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究CT与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塞的临床对比。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脑梗塞患者纳入研究范畴,所有患者均先后实行CT诊断及MRI诊断,分别列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比2组诊断的准确性及不同部位脑梗塞检出率。结果: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48.61%与观察组88.89%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经病理学检查发现72例脑梗塞患者中额叶7例、枕叶15例、脑干25例、基底节7例、颞叶11例及小脑7例,对照组不同部位脑梗塞检出率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实行MRI诊断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及不同部位脑梗塞检出率,值得在临床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和MRI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6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参考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2组,MRI组(34例)主要采用MRI诊断,CT组(34例)主要采用CT诊断,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MRI与CT诊断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的一致性较高;两种诊断方式在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的诊断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蛛网膜下出血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RI,MRI诊断脑深部挫伤以及脑叶挫裂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其中MRI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1.65%,CT组诊断准确率为84.55(P0.05);MRI组的漏诊率为8.35%;而CT组的漏诊率为15.4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准确率高于CT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02月至2020年09月疑诊HIE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MRI组和CT组,各30例。MRI组采用MRI检查,CT组采用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下HIE患儿诊断结果、HIE检出率及颅内出血检出率。结果:MRI组检出率为100.00%,明显高于CT组检出率83.33%;MRI组诊断符合率为86.67%,明显高于CT组56.67%(P0.05);CT组对HIE患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为43.33%,高于MRI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对HIE患儿脑室周围出血检出率为26.67%,显著高于CT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出血、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检出与诊断及脑室周围出血检出率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但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CT与MRI在膝半月板与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膝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关节镜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T与MRI检查诊断膝半月板与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CT与MRI在关节软骨损伤Ⅰ、Ⅱ、Ⅲ期检出率及膝半月板损伤Ⅰ、Ⅱ期检出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对关节软骨损伤Ⅳ期及半月板损伤Ⅲ期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总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对膝半月板损伤Ⅰ、Ⅱ期患者及关节软骨损伤Ⅰ、Ⅱ、Ⅲ期患者的检出准确率相当,但对于半月板损伤Ⅲ期及关节软骨损伤Ⅳ期患者采用MRI进行早期诊断检出率高于CT检查,MRI检查较CT扫描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在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中使用CT、MRI影像诊断的价值分析和比较。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共计60例,随机将患者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CT、MRI影响诊断,诊断过程均有一名医师完成。观察和分析相关诊断结果,同时做好数据记录,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特殊病变部位检出率和诊断结果阳性率。结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通过分析得知,MRI诊断结果阳性检出率高于CT诊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特殊部位病变检出率低于MRI诊断,存在明显区别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断过程中,使用MRI诊断技术,在检查过程中无伪影影响,能够有效的提高结果准确率,能为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正确的引导。而CT检查时间段、密度分辨率高。由此可见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CT检查和MRI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广饶县人民医院广饶县人民医院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CT和MRI检查,对比分析CT检查和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方面的诊断符合率,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程度,以及椎间盘突出物密度等相关信息,将此类征象做好记录。结果:手术病理认定椎间盘突出66个;CT共检出腰椎间盘突出59个,检出准确率为89.4%;MRI共检出腰椎间盘突出53个,检出准确率为80.3%,两种检查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整体病变诊断方面,在整体病变诊断方面,CT检查在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89.4%)高于MRI(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椎间盘游离数据方面MRI的诊断准确率(100.0%)高于CT检查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椎间盘脱出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和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方面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CT检查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正确率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4月到2019年4月内在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9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行CT和MRI检查,将所有患者的CT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的MRI检查结果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颅脑损伤检出率,以及CT及MRI对各类疾病的检出率结果比较。结果:对照组采用CT检查的患者颅脑损伤检出率76.81%明显低于研究组采用MRI检查的患者颅脑损伤检出率97.1%,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颅骨骨折及颅脑出血的患者来说,采用CT检查与采用MRI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脑深部挫伤与脑叶挫伤的患者来说,研究组采用MRI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CT检查的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检查手段可以明显增加患者颅脑损伤的检出率,对于颅骨骨折,脑出血的患者来说,CT及MRI的检出情况无明显差异,对于脑深部挫伤,脑叶挫伤的患者来说,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的检出率。