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认识骨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积极寻找有效的护理及预防措施,以减少其发生或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4月于行骨科手术的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2组均给予预防血栓知识宣传、指导下肢活动、饮食指导及给予抗血栓药物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专业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结果观察组5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12例;观察组总发生率为3.8%,低于对照组的9.2%,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1.5%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6.2%,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相比住院花费无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科手术后给予患者积极的护理措施,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于上海市浦东医院骨一病区进行下肢手术患者36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86例及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分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3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15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3.
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96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科手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短,提高患者满意度高,也有利于自身素质和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Autar评分的VTE护理对策对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Autar量表的风险评估等级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utar量表评估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骨盆及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程度,从而给予相应的相应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对内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于宝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368例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85例)和对照组(18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由护理专案组成员进行专业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程度。结果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8.6%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认知程度评分为(63.54±2.46)分,观察组患者评分为(82.13±2.13)分,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专案,有效降低了内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实现了对患者的高效管理,保障了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本院心血管外科的188例患者,按住院号尾数为奇偶数来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4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采取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护理程序为基础,基于循证的集束化干预措施,建立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表,比较在住院期间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正确率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医护人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正确率从82%提高至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率从8.51%(8/94)降低至2.13%(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工作人员对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的正确率,降低了发生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12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产后护理常规,观察组在产后护理常规基础上施行预防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4.41%),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9例(17.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经过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产后积极施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可显著减低血栓发生率,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肺癌切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行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肺癌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用于原发性肺癌切除术后患者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缩短住院时间,且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脊柱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和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下肢肿胀度、住院时间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等有无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肿胀度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脊柱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缓解患者疼痛,促进疾病康复,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效果。方法根据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168例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含患者84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策,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16.67%显著高于护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病率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的护理干预介入不仅能够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积极影响,而且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98例择期行全髋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9例,行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健康教育,另外49例患者为观察组,行知信行健康教育方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DVT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发生1例DVT(2.04%),而对照组出现6例(12.24%),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指引下的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7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指引下的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56%(1/39),低于对照组的21.05%(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44%(38/39),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指引下的早期护理干预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可降低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94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5.7%)高于对照组(83.0%),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能缓解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周长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下肢周长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宫颈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静脉血栓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以及个人意愿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各45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22%,参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4.4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98%,对照组总依从率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96%,对照组总满意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依从性及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8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总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实现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引入共管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手术期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共管模式干预。对比2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手术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健康信念、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知识知晓度及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1.67%(1/60),低于对照组的16.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1周后除健康行为的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健康信念其余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术后1周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知识知晓度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花费低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引入共管模式干预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提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健康信念及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知识知晓度,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9.
体位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07年2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25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观察组于剖宫产术后采用体位干预,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体位。采用李克特量表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的满意度,并分别观察、记录两组产妇产后舒适程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观察组满意度及舒适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干预能有效提高产妇剖宫产术后的满意度及舒适程度,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对减少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阶段-护理相宜模式在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12月入住于医院ICU的重症病例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ICU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规预防模式施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加用阶段-护理相宜模式干预。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ICU重症病例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重症病例专项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重症病例干预后患者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重症病例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护理相宜模式应用于ICU重症病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可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