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前瞻性方法对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进行了调查。根据随访1987年广州市、中山市和四会市近10万居民EB病毒抗体(VCA/IgA)普查中所有阳性人群和配对选择阴性对照资料,到1994年底,共发现鼻咽癌94例,其中阳性队列91例,阴性队列3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313‰和126‰,调整性别年龄后相对危险度为1014。95%可信区间为348~4760。结果表明,EB病毒与鼻咽癌有密切的关联,除具有筛检的意义外,还提示长期的高鼻咽癌风险。  相似文献   

2.
我院儿科门诊自1988年5月~1997年6月共接诊此病患儿15例,现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男性9例,女6例。年龄4个月~7(6/12)。病程5~11天(平均7.9±1.5天)。表现为稽留热8例,弛张热7例。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膜状脱皮15例。足肿胀疼痛不能行走5例。皮疹:表现为多形性红斑4例,猩红热样皮疹7例,麻疹样皮疹4例,双  相似文献   

3.
对近5年来广东省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794例患儿进行了川崎病(KD)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关系的探讨。 1.资料与方法:①收集1999年1月至2003年11月住院患儿7794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为出生后29天至14岁;其中男5107例,女2687例;②诊断方法:Mp感染均采用日本明胶颗粒凝集法测定血Mp-IgM滴度(日本瑞必欧式会社提供试剂盒,阳性标准≥1:40)。本组患者检测抗体时间为病后5~11天,血中Mp-IgM阳性滴度范围(1:40~1:320)。KD病例均符合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修订诊断标准。③统计学χ~2检验,对列研究进行联系强度的计算:相对危险度  相似文献   

4.
EB病毒与猩红热、风湿热、肾炎病因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山东省潍坊市卫生防疫站(261041)王桂爱,范玉莲,徐兆云,李汉芳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官立学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均认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传染性低,以散发病例出现,流行少见。作者1995年调查...  相似文献   

5.
宋战义 《中国医师杂志》2003,5(9):1248-1248
川崎病在本市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就 1998年 12月到 2 0 0 3年 3月在我院住院的 2 6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诊断均符合 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 2 6例患儿中 ,男 2 0例 ,女 6例 ,男∶女为 3 3∶1发病年龄为 3月到 8岁 ,其中 <1岁 6例 ( 2 3 1% ) ,<2岁 17例 ( 65 4% ,) ,<3岁 2 2例 ( 84 6% ) ,<5岁 2 5例 ( 96 2 % ) ;1998年~ 2 0 0 0年 3例 ,2 0 0 0~ 2 0 0 2年 6例 ,2 0 0 2~ 2 0 0 3年 17例。2 6例患儿均有发热 ,多…  相似文献   

6.
崔静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2):601-602
目的 探讨川崎病与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掌握其发病原因及预后和治疗,以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对63例KD及不完全KD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和仪器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中,KD45例,不完全性KD18例.不完全KD的冠状动脉病变(CAI)发生率(18.5%)明显高于KD(7.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性KD的肛周脱屑症状较明显,其他临床症状发生较少,而且出现的时间显著晚于KD,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完全KD的冠状动脉病变率更高,但其临床症状不明显而更需警惕,其早期诊断依据可用肛周脱屑来表示.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讨微小病毒B19(HPVBl9)与小儿川崎病(KD)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法和ELISA法对40例川崎病患儿(观察组)及30例随机挑选门诊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B19-DNA检测和B19VP2IgM检测。对观察组KD患儿中HPVB19-DNA检测阳性的与阴性的两组中应用心脏彩超检测冠状动脉内径值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B19-DNA阳性检出率为27.5%(11/40),对照组B19-DNA检测均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B19VP21gM阳性检出率为27.5%(11/40),对照组均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19-DNA和B19VP2IgM一致率为100.0%。40例观察组中HPVB19-DNA检测阳性的与阴性的两组中,心脏彩超冠状动脉内径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例川崎病患儿在性别、年龄、常见临床表现、预后等方面无差别。结论:HPVB19与小儿川崎病发病有关,HPVB19可能是小儿川崎病病原之一;HPVB19与冠状动脉扩张或瘤形成可能相关,HPVB19感染所致冠状动脉扩张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表现为全身性血管炎的疾病。川崎病自 196 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导后 ,我国于 1978年报道了第一例 ,我院于 1986年第一次发现此病 ,以后逐年增多。本院自 1991年 10月至20 0 1年 10月共收治川崎病 32例 ,对其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随访情况作回顾性分析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性别 :男 2 0例 ,女 12例。发病年龄 6月~ 11岁 ,平均年龄 3.6岁 ,≤ 3岁 2 4例 ,>3岁 8例。单纯性川崎病 2 4例 ,有其他并发症者 8例 ,其中并发肺炎 3例 ,支气管炎 3例 ,心包积液 1例 ,水痘 1例。1·2 临床表现及体征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儿童川崎病(KD)并发EB病毒(EBV)感染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表达及其对细胞炎症因子释放和冠脉损伤(CAL)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KD患儿89例,根据EBV DNA检测结果分为EBV感染组30例和无EBV感染组5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特异性组织抑制剂1(TIMP-1)、NF-κB及其抑制蛋白(IκBα)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NF-κB、IκB mRNA水平,统计两组患儿CAL发生率。结果 EBV感染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IL-6、IL-8、IL-10、IL-1β、TNF-α、MMP-2、MMP-9、NF-κB及其mRNA水平高于无EBV感染组,TIMP-1、IκBα及其mRNA水平均低于无EBV感染组(P<0.05); EBV感染组CAL发生率为43.33%(13/30),高于无EBV感染组(P<0.05)。结论 合并EBV感染的川崎病患儿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上调,CAL发生率明显升高,EBV感染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介导炎症反应造成CAL。  相似文献   

