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是重要的基因表观修饰方式之一.目前关于胰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这大大限制了胰腺癌治疗领域的发展.DNA甲基化的研究对明确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及其早期诊断、靶向治疗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文就DNA甲基化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中表观遗传修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的形成受遗传学和表现遗传修饰的影响.基因突变或缺失(遗传学)参与肿瘤的形成,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RNA干扰等(表观遗传修饰)调节基因表达.随着基因组筛选技术的发展,胰液中DNA甲基化定量检测是诊断胰腺癌的潜在工具,以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为基础的表观遗传学是胰腺癌治疗领域中的新靶点.本文对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表遗传修饰异常,以及其生物学和临床意义前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抑癌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甲基化程度与DNA甲基转移酶的活性密切相关.microRNAs(miRNAs)是内源性非编码的单链小分子RNA,与DNA甲基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相调控的机制,从而影响胰腺癌的发生.近年来,去甲基化药物或RNA干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胰腺癌发病机制及其基因靶向治疗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有望成为胰腺癌的治疗有效手段.本文就DNA甲基转移酶的功能及其与胰腺癌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DNA甲基化异常包括全基因组的低甲基化和局部基因的高甲基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DNA低甲基化比高甲基化更为常见。DNA甲基化且与肿瘤类型、肿瘤分期及肿瘤侵袭的顺序中表现出相当的特异性。DNA低甲基化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作为肺癌早期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为肿癌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MicroRN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MicroRNA与肺癌增殖、侵袭、治疗、预后和复发有着密切关系。DNA甲基化是目前最主要的一种表观遗传修饰形式,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使DNA染色质构象发生改变导致转录失活,引起肿瘤发生。DNA甲基化和MicroRNA在功能上相互调控,对肺癌的发生、发展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 P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系统肿瘤之一,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从而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导致5年生存率不到5%. PC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DN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并且携带有肿瘤特有的基因突变与甲基化改变.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肿瘤发生中的早期事件,早于基因突变并且可以出现在PC进展的各个阶段.因此, PC患者启动子区异常DNA甲基化的检测可能为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价以及复发监测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无创的有效方法.本文就近年来人们对于DNA甲基化在PC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于PC治疗的潜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目前临床早期诊断困难。回顾了胰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恶性分子生物学特征的变化及机制,从中分析可能用于胰腺癌临床诊断的靶点。归纳了胰腺癌的临床表现、高危因素、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及新设备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提出了合理联合应用血清学、影像学检查方法,研究、探寻新的肿瘤标志物均是目前提高临床胰腺癌早期诊断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DNA甲基化是脊椎动物DNA唯一的自然共价修饰方式.DNA的异常甲基化可发生在多数人类恶性肿瘤及其癌前病变,其在转录水平抑制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DNA甲基化可能在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癌前病变的逆转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DNA甲基化即胞嘧啶环的5碳位点在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的催化下加入一个甲基基团.DNA甲基化所致的表达沉默可影响细胞周期调控、细胞浸润和黏附、凋亡、DNA损伤修复等分子通路,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细胞中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有望为其早期诊断、预后评价、病情监测、靶向治疗等提供良好的生物学指标.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或)结外淋巴组织,高度异质性的免疫系统恶性肿瘤.笔者就近年来NHL有关的甲基化基因在NHL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 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 大量体内和体外实验证实DNA甲基化在DK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不断有新的差异化甲基化位点被发现, 但是相关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差异化甲基化位点的发现为DKD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同时也具有作为治疗靶点的前景。该文主要回顾了近年有关DNA甲基化与DKD的相关研究, 并对DNA甲基化作为生物学标志用于DKD早期诊断以及作为治疗靶点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MUC2基因在胰腺癌细胞株、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甲基化情况,探讨MUC2基因甲基化对胰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实验室保存的人胰腺癌细胞系SW1990、ASPC、PANC1、BxPC3、PaTu8988、CFPAC1及40例胰腺癌、1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应用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methylation-sensitive restriction endonuelease,MS-RE)为基础的PCR法检测MUC2基因甲基化.结果 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BxPC3、PaTu8988未发生MUC2基因甲基化;ASPC、CFPAC1、SW1990胰腺癌细胞系发生MUC2基因甲基化.外周血标本中,40例胰腺癌标本甲基化率为40.0%(16例),15例慢性胰腺炎无甲基化,25例正常对照甲基化率4.0%(1例).