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针对医务人员行之有效的戒烟模式。方法随机选择3家医院,将1 980名医务人员设为综合干预组、行政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进行每日吸烟量、吸烟率、危害认知和戒烟意愿等调查,干预6个月后检测戒烟者尿液中可的宁浓度判定是否成功戒烟。结果综合干预组现在吸烟率和吸烟量明显降低。行政干预组现在吸烟率降低,但每日吸烟量无明显变化;综合干预组愿意接受家人、同事帮助和戒烟辅导的比例均显著增加,行政干预组愿意接受家人和同事帮助的比例显著增加;干预后3组的成功戒烟率,综合干预组为49.8%,行政干预组为17.7%,对照组仅5.3%。结论综合干预能降低医院工作人员的吸烟率和每日吸烟量。  相似文献   

2.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非药物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相关问题的非药物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血压病患者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有规律的体育煅炼、戒烟限酒及保持平衡心态等多方面和多方法给予干预,并分析干预的效果。结果社区干预后患者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对象在按时服药、吸烟、饮酒、食盐摄人量及运动等方面,行为改变在干预前后有明显效果。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相关问题的干预,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应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广泛开展行为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和行为干预对中年军人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年度体检确诊为高血压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有计划地采用饮食、运动、心理、控制体重、限盐、限酒等认知和行为干预。结果干预组6个月后,正确用药、减少膳食脂肪、合理膳食用盐、保持适当体重、适当体力活动、戒烟限酒、监测血压、保持乐观心态等遵医行为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0.01)。干预组收缩压由干预前(150.3±10.8)mmHg(1mmHg=0.133kPa)降至(133.7±6.7)mmHg;舒张压由干预前(93.6±7.9)mmHg降至(85.4±3.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和行为干预可改善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孕产妇孕期体重认知与行为管理情况,为提高产前保健质量、促进母婴健康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孕妇对孕期体重认知与行为管理"调查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5-8月在蚌埠市3所甲等医院住院分娩的300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6名(25.4%)表示"了解"体重指数(BMI),对于孕期体重增加适宜范围的认知正确者仅占37.8%,对于不同孕前BMI,妊娠中晚期每周平均体重增加适宜范围知晓率仅为6.3%;重视体重管理者占28.1%(84例),孕期体重增加适宜者共125例(41.8%),43.1%(129例)的孕产妇体重增加过多;孕产妇对体重管理知识需求主要为"孕期饮食注意事项"(72.9%)、"适宜的运动方式"(58.2%)、"体重监测"(49.5%)等方面,254例(84.9%)孕产妇希望"产前保健人员"能够通过"定期讲座"和"门诊咨询"等方式进行宣教。结论孕产妇缺乏体重管理的观念和有效行为,产前保健人员应开展"个体化"体重管理,鼓励孕妇积极参与,发挥其在孕期体重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合理控制体重,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吸烟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戒烟可有效阻止或延缓吸烟相关疾病的进展,而戒烟门诊可为戒烟者提供专业化的戒烟指导,是帮助吸烟者戒烟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戒烟门诊经过20多年的积极创建与完善,现已初具成效。为了解我国戒烟门诊现阶段发展现状,笔者就我国戒烟门诊的发展历程进行综述,发现其面临着知晓度低、药物配备率及使用率低、医务人员干预能力及行动力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戒烟药物的使用率、提高医务人员的戒烟干预能力与行动力、积极推进控制吸烟政策实施、探讨创新戒烟门诊发展模式等发展对策,以更好促进我国戒烟门诊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对有吸烟史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粤北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有吸烟史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8例,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试验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干预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戒烟效果以及依从性。