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肝脏是人体内参与糖、蛋白和脂类代谢的重要器官,其中代谢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引起脂肪在肝细胞堆积,而导致肝脏受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正是基于这一过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又称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以脂肪在肝脏内沉积超过肝脏重量的5%~10%,弥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根据起病方式及病程,脂肪肝有急性与慢性之分,前者多为小泡性脂肪肝,后者则为大泡性或以大泡为主的混合性脂肪肝。通常所述的脂肪肝主要指慢性脂肪肝,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三种病理类型,临床上则分为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酒精摄入史,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持续进展则会出现严重肝损害,是我国愈来愈重视的慢性肝病问题。本文对NAFLD近年的研究新进展进行总结,主要包括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以期为下一步研究和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经过翻译、回译、文化调适及信效度,引入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DSMQ)。方法 对DSMQ进行翻译、回译、文化调适及预试验,并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 (1)决断值均大于 3.0,所有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0.320~0.655(均P<0.05);(2)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出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 67.572%,每个条目的因子负荷量均>0.40。验证性因素分析,χ2/υ为1.973<3.0、CFI为0.941>0.90、GFI为0.908>0.90、RMSEA为0.070<0.80;(3)不同血糖控制结局的患者DSMQ得分有差异,有良好已知族群效度;(4)总量表 Cronbach’s α系数和折半信度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中文版DSMQ包含了5个维度16个条目,量表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可接受范围,可作为我国评估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疾病感知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NAFLD患者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1-6月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资料;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分别评估患者...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临床中是一种与遗传易感以及胰岛素抵抗(IR)密切联系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它的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非酒精性单纯性肝脂肪变、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HCC).NAFLD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肝脏功能障碍的问题,甚至很可能威胁到NAFLD患者的生命.除此之外,NAFLD还和2型...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亮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4):1218-121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与患者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IR)、体重指数(BMI)及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67例诊断为AFLD患者为研究组,在年龄、性别相匹配情况下,与正常对照者67例进行1:1配对,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血脂,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及腰臀比。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BMI及血脂紊乱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胰岛素抵抗、腰臀比是影响肝脏脂肪含量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胰岛素抵抗、腰臀比是影响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变更,肥胖人群快速递增,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日益增长,因此NAFLD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成为研究的热点.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对NAFLD研究的深入,认为NAFLD不再是良性病变,其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和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为代表的代谢性脂肪性肝炎,系以内脏脂肪蓄积为关键介质导致的肝脏炎性反应和纤维化[1].本病的超声影像表现为肝脏脂肪累积和肝细胞脂肪交性的非特异性反应,当肝脏脂肪累积>5%时便可显示脂肪肝声像而资为超声诊断依据.实践证明,现代超声诊断技术便捷于粗略评价脂肪肝.因其操作简便,费用相对低廉,加之无损伤、非介入性特点,被检患者乐于接受,而首选适用于广大代谢综合征人群之筛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膳食钠和钾摄入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的关系,为NAFLD的综合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5年4月 — 2017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经腹部彩超确诊的541例NAFLD新发病例作为病例组及按病例组同性别、年龄(± 5 岁)频数匹配的同期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腹部彩超检查的541名非NAFLD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病例组NAFLD患者和对照组非NAFLD体检者膳食钠、钾摄入量分别为(818.39 ± 417.60)和(742.27 ± 407.08)mg/d、(1 597.10 ± 686.25)和(1 638.96 ± 660.89)mg/d;2组人群比较,病例组NAFLD患者膳食钾摄入量低于对照组非NAFLD体检者(t = – 3.929,P < 0.001),2组人群膳食钠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锻炼时间、慢性病病史及膳食能量、蛋白质、胆固醇、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和钾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膳食钠摄入量第三五分位数和第四五分位数女性人群NAFLD的发病风险分别为最低五分位数女性人群的0.42倍(OR = 0.42,95 % CI = 0.18~0.96)和0.28倍(OR = 0.28,95 % CI = 0.12~0.66)。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锻炼时间、慢性病病史及膳食能量、蛋白质、胆固醇、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和钠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膳食钾摄入量第二五分位数、第三五分位数、第四五分位数和最高五分位数人群NAFLD的发病风险分别为最低五分位数人群的0.63倍(OR = 0.63,95 % CI = 0.43~0.94)、0.45倍(OR = 0.45,95 % CI = 0.29~0.69)、0.36倍(OR = 0.36,95 % CI = 0.22~0.58)和0.31倍(OR = 0.31,95 % CI = 0.16~0.58),膳食钾摄入量第三五分位数、第四五分位数和最高五分位数男性人群NAFLD的发病风险分别为最低五分位数男性人群的0.38倍(OR = 0.38,95 % CI = 0.23~0.65)、0.30倍(OR = 0.30,95 % CI = 0.16~0.57)和0.30倍(OR = 0.30,95 % CI = 0.13~0.67)。  结论  全人群和男性人群膳食钾摄入量较高及女性人群膳食钠摄入量较高是NAFLD发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特点,总结非肥胖型NAFL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453名体检对象,根据BMI值分为非肥胖型(n=238)和肥胖型(n=215).