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应用MRI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诊治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96例患者予以回顾性地分析,按照诊断时所用不同诊断方案分成2组,将应用CT诊断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应用MRI诊断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MRI影像学表现为:患者脑白质区出现间质脑肿胀与脑水肿;观察组病灶(脑深部、脑皮层下、非出血与出血)诊断准确率和阳性诊断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应用MRI诊断的价值较高,能够提高病灶诊断准确率,尤其对患者脑深部病灶敏感性较CT高,可为临床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供重要参考,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0例脑外伤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MRI以及CT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DAI的病灶检出数量,同时对不同类型、是否出血以及不同位置病灶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RI确定的病灶总数为156个,平均(3.12±2.43)个;CT确定的病灶总数为103个,平均(2.06±1.47)个;MRI检查病灶均数明显多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方式下弥散性脑肿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66.0%、48.0%)明显高于CT(34.0%、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方式下非出血病灶的检出率(66.0%)明显高于CT(30.0%)(P<0.05);MRI检查方式下皮质下脑白质、基底节、胼胝体的病灶检出率(64.0%、40.0%、56.0%)明显高于CT(36.0%、18.0%、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临床诊断中,MRI相比CT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弥散性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型以及皮质下、基底节以及胼胝体等位置的病灶检查中敏感性更高,所以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MRI检查,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焦新强  李润根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7):702-703,620
目的探讨磁共振FLAIR成像序列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诊断为DAI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CT与磁共振FLAIR序列对DAI病灶的检出情况及敏感性。结果 CT及磁共振FLAIR序列共检出病灶91个,其中CT检出42个病灶(均为出血灶),检出率为46.2%;FLAIR检出88个病灶,检出率为96.7%。磁共振FLAIR序列对DAI病灶的阳性检出率高于CT(P<0.01)。结论与CT相比,FLAIR对DAI病灶的显示更敏感,对非出血灶的显示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533-534
回顾性分析院内收治的7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CT/MRI影像学检查并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76例患者中CT检查显示61例存在颅内异常,脑实质病灶共计43例91处;MRI显示63例存在颅内异常,脑实质病灶共计59例123处,两种影像学对颅内病灶的检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处于颅脑损伤恢复期的患者而言,行MRI检查比CT检查可更加有效的发现病灶和颅内异常,临床诊断和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中应用MRI诊断,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1月—12月时间段内,从我院挑选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选取的研究对象的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CT检查,观察组患者应用MRI检查,对两组患者的疾病检出情况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中应用MRI诊断获得了显著的检测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梯度回波T2成像(T2*GRE)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头颅MRI检查,比较各序列的敏感度,并将检出的病灶数与患者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1 WI共检出DAI病灶97个,T2 WI检出159个、FLAIR检出253个,DWI检出301个,T2*GRE检出441个,T2*GRE联合DWI检出502个。DWI对非出血性DAI病灶的检出率最高,与序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GRE对出血性DAI病灶的检出率最高,与序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T2*GRE及DWI两种技术对DAI病灶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DWI(P<0.05)或T2*GRE(P<0.05)。联合T2*GRE及DWI两种技术检出的病灶数目与患者入院GCS呈高度负相关(r=-0.749,P<0.01)。结论 T2*GRE和DWI序列联合应用显著提高DAI病灶的检出率,应作为MRI检查DAI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CT阴性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4例CT为阴性而临床可疑为DAI的患者在外伤后3 d内常规在3.0T磁共振行SWI和常规序列T1WI、T2W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AIR)扫描,比较它们对DAI的检出率和检出病灶数目,评价SWI在诊断中的作用。