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及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3例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智能障碍、精神症状、肌张力增高、肢体功能障碍等。MRI表现包括脑白质受累15例,苍白球受累17例,脑白质及苍白球同时受累11例,三种MRI表现类型之间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1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患者与10例未发生的患者在中毒最初72h内的CT,MRI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此12例患者发病后1周内复查CT和MRI。结果发现: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患者在急性中毒72h内头CT,MRI影像特征系多为不同程度脑水肿表现,其发生率远高于未发生迟发脑病患者,P<0.01;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患者发病后1周内头CT除仍有不同程度脑水肿影像外,无其他特征变化。MRI检查发现有特征性改变:①脑白质内对称性蝶形长T2信号。②边缘系统萎缩以海马萎缩明显。③部分患者基底核苍白球、脑干及小脑对称性长T2信号(脱髓鞘),以上改变对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的临床及判定预后有十分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MRI和CT检查,并按照影像学结果对两种检查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MRI检查病灶检出率明显比CT检查病灶检出率高(P<0.05);MRI检查病灶大小检出率为37.7%,比CT检出率6.62%高(P<0.05)。结论:CT、MRI检查诊断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价值高,其中MRI病灶检出率高于CT检查,能为临床及早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张保朝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885-3885
对1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患者与10例未发生的患者在中毒最初72h内的CT,MRI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此12例患者发病后1周内复查CT和MRI。结果发现: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患者在急性中毒72h内头CT,MRI影像特征系多为不同程度脑水肿表现,其发生率远高于未发生迟发脑病患者,P&;lt;0.01;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患者发病后1周内头CT除仍有不同程度脑水肿影像外,无其他特征变化。MRI检查发现有特征性改变:①脑白质内对称性蝶形长T2信号。②边缘系统萎缩以海马萎缩明显。③部分患者基底核苍白球、脑干及小脑对称性长T2信号(脱髓鞘),以上改变对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的临床及判定预后有十分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卓  刘艳  赵德明 《临床医学》2007,27(2):60-61
目的探讨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11例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以老年人多见,冬春季节好发,主要临床表现以认识障碍、精神症状及帕金森综合征常见。头颅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大脑半球白质及脑室周围脱髓鞘改变,病灶也可累及两侧基底节区,呈“虎眼征”样改变。1例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皮层。结论详细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主要依据。MR对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CT随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随时间变化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中的19例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患者不同时期的CT改变。最长随访为6年。结果: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CT表现具有特征性的双侧苍白球对称性低密度。急性中毒早期脑CT表现为脑水肿.进而出现苍白球低密度.遂及时治疗,苍白球病灶逐渐缩小、清楚或消失。结论:CT检查能很好地反映病情和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分析核磁共振(MRI)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CT常规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MRI诊断,观察两组诊断病灶数量。结果:80例患者中,在额叶、顶叶、内囊、丘脑、小脑、基底节、脑干等发病部位,CT检查发现143个病灶,MRI检查发现740个病灶,MRI检查发现的病灶数量显著多于CT(P0.05);MRI检查直径5mm病灶255个,5mm病灶485个,小病灶和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34.5%、61.9%;CT检查直径5mm病灶3个,5mm病灶140个,小病灶和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2.1%、97.9%。MRI检查小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大病灶检出数量显著多于CT(P0.05)。结论:相对于CT诊断,MRI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能够较为准确的诊断出脑梗死大小病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23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智能障碍23例(100%),言语功能障碍17例(73.9%),另有共济失调精神障碍帕金森综合症及尿失禁等。头部CT和MRI主要表现为皮层下脑白质异常信号及基底节区或苍白球区异常信号,极少累及大脑皮质脑干和小脑。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症状,MRI比CT更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在陈旧性脑梗死相关脑皮质层状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9月沛县人民医院及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陈旧性脑梗死相关脑皮质层状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以联合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做出的最终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CT及MRI检查层状坏死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MRI对病灶的总体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单脑叶或小面积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多脑叶或大面积脑梗死(n=52),MRI及CT均能检测出层状坏死病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MRI可较为全面评估陈旧性脑梗死相关的脑皮质层状坏死,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头部CT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甄素平  王文利 《临床荟萃》2007,22(19):1423-1424
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在农村比较常见,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发病率也较高,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但对预后较难判断.我们通过分析6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头部CT,发现头部CT可以明确显示脑损害的病变部位、病灶数目、病灶大小,对临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MRI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诊断价值对比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100例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CT和MRI扫描检查,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影像学方式对患者早期的诊断效果。结果:通过对CT与MRI对脑梗塞患者梗塞位置的检出率相比较发现,MRI诊断方式对患者的检出率以及不同梗塞位置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两种方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脑梗塞诊断中,MRI较CT有更高敏感性,其检出率更高,能清晰反应病灶大小、形态、数量,无辐射,安全性高,对脑梗塞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尿毒症脑病颅脑CT与MRI检查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尿毒症脑病颅脑影像学检查价值做一初步探讨.