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孟舒  夏海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5):593-595,599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即刻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诊治的出血量>50 mL的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气管切开的时机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即刻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对照组在术后72 h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套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气管套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ADL分级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即刻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不同时机气管切开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将63例经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术后行气管切开术时间分为A、B两组,A组(29例)术后24 h内行气管切开术,B组(34例)术后24 h后行气管切开术,以两组病例的肺部感染率、病死率作为评价标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按脑出血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标准(ADL)评定,A组Ⅰ级5例、Ⅱ级5例、Ⅲ级12例、Ⅳ级2例、Ⅴ级(死亡)5例;肺部感染11例;B组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12例、Ⅳ级2例、Ⅴ级(死亡)9例;肺部感染23例。A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病死率低于B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气管切开能预防低氧血症发生和减少肺部感染,且有效的护理对气管切开效果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颅术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开颅手术及经皮气管切开治疗的脑出血患者3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开颅术前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为术前组146例,开颅术后立即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为术后组74例,开颅术后3~7 d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为延期组101例。比较3组基础临床特征、术后再出血率、气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好转率及死亡率。结果 3组基础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延期组术后再出血率明显小于术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气管留置时间明显少于术后组及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前组最短,延期组次之,术后组最长。术前组较术后组、延期组好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与延期组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前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有助于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选择性的应用一次性塑料气管套管与金属套管的意义.方法 选择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131例.随机分为A、B 2组.A组使用一次性塑料气管套管,B组使用金属套管,观察影响其通气的主要相关因素,即出血、痰痂生成和感染发生的概率和发生的时间,对2组置管术后1,3,5 d发生出血、痰痂生成的概率和发生感染率进行统计,比较2组的差异.结果 2组术后1 d发生出血、痰痂生成、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发生痰痂生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出血、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5 d发生出血、痰痂生成、感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留置气管套管时间需>5 d应用金属套管,而<5 d可以选择一次性塑料气管套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断雾化吸入法和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法对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老年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和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入院的46例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间断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入院的50例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老年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老年患者采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不但可提高气道湿化效果,而且可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联合对侧脑室穿刺颅内压监测组(A组,20例);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组(B组,25例);开颅血肿清除术组(C组,23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的甘露醇使用次数、术后监护时间、气管切开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1)甘露醇使用次数:A组使用甘露醇次数(17.25±2.55)明显少于B组(20.32±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监护时间:A组(63.60±11.74)h明显少于B组(104.64±16.80)h和C组(138.78±23.9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气管切开率:A组患者的气管切开率(5.0%)明显低于B组(36.0%)和C组(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预后:A组患者的预后(100.0%)优于B组(72.0%)和C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是一种明确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早期气管切开在重症脑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重症脑出血早期气管切开,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降低感染率,以降低死亡率。方法:重症脑出血分为两组,早期气管切开者称A组,非早期气管切开者或未行气管切开者称B组。比较两组间的血气分析结果和肺部感染率。结果:A组肺部感染率23.80%,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发生率11.90%,死亡率11.66%;B组肺部感染率73.33%,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发生率53.33%,死亡率56.66%。结论:重症脑出血者早期气管切开,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率,减少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60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接受气管切开救治,统计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肺部感染者17例(28.33%);共检出病原菌64株,主要病原菌为鲍氏不动杆菌(35.94%)、金黄色葡萄球菌(23.44%)。术后肺部感染与未感染患者在长期吸烟、营养不良、昏迷时间长、气管切开病程长、无冲洗型气管、留置胃管、误吸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昏迷时间长、气管切开病程长、无冲洗型气管、留置胃管、误吸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高,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应从营养、昏迷、气管切开病程、冲洗型气管、留置胃管、误吸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呼气末正压联合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对脑卒中后留置气管套管患者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 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留置气管套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2组 均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开展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观察组增加呼气末正压治疗。比较2组的气管套管 留置时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FEV1/FVC)、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拔管成功率、生活质量评定。结果:观察组的气管套管留置时间短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FEV1%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 对照组,气管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的62%(均P<0.05)。观察组的血清炎性介质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均优 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患者在实施气管切开治疗中增加呼气末正压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肺部功能,缩 短气管切开套管的留置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立床训练对转入康复科的气管切开患者气管留置套管时间及肺部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将65例气管切开超过1个月并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按分层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气切护理及康复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动式直立床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在留置套管拔管率、肺部感染情况、痰细菌学培养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PIS)情况。结果两组各有1例患者失访。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PIS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9.276,6.609;P<0.01)。