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正常对照之间的甲基化率有显著差异(P<0.01).外周血标本MUC2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检测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40%、特异性为97.5%、诊断准确性68.8%、阳性预测值94.1%、阴性预测值61.9%.结论 用甲基化限制性酶切PCR法对外周血进行MUC2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检测可望成为新的胰腺癌诊断的重要实验室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是侵袭性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通常在诊断同时已伴有局部侵袭或者远处转移的症状,失去了进行有效手术切除的机会.其较高的病死率和逐步上升的发病率迫使我们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以达到早诊早治的目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改变便是表观遗传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胰腺癌发病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改变,旨在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薄陆敏  李兆申  高军  龚燕芳  张玲  曹佳 《胃肠病学》2007,12(10):598-602
近年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之-的DNA甲基化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目前已发现胰腺癌中存在MUC2表达异常。目的:探讨人胰腺癌细胞株MUC2表达与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关系,以了解胰腺癌的发生机制。方法:以人胰腺癌细胞株AsPC-1、BxPC-3、CFPAC-1、PANC-1、SW1990和PaTu8988s为研究对象,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去甲基化制剂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前后各胰腺癌细胞株MUC2 mRNA/蛋白表达的变化,以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结合测序检测MUC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5-Aza-CdR处理前.胰腺癌细胞株AsPC.1、CFPAC-1和SW1990无MUC2mRNA/蛋白表达或低表达:经5-Aza-CdR处理后,MUC2mRNA/蛋白重新表达。MSP结合测序显示上述胰腺癌细胞株MUC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存在高甲基化。结论:人胰腺癌细胞株MUC2表达抑制与其基因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相关。MUC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与正常胰腺组织表达有差异的启动子区甲基化miRNA,寻找与胰腺癌相关的高甲基化miRNA.方法 抽提PANC1与正常胰腺组织基因组DNA,超声断裂.应用抗5-甲基化嘧啶核苷抗体和免疫磁珠法获取甲基化DNA片段.通过DNA甲基化芯片筛选出PANC1与正常胰腺组织表达差异的高甲基化miRNA,采用重亚硫酸盐修饰的PCR (BSP)和TA克隆测序的方法进行验证.提取胰腺癌细胞株BxPC3、CFPAC1、PANC1、SW1990基因组DNA,采用结合重亚硫酸盐的限制性内切酶法(combined bisulfite restriction analysis,COBRA)验证芯片筛选出的差异表达的甲基化miRNA.结果 PANC1细胞与正常胰腺组织存在8个差异表达的甲基化miRNA,从中挑选出5个进行BSP+ TA克隆测序验证,其中miR-615、miR-663、miR-663b在PANC1细胞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60.6%比7.6%,88.8%比22.2%,94.4%比13.0%);miR-675的甲基化率与正常胰腺组织无明显差异(76.0%比100%);miR1826因测序结果误差较大而舍去.经COBRA验证,PANC1的上述4种miRNA均高甲基化;BxPC除miR-675外,其他3种均高甲基化;CFPAC1的miR-663、miR-663b高甲基化;SW1990的miR-615、miR-663高甲基化.结论 胰腺癌细胞株与正常胰腺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高甲基化miRNA,其中miR-663高甲基化与胰腺癌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DNA甲基化与胃癌的关系,包括DNA甲基化与胃癌的发生机制、早期诊断、标志物检测、预后和治疗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分析表明目前胃癌基因的DNA甲基化研究比较局限,应用DNA甲基化芯片研究胃癌DNA甲基化情况,建立胃癌基因DNA甲基化谱,以及探索胃癌表观遗传机制的任务迫不及待。  相似文献   

16.
表观遗传学主要涉及DNA甲基化作用的改变和染色质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基因印记等,表现遗传调控机制维持着细胞的特性,以保证其发展、分化.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DNA甲基化的研究对于胃癌早期诊断、靶向治疗以及明确胃癌的发病机制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DNA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作...  相似文献   

17.
、7、9 d抑瘤率分别达到52.7%、78.9%、78.2%和97.1%;移植瘤细胞凋亡增加;ARH1蛋白再表达.结论 DNA高甲基化是ARHI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去甲基化药物可促进胰腺癌细胞及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细胞凋亡,而这与ARHI基因再表达和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18.
肝癌相关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甲基化状态的改变是肝癌相关基因调控的一种方式,属于肝癌发生的早期事件,该文通过总结原发性肝癌相关的甲基化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基因甲基化在肝癌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研究中的地位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因诊断是胰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近年的大量研究表明[1-2],遗传学中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抑癌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使抑癌基因静默失活,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些基因的甲基化改变发生在肿瘤早期组织形态学改变之前.因而有可能成为早期癌变的检测指标.本文就近年来在胰腺肿瘤研究中发现的甲基化异常基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胰腺癌细胞中5-脂氧合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预后差,早期诊断困难,发病率于近年来逐步上升,且传统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深入研究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对探索更为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代谢途径与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为此,我们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和Capan2中5-LOX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