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促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中患高血压或(和)2型糖尿病的流动人口数据,了解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档案建档、健康教育服务和随访服务)利用情况。采用SPSS20.0进行χ2检验,对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9 272名研究对象,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建档率为32.0%,健康教育服务利用率为63.2%,随访服务利用率为3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中,女性(OR=1.156),60岁及以上(OR=1.652),少数民族(OR=1.196),受教育程度为初中(OR=1.390)、高中或中专(OR=1.438)和大专及以上(OR=1.532),流动范围为省内跨市(OR=1.480)和市内跨县(OR=1.794),流动原因为经商(OR=1.125)和其他(OR=1.175),到达最近医疗服务机构时间15 min(OR=1.168)是利用健康档案建档服务的有利因素;受教育程度为小学(OR=1.266)、初中(OR=1.474)、高中或中专(OR=1.563)和大专及以上(OR=1.707),流动范围为省内跨市(OR=1.244)和市内跨县(OR=1.432),流动原因为经商(OR=1.321)和自评基本健康(OR=1.158)是利用健康教育服务的有利因素;女性(OR=1.187),年龄为45~59岁(OR=1.388)和60岁及以上(OR=2.296),少数民族(OR=1.329),受教育程度为高中或中专(OR=1.223),流动范围为省内跨市(OR=1.314)和市内跨县(OR=1.385),到达最近医疗服务机构时间小于15 min(OR=1.120),自评基本健康(OR=1.364)和自评健康(OR=1.436)是利用随访服务的有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水平较低,应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针对性,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宁市城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患者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和满意度,为实现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2年1—12月随机抽取南宁市接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满1年的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1 200例,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随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城市患者接受健康讲座、入户或电话指导、到卫生服务机构咨询、接受健康教育资料的比例(60.52%、84.26%、88.70%、80.83%)高于农村患者(36.69%、36.89%、77.42%、52.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865、284.669、27.484、106.785,均P0.05);城市患者在服务环境、就诊手续、医务人员服务的服务态度、医务人员服务技术的满意度(89.08%、92.25%、94.89%、83.10%)高于农村患者(45.07%、61.87%、62.93%、53.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2.43、131.19、157.59、137.43、157.59,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访次数(OR=1.275,95%CI为1.063~1.530)、就诊环境(OR=2.163,95%CI为1.238~3.778)、服务态度(OR=2.703,95%CI为1.440~5.072)是随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南宁市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低于城市,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低于城市。需要加强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区域医联体内医院专科护士参与社区慢性传染性疾病随访工作意愿率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本研究分析区域医联体模式下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制调查问卷,于2019-04-01—06-30对285名区域医联体内医院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包括基本情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参与愿意及影响因素等内容。结果 33.33%医护人员愿意从事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首要原因是"知晓基本公共卫生"和"职业前途"。单因素分析显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得分(χ~2=118.775,P<0.001)、年龄(χ~2=19.203,P<0.001)、职称(χ~2=18.719,P<0.001)、岗位(χ~2=8.148,P<0.001)、服务机构医联体内地位(χ~2=54.678,P<0.001)与医护人员参与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意愿有关联。多因素分析显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得分(OR=19.432,95%CI为9.052~41.715,P<0.001)、年龄(OR=3.806,95%CI为1.813~7.993,P<0.001)、职称(OR=3.073,95%CI为1.412~6.687,P<0.001)、岗位(OR=2.403,95%CI为1.139~5.072,P=0.004)和服务机构医联体内地位(OR=2.163,95%CI为1.009~4.635,P<0.001)是医护人员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年龄、职称、岗位和服务机构医联体内地位是医护人员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宁夏川区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分析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控制血压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8月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宁夏川区两个地级市中的1 200名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基本情况,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和用药依从性等。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73例宁夏川区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佳者308例(31.7%),用药依从性不佳者665例(6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年收入1~3万元(OR=2.557)、无药物不良反应(OR=2.415)、无服药厌烦心理(OR=1.918)、高血压知识得分及格(OR=1.684)和能坚持测量血压(OR=3.597)是影响宁夏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保护因素。结论宁夏川区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水平偏低。