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初步分析妊娠妇女孕早、中期的膳食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状况与其孕中期血脂的关系。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35名于2014年春夏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定期产前检查的孕妇。使用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孕妇孕早期(孕14周前)和孕中期(孕14~23+6周)的膳食信息。采集孕中期(孕24~27+6周)血样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血脂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从多个角度比较不同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水平的孕妇间血脂水平的差异。 结果 孕早期和孕早中期能量及总蛋白质摄入量较高者,其孕中期LDL-C水平均较高(P<0.05);孕早期和孕早中期动物蛋白摄入量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不同孕期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与孕中期TC、TG、HDL-C和LDL-C水平均未发现统计学相关(P>0.05)。 结论 孕早期和孕早中期膳食能量、总蛋白质及动物蛋白摄入量较高者,其孕中期血脂(LDL-C)水平较高,但能量及宏量营养素与孕期血脂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孕早中期妇女铁补充剂摄入量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于2017年2-4月通过立意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市某妇幼保健机构产前门诊807名孕早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于孕早期收集孕妇基本信息,于孕早、中期收集孕妇铁补充剂摄入剂量及频率,计算铁补充剂平均日摄入量,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孕妇孕早、中期食物摄入量。根据WHO推荐孕期补铁60 mg/d为分界点,<60 mg/d为低水平组,≥60 mg/d为高水平组。于孕24~28周进行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根据《中国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诊断GDM。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孕早、中期妇女铁补充剂平均摄入量和摄入水平对GDM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有效样本739例,年龄(28.22±3.75)岁。孕早、中期铁补充剂使用率分别为5.0%和67.9%,铁补充剂摄入量≥60 mg/d比例分别为3.8%和47.1%。调整年龄、孕次、产次、孕前体质指数、膳食铁摄入量、膳食能量摄入量等混杂因素后,孕中期铁补充剂平均摄入量与GDM发生风险呈正相关(OR=1.059,95%CI 1.016~1.104);孕中期铁补充剂摄入高水平组(≥60 mg/d)GDM发生风险是孕中期铁补充剂摄入低水平组(<60 mg/d)的1.406倍(95%CI 1.019~1.939)。未发现孕早期铁补充剂摄入量与GDM发生有关。结论孕期铁补充剂使用可能会增加GDM发生风险,孕妇铁补充剂适宜摄入量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深圳市孕妇的膳食营养状况及其与孕期增重的关系。方法以孕12 w以内健康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前瞻性追踪调查孕期膳食情况、体质量变化等资料,获得421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本调查孕妇孕早、晚期的能量和蛋白质未达到推荐摄入量,孕期平均脂肪供能比超过推荐范围上限,孕早、中、晚期的硫胺素、核黄素、钙、铁、硒、镁、膳食纤维均未达到推荐摄入量。孕期增重与能量、产能营养素、B族维生素、钙等摄入有关,孕早期每增加1g/d的蛋白质摄入,发生孕期增重不足的风险降低2.5%,孕早期能量摄入不足的孕妇发生孕期增重不足的风险是摄入充足孕妇的2.5倍。结论本调查孕妇膳食能量和产能营养素摄入不合理,硫胺素、核黄素等微量营养素未达到推荐摄入水平,孕早期的蛋白质摄入水平降低或能量摄入不足可显著增加孕期增重不足的发生风险,应加强孕妇孕期的营养健康教育,改善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期水果摄入量与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 于2017年2—7月选取成都市某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孕6~14周单胎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分别于孕早期、孕中期收集孕妇膳食信息,计算水果平均每日摄入量。以《中国孕期妇女膳食指南(2016)》水果推荐量为标准计算水果摄入不足率,并将孕妇分为水果摄入不足组、摄入适宜组和摄入较多组。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别分析孕期水果摄入量与空腹血糖、服糖后1 h及服糖后2 h血糖水平的关系,采用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孕期水果摄入量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关系。