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和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EMR和UEMR治疗的结直肠息肉共40例,CEMR组21例,UEMR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变情况(病变部位、病变大小、病变形态)、手术操作情况(操作时间、整块切除率、标本回收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UEMR组的操作时间短于CEMR组(P<0.05),UEMR组的整块切除率(97.37%)高于CEMR组(80.00%)(P<0.05),UEMR组的标本回收率(94.74%)较CEMR组(72.00%)高(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相比无差异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与CEMR相比,UEMR治疗结直肠息肉具有更高的整块切除率及标本回收率,操作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背景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广泛用于结直肠息肉切除,但其黏膜下注射可延展病灶,使之难以被圈套器套入.注水内镜黏膜切除术(underwater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UEMR)需吸气后以水浸没息肉,有时影响息肉暴露.改良型UEMR将EMR与UEMR优点合二为一,有利于息肉整块切除.目的探讨改良型UEMR提高结直肠息肉整块切除率、减少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07/2019-06在我院内镜科行改良型UEMR治疗的59例结直肠息肉及同期行UEMR治疗43例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改良型UEMR治疗的59例研究组共发现76个病灶, UEMR治疗的43例对照组共发现65个病灶.巴黎分型均为(Is、Ⅱ),息肉大小在1cm直径3cm.手术方式:退镜观察发现息肉后向肠腔内注入温生理盐水,完全浸泡息肉,将息肉置于6点钟方向,黏膜下注射美兰抬起病灶,采用合适的圈套器予以电切除,创面视病灶大小给予钛夹夹闭,切除的标本结晶紫染色后送病理.结果59例研究组的患者均成功完成改良型UEMR,76例息肉中64例息肉2cm,均行整块切除;12例息肉2-3cm有5例整片切除,7例行注水分片粘膜切除术(underwaterendoscopicpiecemealmuscosalresection,UEPMR).研究组总整块切除率为91%,2cm整块切除率为100%, 2-3 cm整块切除率为42%. 43例对照组的患者也均成功完成UEMR, 65例息肉中58例息肉2cm,其中49例患者一次性切除,9例出现息肉残留追加氩等离子体血浆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7例息肉大小2-3cm,有2例整片切除,1例出现息肉残留追加APC治疗,另外5例行UEPMR或转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对照组整块切除率为76%,2cm整块切除率为84%,2-3cm整块切除率为14%.改良型UEMR研究组有9例患者术中出现少量渗血,UEMR对照组中13例患者术中出现出血,采用热活检钳烧灼或钛夹钳夹止血.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期间研究组发现2例切除部位息肉复发,均为分片切除术后,对照组UEMR有9例切除部位息肉复发.结论改良型UEMR使用水中注射液体垫不仅可以清晰暴露息肉大小边界,选择合适的圈套器,达到整块切除.同时液体垫垫高息肉,水中间断性吸引可以使圈套器更完整套住息肉的根部,相对于UEMR,改良型UEMR是结直肠息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完整切除率高、复发率低,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黏膜刀辅助息肉切除术(KAP)治疗结直肠粗蒂大息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我们在既往其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KAP技术做出如下改良:首先采用放大内镜对结直肠粗蒂大息肉头端及根部进行JNET与Pit pattern分型,评估病变性质,排除恶性息肉;然后使用止血夹夹闭息肉根部阻断血流;再使用HOOK刀或IT刀沿止血夹上方1~2 mm处将息肉整块切除;止血钳、钛夹或(和)尼龙绳进一步处理创面;取出标本、固定送检病理。在此基础上,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改良KAP治疗的15例结直肠粗蒂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切除操作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初步分析改良KAP的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中无大出血以及穿孔发生,术后未出现迟发性出血,也未出现迟发性穿孔和电凝综合征。术后病理显示完整切除率为100%。结论 改良KAP治疗结直肠粗蒂大息肉操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注水小肠镜下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PJS)肠道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由一名特定医师完成的小肠镜下治疗PJS息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注水小肠镜组和普通注气小肠镜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肠道息肉切除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共84例PJS患者纳入分析,注水小肠镜组49例患者,普通注气小肠镜组35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切除息肉情况、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注水组小肠镜治疗术中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注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vs 20%,P=0.001)。结论 注水法小肠镜可降低Peutz-Jeghers综合征肠道息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2)作为灌注气体在结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EMR)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行结直肠息肉EMR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空气组(42例)和CO2组(42例),灌注气体分别采用空气和CO2,记录每组患者EMR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记录术前、术中、术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经皮CO2分压(PtcCO2)的变化;记录术中、结束时、术后1 h、6 h和24 h患者的腹痛程度。