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习惯性流产孕妇地屈孕酮治疗后血清孕激素诱导阻断因子(PIBF)含量的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习惯性流产孕妇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观察组,各60例;并选30例同期正常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安慰剂组和观察组均使用B超监测排卵,于排卵后2~3 d,观察组给予地屈孕酮10 mg,2次/d,安慰剂组同样方法给予安慰剂;期间由尿妊娠试验检测阳性和B超检测宫内见妊娠囊确定生化妊娠和临床妊娠,用药至妊娠12周。两组均给予常规临床保胎治疗。妊娠12周时取3组孕妇静脉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PIBF水平,并统计最终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12周,观察组血清PIBF平均浓度为(1.211±0.234)pg/ml,对照组为(1.296±0.247)pg/ml,安慰剂组为(0.620±0.195)pg/ml,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安慰剂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P均<0.01)。3组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足月分娩率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均<0.01);流产率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均<0.01)。结论 地屈孕酮可以提高习惯性流产患者外周血PIBF水平,改善习惯性流产的妊娠结局,且这种作用可能与PIBF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血清孕酮及血HCG检测对预测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妊娠孕妇27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清孕酮及血HCG检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先兆流产妊娠结局良好组(良好组)60例、先兆流产妊娠结局不良组(不良组)60例、早期妊娠正常组150例(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血清孕酮及HCG水平,观察不良组以孕酮、HCG单独和联合预测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良好组和不良组血清孕酮及HC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良好组血清孕酮及HCG水平明显低于不良组(P0.05)。不良组以孕酮+HCG联合检测的准确性、敏感性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单独孕酮、HCG检测准确性、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孕酮单独检测(P0.05),高于单独HCG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妊娠结局孕妇的血清孕酮及血HCG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妊娠早期检测血清孕酮及血HCG水平对妊娠结局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地屈孕酮治疗习惯性流产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8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肌肉注射治疗,研究组予阿司匹林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比较两组性激素、凝血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改变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地屈孕酮联合盐酸利托君对妊娠晚期先兆流产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临沂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治的78例妊娠晚期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顺序奇偶数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患者盐酸利托君注射液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各39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2周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妊娠相关蛋白(PAPP-A)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9. 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 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宫缩消失时间(1. 96±0. 46) d、阴道止血时间(3. 61±0. 39) d、孕酮恢复(3. 11±0. 30) d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 62±0. 51)、(4. 14±0. 43)、(4. 26±0. 4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血清HCG和PAPPA水平分别为(3 021. 02±304. 12)、(5 984. 13±599. 18)、(6 981. 02±699. 11) U/L,(93. 91±9. 47)、(522. 79±40. 25)、(1 521. 31±153. 20) m IU/L;对照组分别为(3 019. 98±310. 08)、(4 621. 04±471. 06)、(5 817. 13±582. 07) U/L,(92. 92±9. 49)(313. 61±22. 36)、(924. 16±99. 30) m IU/L。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周两组血清HCG、PAPP-A水平明显增高,且实验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流产发生率10. 26%明显低于对照组28. 21%,足月产占比64. 10%明显高于对照组35. 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12. 82%vs. 7. 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地屈孕酮应用于妊娠晚期先兆流产治疗中,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在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同时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有关机制或与其可明显提高血清HCG、PAPP-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2021,41(8)
目的 分析地屈孕酮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80例,根据双盲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单纯地屈孕酮治疗,治疗组应用地屈孕酮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雌激素及孕酮水平、习惯性流产症状消失时间、妊娠结局、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升高。其中治疗组患者FSH、LH、E2、P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患者阴道流血、下腹疼痛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患者足月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1. 625,P 0. 05)。结论 地屈孕酮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能明显促进流产症状改善,优化妊娠结局,提升足月分娩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CG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复发性早期流产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将76例有复发性早期流产史并诊断为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分为HCG+地屈孕酮组和单用黄体酮治疗两组。HCG+地屈孕酮组各治疗12周。另选正常早孕健康妇女38例为对照组,无任何处理。