结果 最终获得有效样本孕早期1453例、孕中期1049例,年龄(28.5±4.0)岁。孕早期和孕中期水果平均摄入量[M(P25,P75)]分别为279.7(180.8,415.2)g/d和232.0(100.0,390.0)g/d,摄入不足率分别为18.8%和43.2%。调整年龄、孕前体质指数、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家族糖尿病史、产次、体力活动水平、能量、蔬菜摄入量、谷物摄入量、红肉摄入量与饮料摄入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孕早期妇女的膳食摄入,了解孕早期妇女膳食营养状况,为指导孕妇合理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对2013年4—8月间纳入东莞市某医院调查队列的孕早期妇女进行膳食调查,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的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和《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中的孕早期妇女平衡膳食宝塔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5名孕早期妇女,平均年龄(26.40±3.13)岁,年龄最小20岁,最大35岁。孕前BMI平均水平为(19.87±2.61)。调查对象平均每日能量摄入量为1 456.00 kcal,能量摄入量占RNI的80.89%,蛋白质供能比(12.32%)低于推荐比例,而脂肪所占比例(32.73%)则高于推荐比例。其他主要营养素仅烟酸摄入量达RNI(103.33%),膳食纤维、钠、钙、维生素B1的摄入量分别为RNI的31.52%、34.38%、36.90%、39.17%。与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孕早期妇女摄入量相比,粮谷类(238.43 g)、畜肉类(44.18 g)的平均摄入量处于推荐量范围内,水果类的摄入量(218.10 g)略高于推荐量上限,而蔬菜(144.79 g)、禽类(13.55 g)、鱼类(31.60 g)、奶类及奶制品(95.60 g)、蛋类(24.83 g)、大豆及坚果(8.29 g)则未达到推荐量,其中48.16%(118/245)的调查对象水果摄入量超过建议摄入量的上限,仅6.53%(16/245)的孕妇蔬菜类的摄入量在建议量范围内,仅3.67%(9/245)的孕妇奶类及奶制品的摄入量在建议量范围内。结论大部分被调查孕早期妇女营养素和食物摄入量未能达到推荐摄入量的标准,应注意孕期营养的宣传和合理指导。  相似文献   

6.
高国娟  吴斌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503-2504
目的:了解孕妇膳食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孕妇进行营养指导,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保证孕妇合理营养,以利于母体和胎儿的健康。方法:以浙江省萧山区425例孕妇为调查对象,对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膳食摄入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孕期妇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热能和钙、铁、锌、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情况。结果:孕妇膳食产热营养素的热能供给比例基本合理,但钙、铁、锌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摄入量较低,低于或接近参考摄入量(RNI)的50%。结论:孕妇的膳食结构比较合理,但要增加钙、铁、锌及B族维生素的摄入,特别要增加孕早期的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孕中晚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及钙的摄入量,并且要重视叶酸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汉族孕妇膳食营养摄入及各种营养素达标情况,以便改善和提高孕妇的营养状况。方法随机选择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营养门诊就诊的213名汉族孕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24小时膳食回顾法对每个调查对象进行膳食调查,建立数据库,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DRI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孕妇膳食结构不合理,虽然孕期蔬菜与水果类摄入量已达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但其他种类食物却低于推荐摄入量。孕早期能量摄入2086.70kcal,孕中期3200.40kcal,孕晚期3650.70kcal,分别占RNI的90.70%、128.00%和130.40%;孕早期蛋白质摄入61.60kcal,孕中期71.70kcal,孕晚期71.30kcal,分别占RNI的82.10%、89.60%和83.90%,而且植物性蛋白质摄入过多,动物性蛋白摄入量低于全国30%的平均水平;孕妇膳食中钙、铁主要来源是植物性食物,分别占65%和90%,但在植物性食物中钙、铁的吸收率很低;维生素C、维生素B 6以及叶酸摄入不足,其中叶酸摄入量严重缺乏,孕早期叶酸摄入68.50μg,孕中期84.90μg,孕晚期93.20μg,分别占RNI的11.40%、14.20%和15.50%。