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戒烟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戒烟率较高(P0.05),依从率较高(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增强有吸烟史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戒烟意愿,提高戒烟依从性,适宜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评价成都市戒烟门诊戒烟效果,探讨有效戒烟行为干预方法。方法:1个月后对在6家医院戒烟门诊接受戒烟干预的344名吸烟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个人吸烟习惯的改变、戒烟进度、戒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提供的戒烟服务满意情况等。结果:共有314人接受随访,1个月戒烟率为7.6%,随访者每天吸烟者的所占比例由基线时90.6%降低到48.1%,吸烟量也明显减少。76.1%随访者在过去7天内出现了戒烟症状,72.9%随访者认为门诊提供的辅导服务对其帮助最大。结论:戒烟门诊应充分发挥戒烟专业机构戒烟专业指导作用,为吸烟者提供更好的戒烟建议;在吸烟者戒烟1个月后应强化"帮助"和"随访"策略,预防复吸。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呼吸科患者戒烟教育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升呼吸科患者戒烟教育效果的措施和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吸烟患者468例,了解患者戒烟过程中的戒断症状、复吸率、干预方式等。采用呼吸系统疾病与戒烟相关知识认知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对戒烟干预的认知状况,采用戒烟教育与管理过程中患者依从性调查表对实施戒烟教育与管理的医护人员实施调查,了解患者对戒烟教育与管理的依从性。结果 468例吸烟患者中,心理行为干预88例,药物治疗82例,电话干预125例,针灸干预52例,联合干预121例。在戒烟过程中226例出现戒断症状,完成既定戒烟方案后,314例患者戒烟成功,154例戒烟失败。6个月内314例成功戒烟患者中128例复吸,复吸率40.76%。患者对吸烟危害、吸烟认识误区、戒烟方式认知合格率为45.30%、40.38%、28.21%。参加戒烟教育患者的依从性合格率57.48%。结论呼吸科吸烟患者戒烟教育和管理难度大,应提升施教环境、严格管理制度,实施个性化戒烟教育,提升戒烟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中央补助地方戒烟门诊项目实施效果,探索影响吸烟者戒烟成功的因素,以指导戒烟服务的提供和戒烟门诊工作的开展。方法 采用人群现场干预研究,由经过项目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吸烟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完成调查问卷,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已配备戒烟药物的医院,为患者开具相应药物。首诊1个月后开展随访干预,获得1个月随访7 d时点戒烟率。结果 1个月随访7 d时点戒烟率为34.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 ≥60岁患病人群戒烟可能性最大;自身患病、首诊非每天吸烟、准备在30 d内戒烟、使用酒石酸伐尼克兰和盐酸安非他酮的患者,戒烟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未就业者相对于就业者更不利于戒烟;每日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晨起后第一支烟越急迫的患者,戒烟的可能性越小;是否有戒烟史对戒烟可能性没有影响。结论 从1个月随访时7 d时点戒烟率看,央补戒烟门诊项目戒烟干预有效。应加大对吸烟者的宣传,戒烟越早越有效。使用酒石酸伐尼克兰和盐酸安非他酮等药物能增加戒烟的可能性,应加强戒烟门诊有效药物的配备率。戒烟门诊医务人员帮助患者在戒烟过程中克服戒断症状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信云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122-2124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卫生工作者吸烟状况和控烟知识态度行为并进行干预,以提高其控烟意识。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家卫生机构的1 031名在职人员进行调查,并对全员进行为期6个月的综合干预。结果总吸烟率为21.4%,男性(45.3%)显著高于女性(0.5%),不同岗位男性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方面:对吸烟、被动吸烟与肺部疾病的关系认知较好,但吸烟易患骨质疏松、男性性功能障碍和牙龈坏死或溃疡的认知低于50%,被动吸烟与婴儿猝死综合征相关的认知仅25.2%。行为方面:听说且使用过戒烟药物的医生仅6人(1.5%)。通过综合干预,男性吸烟率、帮助吸烟者戒烟行为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戒烟药物的医生没有差异(P>0.05)。结论该市卫生工作者中男性吸烟率较高,对烟草危害认识不全面,医生控烟意识淡薄。