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脑白质病变程度与直立性低血压(OH)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心内科门诊、住院的经过磁共振成像检查无脑卒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量卧位、立位血压,以卧位转为立位3min内收缩压下降≥20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 Hg为OH。使用Fazekas量表评估脑白质病变,其中0~3分为无/轻度脑白质病变,4~6分为重度脑白质病变。结果患者225例重度脑白质病变59例(26.2%),符合OH标准49例(21.8%)。OH组重度脑白质病变发生率高于非OH组(51.0%比19.3%,P0.01)。OH组脑白质病变评分高于非OH组(3.67±1.03比2.55±1.2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脑白质病变相关的因素有:年龄(OR=3.347,95%CI 1.140~9.833,P=0.028)、高血压病程(OR=1.121,95%CI1.064~1.181,P0.001)、卧位舒张压(1.059,95%CI 1.015~1.105,P=0.008)和OH(OR=3.637,95%CI1.539~8.590,P=0.003)。结论 OH与高血压患者脑白质病变呈正相关,OH可能是高血压促进脑白质病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卧位血压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第3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3064人,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纳入统计分析者1336例。采用偏相关分析坐位、卧位、立位即刻、立位3min收缩压、舒张压与baPWV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卧位高血压对baPWV的影响。结果观察对象1336(男性891、女性445)例,年龄(67.6±6.1)岁,baPWV为(1778.78±348.61)cm/s。坐位、卧位、立位即刻、立位3min收缩压、舒张压均与baPWV呈正相关(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立位低血压、立位高血压等因素后,卧位高血压、坐位高血压是baPWV的危险因素(卧位OR=3.10,95%CI2.13~4.51;坐位OR=2.79,95%CI 1.80~4.31)。结论与坐位、立位血压相比,卧位血压与baPWV的联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卧位血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第3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3064人,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纳入统计分析者1692人。采用偏相关分析坐位、卧位、立位收缩压,舒张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卧位高血压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结果观察对象1692人(男性1122人,女性570人),年龄为(67.3±6.2)岁,尿微量白蛋白为(25.9±43.5)mg/L。校正年龄、性别后,坐位、卧位、立位即刻、立位3min收缩压、舒张压均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坐位、卧位高血压是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的危险因素(坐位:OR=1.66,95%CI1.23~2.24;卧位:OR=1.48,95%CI 1.14~1.92),而立位高血压、立位低血压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坐位高血压、立位高血压、立位低血压、卧位高血压同时代入方程,并校正其他相同变量,坐位高血压是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4,95%CI1.01~2.07),而卧位高血压、立位高血压、立位低血压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坐位高血压与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相关性最大,卧位高血压次之,立位高血压或立位低血压与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进餐对老年患者体位性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的住院患者54例,采用"Caretaker"脉搏分析仪,分别监测老年人餐前、餐后1 h及2 h的卧立位血压情况。结果共监测54例病房住院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2.4±7.9)岁;其21例进餐前可诊断体位性低血压(OH),餐后诊断OH则为35例,餐后诊断OH的比率为64.8%,与餐前比(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P=0.0016)。立位血压较卧位血压下降幅度的平均值,餐前:收缩压(14.8±13.7)mm Hg,舒张压(7.0±12.3)mm Hg;餐后1 h:收缩压(21.0±18.2)mm Hg,舒张压(11.9±14.7)mm Hg;餐后2 h:收缩压(22.3±17.1)mm Hg,舒张压(12.6±14.4)mm Hg。餐后立位血压下降的幅度较餐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常见,进餐会加重老年住院患者的立位血压降低幅度,使得OH发生增加,应警惕进餐后立位血压降低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H)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76例,其中OH者98例,非OH者378例。受试者依次测量坐、卧、立位血压,采用法国康普乐(Complior Analyse)全自动动脉硬化及心功能检测系统测定cfPWV。结果高血压患者OH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cfPWV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高血压OH者的cfPWV高于非OH者。随着卧位血压的升高,OH检出率升高,其cfPWV亦升高。分层分析显示,年龄≥80岁,OH患者与非OH者的cf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卧位收缩压(OR=1.397,95%CI 1.282~1.522)、立位1 min收缩压(OR=0.828,95%CI 0.774~0.886)、立位3 min收缩压(OR=0.879,95%CI 0.830~0.934)是OH的影响因素,cfPWV不是OH的影响因素(OR=0.957,95%CI 0.753~1.215)。结论 OH检出率及cfPWV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对于老年患者,动脉僵硬度与OH共同存在,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合理的干预措施以降低OH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在新华医院老年医学科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17例,OH组57例,非OH组(NOH组)160例。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基础疾病情况。