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家新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2):2046-204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或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26例的64排螺旋CT资料.使用philips 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增强扫描于注射对比剂后延迟25 ~ 30 s扫描动脉期,60~ 65s扫描门静脉期.在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重组肠系膜上动脉图像,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和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26例患者均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26例中发现肠系膜上动脉夹层6例,其中单纯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腹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5例,CT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内真假腔和低密度的内膜片;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病变16例,CT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管壁钙化、管腔狭窄、血栓形成,肠壁增厚、水肿.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4例,包括十二指肠瘀滞症3例,CT表现为十二指肠第一、二段扩张,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变小;“胡桃夹”综合征1例,CT表现为左肾静脉受压及远端左肾静脉扩张.结论:64排螺旋CT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成像可以明确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各类病变情况及周围血管情况,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和腹部脂肪分布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64排螺旋CT回顾性观察19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病变患者及238例正常检查者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的大小以及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并计算出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的参考范围以及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的范围.结果 19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病变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为15.74°±4.93°,腹部脂肪百分率为(22.79±8.30)%;238例正常检查者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为48.79°±25.85°,腹部脂肪百分率为(32.58±9.8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01).结论 64排多层螺旋CT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该夹角<25°时易发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病变,该夹角的大小与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胡桃夹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腹部增强多期扫描,并获得各种后处理图像。对比分析58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及35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病例组)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夹角的大小、左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的距离、左肾静脉左肾门处内径与最狭窄处血管内径以及两者的比值。结果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左肾静脉(LRV)受压狭窄程度较正常人明显;病例组、正常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分别为20.3°±6.1°和46.8°±16.2°(P0.001);左肾静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距离分别为(3.3±1.3)mm,(9.8±4.9)mm(P0.001);左肾门处内径与最狭窄处血管内径比值(D_2/D_1)分别为3.9±1.3和2.0±0.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精确地评价左肾静脉狭窄程度,在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和CTA在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以及分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经过肠镜确诊的4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CT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腹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然后给予MPR和CTA处理,对急性期和非急性期缺血性结肠炎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和结肠镜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变部位:横结肠10例,降结肠12例,升结肠6例,乙状结肠10例,直肠2例,急性期与非急性期肠壁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期"拇纹征"显示率以及肠壁分层显示率明显高于非急性期(P0.05),急性期患者CTA未见阳性改变,非急性期患者中1例显示肠系膜下动脉主干狭窄,1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缩小,1例在肠系膜下动脉开口位置形成腹主动脉混合斑块;急性期与非急性期黏膜层各期平扫与增强扫描CT值无显著差异(P0.05),黏膜下层平扫和增强扫描CT值差异显著(P0.05);通过与结肠镜和病理检查对比,CT检查IC的符合率为72.50%(29/40),其中急性期94.44%(17/18),非急性期为54.55%(12/22)。结论:CT增强扫描与MPR检查在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疾病分期具有重要作用,其中CTA在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16排CT用于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成像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16排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及下肢阻塞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硬化、阻塞性病变患者行16排CT容积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其中15例接受人工血管或支架植入术.结果26例共494节段,血管重度狭窄97节段,闭塞83节段.95节段行DSA检查,仅2节段CTA与DSA分级不符.结论16排CT血管成像在评价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方面与DSA结果基本一致,是一项高度准确的成像技术和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沭阳仁慈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5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以临床及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方法检查结果。结果:临床及病理诊断结果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20例,肠梗阻16例,胰腺炎15例,胃肠道穿孔8例,阑尾炎23例,腹腔血管性病变3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和血栓);MSCT检查结果显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20例,肠梗阻21例,胰腺炎16例,胃肠道穿孔6例,阑尾炎18例,腹腔血管性病变4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和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SCT对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肠梗阻、胰腺炎、胃肠道穿孔、阑尾炎及腹腔血管性病变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0.59%、87.06%、87.06%、92.94%、87.06%、98.82%,灵敏度分别为80.00%、61.90%、62.50%、66.67%、83.33%、75.00%,特异度分别为93.85%、95.31%、92.75%、94.94%、88.06%、100.00%。结论:急腹症诊断中64排螺旋CT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准确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急性肠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急性肠缺血患者的多排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显示"缆绳征"、"肠腔积气积液"、"肠壁增厚",5例显示"腹主动脉壁钙化斑",1例显示"漩涡征",4例显示腹部积液,1例显示肠壁内积气。结论对于急性肠缺血,多排螺旋CT检查是无创、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并且一定情况下可查出缺血原因。  相似文献   

8.