MRI是颅脑损伤的一种有效检出方式,可作为颅脑损伤患者的首选检出方式。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093-2094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CT组和MRI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各期检出率及典型征象显示率。结果两组患者中末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MRI组早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及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局部囊变显示率无明显差异(P>0.0.5),MRI组早期骨髓水肿、线样征及骨小梁模糊显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MRI检查效果明显优于CT检查,且MRI检查可有效显示患者典型征象,为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联合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8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CT诊断,观察组采取CT联合MRI诊断,观察两组的诊断效能并分析患者影像特征。结果:观察组CT联合MRI检出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CT检查的70.00%(P <0.0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P <0.05);在本次诊断中,60例诊断患者的最大肿瘤直径为6 cm,最小肿瘤直径为0.5 cm,患者病灶为圆形及椭圆形、团块型、脐凹型。患者病灶较为清晰,存在不同程度水肿及占位反应。其中,34例患者轻度水肿,24例患者中度水肿,2例患者重度水肿。结论:在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诊断中,影像学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率较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CT及MRI,但单一检验误诊率及漏诊率高,联合检查可弥补单一检查的不足,CT联合MRI诊断准确率高,联合诊断有利于降低误诊率,为早期治疗恶性淋巴瘤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鼻咽癌患者实施CT与MRI诊断效果进行观察比较。方法:抽选我院接收的50例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入选患者为鼻咽癌患者,患者入选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依照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患者为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T检查诊断,观察组患者实施MRI诊断,比较两组患者鼻咽部位鼻咽癌检出率与颅底部位鼻咽癌检出率,同时比较鼻咽部位与颅底部位诊断效果。结果:鼻咽部位诊断:MRI检查患者翼腭窝、咽旁间隙、口咽、颞下窝、海绵窦检出率分别为18%、16%、24%、14%、20%,总检出率为92%,CT检查患者翼腭窝、咽旁间隙、口咽、颞下窝、海绵窦检出率分别为16%、2%、14%、12%、14%,总检出率为68%,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得知,MRI诊断检出率明显优于CT诊断率,其差异呈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颅底部位诊断:MRI检查患者破裂孔、卵园孔、蝶骨大翼、斜坡检出率分别为16%、18%、16%、18%,检出率为68%,CT检查患者破裂孔卵园孔蝶骨大翼斜坡检出率分别为6%、4%、8%、10%,总检出率为28%,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得知,MRI诊断颅底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CT诊断的检出率,检出率差异为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同诊断方式相比,鼻咽部位诊断准确率高于颅底部位诊断。差异呈P0.05,整体来说,鼻咽部位诊断检出率更高。结论:CT与MRI在诊断鼻咽癌效果上,MRI检出率更高,临床应广泛运用,鼻咽部位与颅底部位运用同样诊断方式,鼻咽部位诊断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CT、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与鉴别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诊的9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患者均实施CT检查与MRI检查,跟访到临床诊断结果,回顾分析CT、MRI诊断资料。结果:MRI对急性颅脑损伤阳性检出率高于CT诊断(P<0.05),有统计学意义;CT对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高于MRI,MRI对脑深部挫伤、脑挫裂伤与中后颅窝损伤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对急性颅脑损伤诊断各有优势,实际诊断中可采取CT联合MRI诊断方法,便于提高诊断准确率,指导临床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CT与MRI在股骨头坏死中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CT组与MRI组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敏感度以及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组检出阳性20例,阳性率为66.67%,MRI组检出阳性27例,阳性率90.00。MRI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检查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各具优势,但MRI的病灶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CT,对软组织、关节积液有较好的分辨率,因此,MRI比CT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MRI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诊断价值对比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100例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CT和MRI扫描检查,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的影像学方式对患者早期的诊断效果。结果:通过对CT与MRI对脑梗塞患者梗塞位置的检出率相比较发现,MRI诊断方式对患者的检出率以及不同梗塞位置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两种方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脑梗塞诊断中,MRI较CT有更高敏感性,其检出率更高,能清晰反应病灶大小、形态、数量,无辐射,安全性高,对脑梗塞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于急性胰腺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沂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CT、MRI平扫、MRI动态增强扫描对患者进行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CT、MRI平扫、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结果,比较不同检测方式诊断效能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准确率。结果: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MRI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CT与MRI平扫的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MRI动态增强扫描轻度急性胰腺炎检出准确率高于CT、MRI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与MRI平扫的准确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CT、MRI平扫、MRI动态增强扫描中重度、重度急性胰腺炎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MRI这两种影像学方法对急性胰腺炎的检出率均较高,MRI动态增强扫描可显著提高急性胰腺炎诊断的准确性,还可对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胰腺炎进行准确的鉴...  相似文献   

15.
