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COPD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以呼吸困难、胸闷、咳嗽为主要表现,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的呼吸系统疾病[1]。若COPD患者发展到慢性呼吸衰竭,即使处在稳定期也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对于稳定期COPD合  相似文献   

2.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COPD急性加重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32例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16例,给予氧疗、药物等常规治疗,BiPAP组16例,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BiPAP无创通气.结果:BiPAP组治疗后2 h,PaO2即有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24 h,pH值上升、PaCO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iPAP组气管插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BiPAP无创通气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较快地改善动脉血气,减少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9年11月收治的7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医嘱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制订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依从性、达到人机协调的时间、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住院天数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达到人机协调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4h,观察组和对照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24h后PaO2和SaO2上升更明显,PaCO2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增高(p<0.01),而平均住院天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依从性,缩短达到人机协调的时间,提高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常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是治疗、抢救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但机械通气并发症较多且费用大,患者不易接受。近年来,使用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已逐渐增多。本院2005年6月至2007年4月,对COPD急性发作伴Ⅱ型呼吸衰竭50例患者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检查确诊并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94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分组,其中单号47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双号47例为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 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pH值、Pa O2、Sa O2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耐受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能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耐受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aO2、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致中轻度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符合COPD住院患者分为3组:A组10例,PaO2<55mmHg且60mmHg>PaCO2>45mmHg;B组12例,PaO2<55mmHg且PaCO2>60mmHg;C组16例,PaO2<55mmHg且PaCO2>45mmHg,拒绝无创通气治疗.A、B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 常规治疗.C组仅常规治疗.治疗前后监测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无创正压通气组1h后血气指标及一般情况明显改善,24h继续改善,常规治疗组1h上述指标无改善,24h时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改善较无创正压通气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COPD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经面罩气道正压通气的方法(吸气压12~20 cmH2O,呼气末压为4~8 cmH2O,呼吸备用频率16~20次/分,吸呼比约为1∶2。治疗36例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结果】经通气治疗后患者血气指标(pH值PaO2,PaCO2)明显好于通气前(P〈0.05),症状改善,有效率达69.4%,11例仍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占30.6%。【结论】无创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效果明显,无严重副作用,且可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一般常规治疗组(20例)和BiPAP呼吸机治疗组(20例)。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h、8h及48h动脉血气变化,观察患者血氧饱合度(SpO2)、心率(HR)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BiPAP治疗组治疗2h后,氧分压(PaO2)显著上升,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8、48h,pH值、SpO2及H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pH值、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优于同时段常规治疗组(P均<0.05)。结论 BiPAP能明显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衰竭及全身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配合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给予鼻导管持续吸气配合常规护理的治疗方案。观察组46例给予无创正压通气配合舒适护理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p H、Pa CO2、Pa O2、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82.6%,对照组有效率52.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对照组为6.5%,观察组略高,但差异不显著;观察组在住院时间、舒适度评分、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舒适护理配合无创正压通气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杨维亮  刘享平  李宏松 《新医学》2007,38(6):360-360
2004年1月~2006年5月本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住院病人73例,均符合文献[1]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马娟珍  程青虹 《全科护理》2013,11(9):843-844
本文就无创正压通气(NIPPV)合并呼吸衰竭的机制、适应证、禁忌证进行综述,并分析了NIPPV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虹  苏伟强 《临床医学》2006,26(3):27-28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 选择4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NIPPV组(NIPPV+常规综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观察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及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住院病死率等。结果 NIPPV组治疗后3h呼吸频率、心率、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a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0.05),PaCO2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3h比较,亦有明显下降(P〈0.05),NIPPV组较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降低。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具有无创伤性、可早期使用、并发症少、易被患者接受和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迅速缓解呼吸困难、改善呼吸肌疲劳,提高PaO2、氧合指数,降低PaCO2,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两组,GCS≤8分34例为昏迷组,GCS>8分6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综合护理干预下NIPPV治疗后的转归和治疗前后动脉血pH值、氧合指数(PaO2/FiO2)、PaCO2。结果:两组治疗后APACHEⅡ分值、呼气压力(EPAP)设定值、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有创通气比例、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吸气压力(IPAP)设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经NIPPV治疗后2 h、24 h,动脉血pH值、PaO2/FiO2、PaC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NIPPV治疗前,治疗失败者的APACHEⅡ值高于治疗成功者(P<0.05),而两者间的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h后,治疗成功者GCS高于治疗失败者,血气分析指标也比治疗失败者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综合护理干预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NIPPV治疗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15.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年来,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2003年6月-2006年10月本院呼吸科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气道正压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2003年6月~2006年10月本院呼吸科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气道正压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红霞  聂玮 《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21(3):118-118,12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随着病程迁延,COPD多合并呼吸衰竭,并且反复发作。我院自2006年1月.2010年4月收治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8例.均给予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NPPV治疗,对照组40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抗炎、解痉、吸氧等);观察血气指标、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动脉血气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率和呼吸频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在降低PaCO2、呼吸频率和提高PaO2方面比对照组效果更明显。结论NPPV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更有效地降低PaCO2、呼吸频率,提高PaO2,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研究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各2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  相似文献   

20.
甘雁妃 《全科护理》2011,9(19):1721-1722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的效果。[方法]将5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并进行相应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有效率为84.0%,对照组为68.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胃胀气2例,排痰障碍3例;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可缓解病人的缺氧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