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程序化护理。对两组心理变化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力为(0.92±0.23),明显高于对照的(0.52±0.23)(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2%(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3.2±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2±0.6)d(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有利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并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对其视力恢复及眼压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126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63眼)。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5%(2/43)低于对照组20.93%(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有效提高视力,控制眼压,改善前房深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眼压及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白内障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视力恢复、眼压变化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 d,对照组视力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术后1 d,对照组眼压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两组患者眼压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5.00%)高于观察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眼压和视力恢复,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将在我院诊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散光度、眼压和安全性。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角膜散光度、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角膜水肿、角膜内皮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白内障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视力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术后视力恢复快,且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4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57例)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B组(57例)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比术后视力、术后散光度数,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后3 d的视力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视力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散光度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散光度数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核硬度≤Ⅲ级时,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硬度≥Ⅳ级时,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在治疗高龄白内障方面临床疗效确切,但核硬度≥Ⅳ级时,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有助于术后视力恢复,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于我院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术后视力、空腹血糖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视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视力,血糖控制效果明显,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眼压、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眼压、房角宽度及视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房角宽度、中央前房深度均明显升高,眼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央前房深度、眼压、房角宽度及视力等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虹膜纤维素样渗出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可有效开放房角,提高患者前房深度,降低眼压,促进视力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34-3635
目的探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组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术后1个月观察组视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早期应用于老年白内障,能促进术后视力整体恢复,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211-3213
目的分析使用不同透明角膜切口长度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12例(13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Phaco+IOL手术治疗,对照组透明膜切口为2.2mm,观察组透明膜切口为2.8mm,术后随访患者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超声乳化和手术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视力情况和手术源性散光情况。记录在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Ⅳ级核超声乳化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其余级核超声乳化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视力恢复情况及手术源性散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2.2mm和2.8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视力,均能够恢复较好的临床效果,2.8mm切口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预后较好,而对于硬核白内障患者,2.8mm角膜切口优于2.2mm切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37例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5月我院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视力、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00%(7/50)低于对照组33.33%(1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予以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可提高患者视力与前房深度,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眼压及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白内障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眼压及视力变化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24 h,观察组患者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低于对照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可有效恢复老年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控制眼压升高,不良反应较少,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930-1931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4例患者的疗效。选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47眼)和对照组34例(45眼)。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变化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视力显著提高,前房深度增大,眼压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降低患者眼压,增大前房深度,降低并发生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结合房角分离术对白内障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白内障青光眼患者92例(92眼),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4例(44眼)和观察组48例(48眼)。对照组予以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后第1、3、7、15天的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角宽度、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6%,低于对照组的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明显降低白内障青光眼眼压,改善患者视力,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对其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6月收治的98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试验组予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眼视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评分。结果:试验组出院时患眼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CLVQOL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实施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能提高患眼视力,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高龄白内障患者,共计102眼,49眼采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为观察组。53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1%)明显小于对照组(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比较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32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6例患者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对照组66例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散光度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d视力情况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散光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术后临床效果显著、手术费用少、易于操作、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94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47眼)。对照组予以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实施小梁切除术与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视力和眼压明显改善,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眼压性浅前房、前房炎症、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能改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视力、眼压,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109例(141眼)青光眼手术后并发硬核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57例患者(75眼)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52例(66眼)采用超声乳化碎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的减少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基本相当.结论 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劈核后法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单纯性白内障老年患者168例,共168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平均视力、角膜平均散光值、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除术后3个月时角膜平均散光值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时期平均视力及角膜平均散光值均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平均视力、角膜平均散光值及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无显著差异,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