应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无烟医疗机构活动,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改变吸烟行为、提高控烟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究注册护士帮助住院患者戒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促进注册护士帮助住院患者戒烟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计划行为理论的问卷编制框架为指导,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行为意愿、行为五个方面编制注册护士帮助住院患者戒烟问卷,经过信度与效度检验后,使用正式问卷对638名护士进行调查,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所构建的理论模型。结果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注册护士帮助住院患者戒烟的模型解释了护士帮助行为和行为意愿方差变异的43.00%和36.00%,行为意愿的直接作用与感知行为控制的间接作用对帮助行为产生的影响明显。结论 针对性地改善行为意愿和感知行为控制是对护士帮助住院患者戒烟行为进行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吸烟归因遗传认知与戒烟成功的关系,为制定控烟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对山东省17个行政村中≥18岁男性居民进行现况调查,以其中642名戒烟成功者为病例组,700名戒烟失败者为对照组,分析吸烟归因遗传认知与戒烟成功的关系,并评价吸烟归因遗传认知对拒烟自我效能及尼古丁依赖的影响。结果 在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潜在混杂因素后,吸烟归因遗传认知阳性对戒烟成功有显著的负性影响(OR=0.642,95%CI=0.479~0.859);吸烟归因遗传认知阳性者与阴性者比较,吸烟归因遗传认知阳性者积极情境拒烟自我效能、消极情境拒烟自我效能、习惯情境拒烟自我效能得分和拒烟自我效能总分分别为(2.397±0.023)、(2.319±0.030)、(3.060±0.026)和(2.592±0.022)分,均低于吸烟归因遗传认知阴性者的(2.730±0.051)、(2.812±0.065)、(3.615±0.058)和(3.052±0.049)分,尼古丁依赖得分为(3.447±0.080)分,高于吸烟归因遗传认知阴性者的(2.168±0.174)分(均P<0.001)。结论 吸烟归因遗传认知是戒烟成功的危险因素,并可降低吸烟者知觉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杜兆丰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885-887
目的探讨卫校现吸烟男生行为转变阶段分布、不同戒烟意向者的转变方法及其决策平衡、自我效能感发展变化,为现吸烟男生戒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根据跨理论模式设计的调查问卷或量表,对益阳卫校50名现吸烟男生进行访谈调查。结果50名男生中有26名(52%)准备戒烟,13名(26%)为前意向戒烟者,11名(22%)为意向戒烟者。各阶段决策平衡、自我效能感和与认知有关的转变方法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前意向期→意向期→准备期,吸烟有害的决定均分和各项认知相关转变方法均分逐步抬高,情境诱惑和吸烟有利决定均分逐渐降低,行为相关转变方法均分保持稳定。结论在行为转变的不同阶段,男生情感、认知等有明显差异。戒烟干预应分阶段采用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戒烟热线的有效性。方法使用中国戒烟热线咨询方案在中国四城市中开展电话戒烟干预。共干预226例研究对象,成功评价137例。结果干预完成1个月后对研究对象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通过电话戒烟干预的1个月戒烟率为27.4%,尝试戒烟率为70.2%。未戒烟者的吸烟行为变化显著,每日吸烟支数均值从19.4支下降到13.8支,干预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07,P0.05);吸烟强度指数(HSI)均值由2.3下降1.6,干预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148,P0.05)。结论戒烟热线能够有效地帮助吸烟者戒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社会认知理论指导下的“我能戒烟”小组式戒烟方法,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通过社区动员征集119名吸烟者进行以社会认知理论为指导的小组式戒烟干预,并在干预完成半年、一年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一年后学员的戒烟率维持在37.3%,每日吸烟量平均减少了11支,学员的戒烟意愿普遍提高;自我效能有明显提高。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和缺乏毅力分别为学员自我总结的戒烟成功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时对自己戒烟成功的预测成为是否戒烟的影响因素。结论:“我能戒烟”小组式戒烟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辽宁北票地区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行为危险因素干预依从性问题。方法89例痊愈出院的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了戒烟或少量饮酒、饮食干预、运动干预、控制体质量等方面的行为干预治疗。6个月后分别接受了行为干预依从性调查问卷测评。结果89例新近期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进行行为干预的项目依次排序分别为控制体质量、饮食干预、运动干预、戒烟和限酒,而患者对这些干预方法表现依从性佳的排序分别为戒烟、运动干预、限酒、饮食干预和控制体质量。