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一般概述髂动脉扩张性病变直径至少较正常动脉扩大50%即可谓髂动脉瘤,髂总动脉扩张性病变直径大于1.5cm即可称髂总动脉瘤[1]。临床上所见的髂动脉瘤大多数是延续于腹主动脉瘤,位于髂动脉部位包括髂总、髂外和髂内动脉的动脉瘤,而不伴有腹主动脉瘤,称为孤立性髂动脉瘤(isolated iliac artery aneurysm,IIAA),临床罕见。IIAA的发病率为0.1%~1.9%[2]。根据尸检报告,IIAA患病率是0.008%~0.03%[3,4]。有报道IIAA  相似文献   

2.
金毕 《腹部外科》2017,(6):421-425
<正>临床上,绝大多数髂动脉瘤合并有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瘤的一部分。而孤立性髂动脉瘤(isolated iliac artery aneurysm,IIAA)是指没有合并腹主动脉瘤的髂动脉瘤。IIAA临床上并不鲜见,它包括髂总动脉瘤、髂内动脉瘤和髂外动脉瘤,无论哪种IIAA破裂,常常导致生命危险,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IIAA多由动脉粥样硬化、真菌感染~([1])、外伤、动脉中层坏死、马凡综合征、非特异性动脉炎等引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2岁,因体检发现腹主动脉瘤2周于2010年9月15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左下肢间歇性跛行1年,距离100米.查体:双侧肱动脉搏动良好,腹部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右侧股动脉搏动良好,左侧股动脉搏动微弱.术前CTA提示:腹主动脉瘤,大量附壁血栓,最大横径6.5cm;双侧髂总动脉瘤,左侧最大横径3 cm,右侧最大横径2.8cm,左侧髂内动脉起始于瘤体,右侧髂内动脉闭塞,左侧髂外动脉近端重度狭窄(图1A).  相似文献   

4.
正孤立性髂动脉瘤(isolated iliac artery aneurysm,IIA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限于髂动脉的扩张性病变,髂动脉径向扩张直径超过正常直径的1.5倍~([1]),其中髂总动脉瘤占70%~90%,髂内动脉瘤占10%~30%,髂外动脉极少受累;两侧动脉受累机会相近,可单发,也可多发。IIAA临床极其少见,其发病率为0.1%~1.9%[2],约占腹部动脉瘤的2%~7%[3]。IIAA患者多无自觉症状,但瘤体极易发生破裂;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15%~70%[3,4]。因此,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孤立性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立性髂动脉瘤(isolated iliac artery aneurysm,IIAA)临床上少见,包括髂总动脉瘤、髂内动脉瘤和髂外动脉瘤。多由动脉粥样硬化、真菌感染、外伤、动脉中层坏死、马凡综合征、非特异性动脉炎等引起。自然病程中直径以平均4mm/年的速度增长,破裂率为14%~70%。早期IIAA的治疗方式为开腹行动脉瘤切除和血管旁路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特别是对于一些高龄、心肺功能不全等病人。近年来腔内技术在IIAA的治疗中被广泛采用,并以微创、效果明确的特点逐渐成为首选治疗方式之一。Boules等报道腔内修复术治疗IIAA,2年内血管通畅率95%,88%的病人无须行二次手术;腔内治疗术后短中期随访过程中无病人死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瘤体继续增大。  相似文献   

6.
髂动脉瘤常与腹主动脉瘤并发,不伴有腹主动脉瘤的孤立性髂动脉瘤(isolated iliac artery aneurysm,IIAA)发生率很低 [1].由于解剖的特殊性,早期IIAA患者的临床表现隐匿,可出现周围组织压迫的症状,但是,一旦突发破裂出血,死亡风险较高[2-4].超声造影能够对其尽早地进行诊断,从而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正>例1:男,68岁,因左下腹疼痛伴腰痛6~+月加重5 d入院,病人6~+月前出现左下腹疼痛,为阵发性隐痛,放射至两肾区,持续时间约30 min,次数不规律,未予重视。5 d前腹痛较前加重,疼痛持续时间延长而就诊,入院时查左下腹膨隆、压痛,结合超声、CT等检查诊断为左侧髂内动脉瘤(internal iliac artery aneurysm,IIAA)并附壁血栓形成、破裂可疑,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1岁.2年前因"发现腹部搏动性肿块3年余"首次入我院.术前腹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提示腹主动脉夹层伴附壁血栓形成,累及双侧髂总动脉;近端破口距肾动脉水平以远约15 mm,双侧髂总动脉各有一破口,内脏动脉均发自真腔(图1),诊断为"马凡综合征、腹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A或手术证实的5例肾动脉瘤超声表现,评价病变大小、边界、位置、内部回声及血流特点。结果 4例经超声检查获得准确定位及诊断,1例误诊为胰尾囊肿;灰阶超声显示动脉局限性扩张呈球形或梭形,内部均匀无回声,其中1例瘤壁附着血栓,呈低回声;CDFI显示瘤体内部血流为涡流;PWD显示瘤体内部为动脉血流频谱。结论肾动脉瘤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灰阶超声结合CDFI及PWD对于诊断肾动脉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颅外段颈动脉瘤和颈动脉扩张症29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临床资料 1986~1997年期间,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瘤和颈动脉扩张症2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8例。发病年龄6~72岁,平均47.6岁。本组包括假性动脉瘤5例(2例为双侧,均有附壁血栓),颈动脉恶性血管内皮肉瘤1例,颈总动脉瘤2例(1例伴附壁血栓),颈外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瘤3例,颈动脉分叉部扩张症16例(2例为双侧,伴附壁血栓者1例)。术前伴脑神  相似文献   

11.
