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 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8年2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74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X线检查,而观察组则运用C T检查,并且根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观察组的误诊率和漏诊率低于对照组,且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的盲肠和乙状结肠交界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同时,两组的间接征象和直接征象检出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CT检查对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进行诊断,可以清晰显示直接和间接征象,并且减少漏诊或误诊,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T检查在结肠癌致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肛肠外科收治的84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手术结合病理学检查已经确诊。术前对患者先后进行腹部X线检查、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准确检出率。结果:CT检查准确检出76例,检出率为90.48%;腹部X线检出52例,检出率为61.90%,两种检测方法准确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在病因诊断中检出84例,检出率为100%;腹部X线在病因诊断中检出28例,检出率为33.33%。结论: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检出率高,可以明确肠梗阻病因,为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结直肠癌(CC)所致肠梗阻患者手术方案制定的指导作用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68例CC所致肠梗阻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开展CT与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CC所致肠梗阻的检测结果以及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检出情况;此外,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临床TNM分期的符合率。结果:CT检查对CC所致肠梗阻的确诊率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检查对狭窄段、狭窄段和无病变肠管交界处变化、侵犯周围组织或(和)脏器、结肠梗阻的检出率均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检查方式对缺血性结肠炎及盲肠扩张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T检查诊断CC所致肠梗阻临床TNM分期的总符合率高于超声检查(χ2=4.955,P=0.003)。结论:CT可显著提升CC所致肠梗阻的检出率,可更为理想地显示直接与间接征象信息,同时有利于对患者临床TNM分期的判断,为手术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肠梗阻诊断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38例(16排螺旋CT诊断)和对照组38例(腹部X线平片诊断),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肠梗阻检出率为97.34%,对照组的肠梗阻检出率为86.84%,两组在检出率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螺旋CT对肠梗阻进行检查的时候,其诊断率非常高,对于疑似病例可以进行精确地诊断,对肠梗阻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放射影像学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以60例确诊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8年2月—2020年1月,分为参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参照组实施X线平片诊断,试验组实施螺旋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异物检出率、间接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异物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临床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患者肺炎检出率、纵膈位置变化、肺气肿、支气管阻塞检出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患者肺不张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结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者实施螺旋CT诊断,可有效检出疾病,明确间接征象,应用效果显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MRI征像分析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92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诊断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46例)与研究组(46例),对照组行CT检查,研究组行MRI扫描检查,比较两组检出准确率、不同类型病变检出情况以及征象特点。结果:研究组检出准确率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不同类型病变检查中,两组均为脑水肿检出率较其他类型高(P0.05),研究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对照组CT扫描影像显示:病灶形态多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斑片状,病灶最大断面的直径大致在3-30mm之间,其中部分呈现长条形;研究组MRI检查影像学特征:脑水肿患者脑室系统变窄,正常灰白质柱状结构消失,皮层变薄,脑实质出血者T1WI与DWI序列呈现小片状或斑点状高信号。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行MRI检查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进行MRI征象分析能够对患儿病变类型、损伤程度作明确判断,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与X线诊断肠梗阻的应用价值与肠梗阻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肠梗阻患者78例,均行CT和X线检查,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CT及X线诊断结果,分析CT诊断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CT诊断肠梗阻的检出率(96.15%)高于X线(8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肠梗阻部位、病因及类型的符合率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学表现:小肠梗阻表现为管径增大、液平较短、肠壁变薄、气柱较高;结肠肠梗阻表现为横径方向不连贯的条状纹理。结论与X线诊断比较,CT图像清晰,能多方位观察病变,可提高肠梗阻检出率,明确肠梗阻部位、病因及类型,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X线与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7年3月-2018年8月我院50例肠梗阻患者,分别予以X线和螺旋CT进行腹部扫查,明确梗阻部位,分析梗阻原因,比较观察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螺旋CT诊断肠梗阻病变部位检出率(100.0%)高于腹部X线(92.0%),肠梗阻病因检出率(96.0%)高于对照组(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影像学信息,诊断肠梗阻病变位置与病因的准确性高于腹部X线片,更具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CT检查在结肠癌致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病理证实为结肠癌致肠梗阻的60例患者资料,均行CT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1)60例患者的CT确诊率为90.00%,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60例患者病变部位的CT结果提示,乙状结肠、盲肠、乙状结肠、直肠的准确率依次为87.50%、83.33%、92.31%、90.00%,与病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肠癌致肠梗阻诊断中积极采取CT检查,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确诊率,而且还能明确肠梗阻病变部位,该检查方法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探究。