结论孕妇各期膳食结构不合理;孕早期热能及营养素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孕中、晚期膳食较为合理,但维生素B6、维生素C、叶酸的摄入水平严重不足;动物性蛋白、钙、铁摄入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妊娠期糖尿病(GDM)营养状况,为制定营养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GDM孕妇进行健康信息采集及24 h回顾性膳食调查,分析其膳食结构及各营养素的摄入情况.结果 调查195例GDM孕妇中,孕前体重超重占19.4%,低蛋白血症占6.3%,贫血占3.1%,血脂异常普遍;膳食调查结果与有关饮食控制标准比较,能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均偏高,蛋白质摄入量不足;部分微量营养素与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粗杂粮摄入量少,大豆类摄入不足;水产品摄入量高于畜肉类,油脂类摄入普遍偏高.结论 GDM孕妇膳食中能量摄入偏高,3大营养素供热比不合理,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应强化GDM孕妇健康教育工作,及早进行合理膳食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武汉市城区孕中期妇女膳食营养的摄入水平及食物种类是否合理,评估营养状况.方法:选择孕中期妇女408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24h膳食问卷调查法对孕妇进行膳食营养调查.结果:孕妇每日膳食中摄入的能量、蛋白质和铁偏低,但是优质蛋白来源合理;维生素A、B1、B2及钙、锌均摄入不足或严重缺乏;三餐能量分配不平衡,早餐能量摄入明显不足,而晚餐相对过剩;每日膳食中仅水果类和蛋类的摄入量较为合理,肉禽类和烹调油摄入过量,而谷类、大豆类、蔬菜类、水产品和奶类摄入均不足.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家庭收入的孕妇,能量及三大营养素的摄取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孕妇多种营养素摄入水平明显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建议加强孕妇营养健康教育,改善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孕妇不同孕期能量摄入及体重增加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从孕早期开始监测整个孕期体重的动态变化,分别在孕早、中、晚三期进行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收集妊娠结局及新生儿体格检查资料,分析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孕妇孕中期体重增加高,孕早期、中期能量及蛋白质的摄入量高于相应孕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孕晚期低于相应孕期RNI(均P<0.05),但三大供能营养素各个孕期供能比例符合推荐比例。孕前体重指数(BMI)、分娩孕周、孕中期的能量摄入及孕中期增重与巨大儿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进一步加强对孕妇的营养教育,定期监测孕妇体重增长情况是保障良好妊娠结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非肥胖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膳食脂肪摄入情况,了解其对血脂和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产科门诊确诊的GDM患者133例为病例组;以年龄、孕周作为频数匹配因素,选取同一时期产检的正常孕妇1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24 h回顾性膳食调查(3天),分析两组孕妇膳食结构,比较两组的孕期增重和血脂水平。结果:病例组在孕24~28周较孕前平均增重(9.38±4.02)kg,高于对照组〔(6.48±3.84)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P<0.001);病例组平均每日总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明显升高;病例组孕妇平均每日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为(15.73±7.75)g,明显高于对照组〔(12.53±4.44)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01);病例组单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为(12.65±3.23)%、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为(10.47±2.90)%,均低于对照组〔(13.47±3.23)%,(11.95±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3.77,P均<0.05);病例组血清胆固醇〔(6.89±1.42)mmol/L〕、甘油三酯〔(3.21±1.1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8±0.83)mmol/L〕、游离脂肪酸〔(1.02±0.46)mmol/L〕均高于对照组孕妇〔(6.00±0.92)mmol/L、(2.30±0.68)mmol/L、(2.67±0.61)mmol/L、(0.88±0.35)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平均每天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对血清游离脂肪酸、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影响最大,呈正相关;随着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增加,患GDM的可能性增加(β=1.14,OR=3.14,95%CI=1.80~5.47,P<0.001),而随着单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的增加,患GDM的可能性减小(β=-0.67,OR=0.51,95%CI=0.29~0.85,P=0.016;β=-0.55,OR=0.58,95%CI=0.35~0.95,P=0.031)。