应通过提高患者的高血压知识水平,加强高血压危害与治疗的健康教育,以及增加患者的收入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而提高老年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BPHS)的利用和满意度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BPHS实施效果提供建议。方法于2019年1—4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6个城市,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18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健康情况、BPHS知晓、利用及满意度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Stata 16统计软件构建二分类2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二分类3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利用BPHS及BPHS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BPHS的知晓率为90.2%,利用率为93.1%,总体满意率为95.8%。二分类2水平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BPHS的利用情况在社区水平有聚集性,职业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OR=3.678,95%CI:1.189~11.378),知晓BPHS(OR=35.777,95%CI:18.009~71.076)是利用BPHS的有利因素,而中部地区(OR=0.266,95%CI:0.090~0.791),家庭人均月收入为2 000元及以下(OR=0.216,95%CI:0.091~0.516)、2 001~5 000元(OR=0.260,95%CI:0.075~0.893)、5 001~10 000元(OR=0.138,95%CI:0.051~0.370)是利用BPHS的不利因素(P0.05,P0.01)。二分类3水平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对BPHS的满意度在城市和社区水平有聚集性,东部地区(OR=2.852,95%CI:1.503~5.410)、诊疗水平满意(OR=13.156,95%CI:5.515~31.383)、候诊时间满意(OR=8.575,95%CI:2.839~25.904)、治疗效果满意(OR=1.851,95%CI:1.015~3.374)是满意度的有利因素,而男性(OR=0.513,95%CI:0.318~0.828)、家庭人均月收入为5 001~10 000元(OR=0.241,95%CI:0.101~0.577)是满意度的不利因素(P0.05,P0.01)。结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对BPHS的利用率和满意度尚可,但仍需加强BPHS的宣传,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及优化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流程,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海南省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纳入海南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1 01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户籍、民族、医疗保险形式和并发症情况,测量血压,了解血压控制情况。采用SPSS 19.0进行χ~2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总体血压控制率为46.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民族、户籍、是否患有并发症和医疗保险形式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户籍(OR=1.94,95%CI:1.46~2.57)、男性(OR=1.43,95%CI:1.10~1.86)和患有并发症(OR=2.65,95%CI:1.95~3.61)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农村户籍、女性和无并发症的患者,汉族(OR=0.36,95%CI:0.22~0.58)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与少数民族相比较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海南省社区高血压患者总体血压控制效果较好,但应加强农村、女性、无并发症和汉族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规范化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课题组设计的问卷,按照行业、性别进行配额抽样,对抽取的440例外来务工人口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知较少,仅4.2%的调查对象全面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最高的项目为健康教育(78.3%),其次为0~6岁儿童健康管理(11.8%),其余项目利用率均在10%以下。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家庭年收入是影响流动人口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越高(OR=1.465,95%CI:1.160~1.851)、家庭人口数越多(OR=1.551,95%CI:1.061~2.269)、家庭年收入越高(OR=1.454,95%CI:1.048~2.017),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的利用率越高。结论应针对流动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特点,制定合适的宣传策略;应加大对单独外出的流动人口、家庭年收入较低的流动人口的关注,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服务的认知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高血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需双方的角度出发了解四川省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四川省9家乡镇卫生院的建档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目前血压控制情况使用描述性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可能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同时对乡镇卫生院参与高血压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记录采用主题框架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四川省农村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50.3%,民族(OR = 4.823,95%CI:1.413~22.313)、性别(OR = 0.463,95%CI:0.266~0.796)、距离卫生院的距离(OR = 2.394,95%CI:1.205~4.847)和患病时间(OR = 2.312,95%CI:1.132~4.844)可能是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访谈发现影响乡镇卫生院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管理的主要因素有基本药物配置不足、健康教育效果甚微、卫生人力资源缺乏和患者健康意识的缺失。结论 四川省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较低;乡镇卫生院应合理优化卫生院人力资源和基本药物目录,设计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  相似文献   

9.
