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心静脉置管(CVC)相关性感染的现状和危险因素,为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导管感染率提供依据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我院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CVC感染率和病原菌类别,并对发生感染患者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发生CVC相关感染患者共计23例,细菌检出15株,革兰阳性菌9株,革兰阴性菌6株,真菌检出11株。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有基础疾病、并发腹腔感染、长期静脉营养日、置管部位及导管留置时间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有基础疾病、并发腹腔感染、长期静脉营养日、置管部位及导管留置时间为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高风险因素,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预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永梅 《山东医药》2008,48(31):116-116
研究显示,败血症和局部皮肤感染是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主要并发症.因此对长期置管患者进行有效护理,预防感染十分重要.现将有关护理管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永娟 《内科》2009,4(4):652-653
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心静脉置管已成为临床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为液体、血液制品、营养物质、药物的输入、血流动力学监测,采血及急救通道的维持提供了可靠途径,但它往往也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据报道,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是1%-10%,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r-ralated infections,CRI)使平均住院时间延长7d,病死率也提高10%-20%,CRI已成为医院内最常见的感染之一。因此,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中心静脉置管(CVCs)的老年患者450例,发生CRI 47例,收集患者流行病学及住院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白蛋白水平、插管前抗生素应用情况、穿刺次数、穿刺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基础疾病及原发疾病类型等方面资料。怀疑患者出现CRI时,做病原菌定量培养。结果行CVCs的老年患者450例,发生CRI者47例(10.44%),其中导管出口感染11例,隧道感染15例,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21例。平均置管后发生感染的时间为6~35〔平均(16±9)〕d,将47例CRI患者样本送本行病原学检查,共检出病原菌52株,革兰阴性菌14株,革兰阳性菌35株,真菌3株。选取性别、年龄、插管前是否用抗生素、插管次数、置管时间、基础疾病、白蛋白水平、穿刺部位作为CRI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提示不同年龄、插管次数、置管时间、是否有基础疾病、血浆白蛋白是否低于35 g/L方面感染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插管次数、置管时间、是否有基础疾病、血浆白蛋白是否低于35 g/L作为参数,行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老年患者白蛋白水平低、插管次数多、置管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是CR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监护室老年住院患者是CRI发生率较高群体,经病原菌检测可见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真菌,而CRI的发生与白蛋白水平低,插管次数多,置管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防止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严格无菌消毒及操作、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点、覆盖纱布贴膜并定期更换,选用聚氨基甲酸乙酯或聚四氟乙烯制成的导管或有特殊装置的导管(如银浸透的皮下套囊、银离子电渗治疗导管、抗生素及消毒剂包裹的导管、皮下带套囊或开口的导管及抗生素锁技术等)及采取防止肠道菌群易位等措施。当怀疑CRI时,应先拔去导管并选用合适抗生素治疗,若症状仍不缓解,应积极寻找其它病因。  相似文献   

6.
文献称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的感染率高达16%~44%。本组15例无1例发生。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在15例骨髓移植(BMT)受体中,异基因和自体BMT分别为9和6例;白血病1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预处理均采用环磷酰胺加全身放疗。预防感染行常规全环境保护。CVC选择Hickman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感染监测和预防:每日常规消毒导管口,更换洗必泰无菌纱布。酌情局部皮肤和封管液的真菌培养、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导管拔除时做上述培养并导管内口拭物微生物培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老年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ICU90例老年住院患者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分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组和无感染(对照)组。CRBSI组患者为ICU住院的行深静脉置管伴CRBSI的病例(n=45),而对照组为同期ICU住院的行深静脉置管但无CRBSI的病例(17=45),采用回顾性和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风险困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构成、年龄、性别、感染前导管留鼍时间、机械通气、完全肠外营养、尿管留置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RBSI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操作熟练程度、置管部位、低白蛋白血症、贫血、APACHEI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操作者、低A蛋白血症、APACHEII评分是CRBSI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操作者人员熟练程度、低白蛋A血症及APACHEII评分是ICU老年患者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合并腹腔感染(intra-abdominal infection, IAI)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水平及变异性的临床特点及其对SAP合并IAI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2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IAI及住院期间血糖测定值分为三组:SAP无IAI组(n=60)、SAP合并IAI血糖异常组(n=30)、SAP合并IAI血糖正常组(n=30),其中血糖平均值≥11.1 mmol/L为血糖异常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腹腔病原菌感染状况,并对各组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死亡人数等数据进行计算。结果 SAP合并IAI血糖异常组较SAP无IAI组、SAP合并IAI血糖正常组的血糖平均值偏高、变异性大(P<0.05),同时其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均长于另外两组(P<0.05),然而合并IAI患者两组在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水平偏高和血糖变异性大对SAP合并IAI患者产生不利临床影响,是其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双歧杆菌是否可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40例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灭活双歧杆菌1周,治疗组给予双歧杆菌1周.结果 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严重感染,对照组有8例出现严重感染,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2.4 d、治疗组为25.4 d,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肠内营养补充双歧杆菌可有效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双歧杆菌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双歧杆菌是否可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40例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灭活双歧杆菌1周,治疗组给予双歧杆菌1周。结果 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严重感染,对照组有8例出现严重感染,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2.4d、治疗组为25.4d。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补充双歧杆菌可有效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AP伴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留置的MSAP和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CRBSI患者和非CRBSI患者按照年龄、性别、糖尿病、输血、肠外营养、穿刺部位和导管留置天数以1∶1进行配对。将合并腹腔感染、APACHEⅡ评分≥20分、早期肠内营养和抗菌药物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AP、SAP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布情况。结果 共收集352例患者,其中39例发生CRBSI,发生率为11.08%,8.83例/1 000留置导管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腹腔感染(OR=1.69,95%CI 1.20~2.23)和APACHEⅡ评分≥20分(OR=2.87,95%CI 1.79~5.46)为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肠内营养(OR=0.81,95%CI 0.43~0.96)是其保护因素。共检出病原菌4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8.1%(25/43),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最多见(44.2%,19/43)。多重耐药菌比例高(67.4%,29/43)。结论 合并腹腔感染、APACHEⅡ评分≥20分是AP伴发CRB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早期肠内营养是其保护因素。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需重视细菌多重耐药问题。  相似文献   

13.
