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70例ANVUGI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行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对照组行注射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治疗后恢复情况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止血时间22.29 h,对照组为36.47 h,两组间差异显著(Log-rank值=8.904,P0.05)。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用于ANVUGIB效果显著,但前者出血停止时间更早,再出血率低,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血凝酶联合金属钛夹治疗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35例老年ANVUGIB患者按照前瞻性随机数字表示法分成三组,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注射血凝酶联合金属钛夹治疗,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分别采用内镜下注射血凝酶和金属钛夹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及时止血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72 h再出血率和外科手术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大便潜血(OB)试验转阴时间和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死亡病例、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NVUGIB患者采用内镜下注射血凝酶联合金属钛夹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临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胃镜下胃黏膜肾上腺素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探讨其优点与操作注意事项。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入选的108例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据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胃镜治疗组(57例)与常规治疗组(51)例,胃镜组于入院12 h内行胃镜下胃黏膜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止血,常规组予静滴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口服去甲肾上腺素冷生理盐水等内科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输血例数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胃镜组术中即时止血率100%,2例胃镜下血管裸露患者术后48 h内发生再出血,该行外科止血,5例溃疡面较大者出现钛夹脱落。常规组10例内科止血效果不佳者改行胃镜止血措施,8例成功止血,2例改行外科止血。治疗中,胃镜组输血比例(1.8%)明显低于常规组(11.8%)(P0.05);治疗48 h后两组总体止血效果构成差异显著(P0.05),胃镜组总体有效率(96.5%)显著高于常规组(84.3%)(P0.05),平均住院时间[(5.4±1.7)d]显著低于常规组[(7.7±2.1)d](P0.05)。结论胃镜下胃黏膜注射肾上腺素与放置金属钛夹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协同止血作用,较常规内科药物止血效果明显提高,且极大减轻了外科手术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患者在内镜下使用金属钛夹止血,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下注射止血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研究组有效止血率为95.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7%(P0.05);72 h后再出血率和外科手术率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9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出现穿孔等不良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优于药物注射止血,安全有效,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内镜下金属钛夹保守治疗与药物注射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5年3月至12月共12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设为观察组。40例采用内镜下药物注射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即时止血率、有效止血率高于对照组,72 h后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外科手术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粪便潜血转阴、引流管变清、呕血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内镜下注射药物治疗,金属钛夹保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快、再出血率低,临床症状改善较快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内镜下钛夹以及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疗效,进一步确定其价值。方法选取海南屯昌县人民医院消化科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22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观察组62例行内镜下钛夹与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止血指标,以及再出血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等止血指标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再出血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内镜下钛夹以及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并快速止血,同时降低再出血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钛夹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2-01/2013-12收治的146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73例)采用内镜钛夹止血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照组(73例)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比较止血时间、治疗出血量和总输血量,以及随访期内的再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前者的止血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中出血量和总输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钛夹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较单用质子泵抑制剂高,其止血迅速有效,再出血的发生率低,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治疗,治疗后3 d对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水平、血清内毒素(LPS)、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即时止血、72 h止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凝血功能PT、APTT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FIB、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 d LP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 LP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兰索拉唑用于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中能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胃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及静注泮托拉唑联合金属钛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给予胃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静注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及静注泮托拉唑+胃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金属钛夹治疗(观察组)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各63例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止血效果、治疗7 d内呕血、黑便发生次数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脉搏、休克指数(SI)差异。结果观察组12 h内止血率及48 h内止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48 h后活动性出血率、治疗7 d内呕血、黑便发生次数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脉搏、S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注泮托拉唑+胃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金属钛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效果更佳,不仅能尽快止血,且不良反应较少,于促进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也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Dieulafoy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2016年3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下确诊42例Dieulafo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对照组为内镜下氩离子血浆凝固术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首次止血成功率、再发出血率、转手术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首次止血成功率及转手术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再发出血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Dieulafoy病可明显降低再发出血率,可作为内镜下治疗止血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胃镜下金属钛夹夹闭治疗,观察组给予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距出血灶3~5 mm处)联合钛夹治疗,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血清内毒素(LPS)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血清LPS、CR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内,观察组再出血率(2.17%)明显低于对照组(1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孔、感染、发热、周围循环衰竭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有助于提高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这可能与降低血清LPS和CRP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和立止血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8例确诊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A、B、C三组,各36例。