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02月至2020年09月疑诊HIE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MRI组和CT组,各30例。MRI组采用MRI检查,CT组采用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下HIE患儿诊断结果、HIE检出率及颅内出血检出率。结果:MRI组检出率为100.00%,明显高于CT组检出率83.33%;MRI组诊断符合率为86.67%,明显高于CT组56.67%(P0.05);CT组对HIE患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为43.33%,高于MRI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对HIE患儿脑室周围出血检出率为26.67%,显著高于CT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出血、基底节区出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检出与诊断及脑室周围出血检出率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但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两种影像诊断方法:磁共振影像与C T检查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5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所有患儿均进行磁共振影像与CT影像检查,对比两种影像诊断检出率与漏检率、出血检出情况。结果:磁共振影像检出率、漏检率分别为98.28%、1.72%,C T检查检出率、漏检率分别为86.21%、13.79%,组间比较磁共振影像检出率更高、漏检率更低(P<0.05);出血检出情况磁共振影像检出基底节出血、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情况均高于C T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情况低于C T检查(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分析中,采用磁共振影像检查的检出率更高,更有利于规避漏检情况,然而磁共振影像检查对于基底节出血、脑室内及脑室周围出血的敏感性更高高,而C T检查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敏感性更高,因此针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应采取磁共振影像与CT联合的方式,以促进影像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MRI与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3月~2019.3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研究对象选取的例数为90例,将其根据诊断的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采用CT诊断)和观察组(45例,采用MRI诊断),对比诊断的效果。结果:在确诊概率的对比上,观察组的确诊概率相对较高;在特异度和敏感度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数值相对较高;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当中,CT的确诊概率会相对较高(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的过程中,采用MRI的诊断方法确诊的概率相对较高,但是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诊断的过程中,CT的诊断效果则相对较好,因此需要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当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对象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者为例,探究MRI(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诊断应用效果,目的是为疾病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病例研究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接收的79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为对象,所有被选对象均易获得明确诊断,对其予以CT与MRI检查,分析比较检查结果。结果:对所有被选患儿予以MRI和CT检查,在诊断检查方面均能取得较好效果,但相比CT检查,经MRI检查后,其符合率和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检出率方面,MRI和CT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基底节区出血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过程中,MRI的检出率、符合率均较高,能够对基底节出血予以准确检出,在今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T诊断对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材料与方法:从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新生儿的出血类型及CT表现进行临床分析,并总结临床意义。结果:在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新生儿中,有8例属于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7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显示有脑积水现象患者6例,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21例。结论:采用CT对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检查,其结果具有显著性特征,诊断符合率可以达到90%,其对判断预后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其CT表现,进行CT分度,并与临床分度比较。结果:CT分度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结论:CT对HIE的诊断较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中采用1.5T磁共振影像和CT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本院在2017年—2019收治的结合临床检查确诊为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对所有新生儿均分别采用CT和1.5T磁共振影像进行临床诊断,观察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经研究得出,50例确诊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经1.5T磁共振影像以及CT诊断后的检出率比较明显,经1.5T磁共振影像诊断的检出例数为50例,总占比100.00%;经CT诊断后的检出例数为45例,总占比90.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较于CT诊断,1.5T磁共振影像诊断对于不同脑出血新生儿的鉴别诊断率较高,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分度和判定疗效的价值。方法:112例临床怀疑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全部行CT扫描,46例经治疗后复查;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未行CT检查的患儿9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根据CT表现将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重度9例(8%),中度52例(46%),轻度45例(40%),CT表现正常的有6例(5%),CT指导下治疗的患儿预后不良者约4%;对照组3个月后随访复查,预后不良者出现率较高,为9%。讨论:CT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明确诊断、判断病变范围和程度、指导临床分度和治疗、估计预后均有重要作用,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辅助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MR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北京京都儿童医院2020年2月—2021年4月纳入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0例,所有患儿分别实施CT与MRI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并对比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符合率,比较基底节区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情况,最后绘制RO...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MRI多参数定量指标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1年12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影像科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23例及同期非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23例的影像资料。