评价超声内镜(EUS)在诊断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中的价值。选择年龄>50岁,有慢性上腹痛病史及有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高风险因素的病人作为对象,每个病人均行EUS、经腹多普勒(T-DUS)及腹腔动脉CT动脉造影(CTA)检查,从而判定EUS的准确性。37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27例患者CTA证实为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EUS的诊断准确率(92.6%)明显高于T-DUS(44.4%,P<0.05)。EUS能有效诊断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CT小肠造影诊断肠道炎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70例拟诊肠道炎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CT小肠造影,分析肠道炎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70例患者经综合诊断后,最终确诊44例,其中,克罗恩病患者2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6例。CT小肠造影诊断克罗恩病的灵敏度为82.14%,特异度为88.10%,准确率为85.71%;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98.15%,准确率为95.71%;总体诊断的灵敏度为84.09%,特异度为76.92%,准确率为81.43%。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CT小肠造影图像特征差异较大。结论 64排CT小肠造影诊断、鉴别肠道炎性病变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对脊柱骨折行以64排CT、1.5T 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20年2月诊治的100例脊柱骨折患者,所以患者均进行64排CT检查和1.5T 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对脊柱骨折的诊断准确率都较高,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采用64排CT检查和1.5T 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都较高,在临床上都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肠系膜上动脉血栓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特征并对CT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资料,探究患者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特征。结果:30例患者均存在肠系膜上动脉增粗、血管腔内充盈缺损的情况。其中1例显示腹腔、肠系膜内或者肠壁的气体聚集,2例存在肠系膜水肿,3例存在肠系膜积液,4例患者肠壁明显增厚,6例患者肠系膜不强化,6例患者肠壁变薄,8例患者肠腔扩张、积气或者积液。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不但能够清楚地反映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血管情况,还具有提示患者肠壁缺血程度的作用,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临床治疗医师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支撑,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应用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在我院诊断的52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穿刺活检和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所有患者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记录多排螺旋CT诊断甲状腺癌的阳性诊断率、准确率、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在52例病疑似病例中,经病理证实有35为甲状腺癌,17例为良性病变;多排螺旋CT诊断甲状腺癌阳性诊断率为59.62%,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4.38%、84.38%和80.00%。结论:在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中,可将多排螺旋CT作为诊断和鉴别甲状腺癌的诊断方式,节省诊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诊断准确率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治的82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胃癌患者及其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长径、短径、短径/长径,以及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值。对比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CT扫描与术后病理N分期的情况。结果:82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60例,无淋巴结转移22例;术中取出淋巴结574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401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73枚。转移性淋巴结短径、短径/长径,以及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值均大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符合率为84.15%(69/82),特异度为81.25%(13/16),灵敏度为84.85%(56/66),与术后病理学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病理N分期比较,CT诊断N0期准确率为79.41%(27/34),N1期准确率为75.00%(6/8),N2期准确率为76.92%(10/13),N3a期准确率为81.25%(13/16),N3b期准确率为72.72%(8/11),总准确率为78.05%(64/82)。结论:64排螺旋CT应用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检查中,特异度、灵敏度及N分期诊断准确率均比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应用在肺部结节病影像学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本次样本研究选取时间自2013年7月-2019年7月,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经临床治疗确诊的21例肺部结节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64排螺旋CT检查结果与临床治疗后的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析诊断符合率,评价64排螺旋CT应用在肺部结节病影像学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64排螺旋CT检查的结果的符合率达到了100%,没有漏诊现象和误诊现象的发生。结论:在肺部结节病影像学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准确率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就其诊断情况、临床表现展开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经血管成像在MPR、MIP及VR图像上可见肠系膜上动脉充盈缺损影,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从影像学上判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其中17例患者可见肠梗阻、14例患者有少量腹水、7例同时存在肠梗阻和腹水情况、2例未见明显异常。检出率100%,与手术病例证实相符。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可作为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方法,不但检出率高,且安全方便、快速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64排128层螺旋CT及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检查的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86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64排128层螺旋CT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的准确度、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57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病变;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动脉狭窄准确度为92.79%、特异性93.46%、敏感性91.55%、阴性预测值95.29%、阳性预测值88.44%。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可有效作为临床冠状动脉病变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同一患者短期内64排多排螺旋CT(MSCT)和冠脉造影(CAG)的检查结果,评价MS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在4周内行64排MSCT和CAG检查的疑诊冠心病患者96例(男53例,女43例,平均年龄64岁),以CAG为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评价MS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管腔狭窄超过50%为明显狭窄。结果在96例患者中,CAG共检出至少1处明显狭窄的患者90例,其中单支病变33例(34.4%),双支病变30例(31.3%),三支病变27例(28.1%)。64排MSCT检出其中81例,诊断准确率为90.0%。按各节段分析,MSCT诊断冠脉明显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96.4%、84.1%、96.7%。MSCT与CAG在冠脉明显狭窄的检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MSCT诊断冠心病准确率较高,是重要的冠心病无创筛查手段,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CT及MRI在肠道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0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分别行CT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小肠克罗恩病。分析CT和MRI表现特点,并进行总结。结果 30例患者CT检查共显示83节段肠壁炎性不均匀增厚,肠壁厚度6~15 mm,肠腔狭窄、肠壁强化25例,包括分层状强化6例,均匀强化19例;肠壁溃疡8例;肠系膜密度增高5例;肠系膜血管增多1例,扩张4例,扭曲5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1例;网膜内脂肪密度增高7例;肠间距扩大2例;"木梳征"6例。MRI检查结果显示30例患者共发现肠管病变119段,表现为信号升高或不均匀,形态固定,肠壁增厚,肠管狭窄或扩张,肠系膜血管毛刷征,系膜信号增高等。结论 CT和MRI检查可以很好地显示肠道克罗恩病的肠壁增厚分层、肠腔狭窄、肠系膜受累以及肠外并发症等,可较好的诊断及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19.
64排螺旋CT诊断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对15例主动脉缩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RP)等三维重建. 结果 64排螺旋CT清晰显示15例主动脉缩窄,与手术结果一致;所有患者均为复杂畸形,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6例、室间隔缺损6例(其中3例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狭窄6例、继发心壁肥厚6例.VR明确显示主动脉缩窄的部位、长度和狭窄程度.64排螺旋CT在侧支循环及肺动脉显示方面明显优于心脏超声检查. 结论 64排螺旋CT可清晰显示主动脉缩窄的类型、范围、程度及合并的心脏畸形,可作为诊断主动脉缩窄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浅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影像诊断主动夹层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41例主动脉夹层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受检者接受64排螺旋CT血管平扫加强扫描成像技术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的准确率。结果:两种检查准确率对比中,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准确率比超声多普勒检查准确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影像诊断主动夹层和后处理技术都能对主动脉夹层判断结果做出保证,确定分支血管受累状况,在治疗方案选择中、手术之前、手术之后都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