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居家不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抽取2个社区860名≥60岁老年人进行居家不出状况筛查,对筛查出的居家不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60名老年人中共筛查出居家不出老年人149人,居家不出发生率为17.4%;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有70.5%和77.2%的居家不出老年人选择日常生活照料养老服务和医疗保健养老服务,仅有11.4%的居家不出老年人选择精神慰藉养老服务;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2种慢性病、不能自理是居家不出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患≥2种慢性病是居家不出老年人医疗保健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 居家不出老年人更愿意选择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养老服务;性别、患慢性病数量、自理能力是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武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康复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提供康复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武汉市主城区4家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调查老人一般资料、健康状况、康复服务需求,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康复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384名老年人中,男性占41.1%,年龄≥80岁者居多(80.2%).养老机构老年人对日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与分析青岛市社区虚拟养老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青岛市6个主城区的12所社区中符合纳入标准的60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当前老年人对社区虚拟养老需求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服务、日常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和精神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海口市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意愿及养老服务需求等,探讨影响海口市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意愿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选取海口市4个区(秀英区、美兰区、龙华区、琼山区),每个区随机抽取1~2个社区,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社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365名60岁以上居民中,选择家庭养老的老人占86.85%,社区居家养老占6.30%,机构养老占6.85%;单因素x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户籍、现居住情况、文化程度、个人年收入、医疗保险类型及患慢病情况等对养老方式的选择有影响(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籍、现居住情况、个人年收入及医疗保险类型是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论:家庭养老仍然是海口市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模式,且养老方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逐年加剧,养老需求的进一步激增与家庭养老功能趋向弱化的大环境下,创新适宜的养老模式对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合理利用养老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老年人抚养比的增加,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问题。文章以大庆市和齐齐哈尔市养老机构的400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运用logisticN归模型分析和探讨老年人在年龄、文化以及收入水平等不同的情况下,对经济、环境方面的需求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认为全科医疗人才应定期到养老机构为老年人组织健康体检;养老机构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晚年精神生活,保障老年人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南省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河南省养老模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第六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河南省18个省辖市抽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纳入老年人8 389名,选择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比例分别为89.81% 、5.79%和4.40%。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85岁以下、文化程度高、就医距离远、生活不需要照顾、1年内接受过健康体检、不知有家庭医生服务、主要由其他人员照顾和1年内有住院的老年人倾向于社区养老(P<0.05);75岁以下、家庭年收入低、非贫困/低保户、家庭常住人口少、两周有病伤、自评健康状况差、没有签约家庭医生、主要由其他人员照顾的老年人倾向于机构养老(P<0.05)。结论 河南省老年人以居家养老意愿为主。可基于影响因素特点,努力构建多元化养老模式,以满足不同老年人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甘肃省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健全和完善机构养老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甘肃省兰州市、张掖市和平凉市养老机构的360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总分为28.48±5.78分,地区、家庭类型、文化程度为影响健康服务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欠发达地区,不完整的家庭及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对健康服务需求更高。结论应根据不同特征老年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养老服务项目。养老机构应该定期采集老年人的意见,鼓励子女探望,大力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并完善养老与医疗服务机构间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徐州市区老年人对家庭病床服务的需求意愿,并研究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区1713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人家庭病床服务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徐州市区老年人对家庭病床服务的需求意愿率为66.4%。多因素分析显示,与一年前比健康状况差不多(OR=2.299,95%CI:1.686~3.135)、过去两周有就诊经历(OR=1.926,95%CI:1.460~2.541)、文化程度为初中(OR=1.575,95%CI:1.125~2.204)、家庭功能良好(OR=1.572,95%CI: 1.412~2.164)、对生活满意度为一般(OR=1.535,95%CI:1.135~2.074)、空巢(OR=1.438,95%CI: 1.114~1.856)、医疗费用负担有些困难(OR=1.419,95%CI:1.072~1.877)的老年人对家庭病床服务需求意愿更高。