结论:非肥胖型GDM孕妇孕期膳食中脂肪摄入的不合理性表现为脂肪的摄入量、脂肪供能比、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增多,单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减少,直接导致了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和血脂水平升高,从而导致了GDM的发生。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是GDM的危险因素,而单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则是GDM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孕中晚期孕妇膳食营养状况及相关健康水平,为改善少数民族孕妇营养素缺乏状况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对新疆喀什地区300例维吾尔族孕中晚期孕妇的基本情况用问卷调查,膳食摄入状况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结果维吾尔族孕中晚期孕妇膳食构成中,谷类薯类所占比例最高,摄入量为573.43 g,占总量的55.00%。蔬菜类、水果类、蛋类和奶类的摄入量分别为198.54、65.11、22.24 g和50.30 g,鱼虾类摄入量最低,为2.97 g,均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建议摄入量。孕妇3餐分配比例中早餐占29.92%,午餐和晚餐分别占32.96%和37.12%。动物性蛋白占22.71%,植物性蛋白占77.29%,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分别占19.52%和80.48%。结论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孕妇的食物摄入中,超标的是谷类薯类,摄入量偏低的是蔬菜类、水果类、蛋类和奶类,摄入严重不足的是鱼虾类。3餐中分配比例适宜的是早餐,偏低的是午餐,偏高的是晚餐。食物来源分布中摄入不足的是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期膳食锌摄入水平及各类含锌食物摄入量对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2018年8月—2020年1月,选取太原市某医院335对母婴纳入研究。调查孕妇的一般情况,采用食物频率表进行膳食锌摄入量及食物来源调查,记录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胎龄。采用广义线性回归分析膳食锌摄入水平和各类富锌食物锌摄入量对胎龄、出生体质量的影响。结果 孕早期组和孕中期组孕妇膳食锌摄入不足检出率均高于孕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来源于水果类(Z=6.231,P=0.044)、蛋类(Z=26.325, P<0.01)、水产品(Z=7.423, P=0.024)、禽肉类(Z=15.105, P<0.01)、大豆及坚果类(Z=17.913,P<0.01)、奶类及其制品(Z=11.708,P=0.003)的每日锌摄入量在不同孕期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孕妇一般情况及新生儿性别等因素后,孕中期膳食锌摄入水平不足与新生儿胎龄增加成正相关(β=3.23,95%CI:0.84~5.62)。孕中期组来源于蔬菜类膳食的锌摄入量与胎龄呈负相关(β=-3.44,95%C...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膳食脂肪摄入情况与血脂及GDM发病的相关性,为孕妇膳食的合理搭配和GDM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224例GDM孕妇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在该院产检的224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采取24 h膳食回顾调查法和食物频度法分别比较两组孕妇孕期增重及三大营养素摄入情况;比较两组孕妇膳食脂肪中各类脂肪酸摄入情况及血脂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孕期增重、脂肪摄入量、饱和脂肪酸(SFA)摄入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供能比、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供能比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血清总胆固醇(5.94±1.53)mmol/L、三酰甘油(2.36±1.01)mmol/L、游离脂肪酸(1.14±0.5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3.29±0.86)mmol/L,对照组同类指标分别为(5.02±0.96)mmol/L、(1.71±0.65)mmol/L、(0.83±0.39)mmol/L、(2.52±0.54)mmol/L,两组各指标相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LDL-C水平与SFA摄入量及供能比、MUFA摄入量呈正相关;GDM发病率与SFA摄入量呈正相关,与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呈负相关。