结果:SWI可清楚显示27例DAI的颅内异常小出血灶,检出率达79.41%,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对DAI检出率分别为20.5%、26.47%和41.17%;SWI、T1WI、T2WI、FLAIR各序列检出微小出血量分别为261、39、61、89,SWI与T1WI、T2WI和FLAIR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SWI对DAI出血性病灶的检出具有极高的敏感性,能够检出更多、更小病灶,且病灶显示更加清晰,在临床上可疑为DAI的患者应尽早行SWI序列扫描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分析核磁共振(MRI)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CT常规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MRI诊断,观察两组诊断病灶数量。结果:80例患者中,在额叶、顶叶、内囊、丘脑、小脑、基底节、脑干等发病部位,CT检查发现143个病灶,MRI检查发现740个病灶,MRI检查发现的病灶数量显著多于CT(P0.05);MRI检查直径5mm病灶255个,5mm病灶485个,小病灶和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34.5%、61.9%;CT检查直径5mm病灶3个,5mm病灶140个,小病灶和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2.1%、97.9%。MRI检查小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大病灶检出数量显著多于CT(P0.05)。结论:相对于CT诊断,MRI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能够较为准确的诊断出脑梗死大小病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8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颅脑CT及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老年脑梗死的检出率差异,并分析其各自影像学表现;结果:MRI组对脑梗死检出率为94.1%显著高于CT组57.5%,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86例脑梗死患者中,24h内检出70例,24h~72h内检出32例,而72h后检出84例,MRI组24h内、24h~72h对脑梗死的检出率分别为94.3%、93.8%高于CT组32.9%、37.5%,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RI组72h后对脑梗死的检出率为94.0%稍高于CT组85.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组对病灶大小、病灶数量的显示优于CT组,同时起病至检查时间短于CT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较CT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检出率高,对早期脑梗死诊断高,病灶显示也较佳,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颅脑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以85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颅脑MRI及CT检查结果,比较检出率及检出病灶特征。结果:颅脑MRI与CT总检出率分别为96.5%与65.9%(P<0.05),且颅脑MRI在发病<24h与24~72h间检出率显著高于颅脑CT(P<0.05)。颅脑MRI在颞叶、额叶及顶叶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颅脑CT(P<0.05)。颅脑MRI检出病灶数量显著多于CT,且病灶平均直径较小,发病至检查时间相对较短(P<0.05)。结论:颅脑MRI对多发性脑梗死具备较高的检出率,其在发病早期病灶、微小病灶的检出效能显著高于CT,可作为多发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MR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和MRI影像表现和特点。结果CT显示84个病灶,MRI显示264个病灶,CT敏感性只有MRI的10%。结论MRI检查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比CT检查有显著的优越性。随着MRI设备的普及,对颅脑损伤的患者行MRI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76-2277
比较CT与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均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多发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的检出率,梗死病灶位置,病灶检出时间,检查时间和病灶大小。MRI对梗死时间24h和24~72h的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出率(P0.05)。两组对梗死时间72h的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多发性脑梗死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和MRI对多发性脑梗死基底节、脑干、额叶、颞叶、顶叶和小脑位置的病死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多发性脑梗死的病灶检出时间显著长于MRI检查(P0.05),检查时间显著短于MRI检查(P0.05),检出病灶显著大于MRI检查(P0.05)。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临床上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3.
赵博  韩悦  杨连海  张业荣  高海涛 《临床荟萃》2009,24(17):1492-1494
目的探讨MRI、CT检查对颅内结核诊断的优势与限度。方法36例经临床确诊的颅内结核患者,CT平扫36例,强化扫描33例,MRI平扫26例,强化扫描22例。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颅内结核各种病变的检出效果及各自优势。结果CT及MRI检查对颅内病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强化扫描对于脑底池病变、脑梗死及异常脑膜强化的检出率均比CT强化扫描高(P<0.05)。而CT则可发现颅内异常钙化。结论MRI可以提高对于脑底池病变、脑梗死及异常脑膜强化的检出效果。CT检查则对钙化显示清晰。  相似文献   

14.