结论 老年人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等因素对其家庭病床服务的需求意愿有影响。应针对老年人的需求意愿,采取加大宣传、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综合性措施,推动我国家庭病床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河北省唐山市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方式选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2年10月-2013年1月采用随机整群抽取方法对在唐山市路南、路北区抽取的2个社区共724名≥60岁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唐山市724名社区老年人中,228人(31.5%)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496名非居家养老老年人中,218人(44.0%)选择自我养老,193人(38.9%)选择子女养老,85人(17.1%)选择机构养老;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女全部在身边、患≥2种慢性病、有抑郁状态的社区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月收入≥3 800元的社区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非居家养老。结论 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患慢性病数量、月平均收入、子女在身边情况、是否抑郁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南京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06-06-2020-09-20南京市11个辖区6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南京象山颐养中心、南京江宁沐春园护理院、南京国悦颐养服务中心、南京朗诗常青藤养老院、南京银杏树老年人服务中心、南京扬子护理院)中的172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为优化医养结合、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有序多分类logistic、二分类Logistic回归以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以及患慢性病的老年人自我健康评价较差(P0.001),城镇老年人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优于农村老年人(P0.01),子女和配偶支持水平、老年人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呈正相关(P0.01);西部地区、患慢性病以及未参保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低于中东部、未患慢性病以及参保老年人(P0.01);农村地区、与子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卫生支出占比较城镇地区和未与子女一起居住的老年人高(P0.01),患慢性病、和配偶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卫生支出占比较未患慢性病以及分居、离异、丧偶或未婚的老年人高(P0.01)。结论:我国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率较低,疾病经济负担仍然较大,支付意愿不够强烈,应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更加注重老年人的尊严问题,探索农村地区医养结合新模式,完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岗位认知情况,并分析影响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岗位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山东省8所养老机构的107名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自设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岗位认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岗位认知得分为(11.36±2.97)分,总体呈中等水平。影响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岗位认知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学历和是否获得执业资格证书(P<0.05),30~39岁、本科及以上学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具备较高的岗位认知水平。结论 提高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岗位认知水平,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薛原  高俊杰 《现代预防医学》2021,(20):3660-3666
目的 探索影响江苏省中年人群选择养老模式意愿的因素,为完善江苏省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安德森行为模型,通过自编问卷调查江苏省630位中年人的养老模式选择倾向,利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中年人选择养老模式的差异,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江苏省中年人选择不同养老模式的因素。结果 630位中年人中64.44%选择家庭养老模式,13.33%选择社区养老模式,22.22%选择机构养老模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无配偶,OR = 11.884,P = 0.024)、是否赞成老年人居家养老(不确定不赞同,OR = 14.208,P = 0.014)、居住社区是否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OR = 7.459,P = 0.017)影响是否选择社区养老模式。婚姻(无配偶,OR = 21.997,P = 0.010)、是否赞成老年人居家养老(不确定不赞同,OR = 23.019,P = 0.001)、月收入(7 000元以上,OR = 38.163,P = 0.012;3 000~7 000元,OR = 22.584,P = 0.023)、邻居关系(大多数都很关心,OR = 0.010,P = 0.025)、自觉精神状况(一般及以下,OR = 5.582,P = 0.035)影响是否选择机构养老模式。结论 需进一步引导转变养老观念,普及社区养老概念完善社区健康服务,提升政府在养老服务中主导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信阳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0年4—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每月入住费用分为高、中、低3层,对每个层次各抽样2家养老机构,对抽中的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跌倒发生情况相关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过去1年跌倒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发生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共调查431名老年人,男性227人,占52.67%,女性204人,占47.33%。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74.89±8.32)岁。在431名老年人中共有107例在过去的1年内发生过跌倒行为,跌倒发生率为24.83%。女性(OR=10.644)、年龄超过70岁(OR=1.407,1.555)、不使用助行器(OR=1.967)、罹患白内障(OR=3.861)、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不足(OR=2.413)、规律体育锻炼不足(OR=2.787)、罹患高血压(OR=5.114)、罹患跌倒相关慢性疾病(OR=2.740)、日常生活能力受损(OR=3.514)、室内照明情况较差(OR=10.329)、预防跌倒意识欠缺(OR=2.971)、喜欢穿拖鞋出门(OR=7.418)、喜欢饮酒(OR=3.585)的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出现跌倒行为的风险较高。