[结果](1)空气组与CO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手术成功率、操作时间、肠道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O2组术中、结束时、术后1 h、6 h和24 h腹痛评分分别为(41.2±8.3)、(26.8±6.6)、(14.5±5.4)、(4.5±1.2)和(0.7±0.3),明显低于空气组的评分[(56.2±9.3)、(44.7±7.9)、(33.1±6.7)、(10.2±2.5)、(4.8±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HR、MAP、SpO2、PtcCO2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均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CO2替代空气作为结直肠息肉EMR中的灌注气体安全性高,能明显减轻患者腹部不适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肠镜下诊治儿童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案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84例结直肠息肉患儿资料,统计分析临床症状、息肉特征,给予结肠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半,统计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儿童结直肠息肉患儿便血发生率100%、息肉乙状结肠分布率38.39%、直肠分布率45.54%、大息肉发生率58.93%、幼年型息肉发生率72.62%、单发型息肉发生率75.00%,较其他临床特征、息肉特征发生率高(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4%,随访1年半复发率为3.57%,均行二次结肠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痊愈。结论便血是儿童结直肠息肉就诊的主要指征,息肉多位于直肠、乙状结肠,以幼年型、大息肉、单发为主要特征,采取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大息肉的内镜下治疗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尽管大多数学者认为内镜下切除息肉是一个可行的措施,但是对于大息肉的治疗人们仍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内镜下切除大息肉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钛夹钳夹后电刀治疗结直肠道粗蒂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消化内镜钛夹联合高频电切技术切除对于2cm以上结直肠粗蒂息肉102例患者(152枚息肉),均先用钛夹钳夹根部后再用电刀切除原钛夹钳夹处远端。结果在所有102例患者(152枚息肉)中均能安全切除,恢复良好,术后5d内痊愈出院,均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结肠镜下消化内镜钛夹钳夹后电刀治疗结直肠道粗蒂息肉,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有效避免或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黏膜刀辅助息肉切除术(knife assisted polypectomy,KAP)治疗结直肠带蒂息肉(巴黎分型0-Ⅰp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19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徐汇区中心医院内镜中心行KAP治疗的42例结直肠带蒂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切除操作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初步分析KAP的治疗效果。结果对42例患者共48枚息肉完成切除,息肉中位直径2.0 cm(0.8~3.5 cm),操作时间(11.3±1.1)min。所有患者术中无严重出血和穿孔发生,术后无迟发性出血、迟发性穿孔及电凝综合征发生。术后病理显示手术完整切除率为100%。结论KAP治疗结直肠带蒂息肉操作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盐水溶液分块摘除结直肠无蒂大息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地在内镜下摘除结、直肠扁平无蒂大息肉。方法先在病变的基底部粘膜下层分点注射肾上腺素-盐水溶液,使病变部隆起,然后再在肠镜下用圈套分块电凝摘除。结果本院内镜室用此法治疗结直肠扁平无蒂息肉24例,所有病变直径均大于2cm,其中2~3cm17例,3.1~4cm6例,>5cm1例。术后病理为腺瘤21例,早期大肠癌3例,均经内镜根治,经随访3例大肠癌均无复发。本组未出现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结肠镜下注射肾上腺素-盐水溶液后,分块摘除扁平及无蒂的息肉是较安全、有效的o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是全球人类高发恶性肿瘤之一,电子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已被证实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对于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的不断改良和创新一直是内镜医师关注的领域。目前,常用的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大多是热切,存在一定的热相关并发症。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是一种兴起于西方国家的新技术,目前在日本应用较广泛,我国尚未普及。本文就CSP的方法、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时间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背景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已逐步应用于结直肠小息肉(6-9 mm)的治疗.冷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在CSP技术基础上结合了黏膜下注射水垫,有研究报道冷EMR切除6-9 mm结直肠腺瘤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明显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结直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方法、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经内镜下治疗的直径≥1.0cm的结直肠息肉患者230例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不同的内镜技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切除率达100%,穿孔率为0%,出血率为6.9%,术后复发率低,术后12个月复发率仅1.9%。