A组予以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方案;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喷洒、注射肾上腺素方案;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喷洒、注射立止血方案。对比三组患者止血效果,记录治疗后1周内呕血次数及黑便次数,分析治疗前后血压、脉搏等体征变化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C组立即止血率、48 h内止血率分别为83.3%和94.4%,均显著高于A、B组;手术率、治疗1周内再出血率则为0.0%和5.6%,均显著低于A、B组(P0.05);治疗1周后,C组呕血次数、黑便次数分别为(0.5±0.2)次和(0.6±0.3)次,均显著低于A、B组(P0.05);A、B组上述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 d后,三组患者脉搏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血压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其中A组血压显著低于B、C组,脉搏次数则显著高于B、C组(P0.05),B、C组在上述指标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将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局部喷洒、注射肾上腺素+立止血的方案应用于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止血效果确切,安全性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用于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浠水县中医院收治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3例。A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B组患者采用内镜下注射止血药物止血,C组患者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比3种不同止血方式的临床止血率、出血量、输血量、72 h再出血率、外科再手术率、临床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结果 3组间比较,止血率、72 h再出血率、外科再手术率、临床总有效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72 h再出血率、外科手术率显著少于B组、C组(P 0. 05),A组的临床止血率和有效率均显著高于B组、C组(P 0. 05); A组的出血量、输血量、总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C组(P 0. 01)。结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内镜下钛夹止血,可迅速止血,可减少再出血率、外科再手术率及缩短住院时间;而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与内镜下注射止血药物的止血效果相似,均不如内镜下钛夹止血。建议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下止血以钛夹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内镜下黏膜注射、金属钛夹和电凝止血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疗效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溃疡出血寻找更佳的方法。[方法]选取上消化道溃疡并出血患者15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注射组60例,钛夹组52例,电凝组47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即时止血率、72h再出血率、转外科手术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即时止血率比较:注射组即时止血率88.3%明显低于钛夹组96.2%、电凝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夹组虽略低于电凝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72h内再出血率比较:注射组(15.0%)与钛夹组(1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72h内再出率最低(2.1%),与注射组、钛夹组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转外科手术率比较:注射组为11.7%,钛夹组为7.7%,电凝组为2.1%;注射组与电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与钛夹组比较、钛夹组与电凝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黏膜下注射止血、金属钛夹止血、电凝止血对溃疡出血患者的即时止血率高,疗效安全、可靠。内镜下金属钛夹和电凝止血治疗溃疡出血,较之于单纯黏膜注射止血的临床效果更可靠,电凝止血更优,且再出血和转外科手术率低,故该治疗方案作为治疗溃疡出血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获得稳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配合钛夹治疗后氧化应激及胃肠激素的变化。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88例老年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钛夹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配合钛夹治疗,两组术后均接受连续3 d的常规内科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3 d时检测并对比两组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抗利尿激素(ADH)]与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OT)]水平,记录并对比两组内镜治疗后并发症(腹部不适、大便频繁、血压不稳)状况。结果治疗3 d时,两组MDA、ADH水平均较治疗前1 d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3 d时,两组GAS、MOT水平均较治疗前1 d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内镜治疗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配合钛夹能有效改善老年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与胃肠激素水平,且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1/2016-12浙江省台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金属钛夹治疗,观察组给予金属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相关指标、血清炎性因子、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48%vs 89.39%,χ~2=4.790,P0.05);止血时间、治疗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6.842,5.384,6.772,9.407,P0.05,P0.01);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7.545,6.071,8.919,P0.05,P0.01);穿孔、感染、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3%vs 12.12%,6.06%vs18.18%,1.52%vs 10.61%,χ~2=3.895,4.552,4.790,P0.05).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有助于提高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可能与缓解患者炎症状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电凝、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1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3组,各70例。内镜注射组为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电凝组治疗方式为电凝联合注射肾上腺素,钛夹组为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术后观察比较3组止血效果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组首次止血率、止血失败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钛夹组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与内镜注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孔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内镜下电凝、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相当,且创伤较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属钛夹治疗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 syndrome,MWS)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08-01/2015-10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治疗食管MWS患者111例,钛夹组52例行内镜下钛夹夹闭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照组59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并对照2组止血效果及再出血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钛夹组有效止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15%vs 84.75%,P0.05).钛夹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5%vs 15.25%,P0.05),所有再出血患者介入手术止血成功.结论:钛夹治疗食管MWS有效率高、再出血几率低,为有效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51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具有止血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与再出血率低,疗效与护理服务满意度佳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金属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夹治疗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5例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内镜下金属夹治疗,对照组行内镜下局部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两组相似(P〉0.05)。结论金属夹治疗出血安全可靠,止血较注射治疗见效更迅速,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