结论 SFA高摄入是GDM发病的危险因素,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有利于GDM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孕妇不同孕期膳食摄入对小于胎龄儿(SGA)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分娩孕妇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孕早、中、晚期膳食摄入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新生儿基本信息。纳入研究对象8 102例,SGA组961例,适于胎龄儿(AGA)组7 141例。按照中国食物成分表将摄入食物转化为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以AGA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三分位数划分为高摄入量组、中等摄入量组及低摄入量组。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中、晚期膳食摄入营养素对SGA的影响。结果 相对于中等摄入量组,孕早期(<51.60 g/d)、孕中期(<52.69 g/d)及孕晚期蛋白质摄入量低(<52.65 g/d)是SGA的危险因素(OR=1.534,95% CI:1.217~1.934;OR=1.268,95% CI:1.005~1.599;OR=1.310,95% CI:1.036~1.655)。按孕前BMI分层后,孕前BMI<18.5 kg/m2的孕妇早期蛋白质摄入量低(<51.60 g/d)及总能量摄入低(<1 146.22 kcal/d)是SGA的危险因素(OR=1.872,95% CI:1.033~3.395;OR=1.754,95% CI:1.125~2.734);孕前18.5≤BMI<24.0 kg/m2的孕妇,孕早期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低(<51.60 g/d)是SGA的危险因素(OR=1.465,95% CI:1.089~1.972);在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中未发现膳食摄入与SGA有关联。结论 孕期膳食摄入影响SGA的发生风险,且不同孕前BMI人群膳食摄入对SGA的影响有差异,孕早期是膳食摄入对SGA作用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乳母产褥期生活方式、膳食结构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长期(≥1年)生活于福州且符合条件的健康乳母进行乳母生活方式、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共完成完整问卷113份,乳母产褥期禽畜肉类和蛋类平均每日摄入量分别达到乳母膳食宝塔参考摄入量的439.5%和350.0%,水果类和蔬菜类仅达到43.3%和25.0%,奶类及奶制品和豆类及豆制品为0.0%.能量平均每日摄入量仅达到乳母RNIs的78.5%,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低(34.3%),蛋白质(27.9%)和脂肪(37.0%)供能比高.钙和VitC平均每日摄入量为乳母RNI或AI比的45.4%和73.8%,无奶类与豆类来源的钙.纯母乳喂养的乳母谷类中铁的摄入量与摄入比例均<非纯母乳喂养的乳母,有喝茶史的乳母水果类摄入量和营养素中铁、锰、VitC、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均>无饮茶史的乳母.结论:乳母产褥期禽肉类和蛋类摄入充足甚至过量,但是蔬菜类、奶类及奶制品和豆类及豆制品摄入量极低,水果类的摄入量不足.总能量摄入不足,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不合理,乳母膳食结构与社会因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调整的膳食平衡指数(DBI)法评价妊娠糖尿病(GDM)孕妇膳食质量,综合评估其存在的膳食状况问题,为孕期科学营养指导及GDM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 - 2019年6月于徐州市某妇幼保健院进行孕检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频率法(FFQ)收集孕妇孕中期膳食情况。在DBI基础上,根据孕妇平衡膳食宝塔和指南,建立孕期平衡膳食指数法(DBI - P - 16),依据DBI - P - 16评价GDM孕妇膳食质量。结果 GDM组220例,正常组384例。GDM组谷薯类、蔬菜、水果、油及盐摄入量高于正常组(P<0.05);GDM组水果及蛋类摄入达标率低于正常组(P<0.05)。GDM组膳食摄入过量及膳食失衡情况较正常组严重(P<0.05)。两组膳食摄入过量比例分别为57.73%、38.28%;膳食摄入不足比例分别为76.36%、75.52%,均以“低度摄入不足”比例最高;总体膳食不平衡比例分别为92.73%、92.71%,均以“低度膳食失衡”比例最高。GDM的发生与膳食摄入过量(χ2 = 38.83,P = 0.000)及膳食失衡(χ2 = 11.42,P = 0.010)有关。结论 徐州地区孕妇存在膳食摄入过量、摄入不足及膳食失衡问题。GDM孕妇膳食过量和膳食失衡突出。应加强合理膳食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孕妇孕早期增重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建档产检孕妇491例,专人记录孕妇的身高、年龄、孕前体重、BMI、孕早中期体重、分娩结局等一般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孕前BMI的孕妇孕早期体重增长与GDM的关系。