方法:将来我院的50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2015年1月-2019年1月,按照抓阄法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n=250)与对照组(n=250),研究组患者采用磁共振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CT进行诊断,诊断后评价两组患者疾病类型检出率。结果:疾病类型检出率:对照组疾病类型检出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CT及磁共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均有临床诊断价值,且磁共振诊断率明显优于CT诊断,应被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在肠梗阻临床诊断中实施螺旋CT技术进行扫描检测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2月—2021年3月接受治疗的54例肠梗阻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都需要接受螺旋CT检测和X线片的检测,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使用螺旋CT检测的肠梗阻类型诊断的检出率高于X线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消化道造影与螺旋CT应用于胃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6例胃部肿瘤患者资料,依据检测方式不同分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消化道造影检查,研究组采取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与影像学图像。结果:研究组阳性确诊率93.02%(40/43)相比较对照组的阳性诊断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影像学图像的检出率分别为软组织肿块90.70%(39/43)、胃壁增厚90.70%(36/43)、下端食管狭窄90.70%(38/43)、恶性龛影90.70%(34/43)及黏膜病变90.70%(39/43)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相比消化道造影能够增加诊断的准确率,影像图像更清晰明确,有临床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予以CT及MRI检查,实行CT扫描设为对照组,MRI扫描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及征象情况。结果研究组检出阳性83例,阴性3例,阳性率为96.51%;对照组检出阳性70例,阴性16例,阳性率81.39%;研究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结节、椎间盘真空像及椎间盘游离检出符合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检出脊髓变性、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等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在积气、钙化等检出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MRI或CT检查准确率均较高,且二者各具优势,应依照患者实际状况予以适合方法,降低误诊、漏诊率,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qRT-PCR检测60例拟诊为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EA表达水平,结合CT及黏膜病理活检,评价qRT-PCR检测早期结肠癌诊断的敏感性和成本效益比.结果:CT检测阳性率为25%,与黏膜病理活检相比(6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对早期结肠癌诊断率与黏膜病理活检相似(88.9%,P=0.078);qRT-PCR对早期结肠癌诊断敏感性较CT高(P<0.05);每例患者qRT-PCR支付费用低于CT检测[(254±56)元vs(360±40)元,P<0.05].结论:qRT-PCR对早期结肠癌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成本效益比,值得基层临床医疗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肠梗阻的患者60例,在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和X线片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肠梗阻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各类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片的检出率,两种不同方式对肠梗阻各类型的检出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对引发肠梗阻因素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片的检出率,两种不同方式对引发肠梗阻因素的检出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急性肠梗阻的准确率明显比X线片的高,在临床诊断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成人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4例成人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将行常规剂量(120m A)64层螺旋CT诊断作为对照组,行低剂量(40m A)诊断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征象表现、辐射参数指标。结果:研究组检出准确率为90.62%,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研究组检出空洞67.18%、钙化灶28.12%、实变89.06%、磨玻璃密度影57.81%、树芽征85.93%,与对照组未显示高度差(P0.05);研究组CTDLvol(1.97±0.40)、ED(1.35±0.28)、DLP(67.42±10.9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人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采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确保诊断准确性,可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30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比不同影像学检查方式对疾病分期检出率及典型征象检出率。结果: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Ⅰ期、Ⅱ期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影像学方法对疾病Ⅲ期、Ⅳ期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MRI检查对早期股骨头坏死典型征象显示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股骨头坏死施以磁共振成像检查对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且对疾病临床分期检出结果理想,可清晰检出患者早期疾病典型征象,在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心型肺癌患者82例,所选患者均经病理检验确诊为中心型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CT诊断方法,研究组使用CT诊断以及MRI补充诊断方法。诊断结束后,记录患者处于TNM分期的人数及其检出率、诊断的正确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结果:研究组的TNM分期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诊断的正确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中心型肺癌患者的诊断中,使用CT诊断并使用MRI补充诊断可有效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DR和螺旋CT在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择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71例胸腹部出现创伤的急诊病患资料,分对照组(行DR诊断)和研究组(行螺旋CT诊断),分析2组胸腹部在病变部位的成像质量与诊断检出率。结果:诊断后研究组Ⅰ级图像为95.77%(68/71)比对照组Ⅰ级图像的70.42%(50/71)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诊断检出率是为100%(71/71)比对照组81.69%(58/71)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应用在胸腹部出现创伤的急诊病患中相对于DR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价值对比。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3天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CT诊断,研究组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检测准确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诊断价值更优(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特殊部位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与CT诊断比,磁共振成像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价值与准确率更高,可以提高特殊部位的检出率,诊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