李斌  徐志锋  朱彬 《磁共振成像》2016,7(10):759-762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CT阴性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优势。材料与方法 23例脑外伤CT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DAI患者3 d内行3.0 T MR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l、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IAIR)和SWI,分析比较各序列上脑内轴索损伤病灶检出率和病灶数目的差异性,分析SWI技术指标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的相关性。结果 DAI病灶主要分布于脑灰白质交界区和白质深部。常规Tl WI、T2WI、FLAIR和SWI序列对DAI病灶检出率分别为23.8%、32.2%、46.5%和83.8%,而微小出血灶检出数目分别为31、68、103、326;SWI与T1WI、T2WI和FLAIR在病灶检出率和病灶数目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SWI显示的出血性病灶与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呈高度负相关(r=-0.876)。结论与传统序列比较,SWI对DAI出血性病灶的检出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且能很好地反映病情,为DAI早期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更多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42-143
分析颅脑CT与MRI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60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均采用颅脑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不同脑梗死时间检出率、不同检查指标水平及病灶检出部位。发病24h及48h,MRI检出率高于CT,差异显著(P0.05),48h时,两种检查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MRI检查出病灶数量大于CT,病灶大小检出能力强于CT,检查时间长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MRI检查额叶、颞叶、顶叶及小脑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脑室旁及基底节区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颅脑CT与M RI均可检测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变组织,MRI与CT相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检查时可及时发现微小病灶,但其检查费用高于CT检查;因此,在检查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及梗死情况选择影像学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4月到2019年4月内在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9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行CT和MRI检查,将所有患者的CT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的MRI检查结果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颅脑损伤检出率,以及CT及MRI对各类疾病的检出率结果比较。结果:对照组采用CT检查的患者颅脑损伤检出率76.81%明显低于研究组采用MRI检查的患者颅脑损伤检出率97.1%,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颅骨骨折及颅脑出血的患者来说,采用CT检查与采用MRI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脑深部挫伤与脑叶挫伤的患者来说,研究组采用MRI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CT检查的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检查手段可以明显增加患者颅脑损伤的检出率,对于颅骨骨折,脑出血的患者来说,CT及MRI的检出情况无明显差异,对于脑深部挫伤,脑叶挫伤的患者来说,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的检出率。MRI是颅脑损伤的一种有效检出方式,可作为颅脑损伤患者的首选检出方式。  相似文献   

17.
CT、MR对脑弥漫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MR对脑弥漫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DAI25例,均做了CT、MR检查。结果25例中CT共发现65个病灶,MR共发现263个病灶,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R对脑内非出血性病灶及脑干、胼胝体病灶的敏感性优于CT(P<0.05)。损伤部位与患者临床预后、GC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MR为DAI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MR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及其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相关性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诊断为DAI并行MRI检查的24例患者,行常规MRI(T1WI、T2WI、FLAIR、DWI)及SWI扫描,比较DAI病灶的显示率并分析其信号特征,评价SWI在DAI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与GCS评分的关系。结果 24例DAI病灶主要分布在皮髓质交界区、脑白质区、基底节区、胼胝体、脑干及小脑。常规序列检出DAI病灶37个,T1WI、T2WI序列病灶呈点状或小结节状,信号表现多样。SWI序列检出DAI病灶179个,病灶呈斑点状、串珠状或线条状明显高、低或高低混杂信号。18例未累及脑中线结构,6例累及脑中线结构。24例中GCS评分轻度(13~15分)13例,中度(9~12分)6例,重度(3~8分)5例;治愈9例,好转9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2例。结论 DAI病灶数目多、分布广泛或累及脑中线结构者,GCS评分低,二者均有明显相关性。SWI对DAI病灶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较常规MRI序列检出更多的脑内微小出血灶,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订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常规序列MRI表现,探讨常规序列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DAI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26例(86.7%)患者MRI表现异常,其中弥漫性脑肿胀18例、脑实质出血或水肿12例、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出血10例、硬膜下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3例。4例MRI检查未见异常。结论常规序列MRI对DA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CT、MRI用于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判断的有效性。方法:以我院于2014.10~2016.7期间收治的67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者为研究对象,临床分组按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CT组、MRI组,人数均为67例,其中MRI组采用MRI检查,CT组采用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患者脑梗死检查情况、不同时发病时间病灶检出率。结果:MRI组检出率为94.0%,相比于CT组53.7%,MRI脑梗死检出率高,P0.05;MRI组较CT组脑梗死病灶检出数目多、病灶面积小、检查所有时间短,P0.05。结论:临床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检查,使用MRI检查准确度高、病灶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