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比较人乳腺癌亲代敏感株MCF-7和多耐药细胞株MCF-7/A中ALDH1,P-gp及CD44v6的表达差异,探讨多耐药与侵袭转移作用机制。方法:以阿霉素低浓度加量持续诱导法,建立人乳腺癌多耐药细胞模型株MCF-7/A,用ALDEFLUOR分析法检测乳腺癌干细胞功能性标志物ALDH1阳性细胞在亲代敏感株MCF-7与多耐药细胞株MCF-7/A中所占比例,Transwell侵袭实验论证乳腺癌胞耐药是否伴随相应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荧光定量PCR分析亲代敏感株MCF-7与多耐药细胞株MCF-7/A中MDR1(P-gp)和CD44V6的表达变化。结果:耐药细胞株MCF-7/A较亲代敏感株ALDH1阳性细胞比例数明显增高;耐药细胞株MCF-7/A穿膜细胞数明显多于敏感细胞株MCF-7;耐药细胞株MCF-7/A中P-gp和CD44v6表达均明显高于亲代敏感细胞株。结论:乳腺癌的多耐药不仅包含获得性耐药细胞比例增加,同时伴有肿瘤干细胞的富集造成的内在性耐药增加,耐药的乳腺癌细胞伴有侵袭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沉默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PCAT-1对乳腺癌细胞阿霉素(ADM)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qRTPCR实验检测PCAT-1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小RNA干扰技术下调MCF7细胞中PCAT-1的表达,CCK-8和MTT实验检测MCF7、MCF7/ADM细胞增殖的活性; TUNEL实验检测MCF7/ADM细胞凋亡。结果 PCAT-1在乳腺癌组织和MCF7细胞中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人乳腺上皮细胞MCF10A。PCAT-1在MCF7/ADM细胞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CF7细胞。沉默PCAT-1可以促进ADM对MCF7、MCF7/AD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沉默PCAT-1能够增强ADM诱导的MCF7/ADM细胞的凋亡。此外,沉默PCAT-1可以促进Bax的表达,抑制Bcl-2和PCNA的表达。结论沉默PCAT-1增强ADM对乳腺癌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板蓝根活性单体-5b逆转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细胞的作用及逆转机理。方法选取人乳腺癌MCF-7细胞及耐药株MCF-7/ADR细胞作为主要研究细胞,在2种细胞中加入活性单体-5b,采用MTT法观察活性单体-5b对多药耐药(MDR)逆转作用;采用FCM法观察阿霉素对2种细胞的抑制浓度及倍数。结果当活性单体-5b的剂量低于150μmol/L时,其对2种细胞无毒性作用;活性单体-5b能提高MCF-7/ADR细胞的凋亡率;活性单体-5b能增加阿霉素在体内的积累。结论活性单体-5b对MCF-7/ADR细胞的MDR具有一定的逆转作用,是一种有效的乳腺癌化疗增敏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钙调蛋白拮抗剂小檗胺(BBM)下调抗凋亡基因Survivin表达的可能性。方法采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及其耐阿霉素(ADR)MCF7/ADR细胞与不同浓度BBM培养72h后,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SurvivinmRNA表达。结果20μmol/LBBM使MCF7和MCF7/ADR细胞SurvivinmRNA表达分别由0.43±0.02下降至0.21±0.04和0.57±0.05下降至0.45±0.04(P值均<0.01)。结论BBM可下调MCF7和MCF7/ADR细胞SurvivinmRNA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耐药株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miR-200c的表达,以及E-cadherin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阿霉素耐药株MCF-7/ADR中E-cadherin、Twist1以及miR-200c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组织E-cadherin表达。结果与MCF-7相比,E-cadherin在MCF-7/ADR中表达明显降低(P=0.01),Twist1在MCF-7/ADR中表达明显升高(P〈0.01),miR-200c在MCF-7/ADR表达较MCF-7显著下降(P〈0.01)。结论 E-cadherin和miR-200c表达下调参与乳腺癌阿霉素耐药,可能是逆转乳腺癌耐药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变异型p53蛋白表达对乳腺癌手术前阿霉素化疗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变异型p5 3蛋白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阿霉素抗性及乳腺癌手术前阿霉素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定量分析技术检测 9例乳腺癌组织中变异型p5 3蛋白含量 ;同时应用琼脂培养MTT法测定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观察阿霉素化疗对乳腺癌手术前疗效。结果 ⑴ 9例人乳腺癌组织 7例变异型p5 3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77% )。⑵变异型p5 3蛋白表达量 (阳性面积相对比 )与人乳腺癌细胞阿霉素抗药指数 (IC5 0值与 1/10血浆峰值浓度的比值 )呈正相关 (r=0 795 6 ,P <0 0 1)。⑶变异型p5 3蛋白表达量与乳腺癌患者手术前阿霉素化疗疗效积分呈负相关 (r=- 0 86 37,P <0 0 1)。结论 变异型p5 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抗性及临床化疗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化疗药物对不同三阴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亚型的作用效果。方法培养人三阴乳腺癌MDA-MB-231、MDA-MB-468、SKBR-3、HCC1937细胞株,MTT法测定各株细胞在不同化疗药物(表柔比星、紫杉醇、5氟尿嘧啶、顺铂、环磷酰胺)作用下的增殖抑制,经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细胞株中ALDHhiCD44+CD24-/low干细胞的含量以及在不同药物作用后其含量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不同细胞株内ERCC1、TOPOIIα、TS、β3-tubulin等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实验中,不同三阴乳腺癌亚型细胞株对不同的化疗药物反应性不同,细胞株中ALDHhiCD44+CD24-/low细胞含量不同,耐药相关蛋白表达存在差异。结论不同化疗药物对三阴乳腺癌亚型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干细胞含量、蛋白表达水平等多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溴泰君(W198)联合加温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对照,以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为研究对象,当阿霉素(Adm)作用浓度为1μg·ml-1时,不同温度加温(37℃~42℃)与不同浓度(0.125μmol·L-1~1.0μmol·L-1)W198联合作用1h条件下,检测MCF-7及MCF-7/Adm的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内Adm的荧光强度、细胞表面P-糖蛋白(p-gp)荧光强度,统计分析其与加温温度和W198浓度间的变化趋势.