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远程网络视频访视方式在提高产褥期母婴健康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9月我院产科分娩的住院号为双号初产妇100例为对照组,住院号为单号初产妇1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出院指导与电话回访模式,观察组采取出院指导与远程网络视频访视模式。产后42d随访调查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康复、新生儿健康和家庭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乳头皲裂、乳汁淤积、恶露异常和消极感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湿疹、红臀和黄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产妇照护婴儿能力以及月子期间获取信息齐备程度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远程网络视频访视方式在产褥期延伸护理服务管理中效果显著,有助于帮助产妇顺利渡过产褥期,提高产后母婴健康保健。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165-1166
观察社区工作人员实施产后访视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效果。对自上级医院分娩出院后在社区卫生站服务范围内的产妇实施定期社区产后访视,选择产后访视实施前的产妇400例为对照组,实施后的产妇40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仅接受社区常规管理,试验组则接受由社区工作人员实施的产后访视,比较两组干预后相关指标的差异性。两组社区休养产妇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和母婴健康指标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组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婴儿患病率和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出院后于社区休养的产妇群体实施定期社区产后访视,能降低产妇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程度,提高母婴健康度,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276-1278
随机选取分娩的产妇3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社区产后访视,观察组开展社区妇幼保健团队模式产后访视。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母婴的保健效果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访视后,观察组产妇的保健知识掌握率、乳房疾病保健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率、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褥感染率、乳腺患病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及新生儿臀红湿疹、消化不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社区妇幼保健团队模式产后访视可提高产妇自我保健知识与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降低产妇及婴儿患病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流程对产后母婴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择社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分娩的62例产妇(新生儿均为单胎),根据掷硬币分组法分为两组,包含对照组(常规指导)、观察组(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流程),各31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干预以后,统计两组产妇不良事件、新生儿不良事件、母乳喂养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68%(3/31),低于对照组的45.16%(14/31),(x2=9.807,P<0.01);观察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5%(2/31),低于对照组的29.03%(9/31),(x2=5.415,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依从率为90.32%(28/31),高于对照组的67.74%(21/31),(x2=7.445,P<0.05)。结论: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流程的应用,能够将临床护理工作延续到院外,针对产妇、新生儿进行系统的干预指导,能够有效提升母乳喂养依从率,降低产妇不良事件、新生儿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协同理念的母婴同室护理对产妇情感状况及婴儿照护能力的影响。方法住院产妇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母婴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协同理念的母婴同室护理。对比2组产后6 h、出院前的爱丁堡产后抑郁表(EPDS)评分,并比较2组产妇婴儿抚触技术使用率、胎儿母乳喂养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6 h、出院前的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婴儿抚触技术使用率、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基于协同理念的母婴同室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产妇产后抑郁症状,提高产妇对婴儿的照护能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模块式产后访视护理计划在社区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我社区服务中心管辖的140例产妇,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后访视;观察组应用模块式产后访视护理计划,对产妇角色适应水平、喂养情况及健康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产后42 d,观察组角色适应水平、母乳喂养率、泌乳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子宫恢复不良、乳腺疾病、营养性贫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模块式产后访视促进产妇角色适应,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产后访视中建立微信群对提高母乳喂养率及促进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市鼓楼区凤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区2016年1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接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产后访视采取定期入户访视方式,观察组产后访视中增加建立微信群方式。对比两种访视方式对提高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降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及乳头皲裂发生率中的作用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知晓率达86%、纯母乳喂养率67%,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乳头皲裂发生率10%及新生儿红臀发生率4%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传统产后访视再建立微信群方式显著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知识认知度,能有效降低乳头皲裂和新生儿红臀发生率,有效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230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入院分娩的时间将2017年6月—2017年12月入院的115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2018年7月入院的11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的产褥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则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对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及母婴保健技能的掌握情况;统计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异常情况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对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及自我护理、婴儿护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便秘、乳房胀痛、产后感染及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15例新生儿异常情况发生率为3.48%(4/115),显著低于对照组13.04%(15/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产褥期妇女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产后并发症和新生儿异常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邓美云  叶学英 《妇幼护理》2022,2(22):5119-5121