结果孕早期增重不足、适宜及过多的孕妇GDM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7,P<0.05),而孕中期不同的体重增长情况,孕妇GDM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1,P>0.05)。孕早期增重按不同孕前BMI进行分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为18.5~24.9kg/m2的孕妇,孕早期增重过多,GDM发病风险增至1.913倍(OR=1.913,95%CI:1.033~3.543);孕前BMI≥25.0kg/m2的孕妇,孕早期增重适宜、过多,GDM的发病风险分别增至4.900倍(OR=4.900,95%CI:1.179~20.373)和5.444倍(OR=5.444,95%CI:1.290~22.976)。孕前BMI<18.5kg/m2的孕妇,孕早期增重不足、适宜、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χ2=118.600)、羊水异常(χ2=6.750)及剖宫产(χ2=6.166)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前BMI≥25.0kg/m2的孕妇,孕早期增重不足、适宜、过多,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72,P<0.05);孕前BMI=18.5~24.9kg/m2的孕妇,孕早期不同增重情况,其不良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前体重正常和孕前超重肥胖者,孕早期体重增长过多增加了GDM发生风险;而孕前低体重者,孕早期体重增长增加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异常及剖宫产的发生风险,并不增加GDM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膳食结构和血脂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实习教学医院,即菏泽市立医院进行常规产检且诊断为GDM的126例孕妇纳入GDM组,另将100例未诊断为GDM的孕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膳食结构、妊娠早期、中期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的差异,分析膳食结构和血脂水平与GDM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GDM组孕妇年龄>35岁者、孕前BMI≥25.0 kg/m2者、有不良妊娠史者和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孕妇谷类/薯类、水果类、鱼禽蛋肉类以及坚果的日均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蔬菜类、大豆类的日均摄入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妊娠早期时,GDM组孕妇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妊娠中期时,GDM组孕妇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谷类/薯类摄入量>270 g、水果类摄入量>550 g、鱼禽蛋肉类摄入量>200 g、坚果摄入量>14 g、蔬菜类摄入量<320 g、大豆类摄入量<12 g以及妊娠早期TG水平>1.33 mmol/L、妊娠中期TG水平>1.70 mmol/L均是导致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生育需求和妊娠期妇女,进行严格的膳食结构管理和监督十分必要,尤其对于妊娠中期者,更应加强对膳食和各项指标的干预和筛查,这不仅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全面、合理及有效摄入,更有利于控制血脂、血糖代谢,预防G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孕妇的膳食结构及营养素摄入水平,以便指导孕期保健,改善和提高孕妇营养状况。方法以1060名孕妇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采用24小时回顾法进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孕早期组孕妇的膳食构成中,粮谷类摄入量467.95g,占膳食构成的36.37%;乳类摄入量133.57g,占10.38%;畜禽类摄入量85.48g,占6.64%;水果385.39g,占29.96%;蔬菜摄入量153.32g,占11.92%。孕中期组孕妇膳食构成中,粮谷类摄入量454.49g,占34.82%;乳类摄入量137.78g,占10.55%;畜禽类摄入量89.82g,占6.88%;水果摄入量410.65g,占31.46%;蔬菜摄入量148.61g,占11.38%。孕晚期组孕妇粮谷类摄入量437.13g,占33.57%;乳类摄入量136.92g,占10.52%;畜禽类摄入量92.46g,占7.10%;水果摄入量426.52g,占32.76%;蔬菜摄入量145.82g,占11.20%。孕早期、孕中期以及孕晚期孕妇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7,P=0.003)。孕早期与孕中期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孕晚期(LSD-t=4.12,P=0.017;LSD-t=3.55,P=0.032)。结论维生素A、C、B1、B2为孕妇易缺乏的维生素。建议在孕妇中早期开展宣传工作,加强对孕妇的营养指导,注意补充孕妇易缺乏的维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