健康素养与老年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城市老年居民的健康素养状况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探索健康素养与老年居民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关系。方法采用两阶段整群系统抽样方法,对北京、宁波和厦门3城市的1947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素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结果 46.94%的调查对象建立了健康档案,41.35%能够利用健康教育服务。多变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健康素养与低健康素养者相比更倾向于建立健康档案(OR=1.573,95%CI:1.209~2.047)、接受健康教育(OR=1.308,95%CI:1.029~1.662)、接种流感疫苗(OR=1.691,95%CI:1.349~2.12)、参加免费体检(OR=1.544,95%CI:1.197~1.991)和生活方式指导(OR=2.401,95%CI:1.884~3.061)。结论健康素养水平可能影响到老年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建议开展更多旨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活动,并减少低健康素养者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的困难,进而增加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浙江省18~25岁人群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意向和卫生服务满意度,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1—12月采用"问卷星"制作电子问卷并通过微信推送,调查浙江省18~25岁人群的基本情况、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意向和卫生服务满意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意向和卫生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采用重要性矩阵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满意度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664份,有效问卷620份,有效率为93.37%。有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意向142人,占22.90%。过去一年有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经历516人,占83.23%;其中对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感到满意和很满意384人,占74.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OR=3.062,95%CI:1.745~5.373)和在社区(村)卫生服务中心(站)有健康档案(OR=0.547,95%CI:0.308~0.970)是18~25岁人群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意向的影响因素;医生的技术水平(OR=1.478,95%CI:1.168~1.871)、医护人员药物告知情况(OR=1.308,95%CI:1.065~1.606)、常规项目检查(OR=1.523,95%CI:1.227~1.889)、支付方式(OR=1.168,95%CI:1.017~1.340)、就医环境舒适性(OR=1.785,95%CI:1.437~2.219)和卫生知识宣传栏(OR=1.302,95%CI:1.086~1.561)是18~25岁人群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重要性矩阵分析结果显示,"常规项目检查"和"医生的技术水平"位于优先改进区;"就医环境舒适性"位于竞争优势区;"医护人员药物告知情况"位于次要改进区;"支付方式"和"卫生知识宣传栏"位于有待分析区。结论浙江省18~25岁人群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意向较低,就诊意向受社区(村)卫生服务中心(站)有无健康档案和社会医疗保险类型的影响;但对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较为满意,医生的技术水平和常规项目检查是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满意度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和接受健康教育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7年广东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对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流入广东省6个月及以上的8630名流动人口中,3004人(34.81%)在本地社区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7089人(82.14%)接受过至少1种类型的健康教育,教育形式主要为传统的宣传资料、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影响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的因素有:婚姻状况(OR=1.163,95% CI:1.057~1.280)、身体健康状况(OR=0.768,95% CI:0.673~0.876)、是否听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OR=0.075,95% CI:0.065~0.087)、是否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OR=0.867,95% CI:0.779~0.966)和居住地类型(OR=6.002,95%CI:2.120~16.997)。影响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因素有:文化程度(OR=1.117,95% CI:1.048~1.190)、同住人口(OR=1.347,95% CI:1.016~1.642)、身体健康状况(OR=0.817,95% CI:0.713~0.935)、是否听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OR=0.224,95% CI:0.199~0.253)和居住地类型(OR=7.120,95% CI:2.423~20.918)。结论广东省流动人口对本地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不足,建档率低,接受健康教育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马达加斯加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我国制定对外卫生援助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马达加斯加援助点医院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600例马达加斯加居民进行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情况的现场问卷调查,并采用描述性、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对马达加斯加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总体满意度不高(17.6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0岁(OR=0.04)、家庭人均年收入(万阿里亚里)(80:OR=0.00;80~160:OR=0.01;160~240:OR=0.02;240~320:OR=0.06)是影响满意度的危险因素。参加医疗保险(OR=7.68)、建立居民健康档案(OR=3.07)、慢性病防治(OR=4.65)、孕产妇保健(OR=5.17)和老年人保健(OR=4.46)、医务人员数量充足(OR=6.60)、床位数充足(OR=29.55)、医疗环境干净整洁(OR=31.13)、完善的医疗保障体制(OR=2.00)和医务人员有较高的诊疗能力(OR=6.82)均为满意度的保护因素。结论马达加斯加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较低,可获得的基本卫生服务,不能满足居民需求,应加强中马双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深度合作发展,深化卫生领域多边合作,改善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改进对外医疗卫生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甘肃省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方法 运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甘肃省1 316名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利用率较高的是免费体检(64.3%)和随访服务(57.6%),健康档案(42.5%)和健康教育(36.5%)服务利用率较低,不同健康知识水平组利用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服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高血压患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患病年限、是否患其他慢性病及健康知识水平(均有P<0.05);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是否独居及健康知识水平(均有P<0.05)。结论 甘肃省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总体利用不足,建议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号召慢性病患者参与其中,提高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及满意度现状,为提升居民获得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2500名重点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重点人群知晓率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3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8%。重点人群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为89.5%,满意度为9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为:人群类别(0~3岁儿童母亲OR=0.333,95%CI:0.160~0.696;65岁及以上老年人OR=1.564,95%CI=1.014~2.414)、地区(中部OR=3.679,95%CI:2.378~5.690;西部OR=1.704,95%CI:1.081~2.687)、医保类型(其他保险OR=2.664,95%CI:1.376~5.157)、职业(专业技术人员OR=0.352,95%CI:0.144~0.86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人群类别(0~3岁儿童母亲OR=3.023,95%CI:1.712~5.340)、地区(中部OR=3.078,95%CI:1.569~6.038;西部OR=5.252,95%CI:2.762~9.987)。