目的 研究分析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流程对产后母婴的效果。方法 选择社区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分娩的 62 例产妇, 根据掷硬币分组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措施,观察组给予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流程。 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产妇不良事件、新生儿不良事件和母乳喂养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 观察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流 程能够将临床护理工作延续到院外,有效提升母乳喂养依从率,降低产妇不良事件和新生儿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路径对剖宫产产妇认知水平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7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健康知识评分、心理状态、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院时,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急性乳腺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剖宫产产妇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产妇健康知识认知水平,缓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对促进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3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入住家庭化温馨病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健康教育,对产妇进行围产期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及产后访视.对照组入住普通病房,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健康教育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能满足产妇及家属的要求,减少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母婴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及心理调节对产妇产后不良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访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产后访视及心理调节,连续干预6周。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健康知识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产妇的EPD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6周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健康知识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访视及心理调节的实施能有效改善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对产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母婴同室护理对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于2010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42例顺产产妇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方案;选取我院产科于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例顺产产妇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母婴同室护理。分别记录并比较2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病、乳腺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哭闹次数、上呼吸道感染、皮炎及腹泻发生状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病及乳腺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哭闹次数、上呼吸道感染、皮炎及腹泻发生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婴同室应用于妇产科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种产后访视方式对围生期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11月4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电话随访,实验组给予上门家庭式随访,比较两组访视后异常情况发生率、母乳喂养效果及产妇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访视后产妇及新生儿异常情况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评分及产妇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门家庭式随访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徐国梅 《妇幼护理》2024,4(9):2085-2087
目的 探讨产后访视护理对母婴健康的护理效果.方法 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本院初次分娩的产妇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访视组,每组各39例.常规组实施产后常规护理,访视组实施产后访视护理.比较两组的产妇并发症及生活质量和新生儿并发症.结果 访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常规组(P<0.05).访视组的生理功能与职能、躯体与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精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访视组的新生儿黄疸、脐部感染、皮肤湿疹及尿布皮炎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产褥期实施产后访视护理可有效降低母婴的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孕晚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妊娠结局、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终止妊娠时孕周大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阿普加评分及产妇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大出血、产后贫血、新生儿窒息、产后感染及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妊娠结局,减少母婴围产期并发症,提高产妇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护理对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1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计算机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0例,对照组不进行产后访视,试验组进行产后访视,观察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产妇对各种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产褥期乳房胀痛、便秘、贫血及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中臀红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进行产后访视护理,有助于提高产妇对自我康复和新生儿照顾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而减少产妇产褥期和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促进早期康复,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陈美  蔡玉琴  周国秀 《护理研究》2012,26(6):516-518
[目的]探讨产褥期社区访视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取120例2009年6月-2010年3月自然分娩的产褥期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社区访视宣传.用自制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对产褥期妇女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在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后对产褥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焦虑程度的改善、母婴疾病的未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健康认知水平、社会支持高的产褥期妇女,她们中的母婴疾病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健康认知水平、社会支持低的产褥期妇女.[结论]社区护士应从提高产褥期社区访视效果出发,改进健康教育的模式,提高产褥期妇女健康认知水平,提高产妇自我管理和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帮助产褥期妇女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以达到改善产褥期妇女生活质量的目的,促进母婴保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前置胎盘致大出血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前置胎盘致大出血产妇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母婴结局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胎盘早剥发生率、产后出血率、子宫切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新生儿窒息率、早产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新生儿存活率、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母婴的预后,更易为产妇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陈英丹 《妇幼护理》2023,3(5):1094-1096
目的 探析社区产后访视对母婴健康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社区在 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建档的 90 例产 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建档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5 例。依据建档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开展传统社区产后干预,研究组开展社区产后访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抑郁情绪、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情 况。结果 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抑郁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产妇 及新生儿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产后访视干预能够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改善抑郁情绪,减少产妇及 新生儿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