检测血清P、E2和HCG水平以评估治疗结果 ,记录妊娠结果及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周之前,HCG+孕酮组与对照组相比,HCG、E2、P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孕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孕酮组与黄体酮组相比无差;8~12周,HCG、E2、P的水平接近于正常对照组孕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黄体酮组比较P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情况:HCG+孕酮组38例,足月妊娠分娩成功37例(97%),黄体酮组38例,足月妊娠分娩26例(68%),两组相比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G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复发性早期流产疗效好,可明显提高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联合监测孕妇的血清(CA125)、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探讨其水平在先兆流产保胎中的影响与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保胎治疗的116名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自然流产、继续妊娠这两种结局,分为流产组(32例)和妊娠组(84例),同时选择68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3组均进行血清CA125(KU/L)、β-HCG (IU/L)含量检测,分析其对先兆流产的影响作用。结果流产组与妊娠组孕妇的血清CA125值分别为55.72±16.33KU/L、33.88±9.17KU/L,二者均比对照组(24.72±6.53)KU/L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流产组及妊娠组的β-hCG值分别为5699.13±1439.05IU/L、43002.88±10615.50IU/L,与对照组的β-hCG值(90830.13±14701.94IU/L)比较,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孕妇的CA125值和β-HCG值是负相关关系。先兆流产孕妇血清CA125持续升高并出现β-HCG明显降低,提示存在先兆流产的不良结局,临床要加强这两项指标的监测,以实施及时的保胎治疗,改变妊娠结局,提高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先兆流产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凝血功能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使用地屈孕酮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ATPP(31.15±1.24)s高于对照组[(73.91%)、(26.33±1.28)s],PLT、Fg[(321.51±29.13)×109/L、(3.18±0.35)g/L]较对照组[(372.14±31.42)×109/L、(3.92±0.26)g/L]低,足月妊娠率(82.61%)高于对照组(39.13%),早产、流产(10.87%、6.52%)均低于对照组(32.61%、2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流产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恢复凝血功能,并提高足月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475-4477
探究黄体酮在治疗先兆流产对妊娠期合并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经门诊确诊的单胎妊娠的先兆流产孕妇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同期在本院进行产检的健康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围生儿结局及血清孕酮和PIBF水平。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胎盘早剥、胎盘前置、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胆汁淤积及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孕酮及PIBF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IBF比较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早产、巨大儿、低体质量儿、胎儿畸形、胎儿窘迫及分娩后1min Apgar评分≤7分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早期妊娠孕妇来说可以起到良好的保胎作用,黄体酮可以有效降低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率,减少围生儿畸形等不良结局的发生,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地屈孕酮用于习惯性流产的作用。方法:将本院妇产科收治的96例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划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48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比两组妊娠结局、凝血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活产率95.83%较对照组的81.25%高(P<0.05);两组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较对照组的20.83%低(P<0.05)。结论:对习惯性流产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活产率,改善其凝血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在先兆流产患者保胎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200例先兆流产患者分为流产组、先兆流产组,选择同期经产检为正常宫内妊娠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三组血清孕酮水平差异及先兆流产组治疗前后的孕酮值差异。结果:流产组血清孕酮值(19.21±5.02)nmol/L明显低于先兆流产组的(44.01±9.56)nmol/L、对照组的(71.43±12.58)nmol/L,三组血清孕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先兆流产组孕酮水平(75.97±4.19)nmol/L较治疗前的(44.01±9.56)nmol/L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先兆流产组血清水平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孕酮可有效判断先兆流产保胎治疗效果,动态监测其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孕早期孕酮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自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内异症术后自然受孕、宫内单胎妊娠的120例孕妇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将同期正常宫内单胎妊娠的1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C组)。定期测定各组孕妇血清孕酮水平,A组中孕酮水平低于15 ng/mL者应用孕酮治疗,并根据血清孕酮水平调整孕酮剂量,比较3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孕5~5+6周,A、B组血清孕酮水平低于C组[(14.3±5.2)ng/mL、(15.1±4.9)ng/mL比(19.3±3.8)ng/mL],P0.05;孕酮治疗后,A组血清孕酮水平明显升高;孕6~6+6周始,A组和C组的孕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孕酮水平低于C组(P0.05);孕10~10+6周始,3组孕妇的孕酮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孕妇孕早期胚胎停止发育发生率(11.7%)明显高于A组(3.3%)、C组(5.0%),P0.05;3组孕妇稽留流产、死胎、胎儿畸形、早产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异症自然妊娠的孕妇,及时检测血清孕酮水平、及时补充孕酮,可以减少胚胎停止发育的发生率;孕5~10周可能是补充孕酮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清HCG、孕酮对早期先兆流产预测价值.方法 动态监测13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HCG、孕酮的变化,并根据治疗结果将先兆流产组分为持续妊娠组和妊娠失败组.结果 102例保胎成功者中,98例首次监测血清HCG均大于2 000 IU/ml,占96.09%,85例首次监测孕酮值大于35 nmol/L,占83.33%.28例流产患者中,23例首次监测血清HCG小于2 000 IU/ml,占82.14%,25例孕酮小于35 nmol/L,共占89.29%.妊娠失败组血清孕酮、HCG水平低于持续妊娠组.结论 血清孕酮与HCG值降低的孕妇容易流产,可作为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评价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地屈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比较两组保胎成功率、流产率、早产率、足月分娩率、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性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保胎成功率、足月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早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流血、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二醇、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4.