结论重点人群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但依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建议今后应继续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居民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珠三角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升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提供参考建议,助力健康湾区塑造和健康中国建设。方法 利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对珠三角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流入珠三角6个月及以上2 970名青年女性流动人口,有407人(13.7%)在本地社区签约过家庭医生,有886人(29.8%)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有2 479人(83.3%)接受过≥1种的健康教育,教育形式主要为宣传资料、宣传栏。影响本地家庭医生的签约情况的因素有:是否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OR=0.626,95%CI:0.425~0.921)和今明两年是否有生育打算(OR=0.806,95%CI:0.668~0.972);影响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的因素有:是否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OR=0.626,95%CI:0.425~0.921)和今明两年是否有生育打算(OR=0.813,95%CI:0.675~0.981);影响青年女性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德胜社区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探索影响老年人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因素.方法 采用两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德胜社区95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使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人中36.48%建立了健康档案,50.70%参加健康教育,免费体检者占36.52%,接种流感疫苗者占50.91%,37.61%接受生活方式指导.具备基本健康素养者对建立健康档案(P=0.016)、健康教育(P=0.006)、接种流感疫苗(P<0.001)、接受生活方式指导(P =0.023)的利用均高于低健康素养者.多变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健康素养水平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具备基本健康素养者与低健康素养者比较更倾向于建立健康档案(OR=1.23,90% CI:1.01~ 1.81)、接受健康教育(OR=1.37,90% CI:1.04 ~ 1.80)、接种流感疫苗(OR=1.63,90% CI:1.31~2.04);另外,是否患慢病、性别、职业与老年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结论 德胜社区老年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整体水平不高,建议开展更多提高健康素养水平的活动,从而增加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范子娜      尹文强      唐晓朦      张晗      范成鑫      张晓林      胡金伟< 《现代预防医学》2022,(10):1818-1822
目的 通过分析农村流入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探究影响其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为改进农村流动人口医疗卫生服务提出建议。 方法 筛选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流入农村的流动人口39 578例,分析农村流入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农村流入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 结果 18 922例最近一年有患病或身体不适的流入农村人口中,10 705例曾就诊,就诊率为56.6%;首诊机构为本地社区卫生站和本地个体诊所的分别占24.5%和18.8%;听说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OR = 1.127,95%CI:1.055~1.204)、已建立健康档案(OR = 1.240,95%CI:1.148~1.340)、接受过健康教育(OR = 1.224,95%CI:1.146~1.308)、有医保(OR = 1.128,95%CI:1.003~1.268)的农村流入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高;而有工作的(OR = 0.803,95%CI:0.733~0.880)、随家属迁移的(OR = 0.851,95%CI:0.729~0.994)、自评健康状况健康(OR = 0.514,95%CI:0.444~0.595)的农村流入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 结论 流入农村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较差;患病后首诊机构多为本地社区卫生站和本地个体诊所;流动原因、就业状况、自评健康状况、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健康教育接受情况、是否听说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是否有医保均会影响农村流入人口利用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参与度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确定关键因素,为居民最大程度地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项目均等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6年2—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900名居民进行现况问卷调查。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参与度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调查856名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参与度为85.51%。城区、郊区、农村居民的参与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7,P0.05)。居民满意度、健康档案建档情况及公共卫生人员服务提供方式是影响居民参与度的主要因素(OR=5.453,95%CI为3.644~8.160;OR=1.470,95%CI为1.130~1.913;OR=1.232,95%CI为1.106~1.408)。结论某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参与度需进一步提高,地区差异和项目差异亟待解决;应从提高群众满意度、完善健康档案管理、改善服务方式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促进项目均等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孟凡莉  金舒寒 《健康研究》2012,32(2):132-134
目的 了解杭州市高血压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自设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江干区、拱墅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共555位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录入EpiData3.0,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对于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为62.2%.影响患者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满意度的因素有职业、医生接待时间以及是否建立健康档案等(P<0.05),在各个选项中,最让患者认为不满意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设施不够完善.结论 高血压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总体较好,但仍然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需要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20.
张璟  王文军  李晶  陈廷  刘琥  宋烨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0):1195-1196
目的 了解计划免疫服务人群对接种门诊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为进一步改善免疫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山东省济宁市667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60.8%的家长对接种门诊的服务表示比较满意,33.3%表示一般,5.9%表示不太满意.经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主观满意程度的变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接种门诊的卫生状况(OR=2.74)、对家长的尊重情况(OR=2.67)、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OR=2.64)、医护人员回答家长问题的情况(OR=2.15)、对疫苗相关知识的介绍(OR=1.76)、通知接种疫苗的方式(OR=1.71)、接种前的查体(OR=1.55)、打完疫苗对注意事项的告之情况(OR=1.52).结论 计划免疫接种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不仅与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等有关,而且与环贩境因素、心理状态均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