结论 信阳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具有较高的跌倒发生风险,应对部分导致老年人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施及时、有效的干预,保证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的安全,抑制跌倒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徐州市农村中学生睡眠质量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睡眠障碍的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徐州市部分农村的1385名中学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评,并同时调查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睡眠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徐州市农村中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36.6%,初中生的发生率为32.4%,高中生为40.0%.男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39.7%,女生为32.5%.年级和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级、睡眠环境、交往压力、体育锻炼进入睡眠障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 徐州市农村中学生的睡眠障碍问题较为严重,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中学生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心血管风险因素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心血管疾病负担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9月-2018年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对辽宁省朝阳县和凌源市≥40岁的1449名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心血管风险因素人群定义采用Adult Treatment PanelⅢ标准。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无心血管风险因素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为23.4%,男性(37.1%)显著高于女性(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趋势χ2=62.06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较大(与40~49岁组比较,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组的OR值分别为2.63、7.62、17.29和53.99)、男性(OR=1.87,95%CI:1.26~2.77)、高糖化血红蛋白(OR=1.90,95%CI:1.20~3.02)、高脉压差(OR=1.03,95%CI:1.01~1.05)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OR=2.31,95%CI:1.75~3.04)与患颈动脉粥样硬化高风险相关。结论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高,高年龄、男性、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脉压差和升高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提示在老年人、男性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轻微增高的人群中,即使无心血管危险因素,也应该注意动脉粥样硬化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儿童体格发育的因素,为先天性甲减患儿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确诊的甲状腺功能减低患儿共43例随访至2周岁,记录患儿的身高、体重以及可能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的的因素,采用WHO提出的0~5岁儿童体格发育BMI标准对入选对象的体格发育情况进行评价.结果:43例中6.98%为体格发育消瘦,51.16%的体格发育正常,41.86%体格发育为超重或肥胖.相比于正常儿童,甲减患儿的体重、身高偏高,女性患儿与正常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天以内接受治疗的甲减患儿超重或肥胖发生率低于30天以后接受治疗的患儿,正常率高于30天以后接受治疗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治疗时服用不同左旋甲状腺素的剂量、确诊时不同FT3、FT4、TSH水平的甲减患儿体格发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甲减患儿体格发育异常以超重肥胖为主,治疗时间影响先天性甲减患儿的体格发育,及早对新生儿甲减患儿进行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跌倒后心理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事件影响量表"(IES)和"害怕跌倒评定量表"(FFS),对广州市某社区近1年内曾有跌倒史的184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心理障碍状况的结构式访谈调查,同时以56名同期无跌倒史的老年人作为对照,利用分类树模型进行分析,并与logistic回门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IES评分显示跌倒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为8.2%(平均分为16.07±9.52),高龄、视力不好、听力不好、受伤及活动减少者评分较高;分类树分析结果显示跌倒后活动减少和需有人扶起是危险因素,活动没有减少是保护因素.FFS评分显示害怕跌倒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58.2%(平均分为22.29±10.25),高龄、视力不好、听力不好、独居者评分较高;分类树分析结果提示活动减少、年龄80岁以上是害怕跌倒心理的危险因素,活动没有减少及IES总分≤9分是保护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需有人扶起(OR=6.20,95%CI:1.32~29.12)是PTSD的危险因素;而年龄(OR=4.62,95%CI:1.80~11.83;OR=4.06,95%CI:1.39~11.87)、受伤(OR=6.26,95%CI:2.60~15.09)、IES总分高(OR=8.75,95%CI:3.53~21.70;OR=11.98,95%CI:3.88~37.02)和活动减少(OR=5.26,95%CI:2.29~12.06)是害怕跌倒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跌倒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较高,IES及FFS评分高、高龄及跌倒后活动减少、需要有人扶起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工作中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所致精神病患者78例,对照组为同期就诊的未出现精神障碍的脑外伤患者8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调查对象发生颅内血肿、脑干损伤的比例以及脑损伤范围、GCS评分、EPQ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CS评分及E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CS评分越高,发生精神障碍的可能性越低;而EPQ得分越高,发生精神障碍的可能性越低。颅内血肿、脑干损伤及脑损伤范围与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无关联性。结论脑外伤后昏迷程度及人格倾向是发生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临床诊疗中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