干预后观察组气管切开留置套管拔管率为71.0%,肺部感染痊愈率为64.5%,痰培养阴性率为48.4%,CPIS 为(2.8±1.1)分,均优于对照组[43.8%,37.5%,25.0%,(3.9±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4.76,4.60,6.22,3.36;P<0.05)。结论直立床训练可以有效缩短康复科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切开置管时间,有利于控制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手术的128例患者随机分成早期气管切开组和晚期气管切开组,比较其肺部感染发生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TC)。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感染率显著低于晚期气管切开组(P0.05);2组患者术后第1、3、7、10天C-反应蛋白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第7、10天早期气管切开组PTC明显较晚期气管切开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气管切开,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临床上结合CRP和PTC的动态数据观察,可以帮助控制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机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35例。A组患者在出血6 h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B组患者出血后6~24 h行微创血肿清除术。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A组手术优良率(88.57%)高于B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6个月ADL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在6 h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效果较好,可减少脑组织持续损伤,有利于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改良气道灌洗加拍背在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气管切开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4例喉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操作前后2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后戴管时间和戴管时间内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操作前及操作后2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自身前后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戴管时间及戴管时间内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气道灌洗加拍背能有效帮助喉癌喉部分切除气管切开患者排痰,降低术后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戴管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RCP术中留置一体式鼻胆胰引流管对术后并发症及护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ERCP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留置一体式鼻胆胰管引流管组(A组)、普通鼻胆引流管组(B组)、未留置引流管组(C组)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胆管炎的发生率、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A组低于B组,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急性胆管炎的发生率,B组低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总体情绪紊乱程度评分,A组低于B组,B组低于C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配合度,A组高于B组,B组高于C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护理态度以及护理投诉事件满意度,A组高于B组,B组高于C组,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术中留置一体式鼻胆胰管支架能显著降低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能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增加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气管切开时间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56例)在受伤后12 h内气管切开,对照组(56例)在受伤后12 h后气管切开.对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控制率、控制感染的时间以及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的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控制感染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气管切开治疗可以很好地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且感染容易控制,同时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559-1560
目的探究氨溴索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下肺灌洗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2月我院重症颅脑损伤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两组均拟行气管切开术。参照组实施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氨溴索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血清降钙素原、血清C反应蛋白以及肺部感染症状、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率及控制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PCT、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PI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28.26%低于参照组的58.70%,肺部感染控制率为69.23%高于参照组的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控制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可缓解炎性反应,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肺部感染症状,提高肺部感染控制效果,缩短控制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室(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014年1月-2016年5月海南省儋州市人民医院综合ICU的132例行气管切开治疗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比常规护理组与加强护理组在住ICU时间、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肺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年龄、糖尿病史、气管切开时间延长、白蛋白水平低、留置胃管、长期卧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制酸剂、GCS评分低为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气管切开时间延长、长期卧床、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制酸剂、GCS评分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护理组治疗后住ICU时间、CPIS、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FEV1/FVC、FVC/预计值及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加强护理可以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预后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4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予常规护理及干扰组42例予系统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效果、感染情况、护患纠纷、意外事件。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格拉斯哥评分(GCS)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意外事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早期气管切开在特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特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早期气管切开术救治)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术救治),每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生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11例,发生率为36.67%;而对照组发生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17例,发生率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在特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应用价值在于:救治率高,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存率,能够有效的降低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首次口腔护理时间对气管插管患者早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2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行经口气管插管术的180例患者等分为A组、B组、C组,三组患者口腔护理首次介入时间与气管插管之间的时间间隔分别为≤4 h、5~7 h、≥8 h,现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插管后住院时间、早发性VAP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插管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B组、C组患者(P0.05),B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插管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C组患者(P0.05),C组患者早发性VAP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患者(P0.05),A组与B组患者之间早发性VAP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后应尽早给予患者口腔护理,这不仅可以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插管后住院时间,还可以降低患者早发性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