10.
张晓芬 《现代医院》2006,6(5):27-28
目的了解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38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持续发热、口唇鲜红、皲裂,恢复期指(趾)端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出现率最低。结论对持续发热患儿注意排除川崎病,减少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而延误治疗所造成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病毒感染与川崎病( KD)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KD儿童105例为KD组,同期选取发热性疾病但非KD患儿210例为非KD组。对两组患儿的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儿童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中病毒感染232例,其中,KD组感染96例,占91.43%,非KD组感染136例,占64.76%。两组EB病毒感染率比较,KD组患儿明显高于非KD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874,P<0.001);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冠状病毒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分别将KD组和非KD组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其中KD组中感染组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率最高,为46.55%(43/96),显著高于KD组的未感染组(11.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得出P=0.04),亦高于非KD组的感染组(7.59%)和未感染组(8.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45、27.41,均P<0.001);而KD组中未感染组(11.11%)、非KD组的感染组(7.95%)和未感染组(8.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病毒感染与KD发病有关,且病毒感染的KD患儿更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了解陕西省川崎病的实际发病情况,分布及流行病学现状。方法采用日本中国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组1998年东京会议制定的统一标准,对100张床位以上的二级甲等医院的150家儿科发出统一制定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选择1993年1月-1997年12月儿科住院的川崎病初诊患儿进行登记调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川崎病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早期临床表现发热(100%),唇和口腔粘膜变化(95.65%),双眼结膜充血(82,6%),肛周皮肤潮红脱皮(69.56%),四肢末梢脱皮(65.2%),肛周皮损较四肢变化早;多形皮疹(65.2%),颈淋巴结肿大(73.9%),心脏彩超异常(39%)。结论增强对川崎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脑钠肽(BNP)是一种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神经激素,在心脏容量和压力超负荷引起心肌牵张时释放,参与体液平衡调节.近年发现川崎病(KD)急性期BNP水平升高具有较高特异性,对早期诊断KD是一项具有特异性的生化指标.本研究聚焦KD与BNP关系的研究进展,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川崎病病理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1995-2005年共收治32例川崎病临床表现及特点。结果: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多年病例临床分析,更好的进行系统观察及护理,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了解江苏省川崎病发病情况、流行特征。方法制作统一调查表,寄发至全省有儿科病床县、市级医院,对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5年间住现病人进行调查,收集调查表,对发病率年、年龄,性别、季节,地区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993-1997年全省川现发病共509例,有逐年增加趋势,但未发现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伴有血小板减少的川崎病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诊治的4例伴有血小板减少的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发病后5~8天出现血小板下降,且下降的数值不固定,平均血小板数值为47.5×109/L,发病后9~12天血小板恢复正常;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几率为50%,病情多较重,病变累及多个脏器,误诊率及延误诊治的几率高。结论:伴有血小板减少的川崎病发生多系统并发症的几率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病程早期即出现血小板减少、全身多脏器损伤的病例,要考虑重型川崎病的可能,早期给予静脉点滴丙种球蛋白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循证医学方法研究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川崎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检索国内外5种大型专业数据库,筛选出随机或半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再人工筛查确定适宜文献.通过Meta分析,比较激素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在退热时间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初筛得到443篇文献.经过人工检索,8篇文献符合要求而被纳入标准.其中,3篇文献共有49例川崎病患儿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治疗,5篇文献共有406例患儿接受强的松治疗.对照组共有33例接受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435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各组间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意义.①甲基强的松龙组(3篇文献):24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对照组18例发生,两组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在退热方面,1篇文献显示甲基强的松龙组发热时间明显较丙种球蛋白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2篇文献显示差异无显著意义.②强的松组(8篇文献):28例发生冠状动脉瘤,阿司匹林对照组11例发生,3篇文献提示强的松组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强的松组76例发生冠状动脉扩张,对照组75例发生,3篇文献提示强的松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篇文献提示强的松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目前的研究资料显示,激素治疗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尚无差异或增高.在缩短热程上两者差异也不显著.尚可进一步通过更大数量病例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本结果.目前治疗川崎病不主张单独应用激素.  相似文献   

19.
《Vaccine》2017,35(14):1770-1779
BackgroundKawasaki disease is a complex and potentially serious condition. It has been observed in temporal relation to immunisation.MethodsWe conducted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using various reference sources to review the available evidence published in the literature.ResultsWe identified twenty seven publications reporting a temporal association between immunisation and Kawasaki disease. We presen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data drawn from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observational studies, case series and reports, and reviews. Overall there was a lack of standardised case definitions, making data interpretation and comparability challenging.ConclusionsAlthough a 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mmunisation and Kawasaki disease is suggested, evidence for an increased risk or a causal association is lacking. Implementation of a standardised Kawasaki disease case definition would increase confidence in the findings and add value to future studies of pre- or post-licensure vaccine safety studies.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两家医院2000——2008年川崎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发热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易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近年来日本、美国学者报道[1],川崎病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