周瑞成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10):1790-1792+1796
目的:观察CT、MRI诊断早期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性,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T、MRI检查的病灶检出率。结果:CT检查的病灶检出率为53.33%,MRI检查的病灶检出率为8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的CT表现以低密度影、边界欠清为主,但部分患者的细胞毒性水肿、脑组织密度并不显著,容易出现遗漏病灶的情况;MRI表现以DWI、T2WI、Flair序列高信号为主,对早期病灶的识别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结论: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诊断中,MRI对病灶的检出率相对较高,但需要先排除脑出血的可能性,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MRI与CT检查在评估多发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均行MRI与CT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发现脑梗死病灶数量、部位、大小、病灶检出时间及发病至检查时间,并对比两种方式检查不同梗死时间检出率、总检出率、不同部位病灶检出率及是否血管性痴呆患者梗死检出率。结果: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梗死时间24h、24~72h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时间、发病至检查时间较短,发现脑梗死平均病灶较小,病灶数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小脑、基底节区及脑干梗死病灶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非血管性痴呆患者梗死检出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T诊断,MRI检查应用于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优势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颅脑CT运用于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行颅脑CT检查+降压治疗,对照组行磁共振检查+降压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确诊率、清晰度分别为100.00%、9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 <0.05)。观察组对各出血部位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指标心率、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新发脑出血患者行CT检查准确率、清晰度高于行磁共振检查,颅脑CT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血的具体位置、出血的范围、颅内压迫症状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CT、MRI在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单县中心医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临床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采用CT以及MRI检查,探究CT与MRI检查方式在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准确率以及综合应用价值。结果:MRI检出半月板损伤40例,韧带损伤17例,关节腔积液13例,骨质损伤16例;CT检出半月板损伤37例,韧带损伤15例,关节腔积液11例,骨质损伤15例。MRI对不同膝关节损伤类型的检出率95.56%高于CT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0,P <0.05);MRI检查中出现4例漏诊的情况,CT检查中出现12例漏诊的情况,MRI诊断灵敏度95.56%、准确率95.56%高于CT的86.67%、86.67%,漏诊率4.44%低于CT诊断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诊断费用同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MRI诊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MRI在膝关节损伤疾病诊断中对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更进一步对在急性右下腹疼痛中应用螺旋CT诊断鉴别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择取过去两年(2014.5-2016.5)在我院接受检查的160例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对每位患者所采取检查方式的不同将所有受检人员均分至B超检查的对照组与应用螺旋CT检查的观察组。对对照、观察两组不同检查方式的鉴别价值进行评价。结果:采用螺旋CT检查诊断的观察组总检出率、准确率分别为100%、95%(76/80),而采用B超检查的对照组检出率、准确率分别为87.5%(70/80)、77.14%(54/70),二者诊断鉴别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采取螺旋CT诊断不仅检出率、准确率高,而且病理变化显示清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比CT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29例病灶直径≤3cm,14例病灶直径3cm,均于入院1周内完成MRI及CT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结果及对不同大小病灶原发性肝癌检出率。结果:MRI肝内病灶、肝外病灶及病灶总数检出率明显高于CT,肝内灶及肝外灶阳性率(93.02%、55.81%)高于CT(76.74%、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9例病灶直径≤3cm患者中,MRI原发性肝癌检出率为93.10%(27/29),显著高于CT检出率72.41%(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4例病灶直径3cm患者中,MRI原发性肝癌检出率为92.86%(13/14),与CT 85.71%(12/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测比较,MRI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准确率,有利于小病灶及肝癌早期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