[结果]MCF-7/Adm细胞对Adm的敏感性明显低于MCF-7细胞.加温联合W198作用于MCF-7/Adm,随加温温度和W198浓度增加,细胞表面P-gp表达降低,细胞内Adm浓度及细胞生长抑制率增加.42℃加温与1.0μmol·L-1W198联合作用时能最大程度的逆转MCF-7/Adm对Adm的耐药.[结论]加温联合W198对于人乳腺癌耐药细胞的耐药逆转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豆异黄酮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生长及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 ,探讨大豆异黄酮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 - 7细胞生长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大豆异黄酮抑制MCF - 7细胞生长 ,诱导MCF - 7细胞凋亡。蛋白水平检测表明大豆异黄酮可使MCF - 7细胞iNOS表达升高。结果提示大豆异黄酮抑制MCF - 7细胞生长 ,诱导细胞凋亡 ,并主要是通过调节iNOS基因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白血病耐药细胞HL60/ADR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姜黄素联合阿霉素处理HL60/ADR细胞,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阿霉素的浓度及bcl-2表达水平.结果:HL60/ADR细胞经0.4,0.8μg/rml姜黄素作用24 h后,阿霉素的IC50分别为3.79、2.58 μg/ml,耐药逆转倍数为1.37、2.02,细胞内ADR浓度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姜黄素能部分逆转HL60/ADR细胞的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维生素C(VC)与紫杉醇联合作用,对人乳癌MCF-7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激光共聚焦观察自噬,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变化。结果 VC单独作用,可促进MCF-7的增殖;紫杉醇单独作用及与VC联合作用均可抑制MCF-7的生长,并将细胞阻滞在G2期及诱导细胞凋亡;紫杉醇与VC联合作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与二者的用药顺序有关,紫杉醇作用24后联合应用VC,可协同抑制MCF-7的增殖,并且,紫杉醇的IC50最低,即MCF-7对紫杉醇的敏感性最高。结论紫杉醇与VC联合作用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与二者的用药顺序有关,其作用的机制与影响细胞周期分布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天晓  李明  张莹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5052-5053
目的:探讨异汉防己碱增强阿霉素诱导耐阿霉素乳腺癌细胞系MCF-7/DOX凋亡的效应和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异汉防己碱、阿霉素及两者联合对MCF-7/DOX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MCF-7/DOX细胞的凋亡率,用Westem blot技术检测Bax及Bcl-2表达。结果:异汉防己碱可增强阿霉素对MCF-7/DOX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异汉防己碱联合阿霉素可上调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结论:异汉防己碱联合阿霉素是通过上调Bax/Bcl-2比值而增强阿霉素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应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丙戊酸钠(VPA)调节染色体组蛋白低乙酰化水平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并进一步检测Cyclin A、Cyclin D1、Cyclin E、P21Waf/cipl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来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经0.75-4.0 mmol/L VPA作用后,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PI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CyclinA、Cyclin D1、Cyclin E、P21Waf/cipl蛋白表达、RT-PCR检测分析Cyclin A、Cyclin DI、Cyclin E、P21Waf/cipl mRNA表达.结果 经0.75-4.0 mmol/L VPA作用24、48、72、96 h,试验组细胞生长抑制率逐渐升高,且呈时间、剂量依赖趋势;对照组细胞增殖周期G1、S、M期所占比例未见明显改变,而实验组则随药物浓度、作用时间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增殖周期G1期阻滞,G1期比例由56.7%-78.9%不等,与对照组比较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P21Walf/cipl蛋白、mRNA表达被明显上调、Cyclin D1蛋白及mRNA表达被明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yclinA、CyclinE蛋白和mRNA表达则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通过应用组蛋白特异性脱乙酰酶抑制剂调节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可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增殖周期阻滞;丙戊酸钠作为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可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上调P21Walf/cipl mBNA、蛋白表达,下调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和/或协同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TY720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喉癌Hep-2细胞增殖作用。