分析非肥胖型NAFLD患者的发病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NAF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NAFL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308例NAFLD患者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NAFLD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 NAFLD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得分为(81.76±21.4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t=2.235)、家族史(t=6.071)、文化程度(F=17.276)、月均收入(F=15.457)、婚姻状况(t=3.945)、睡眠障碍(t=3.710)、合并症(t=2.568)、社会支持水平(F=21.776)的NAFLD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族史、婚姻状态、文化程度等是NAFLD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NAFLD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医务人员应加强低学历、低收入、无配偶、存在睡眠障碍的NAFLD患者的健康教育,并从专业和人文关怀的视角呼吁公众理解和支持NAFL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810名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AFLD患病142例,总患病率为17.5%,男性98例,患病率为20.9%,女性44例,患病率为12.9%,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舒张压、年龄、谷丙转氨酶、饮食习惯及运动锻炼与NAFLD发病有关(P<0.05)。结论广州市成人NAFLD患病率较高;超重或肥胖,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舒张压及谷丙转氨酶升高,年龄较大、高脂饮食及缺乏运动锻炼是NAFL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除外酒精和其它明确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肝脏病变,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及糖尿病发生率的增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2007年——2009年本院对30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编制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并检验量表信效度,为后续研究提供一致性测评工具及为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半结构化质性访谈构建量表条目池,经专家函询和适用性测试形成初始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8-10月选取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的195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子分析法优化条目后,再于2023年10-12月对22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正式调查以检验量表信效度。结果 2轮调查分别回收184份及210份有效问卷,经条目优化形成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性康复管理、管道护理、并发症监测与预防、信息管理、情绪管理、角色管理7个维度,共27个条目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JP〗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7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8.493%;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良好(χ2/df=1.668,CFI=0.917,RMSEA=0.056);量表全体一致性内容效度指数为0.926,平均内容效度为0.988,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33~1.000;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6,重测信度为0.596。结论 本研究开发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信效度良好,可作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的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的中长链游离脂肪酸(FFAs)水平,为NAFLD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至5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高甘油三酯(TG)患者125例,依据肝脏B超诊断分为伴NAFLD者64例(HF组)和不伴NAFLD者61例(H组);另选择邯郸中心医院同期查体健康人员63名为健康对照组(N组)。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长链FFAs。比较3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腹围、血压、空腹血糖(FBG)及血脂水平,包括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H组与N组比较,BMI[(25.24±1.41)kg/m2比(24.32±1.12)kg/m2,P=0.004]、腹围[(84.72±1.34)cm比(77.33±0.89)cm,P=0.010]和舒张压[(77.35±1.21)mmHg比(75.21±1.61)mmHg,P=0.014]显著升高,血清TG[(2.86±0.55)mmol/L比(0.93±0.27)mmol/L,P=0.000]和TC水平[(4.56±0.66)mmol/L比(4.36±0.47)mmol/L,P=0.000]也显著升高;血清中肉豆蔻酸(C14:0)[(0.49±0.04)%比(0.36±0.01)%,P=0.011]、棕榈酸(C16:0)[(18.36±0.47)%比(15.97±0.30)%,P=0.000]、棕榈油酸(C16:1)[(1.00±0.12)%比(0.58±0.02)%,P=0.001]及油酸(C18:1)水平[(18.20±0.70)%比(12.23±0.37)%,P=0.000]均显著增高,而硬脂酸(C18:0)[(7.52±0.22)%比(8.15±0.28)%,P=0.012]、二十碳二烯酸(C20:2)[(0.61±0.07)%比(1.03±0.17)%,P=0.000]、二十碳三烯酸(C20:3)[(1.77±0.15)%与(2.49±0.18)%,P=0.002]及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水平[(1.44±0.08)%比(1.67±0.09)%,P=0.014]均显著降低。HF组与H组比较,体重[(85.76±3.10)kg比(71.45±2.88)kg,P=0.003]、腹围[(96.30±2.05)cm比(84.72±1.34)cm,P=0.000]、收缩压[(117.12±1.15)mmHg比(113.23±1.25)mmHg,P=0.009]和舒张压[(79.54±1.42)mmHg比(77.35±1.21)mmHg,P=0.016]均显著升高,FBG、TG、TC、HDL-C和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中棕榈酸(C16:0)水平显著上升[(19.54±0.30)%比(18.36±0.47)%,P=0.000],二十碳二烯酸(C20:2)水平较N组降低但高于H组[(0.78±0.09)%比(1.03±0.17)%,(0.78±0.09)%比(0.61±0.07)%,P均=0.000]。结论血清中棕榈酸增加可能是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饮食中应减少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防治NAFLD。  相似文献   

17.
夏洪淼  唐世琪 《职业与健康》2018,(23):3302-330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代谢性疾病,有关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众多,但尚有争论。目前针对该病的多种具有新的作用机制的药物正在研发中,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注意力转向有前景药物的开发及其相关的临床试验研究中。本文综述了NALFD的发病机制、诊断和迄今为止的一些治疗策略,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提高NAFLD的防治能力,更好地为NAFLD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机体脂类代谢失调诱发肝细胞脂肪变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两型。第一型是由于从血液中进入肝内的游离脂肪酸(FFA)增多,或脂肪酸氧化减少,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TG)增多,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形成跟不上TG合成的速度,导致细胞内脂肪蓄积;第二型是由于载脂蛋白合成和分泌障碍,TG释放入血减缓,引起脂肪在肝内大量蓄积而导致脂肪肝。继而氧应激和异常细胞因子等的作用导致肝脏的坏死性炎症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西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第一大慢性肝病以及肝酶异常的首要病因,普通成年人NAFLD患病率为20%~33%~([1-3]),其中10%~15%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后者10年内肝硬化发生率为15%~25%,而脂肪性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细胞癌、肝衰竭和移植肝复发的概率为30%~40%.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指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成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甚至肝硬化等一系列病变的综合征。肥胖和静态生活方式可诱发基因重组导致NAFLD的发生;肝脏与肠道和脂肪组织间的相互关联、基因和环境间持续的相互作用,故在儿童NAFLD的发病机制中上述因素占有重要作用。目前人们对儿童NAFLD的自然史认识不多,正逐步深入研究其发病机理。发病机制和组织学改变不仅可为早期诊断和非侵入性诊断手段的应用提供依据,还可为儿童NAFLD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