[结论]根据结直肠息肉的总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并建议术后6个月经结肠镜复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直径≥1.5 cm结直肠亚蒂及广基进展期腺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EMR治疗较大结直肠进展期腺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陆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结直肠息肉治疗病例,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结直肠亚蒂及广基进展期腺瘤,以腺瘤大小、位置、病理组织学和形态学为变量,分析腺瘤整块切除和术中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76例患者106枚腺瘤,男47例,女29例,平均年龄(60.9±10.8)岁;整块切除89枚(84.0%),术中少量出血23枚(21.7%),无穿孔及迟发性出血;术后随访观察52枚(49.1%),平均随访时间(6.4±3.9)个月,仅1枚(2.0%)腺瘤发现可疑残留,术后病理为炎性改变。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组织学分化(OR=3.4,95%CI:1.2~13.2)和腺瘤位于弯曲部位(OR=3.1,95%CI:1.0~12.6)是影响术中出血的主要因素;组织学分化(OR=5.1,95%CI:1.1~23.2)和腺瘤直径≥3.0 cm(OR=28.7,95%CI:1.1~749.8)是整块切除的危险因素。结论 EMR治疗直径≥1.5 cm结直肠亚蒂及广基进展期腺瘤整块切除率高,无迟发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直肠息肉的疗效及对术后胃肠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老年直肠息肉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观察组行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即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5 d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仅为4.08%,优于对照组(18.76%,P0.05)。结论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治疗直肠息肉能有效定位病灶,缩短手术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径2 cm以上结直肠短粗蒂息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行ESD治疗的直径2 cm以上结直肠粗短蒂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理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有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等。结果 共40例患者纳入研究,息肉直径2.0~4.0 cm,平均2.8 cm,均成功进行ESD,整块切除率100.0%。手术时间7~60 min,平均25.1 min。术中26例(65.0%)出现动脉搏动性出血,均经内镜下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成功。术中无穿孔、无内镜无法处理的大出血发生,术后无迟发性出血及迟发性穿孔,无中转外科手术病例。术后住院时间1~4 d,平均1.3 d。术后病理提示,23例(57.5%)为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15例(37.5%)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5.0%)为浸润黏膜下层浅层的早期癌。所有切除标本的侧切缘和基底切缘无肿瘤累及,病灶完整切除率100.0%。患者术后随访时间4~24个月, 平均10.2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病例。结论 ESD治疗较大结直肠粗短蒂息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冷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S-EMR)与热圈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HS-EMR)对直径6~14 mm结直肠息肉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消化内科行肠镜检查发现患有6~14 mm结直肠息肉并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400例,按1∶1随机分配接受HS-EMR或CS-EMR,两组拟切除息肉在治疗前均先黏膜下注射亚甲基美兰生理盐水抬举病灶,接着,HS-EMR组采用热圈套器切除抬举息肉,而CS-EMR组则采用冷圈套器切除。主要结局指标:在窄带成像技术(NBI)下对息肉切除部位的底侧切缘予以活检评估组织学完整切除率,次要结局指标:息肉切除时间、回收情况、术中出血穿孔、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等。结果 HS-EMR组(n=200)和CS-EMR组(n=200)病灶平均大小分别为(10.1±1.87) mm和(9.87±2.13) mm。患者的性别、年龄、肠镜指征等一般情况及息肉部位、大小、形态、分型在组间均衡。CS-EMR组对6~14 mm息肉的组织学完整切除率为93.0%(186/200)与HS-EMR组94.5%(189/20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S-EMR对6~9 mm息肉的组织学完整切除率高达96.1%,优于10~14 mm息肉89.8%。HS-EMR组出现5例迟发性出血和2例迟发性穿孔,但CS-EMR组均未出现迟发性出血、穿孔。结论 CS-EMR在6~14 mm结直肠息肉治疗中安全、有效,尤其对于6~9 mm息肉有与HS-EMR相媲美的组织学高完整切除率,又保留单纯CS-EMR的低迟发性并发症风险,有望成为继CS-EMR后一种更有价值的新型冷切技术。  相似文献   

18.
冷圈套切除术治疗老年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亮  彭琼  邱谦 《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1):181-183,188
目的 探究冷圈套切除术治疗老年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为治疗老年结直肠息肉提供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211例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110)和对照组(n=101).观察组息肉回收样本238粒,对照组息肉回收...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是全球人类高发恶性肿瘤之一,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已被证实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因此,肠息肉切除术及相关技术逐渐成为内镜医师研究及改进的焦点。目前,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部位及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常用的内镜下息肉切除术选择众多,各种传统的切除方法多数会使用电凝功能,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冷息肉切除技术因其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完整切除率高、伤口愈合快、迟发性出血、穿孔率低等优点,逐渐被内镜医师应用,本文对冷息肉切除术及相关研究进行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