滕晓生  王宏地 《胰腺病学》2005,5(4):224-22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的64例患者,其中非手术治疗43例,手术治疗21例。非手术治疗以禁食、胃肠减压、改善胰腺微循环,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等为主;手术治疗包括清除坏死胰腺、胰床及腹腔引流、胆囊切除切胆道取石等。将手术治疗21例、非手术治疗43例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比较分析。结果 (1)死亡率:比较非手术组死亡2例(4.7%),手术治疗组死亡5例(23.8%)。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2)非手术组与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ARDS 16.28%vs 23.8%;肾功能不全9.30%vs 28.57%;休克6.98%vs 14.29%;心功能不全4.65%vs 19.05%;胰腺脓肿2.33%vs 9.5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非手术治疗明显优于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的64例患者,其中非手术治疗43例,手术治疗21例.非手术治疗以禁食、胃肠减压、改善胰腺微循环,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等为主;手术治疗包括清除坏死胰腺、胰床及腹腔引流、胆囊切除切胆道取石等.将手术治疗21例、非手术治疗43例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比较分析.结果 (1)死亡率:比较非手术组死亡2例(4.7%),手术治疗组死亡5例(23.8%),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 0.001).(2)非手术组与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ARDS 16.28% vs 23.8%;肾功能不全9.30% vs 28.57%;休克6.98% vs 14.29%;心功能不全4.65% vs 19.05%;胰腺脓肿2.33% vs 9.5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 0.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非手术治疗明显优于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择2011—2013年入住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1 821例,其中82例患者发生CRBSI,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82例CRBSI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82株,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56.1%),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占31.7%)、真菌(占12.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高,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7.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其对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0。结论 CRBSI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高,革兰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的急性胰腺炎(AP)分类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4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资料,按新的分类标准将其分为中度AP(MSAP)和重度AP(SAP),比较两组患者的Ranson、APACHEⅡ、BISAP、MCTSI、Marshall评分,器官衰竭发生率,临床治疗情况,预后及病死率.结果 649例传统分类的SAP患者按照新分类标准分为MSAP559例和SAP 9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新分类的MSAP患者入院时的Ranson、APACHEⅡ、BISAP、MCTSI、Marshall评分分别为(1.5±1.3)、(7.6±4.8)、(1.6±0.9)、(6.0±1.8)、(0.0±0.4)分,新分类的SAP患者分别为(3.4±1.7)、(16.8±5.7)、(2.7±0.9)、(6.9±2.1)、(4.3±2.0)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MSAP患者发生呼吸衰竭1例次,肾脏衰竭1例次,循环衰竭0例次,发生2个脏器衰竭0例,3个脏器衰竭1例,新分类的SAP患者分别为30、23、l例次和20、11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新分类的SAP患者需要入住的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液净化、机械通气、介入引流、外科手术等例数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MSAP组,且需要时间也长于后者,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两组患者需要肠内营养支持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分类的SAP患者的院内病死率为35.6%(32/90),显著高于MSAP组的2.0%(11/559),平均住院时间为(36.3 ±30.2)d,也显著长于MSAP患者的(23.0±18.8)d,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采用新的AP分类方法能更精确地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更准确地判断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ICU共行中心静脉导管细菌培养113例,其中阳性50例。现对其病原学、置管时间、患者原发病等导管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75%~85%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约占20%.近10年来,在过早外科手术干预效果受到质疑的同时,早期内科重症监护逐渐得到广泛认可[1].本文基于循证医学对SAP的ICU管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雷贝拉唑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是SAP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对SAP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3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雷贝拉唑20mg每日1次口服(n=20)和法莫替丁4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n=10),疗程1周。于用药前24h至用药后72h连续监测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和胃内pH的变化。结果:雷贝拉唑组患者无呕血和黑粪出现,法莫替丁组有1例患者出现黑粪,发生率为10%。用药后,两组患者的胃内pH和pH>3、pH>4、pH>5的时间百分比均显著升高,雷贝拉唑组升高较法莫替丁组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和法莫替丁均能升高SAP患者的胃内pH,对上消化道出血有预防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雷贝拉唑维持胃内较高pH的时间较法莫替丁更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动脉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情况。方法以196例符合条件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入院诊断、入住ICU时间。记录导管信息,包括导管类型(CVC或AC)、插入部位、留置时间、拔管原因、导管日数量。结果共335导管纳入分析,其中包括152 AC和183 CVC。共有6例证明为CRBSI,其中2次发生于同一患者,因而共有5例患者发生CRBSI。CRBSI的发生率为1.8%(6/335),发病密度为3.4/1000导管日(6/1775)。对于CVC,CRBSI的发生率为1.1%(2/183),发病密度为1.7/1000导管日(2/1190)。对于AC,CRBSI发生率是2.6%(4/152),发病密度为3.3/1000导管日(4/1216)。结论该院ICU CRBSI发生率较低,并且动脉导管较中心静脉导管有更高的感染倾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更重视AC相关性CRBSI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