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地屈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可提高保胎成功率和足月分娩率,降低流产和早产率,缓解症状,纠正性激素水平,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安胎汤联合地屈孕酮片口服治疗妊娠早期肾虚型高龄先兆流产孕妇对母婴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肾虚型高龄先兆流产孕妇11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地屈孕酮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脾安胎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激素水平、母婴结局、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47%(51/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18%(40/5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1,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_(2)、HCG、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雌二醇(E_(2))、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HCG)、孕酮(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足月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早产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理健康、情感角色、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态、生活力、肌体疼痛、躯体角色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安胎汤联合地屈孕酮片口服治疗妊娠早期肾虚型高龄先兆流产孕妇,可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补肾健脾、养血益气,提高患者激素水平、足月生产率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体酮和地屈孕酮分别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黄体酮组和地屈孕酮组各30例。黄体酮组患者给予黄体酮联合HCG治疗,地屈孕酮组患者给予地屈孕酮联合HCG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流产率、症状停止时间、孕酮恢复正常时间、血HCG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流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地屈孕酮组患者症状停止时间、孕酮恢复正常时间、血HCG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黄体酮组(P<0.05);地屈孕酮组患者恶心呕吐、头晕、腹部不适、肌肉抽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黄体酮组(P<0.05)。结论:地屈孕酮联合HCG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明显优于黄体酮联合HCG治疗,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联合检测与早期流产结局的关系及β-hCG在预测早期流产结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早孕流产患者55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先兆流产组20例、流产组35例,同期门诊就诊的正常宫内妊娠孕妇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对象血清孕酮和β-hCG值,并分析两者在预测妊娠结局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流产组血清孕酮、β-hCG值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与对照组(P0.05),先兆流产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孕酮、β-hC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孕酮、β-hCG对预测妊娠结局的敏感度分别为77.14、62.86,联合检测敏感度为85.71,优于β-hCG单项检测(χ2=4.786,P0.05),与孕酮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血清孕酮、β-hCG与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分别为85、100、90,特异度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孕酮与β-hCG更有利于预测孕妇的妊娠结局,对于临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与自然流产患者在妊娠初期排卵后不同时间孕酮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变化情况及黄体支持对孕酮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120例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患者正常妊娠直至分娩视为妊娠组,55例患者未至分娩、中途自然流产视为流产组。根据患者意愿自由选择是否采用黄体支持疗法,对于自愿应用黄体支持疗法者于排卵日后给予微粉化黄体酮200 mg口服,1次/d或给予HCG2 000 U/次,1次/3 d。比较两组患者妊娠初期排卵后不同时间孕酮与HCG水平变化情况,观察黄体支持疗法对孕酮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排卵后随时间延长血清HCG水平均明显增长,妊娠组孕酮水平变化不明显,但流产组孕酮水平逐渐下降,且组间比较妊娠组HCG、孕酮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流产组患者(P0.05);妊娠组患者排卵后不同时期孕酮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流产组患者随着排卵时间延长孕酮水平逐渐下降,排卵28 d时水平最低,且流产组黄体支持者同期孕酮水平明显高于无黄体支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流产患者血清孕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者,且随排卵后时间延长逐渐下降。黄体支持疗法对不良发育胚胎意义不大,孕酮水平不能作为指导黄体支持治疗的应用指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介素-8(IL-8)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体内免疫调节机制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取反复自然流产患者120例设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同孕龄及要求流产的正常早孕孕妇12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患者静脉血血清IL-8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IL-8水平为(160.51±11.30)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43.68±8.3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8对妊娠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孕妇分泌高水平IL-8时,可增加习惯性流产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清孕酮和β-HCG联合检测在早期先兆流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门诊就诊的患者共113例,其中先兆流产组51例,流产组32例,正常妊娠组30例。所有对象均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比较妊娠黄体的内部回声情况,同时检测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分析三组血清孕酮水平和β-HC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超声检测妊娠黄体回声,正常妊娠组不均质低回声型约占16.7%,明显低于先兆流产组(35.3%)和流产组(46.9%),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从正常妊娠组[(33.41±4.44)ng/ml,(3 6514±7 926)U/L]、先兆流产组[(19.35±3.26)ng/ml,(18 974±6 660)U/L]到流产组[(14.07±4.00)ng/ml,(10 795±6 473)U/L]逐渐降低,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黄体显示不均质低回声与血清孕酮、β-HCG水平降低的联合评价,可更准确地判断先兆流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