超声、宫腔镜与病理学联合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宫腔镜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181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经腹部超声及盆腔检查除外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及与妊娠有关疾病后,依次行TVS、宫腔镜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比较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 结果 TVS、宫腔镜和病理学检查对诊断上述异常子宫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52.3%、46.7%、51.4%,70.9%、70.0%、70.7%,59.5%、100%、64.7%.宫腔镜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高于TVS(z=3.205,3.657;P<0.05);而病理学诊断特异性高于宫腔镜(z=2.454,P=0.014). 结论宫腔镜对鉴别子宫异常出血宫腔内因素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优于TVS,而对于子宫内膜的病变,病理学检查具有确诊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孤立性髂动脉瘤的病因和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 例孤立性髂动脉瘤的诊治经验。结果 7 例中2 例为多发性髂动脉瘤,1 例为髂外动脉瘤,4 例为四肢动脉瘤。6 例患者行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1 例行右髂内动脉瘤单纯切除术。结论 孤立性髂动脉瘤可结合CT、多普勒超声等明确诊断,并需注意多发性动脉瘤的可能,直径超过3 cm 的髂动脉瘤应手术治疗。为保证盆腔脏器血供,尽量重建髂内动脉血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孤立性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管介入科采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39例,术后3个月、6个月及之后的每年对病人进行随访,探讨相关治疗方法。结果 39例病人分型有1A:Ⅰ型1例,1B:Ⅱ型8例,1D:Ⅳ型17例,2B:Ⅱ型2例,2D:Ⅳ型1例,2E:V型10例。平均瘤体最大直径为(42.4±11.2)mm(23.0~77.0 mm)。39例病人均顺利完成介入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中保留双侧髂内动脉1例,保留一侧髂内动脉29例,双侧髂内动脉均封闭9例,术中行一侧髂内动脉栓塞9例,行双侧髂内动脉均栓塞1例,手术时间为(49.0±17.0)min(35.0~87.0 min),术后随访(31.9±17.7)个月(5~69个月),术后除1例左髂动脉瘤破裂且合并肾衰竭的病人死亡,其余病人均好转出院,复查CTA示髂动脉瘤被完全封闭,支架形态位置良好,无内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孤立性髂动脉瘤起病隐匿,早期多无症状,CT等检查能够早期诊断。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应注意在术前根据髂动脉瘤的累及范围,近远端有无足够的锚定区进行分型,并对不同分型进行有差别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 对于主-髂动脉瘤合并双侧髂内动脉瘤(IIAA)的患者,髂动脉分支支架(IBD)是目前保留单侧髂内动脉(IIA)首选治疗方式,但商业化的IBD因个体化解剖差异而应用受限,难以满足所有患者情况,因此,本研究探讨IBD拓展应用保留单侧IIA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中采用不同方法拓展应用G-iliacTM IBD保留单侧IIA的3例主-髂动脉瘤合并双侧IIAA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6~70岁;腹主动脉瘤(AAA)最大直径29~56 mm,保留侧IIA主干有效腔管径及扩张处最大直径分别为10~11 mm和17~20 mm。保留侧髂总动脉(CIA)及髂外动脉(EIA)直径分别为15~28 mm和13~18 mm,栓塞侧IIA主干扩张处最大直径25~37 mm。3例患者均接受EVAR,采用G-iliacTM IBD保留IIAA相对较小的一侧,弹簧圈栓塞IIAA较大一侧,技术成功率100%。保留单侧IIA拓展策略包括:将IIA桥接支架锚定于其主干相对健康管腔处,以及利用球扩式覆膜支架远端后扩放大特性,加强支架与扩张IIA远端密封性。围手术期无心梗、脑梗、出血及死亡等重大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保留侧IIA来源Ib型内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出现肠系膜下动脉来源II型内漏,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随访无明显改变;1例术后随访期间出现栓塞侧IIA分支来源II型内漏,术后3个月内漏消失。均未出现臀肌跛行症状,无支架断裂、移位、血栓等支架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合并双侧髂内动脉瘤样扩张的主-髂动脉瘤患者,采用不同策略,拓展IBD应用以保留单侧IIA短期内可行、安全,其中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在乳腺病灶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乳腺科行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263例,共408个乳腺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光散射成像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对比分析这两种检查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及准确率。结果〓超声光散射成像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及准确率分别为97.4%、82.4%、2.6%、17.6%、83.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及准确率分别为94.7%、62.7%、5.3%、37.3%、65.7%。超声光散射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误诊率和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光散射成像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在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Lan Y  Fu WG  Wang YQ  Guo DQ  Jiang JH  Chen B  Xu X  Yang J  Shi ZY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3):1612-1614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腔内修复孤立性髂动脉瘤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右髂总动脉瘤8例,左髂总动脉瘤5例,左髂内动脉瘤破裂1例。髂动脉瘤腔内修复的标准是瘤体直径〉3.0cm。结果14例均取得技术成功。8例右髂总动脉瘤,钢圈栓塞右髂内动脉后选用分叉支架型人工血管行腔内修复术。其中1例右髂总动脉瘤累及腹主动脉下端,选用AUl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加股.股动脉旁路术。5例左髂总动脉瘤栓塞同侧髂内动脉后选用直型支架型人工血管。1例左髂内动脉瘤破裂急诊行钢圈栓塞后选用直型支架覆盖左髂内动脉开口。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远近端支架型人工血管与宿主动脉结合处均未见明显渗漏。1例术后出现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经抢救痊愈,其余13例无手术并发症。术后CTA随访10.2个月(3~19个月),瘤体无增大,支架无移位,无内漏,旁路人工血管通畅。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具有可行、安全、微创等特点,近期疗效较好,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7.
