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经颅超声显像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5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院经颅超声显像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5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对新生儿头颅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具有头颅疾病高危因素的新生儿53例,均行颅脑超声及MRI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式检出率和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颅脑超声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颅脑超声对颅内出血(I级)、室管膜下囊肿、脉络丛囊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P0.05),MRI检查对蛛网膜及硬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2种检查对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实质内出血、颅内出血(Ⅱ级~Ⅳ级)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超声检查在新生儿头颅疾病的诊断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尤其是对颅内出血(I级)、室管膜下囊肿、脉络丛囊肿等检出率优于MRI检查,因此可作为该类疾病筛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占全身损伤的10%~15%,由于外力的大小和作用于头部的方式及部位不同,脑损伤发生的程度及分布也不相同。我院自1994年以来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对96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脑血流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TCD对脑血管疾病的定性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例CT无异常发现而临床症状明显者,采用经颅多普勒彩超检查脑部血管,通过其多普勒指标的改变对脑血管病变作出诊断结果:200例患者,检出脑血管及血流异常180例,诊断阳性率90%。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可对脑血管及血流病变作出较明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脑超声评价新生儿脑部疾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颅脑检查的426例新生儿的超声图像,其中正常出生体质量儿144例,低出生体质量儿272例,巨大儿10例;根据是否足月,将患儿分为早产儿组(n=255)和足月儿组(n=171)。比较2组及不同体质量新生儿颅脑疾病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426例中,386例头颅超声检查结果正常;40例异常,包括7例脑室内出血(IVH),31例室管膜下囊肿(SEC),2例脑积水。早产儿组中,6例(6/255,2.35%)IVH,16例(16/255,6.27%)SEC;足月儿组中,1例(1/171,0.58%)IVH,15例(15/171,8.77%)SEC,2例(2/171,1.17%)脑积水;2组IVH、SEC及脑积水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72例低出生体质量患儿中,6例(6/272,2.21%)IVH,15例(15/272,5.51%)SEC;144例正常出生体质量患儿中,1例(1/144,0.69%)IVH,15例(15/144,10.42%)SEC,2例(2/144,1.39%)脑积水;10例巨大儿中,1例(1/10,10.00%)SEC,无IVH及脑积水。不同出生体质量患儿IVH、SEC及脑积水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0例头颅超声检查结果异常的患儿中,13例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27例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结论 头颅超声有助于检出新生儿颅内病变,尤其是无症状的严重病变。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近年来脑梗死患者有逐年增多趋势。本文对一组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脑CT、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并进行对照检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低频超声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6例疑似颅脑损伤的新生儿,所有新生儿均行高频、低频超声诊断,比较高频超声、低频超声、联合诊断结果差异.结果:联合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阳性率为95.28%,明显较高频超声、低频超声84.91%、52.83%更高(P...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新生儿胼胝体发育不全(A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6年4月确诊为ACC患者49名,同时接受超声和磁共振检查;与MRI比较,评价超声检查的准确性。结果49例新生儿中超声诊断胼胝体完全缺如11例,胼胝体部分缺如24例,局部薄弱者10例,与MR比较,其诊断准确性分别为100%,80%和62.5%;Kappa值为0.687。结论 超声检查诊断ACC与MRI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背景 近年来,交通事故及意外事件逐渐增多,传统的外伤检查方法已经难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术前明确血管的损伤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尤为重要。内膜撕裂是血管损伤的表现之一,其早期主要表现为内膜瓣形成,笔者在日常诊断工作中发现,非外伤的患者基底动脉及颅底颈内动脉在CT轴位图像上管腔内也常常会出现类似内膜瓣的线样低密度影。目的 本文初步探讨了非外伤患者基底动脉及颅底颈内动脉病人颅底血管腔内线样低密度影的形成原因及其与内膜瓣形成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2009年9月—2009年10月采用64层螺旋CT对270例非外伤患者行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应用ADW4.4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进行图像分析,记录基底动脉及颅底颈内动脉各段出现线样低密度影的例数,分别测量基底动脉末端CT值及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管腔直径、基底动脉垂直走行处直径。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70例患者中,不存在血管腔内线样低密度影者40例,存在低密度影者230例。线样低密度影在CT轴位图像上分为3型,I型:血管腔内见一条线样低密度影;Ⅱ型:血管腔内可见从中心发出两条线样低密度影到达血管壁,形如“鱼叉”;Ⅲ型:血管腔内线样低密度影为3~5条不等,呈星芒状分布。基底动脉及颈内动脉虹吸部出现线样低密度影的几率最大;不存在线样低密度影的血管腔内CT值较存在低密度影者CT值更高。基底动脉不存在线样低密度影的血管较存在低密度影者管径小。左侧颅底颈内动脉不存在线样低密度影的血管较存在低密度影者管径大。经曲面重建(CPR)、容积重建(VR)及多平面重建(MPR)后,本组270例患者的CT图像上均显示管腔内对比剂充盈良好,无异常密度显示。结论 CT轴位图像上血管腔内线样低密度影与B型内膜瓣的表现相似,均表现为局部血管腔内与血管壁平行的线条状充盈缺损,不伴对比剂滞留,不影响远端血流。血管腔内线样低密度影的形成原因主要可归纳为5种:①高密度伪影;②不同浓度溶剂的不均匀混合;③血管自身解剖因素;④颅底神经的干扰;⑤周围静脉的干扰。鉴别内膜撕裂及非疾病原因引起的管腔内低密度影主要应结合病史,并通过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脑疾患的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脑疾患的新进展方都经颅多普勒(TCD)诊断近年来国内外有较多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一、仪器除颅脑专用TCD仪外,国内外均有用双工能彩色多普勒经颅检测的报道[1,2]。方法为取2MHz左右频率的探头,以眶耳线为基线检测以下几个断面。...  相似文献   

