAP辅助,应用时间为1865 h;其中4例(12.1%)需要再次气管插管;7例(21.2%)拔除气管插管后需要NCPAP辅助,应用时间为115 d。20例单纯PAS患儿中有4例(20.0%)进行了小剂量、短时间的血管活性药物的支持,而13例合并有心内畸形、需要心内手术操作的患儿中有9例(69.2%)在监护室内进行了血管活性药物的支持(P<0.01)。患儿ICU滞留时间为115 d。20例单纯PAS患儿中有4例(20.0%)进行了小剂量、短时间的血管活性药物的支持,而13例合并有心内畸形、需要心内手术操作的患儿中有9例(69.2%)在监护室内进行了血管活性药物的支持(P<0.01)。患儿ICU滞留时间为139 d;其中2例(6.1%)重返ICU。33例患儿手术均成功,除1例因气道狭窄明显、脱机困难,家长放弃治疗外,其他32例患儿均康复出院。结论术后尽早脱离气管插管、必要的NCPAP支持及血管活性药物的适当应用,是保证PAS患儿术后康复的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5例主动脉弓中断(IAA)合并主肺动脉窗(APW)外科一期矫治术临床经验。方法:199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5例患儿,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1.7个月~13岁(中位年龄1.6岁),体质量4.7~26 kg。IAA A型3例,B型1例,C型1例;APW I型2例,Ⅲ型3例。合并心内畸形包括右肺动脉起源升主动脉、主动脉瓣下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及房间隔缺损等。3例经未闭动脉导管置入灌注管,2例经升主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手术首先深低温下半身停循环,心包补片加宽或直接端端吻合重建主动脉弓;然后高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灌停后修补APW及其他心内畸形。结果:术后围术期死亡1例,其余4例顺利恢复出院,1例曾因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平均ICU监护时间13.8 d,平均住院时间54.0 d。随访4个月~68个月(平均22个月),4例畸形均恢复正常,无1例主动脉吻合口狭窄,1例存在重度肺动脉高压,余3例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IAA合并APW罕见,早期易产生肺动脉高压,尽早确诊一期矫治,18个月内手术,成功率高,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Results of repair of tetralogy of Fallo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A total 89 fish and lamprey species has been recorded from Polish freshwater habitats. Twenty-seven of them (30.3%) have not been surveyed for parasitic helminthes. Some of the latter fishes are either rare or not easily accessible. Other live only in specific habitats in scattered localities. An important obstacle for studying parasite faunas of some fishes may be their status on an endangered species. Among the non-surveyed fishes, are those which have been relatively recently introduced to Poland or migrated there on their own.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review all hitherto not studied helminthologically fish species, their habitats, localities and current protection statu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