方法:对41例尿毒症脑病患者进行颅脑CT和/或MRI检查并与同期41例其它原因做颅脑CT和/或MRI的患者做比较.结果:尿毒症脑病颅脑影像学表现为脑萎缩(36/41,84.37%),有局部病灶(19/41,46.34%),对照组脑萎缩(9/41,21.95%).局部病灶(1/41,2.44%),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影像学检查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程度的量化提供了客观依据,加深了对尿毒症性脑病概念的理解,可以作为尿毒症性脑病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体血管瘤的CT与MRI的影像学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选取所在科室200例椎体血管瘤患者的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研究样本为100例,研究组采用MRI技术检查,参照组采用CT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的检测结果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采用MRI技术对椎体血管瘤患者进行检查,可进一步的明确患者的病变特征,清楚的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患者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比不同影像学检查方式对疾病分期检出率及典型征象检出率。结果: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Ⅰ期、Ⅱ期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影像学方法对疾病Ⅲ期、Ⅳ期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MRI检查对早期股骨头坏死典型征象显示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股骨头坏死施以磁共振成像检查对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且对疾病临床分期检出结果理想,可清晰检出患者早期疾病典型征象,在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MRI在乙醇中毒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5例乙醇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并查阅相关资料。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及意识障碍,影像学有多种表现形式。结论:颅脑MRI检查对乙醇中毒性脑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B族维生素及营养支持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肝脏增强CT、MRI技术用于临床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肝癌患者5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检查方法进行分组,A组(30例)患者采用肝脏增强CT检查;B组(29例)患者采用肝脏MRI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的准确率及检出病灶位置、病灶直径的符合率。结果:A组经肝脏增强CT总计检出患者24例,检出率为80.00%,B组经肝脏MRI总计检出患者29例,检出率为100.00%,B组患者检查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经肝脏MRI检查肝外病灶位置、病灶直径不足3cm符合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临床诊断肝癌疾病可首选肝脏MRI技术,相比肝脏增强CT准确率更高,同时可更精准地判断病灶位置及直径,为后续治疗提供影像学支持,值得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早期腔隙性脑梗死影像特点,探讨 CT 与 MRI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院神经内科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CT 和 MRI 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结果CT 和 MRI 方法均可以检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其中 CT 检出145个病灶,MRI 检出742个病灶,MRI 检出的病灶数目是 CT 的5.12倍;病灶直径>5 mm 时,CT检出142个,MRI 检出的病灶486个,检出直径<5 mm 的病灶,CT 检出率为2.07%(3/145),MRI 检出率为34.50%(256/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腔隙性脑梗死的不同病灶部位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有差异(χ2=147.02,P<0.05)。结论CT、MRI 影像学检查可应用于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MRI 方法较 CT 更清晰准确发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微小病灶,是临床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0例脑外伤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MRI以及CT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DAI的病灶检出数量,同时对不同类型、是否出血以及不同位置病灶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RI确定的病灶总数为156个,平均(3.12±2.43)个;CT确定的病灶总数为103个,平均(2.06±1.47)个;MRI检查病灶均数明显多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方式下弥散性脑肿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66.0%、48.0%)明显高于CT(34.0%、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方式下非出血病灶的检出率(66.0%)明显高于CT(30.0%)(P<0.05);MRI检查方式下皮质下脑白质、基底节、胼胝体的病灶检出率(64.0%、40.0%、56.0%)明显高于CT(36.0%、18.0%、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临床诊断中,MRI相比CT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弥散性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型以及皮质下、基底节以及胼胝体等位置的病灶检查中敏感性更高,所以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MRI检查,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MRI与CT检查在评估多发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均行MRI与CT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发现脑梗死病灶数量、部位、大小、病灶检出时间及发病至检查时间,并对比两种方式检查不同梗死时间检出率、总检出率、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及是否血管性痴呆患者梗死检出率。结果: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梗死时间24h、24~72h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时间、发病至检查时间较短,发现脑梗死平均病灶较小,病灶数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小脑、基底节区及脑干梗死病灶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非血管性痴呆患者梗死检出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T诊断,MRI检查应用于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优势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1.5T磁共振成像和16层螺旋CT在小细胞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72例患者为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肝脏增强CT及MRI影像学检查,并经手术组织病理学确诊。对比两种检查方法下肝内与肝外病灶的检出率、不同大小病灶的确诊率及总诊断阳性率。结果:MRI对肝内病灶及肝外病灶的检出数及相应的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cm以下的病灶,MRI的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cm的病灶,两者检出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病例中CT共检出病灶128个(66.0%),MRI共检出病灶180个(9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共同诊断为阳性的病例为43例,CT诊断阳性而MRI诊断为阴性的病例为3例,CT诊断阴性而MRI诊断为阳性的病例为24例,两者共同诊断为阴性的病例为2例,配对卡方检验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能显著提高小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增加对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