11.
自1974年Kossoff等报道新生儿、婴儿正常脑灰阶超声断层图象以来,超声诊断技术不断发展,高分辨力的扇扫式实时灰阶超声仪经前囱仔细扫查,对新生儿、婴儿颅内多种疾病能较准确地作出诊断,有的甚至可与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媲美,而且有无损伤、价廉,可连续多次扫查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应用超声显象对352例新生儿及婴儿颅脑的检查结果。其中90例为正常组,测得其侧脑室体部及第Ⅲ脑室内径均为≤3mm;262例临床怀疑颅内病变组中,颅内出血137例(52%)、脑积水85例(33%),硬膜下积液32例(12%),未见异常8例(3%)。结果表明超声显象是诊断和随访新生儿及婴儿颅内疾病简易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是妇产科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对于未婚、阴道炎或月经期患者则不宜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而经腹超声又显示不清时,经直肠超声检查可获得清晰图像。我院自2004年应用经直肠超声行妇产科疾病超声检查,现将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监测眩晕患者的基底动脉流速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正常对照组56例,眩晕患者50例,TCD常规检查椎-基底动脉及转颈对基底动脉流速的变化。结果 正常人随年龄增加,椎-基底动脉流速下降,尤其转颈时下降更明显,眩晕患者转颈前后流速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转颈后基底动脉流速下降20%,即为异常,对眩晕诊断有价值,存在椎动脉狭窄等病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方法学的再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重新探讨经颅多普勒检查(transcranial Doppler,TCD)方法。方法:利用经颅多普勒血流显像(transcranial Doppler flow image,TCDFI)和脉冲波多普勒(pulse wave Doppler,PW)检查191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Willis环及其主要分支,测量血流参数,部分患者利用多普勒能量图(Doppler power image,DPI)和三维多普勒能量图(tri-dimensional Doppler power image,3DDPI)显示Willis环及其分支的空间结构。结果:经枕窗和颞窗检查,能够显示Willis环及其分支血流的共1739例,显示血管内血流后几乎均能显示满意的血流频谱;109例不能完整显示Willis环及其分支或椎动脉、基底动脉,39例通过枕窗不能显示椎动脉和基底动脉,23例通过颞窗不能显示同侧的大脑前、中、后动脉。结论;绝大多数患者(91.05%)可以经TCDFI检查满意地显示颅内Willis环及其分支和椎动脉、基底动脉,并且在TCDFI引导下可以校正颅内主要动脉与声束的夹角,更准确地测量血流参数、评价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有可能显示颅内的解剖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颅脑超声检查在高危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7例高危新生儿行颅脑超声检查,对临床高度怀疑有颅脑疾病者同时行头颅MRI检查,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果超声检查发现缺氧缺血性脑病95例(18.0%),颅内出血173例(32.85%),脑周围白质软化23例(4.4%),脑积水52例(9.9%),颅内感染7例(1.3%),均经MRI或临床随访证实。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协助临床对高危新生儿颅脑疾病做出早期诊断,操作便捷,可作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筛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在评估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中的临床价值及参数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开展有创性颅内压监测,依据是否出现颅内压增高分为颅内压增高组及颅内压正常组;并开展TCD检测,比较两组大脑中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V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Vs)、平均最大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变化,并测定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变化;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Vd、Vs、Vm、PI、RI、ONSD及联合检测诊断颅内压增高的临床价值。结果:颅内压增高组Vd、Vm低于颅内压正常组,Vs、PI、RI、ONSD高于颅内压正...  相似文献   

18.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安徽医科大学附一院陈惠德,吴毅文,傅佳,尹士杰采用配对设计研究方法,对4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vertebralarteriopathy,CSA)住院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检查(TCS)诊断帕金森病(P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PD患者(PD组)及8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TCS检查,根据黑质回声区域的强度分为Ⅰ~Ⅴ级。单侧黑质强回声≥Ⅲ级、面积>0.20 cm2且双侧黑质强回声总面积/中脑总面积(S/M)比值≥7%提示PD可能。结果 PD组异常黑质强回声者58例(58/80,7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名(10/8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侧黑质强回声总面积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0.46 cm2、0.69 cm2,S/M比值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0.00、14.00,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TCS诊断P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50%、87.50%。结论 TCS对PD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但少数老年患者由于颞窗透声不良而不适合此项检查。  相似文献   

20.
偏头痛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瞬目反射检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偏头痛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42例偏头痛发作期和32例间歇期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瞬目反射(BR)检测。结果偏头痛发作期和间歇期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及椎基底动脉(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发作期的ACA、BA、VA的Vm明显高于间歇期(P<0.05);两期Vm异常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BR检测提示脑干功能障碍和三叉神经传入通路、面神经传出通路功能障碍,发作期34例(81%),间歇期24例(75%),两期异常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着脑干和以三叉神经为主的神经功能障碍,这很可能是造成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偏头痛发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