方法:将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喉癌Hep-2细胞用不同浓度FTY720作用48 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FTY720对乳腺癌MCF-7细胞和喉癌Hep-2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对喉癌Hep-2细胞抑制作用的浓度依赖性高于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FTY720可将乳腺癌MCF-7细胞阻滞于G1期,将喉癌Hep-2细胞阻滞于G2/M期,并明显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结论:一定浓度的FTY720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乳腺癌和喉癌细胞增殖,调节其细胞周期,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玉米赤霉烯酮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真菌雌激素玉米赤霉烯酮(ZEA)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方法 用噻唑蓝比色法观察ZEA对MCF-7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观察ZEA对MCF-7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用凋亡DNA片段检测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从不同方面检测ZE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ZEA对bcl-2和bax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 MCF-7细胞生长为雌激素依赖性:溶剂对照组(外源性雌激素缺乏且内源性雌激素耗尽的条件下)细胞增殖活力为100%,10nmol/L雌二醇组细胞增殖活力为257.6%;另外,以溶剂对照组发生凋亡率为100%来计,10nmol/L雌二醇组细胞凋亡率只有为10.8%。ZEA对MCF-7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同雌二醇类似:在2~96nmol/L浓度范围内,ZEA可快速恢复MCF-7细胞增殖活力(96nmol/L组细胞增殖活力为对照组的2.4倍),提高S期细胞分布比例(96nmol/L组S期细胞分布比例为对照组的2.3倍),降低凋亡百分率(96nmol/L组细胞细胞凋亡率为对照组的23.7%),并呈现出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T-PCR和蛋白印迹结果分析显示,ZEA能够促进bcl-2 mRNA和蛋白质表达,对bax的表达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 同雌激素类似,ZEA可提高MCF-7细胞增殖活力并促进有丝分裂指数;通过对bcl-2和bax表达的调节作用,ZEA可抑制雌激素耗尽所诱导的MCF-7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下调VEGFR-1基因的表达研究对乳腺癌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人VEGFR-1基因的小干扰RNA,直接化学合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作为转染试剂,转染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然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半定量RT-PCR和蛋白印迹试验检测VEGFR-1 mRNA和蛋白的表达,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分析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下调VEGFR-1基因表达,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被抑制,VEGFR-1 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显示转染siRNA72h后MCF-7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化学合成的siRNA能成功下调VEGFR-1基因的表达,并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增加凋亡;下调VEGFR-1基因的表达有可能是潜在的肿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海兔素(aplysin)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增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以及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乳腺癌大鼠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海兔素对MCF-7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兔素对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影响。结果海兔素体外对MCF-7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伴随VEGF表达水平下降。体内可有效抑制大鼠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且与海兔素浓度有关。结论海兔素体外对MCF-7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并能抑制其VEGF的表达,体内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下调VEGFR-1基因的表达研究对乳腺癌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针对人VEGFR-1基因的小干扰RNA,直接化学合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作为转染试剂,转染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然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半定量RT-PCR和蛋白印迹试验检测VEGFR-1 mRNA和蛋白的表达,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分析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下调VEGFR-1基因表达,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被抑制,VEGFR-1 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显示转染siRNA72h后MCF-7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化学合成的siRNA能成功下调VEGFR-1基因的表达,并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增加凋亡;下调VEGFR-1基因的表达有可能是潜在的肿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枸橼酸芬太尼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000 1μmol/L、0.01μmol/L、1μmol/L的枸橼酸芬太尼处理MCF-7细胞,MTT比色法检测MCF-7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细胞细胞周期;采用划痕实验及侵袭小室法检测MCF-7细胞侵袭能力。结果:MTT比色法显示不同浓度枸橼酸芬太尼处理的MCF-7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58.84±11.31)%、(54.37±9.89)%和(51.83±10.33)%,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组MCF-7细胞停滞在G2/M期的比例增加,S期比例减少;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划痕实验显示48 h时间段的愈合率分别为(70.41±6.86)%、(64.36±3.87)%、(62.52±4.95)%和(83.34±4.59)%;侵袭小室实验显示枸橼酸芬太尼在体外具有抑制MCF-7细胞侵袭转移作用。结论:芬太尼可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2/M期,并且降低其侵袭能力,对MCF-7细胞的生物学性状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