89例心肌梗死患者各项危险因素行为干预依从性得分为(1.76±0.47)分,在各项危险因素行为干预依从性得分比较中,戒烟、限酒和运动干预等项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总体样本,而饮食干预和控制体质量得分明显低于总体样本(P均〈0.05~0.01)。结论辽宁北票地区新近期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对饮食干预和控制体质量干预的依从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12320卫生热线来电者的吸烟及戒烟行为现状,为今后开展电话戒烟干预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话问卷调查法,由热线咨询员采集相关数据,对来电者的一般情况以及与烟草使用或接触相关的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北京12320卫生热线全部来电者吸烟率为8.06%,现在吸烟率为6.44%,其中男性和女性现在吸烟率分别为37.35%和1.15%;吸烟者的戒烟率为20.07%,成功戒烟率为6.09%,男性和女性戒烟率分别为16.00%和37.04%,6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最高,现在吸烟者中有60.54%在过去1年尝试过戒烟,46.64%打算在1个月内戒烟,35.43%愿意接受北京12320卫生热线提供的电话戒烟干预服务。结论北京12320卫生热线来电者戒烟意愿强,戒烟需求大,可利用北京12320卫生热线为吸烟者提供电话戒烟干预服务。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2006年国际戒烟竞赛1个月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6年国际戒烟竞赛的效果,探讨影响戒烟的因素,为今后目标人群进行戒烟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竞赛1个月后对全省4 619名报名参赛者进行等级抽样调查。[结果]1个月内戒烟率为51.9%,吸烟量比以前减少的为24.2%。复吸的主要原因有缺乏支持116人(28.9%)和周围人吸烟106人(26.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态度和参赛目的是影响戒烟成功的因子。[结论]国际戒烟竞赛是一项以减少吸烟的有效的群体性干预活动,为吸烟者控制吸烟行为、尝试戒烟到最终成功戒烟提供了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拒烟自我效能在吸烟危害认知对戒烟成功影响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642例男性自发性戒烟成功者为病例组,700例男性自发性戒烟失败者为对照组。吸烟危害认知水平由12个评分项目的总分评估,拒烟自我效能由拒烟自我效能问卷评估。总效应被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通过基于KHB法的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效应。结果 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包括年龄、开始吸烟年龄、职业、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后,拒烟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仅占吸烟危害认知对戒烟成功影响总效应的6.03%,吸烟危害认知对戒烟成功影响的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93.97%;在3种拒烟自我效能情境(包括积极、消极、习惯情境)下的中介效应占吸烟危害认知对戒烟成功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6.80%、3.08%和2.32%。结论 拒烟自我效能在吸烟危害认知对戒烟成功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提高吸烟者的危害认知水平可直接促使其戒烟成功,并可通过增大拒烟自我效能促使其成功戒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吸烟者使用个性化戒烟干预APP(“帮你戒烟”)干预后的吸烟行为改变情况并探索戒烟行为影响因素,为后续该APP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于2023年8—9月通过线上招募的方式招募有戒烟意愿的1 278名现在吸烟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639)和干预组(n=639),干预组剔除未成功下载APP者后剩余517名。研究对象在线填写基线问卷,干预组研究对象使用“帮你戒烟”APP和电子自助戒烟手册进行干预,对照组仅使用电子自助戒烟手册进行干预。干预1个月后对研究对象的戒烟情况进行随访评估。采用SAS 9.4进行χ2检验和log-binomial回归分析。结果 该研究采用意向性分析将失访研究对象视为现在吸烟者,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戒烟率(18.76%)、尝试戒烟率(57.83%)和减烟率(13.35%)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49%、46.32%和6.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binomia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研究对象戒烟效果相对较好(RR=1.773,95%CI:1.33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