对MR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评价(附13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MR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价值。方法2000年10月至2002年12月,136例患主动脉疾病的病人术前经trueFISP3DCEMRA影像学检查,并与术中主动脉病理改变进行对比研究。病人男116例,女20例;平均年龄(45.5±12.2)岁。分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组108例,急诊发病(发病时间小于2周)76例,包括I型夹层动脉瘤41例,II型夹层动脉瘤9例,IIIA夹层动脉瘤1例,IIIB夹层动脉瘤57例;非夹层动脉瘤组28例,包括升主动脉瘤9例,马方根部瘤6例,降主动脉脉假性动脉瘤5例,降主动脉瘤4例,升主动脉假动脉瘤、降主动脉缩窄、弓部瘤、弓部假性动脉瘤各1例。结果术前MRA诊断与术中所见对比显示,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其累及范围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撕裂位置诊断的敏感性为85.2%,特异性100%;头臂干受累情况诊断的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100%;心包及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假腔内血流情况诊断的敏感性为98.1%,特异性为100%。结论trueFISP3DCEMRA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安全、可靠,基本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被视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其他主动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8.
超声检测老年人真性腹主动脉瘤附壁血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成像检测老年人腹主动脉瘤(AAA)附壁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1例AAA患者,观察有无附壁血栓及其分布,分析血栓与AAA瘤径大小及其内血流变化的关系。结果51例AAA患者中,37例(72.55%)伴附壁血栓形成,多为弧形、环形或新月形和不规则形。AAA瘤腔增大,层流范围缩小,湍流范围加大,附壁血栓发生率及厚度增加(P〈0.05)。结论超声检测附壁血栓对判断病情发展、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价值。血栓形成及其厚度与AAA瘤径相关,瘤体内血流变化是附壁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带髂内分支支架的腔内隔绝技术在腹主动脉瘤伴双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例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术前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腹主动脉瘤均为肾下型;髂动脉瘤仅累及髂总动脉8例,累及髂内动脉开口处2例。手术先置入带髂内分支的髂动脉带膜支架,再置入腹主动脉瘤的分叉型带膜支架。结果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无死亡。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患者腹部搏动性肿块均消失,均未出现臀部、骶尾部坏死,无明显性功能障碍,1例出现臀部的轻度间歇性跛行。8例术后3个月行腹主、双髂动脉彩超检查,未见明显内瘘,移植的髂内分支支架血流通畅。3例术后6个月行腹主、双髂动脉CTA检查,未见Ⅰ型、Ⅲ型内瘘,髂内分支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带髂内分支支架的腔内隔绝技术在腹主动脉瘤伴双髂动脉瘤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有效地保留一侧髂内动脉,减少或避免因髂内动脉封闭而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孤立性髂动脉瘤19例诊治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孤立性髂动脉瘤(solitary iliac aneurysms,SIA)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8年1月23年间19例SI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1例,年龄39~77岁,平均(62±7)岁.19例患者中16例行择期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1例行腔内修复术,1例破裂性SIA急诊行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1例破裂性SIA未手术即死亡.结果 19例患者共有30个SIA,其中25个(83.3%)位于髂总动脉,4个(13.3%)位于髂内动脉,1个(3.3%)髂外动脉瘤.11例(57.9%)患者具有多发性动脉瘤,其中9例(47.4%)为双侧髂动脉瘤,另2例合并其他部位的动脉瘤.2例(10.5%)合并动脉闭塞性疾病.2例破裂SIA,1例抢救成功,1例抢救无效死亡.开腹手术的17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盆腔脏器缺血等并发症;1例腔内修复术治疗后无内漏等并发症.术后移植血管通畅,无新发动脉瘤形成早期诊断和治疗SIA非常重要,应通过CTA等方法明确诊断及有否合并多发性动脉瘤或动脉闭塞性疾病.SIA的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应长期随访,注意有否吻合口动脉瘤或新生动脉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