危险因素的筛选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35,95%CI:1.125~1.584,P=0.002)、α受体阻断药(OR=1.582,95%CI:1.239~2.020,P=0.000)、降压药物≥3种(OR=1.452,95%CI:1.169~1.804,P=0.018)、心房颤动(OR=1.362,95%CI:1.206~1.538,P=0.008)和合并疾病≥2种(OR=1.485,95%CI:1.241~1.777,P=0.001)是O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OH的发生率与高龄、α受体阻断药、心房颤动、合并多种疾病以及联合应用≥3种降压药物有关,必须对这些因素加以有针对性的干预,以降低OH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高龄老年人227例。按照体位性血压的改变分为正常组151例,体位性低血压组52例和体位性高血压组24例。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四肢血流多普勒超声测定。比较3组体位性血压变化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体位性高血压组年龄明显增高[(83.93±2.99)岁vs(82.32±3.15)岁,P0.05],体位性低血压组跌倒评分明显增高[(57.40±17.92)分vs(49.37±17.25)分,P0.01];右侧ABI和左侧ABI明显降低(0.97±0.14 vs 1.18±0.09,P0.01;0.89±0.21vs 1.15±0.12,P0.01)。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I降低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20.776,95%CI:7.449~57.947,P=0.000)。跌倒评分升高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035倍(95%CI:1.013~1.057,P=0.002)。年龄是导致体位性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1.169,95%CI:1.014~1.348,P=0.031)。结论 ABI降低是高龄老年人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年龄是导致体位性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跌倒评分值可能预测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浙江普陀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共426例。回顾NVAF患者脑卒中发生情况及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心房颤动类型、基础疾病、辅助检查以及抗凝抗栓用药情况),比较NVAF并发脑卒中患者和NVAF无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筛选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有关危险因素。结果 1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6.43%(70/426),脑卒中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2单因素分析显示: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年龄≥75岁、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高血压、冠心病、CHADS2评分≥4分、左房直径≥40mm和未行华法林抗凝治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VAF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75岁(OR=2.68,95%CI 1.22~4.37)、高血压(OR=1.77,95%CI 1.43~1.88)及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OR=2.16,95%CI 1.82~2.48)。结论年龄≥75岁、高血压及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是NVAF患者发生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种不同腹部加压对帕金森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帕金森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40例,采用充气式腹带分别给予20mm Hg(1mm Hg=0.133kPa)和40mm Hg腹部加压,观察腹部加压后患者体位改变前后血压变化。△收缩压=平卧位收缩压-直立位收缩压;△舒张压=平卧位舒张压-直立位舒张压。结果 20mm Hg腹部加压15s和3min△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40mm Hg腹部加压15s和3min△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 0.05,P 0.01)。20 mm Hg腹部加压与40mm Hg腹部加压15s和3min△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20mm Hg腹部加压轻度不舒适28例(70.0%),中度不舒适6例(15.0%),重度不舒适6例(15.0%);40mm Hg腹部加压轻度不舒适2例(5.0%),中度不舒适15例(37.5%),重度不舒适23例(57.5%);20mm Hg腹部加压舒适度明显优于40mm Hg腹部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时间腹部加压可以有效预防直立位血压下降,对收缩压影响更为明显,2种腹部加压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患者对20mm Hg腹部加压更为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徐州市高血压患者的酒精依赖与血压控制的关系。方法 2013年4-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徐州市规律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酒精依赖程度采用密西根酒精依赖调查表(MAST)评定,其他因素由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将高血压患者分为3组,不饮酒组、饮酒无依赖组和酒精依赖组,酒精依赖组又继续分为低度依赖组、轻度依赖组和中度及以上依赖组。结果共调查高血压患者4405例,收缩压均值为(143.0±16.8)mm Hg,舒张压均值为(88.0±10.9)mm Hg,饮酒率16.5%(95%CI15.4%~17.6%),酒精依赖率13.8%(95%CI12.8%~14.9%),血压控制者1259例,控制率28.6%(95%CI27.3%~29.9%)。饮酒但无依赖患者血压控制率最高为40.7%;不饮酒组血压控制率为28.6%;酒精依赖组控制率为25.9%(χ~2=10.67,P0.01);在依赖组,不同依赖程度之间血压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97)。以不饮酒作为参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酒精依赖程度的加重,OR值逐渐增大:酒精无依赖(OR=0.59,95%CI 0.40~0.85,P0.01);低度依赖(OR=1.90,95%CI1.17~3.09,P0.01);轻度依赖(OR=1.99,95%CI 1.27~3.13,P0.01);中度及以上依赖(OR=2.00,95%CI 1.17~3.41,P0.01);在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体育锻炼、收入水平等因素后,酒精依赖仍然是血压控制的不利因素:酒精无依赖(OR=0.59,95%CI 0.41~0.86,P0.01);低度依赖(OR=1.89,95%CI 1.16~3.09,P0.01);轻度依赖(OR=1.96,95%CI 1.25~3.10,P0.01);中度及以上依赖(OR=1.98,95%CI1.15~3.39,P0.01)。结论饮酒无依赖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酒精依赖不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