以临床综合判断结果为依据,比较CT、MRI检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指标差异;分析多参数定量指标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效能。结果:MRI检查脑水肿程度(中度以上)、脑损伤脑区受损(> 2个)、脑出血数目(> 2个)、小静脉扩张占比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检查脑损伤最大层面总面积、脑出血最多层面总面积显著大于CT检查(P <0.01)。多参数定量指标MRI、CT诊断情况:MRI联合DWI扫描SWI多参数定量指标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方式特异度比对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采用MRI多参数定量指标的准确诊断和评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45例HIE患儿取得完整临床及CT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CT表现特点。结果:CT表现主要为白质区低密度病变,分为三度,常合并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结论:CT检查对新生儿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检查方法,是HIE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手段,对患儿正确及时诊断,分析病情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诊断方法。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收住我院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32例,住院期间均行1.5T超导磁共振检查,32例患者均行横轴位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序列扫描以及横轴位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扫描,比较分析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对脑深部及皮质异常扩张静脉的显示情况,并与常规序列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敏感加权成像序列检出出血灶83个,出血灶直径1-14mm。影像表现:出血灶呈斑块状、索条状或小圆点状低信号,其中硬膜下以及脑室内出血灶呈弯月状或条索状低信号。TIWI、T2WI及FLAIR分别检出出血灶数量为42个、31个和54个。在图像质量方面,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可清晰显示出血灶的边界、大小和范围。在脑深部及皮质异常扩张静脉显示中,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共检出57处,其中在轻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中检出率最低,而在重度患者中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可有效检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出血灶及脑内静脉扩张,效果优于常规磁共振扫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应用价值,可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对有围产期窒息史,且有临床症状的5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病例进行CT扫描,将其CT表现特征进行归纳,并作临床分度和CT分度。结果:所有病例均出现了低密度灶(18Hu),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CT分度与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性。结论:CT是HIE的最佳检查方法,及时检查对明确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对36例有围产期窒息史,且有临床症状的病例进行CT扫描,取得完整的临床及CT诊断资料后加以分析。结果: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度及CT分度,可见CT分度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病灶密度即CT值的改变与正常部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IE的CT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掌握新生儿的解剖结构特点,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1-2017.11确诊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152例64排CT影像表现。结果:早产儿42例,足月新生儿110例,其中轻度90例,中度46例,重度16例。按部位发生于侧脑室周围髓质区32例,灰白质交界区98例,发生于双侧大脑半球12例,合并出血10例。讨论:64排CT能够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明确诊断,分型,且检查快捷,可以使临床对患儿病情准确把握和诊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新生儿头颅超声专用探头在新生儿颅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新生儿头颅超声专用探头对686例怀疑存在颅内病变患儿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超声检查阳性356例,其中缺氧缺血脑病186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143例,脑室积水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实质出血、脑膜炎各2例,后经CT、MRI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及治疗明确诊断350例,超声检查假阳性6例,假阴性3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超声未能检出).结论:新生儿头颅超声专用探头对新生儿颅内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发病机制、发生部位进行分类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性88例,其中单纯性16例,合并其他颅内损伤72例。自发性44例,血管畸形所致11例,由动脉瘤所致8例,其他25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8例。CT表现为脑沟密度增高48例,纵裂池出血66例,脑池密度增高78例。结论:SAH部位不同可形成不同的CT表现,CT检查为该病的首选及必检,且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CT、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与鉴别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诊的9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患者均实施CT检查与MRI检查,跟访到临床诊断结果,回顾分析CT、MRI诊断资料。结果:MRI对急性颅脑损伤阳性检出率高于CT诊断(P<0.05),有统计学意义;CT对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高于MRI,MRI对脑深部挫伤、脑挫裂伤与中后颅窝损伤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对急性颅脑损伤诊断各有优势,实际诊断中可采取CT联合MRI诊断方法,便于提高诊断准确率,指导临床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低场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行低场MRI检查,并时其低场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害,其中广泛脑水肿5例,颅内出血10例,皮质下及脑室旁白质损害9例,丘脑、基底节区和脑干背侧异常信号7例。结论:低场MRI能准确的反映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脑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
陈红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4):5726-5727
总结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诊治体会。选取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11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中,56例轻度患儿经过7d的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50例中度患儿经过7d的治疗后,其中34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1例临床症状在治疗10d后完全消失,剩余5例治疗10天后,临床症状仍未消失,死亡1例;4例重度患儿中,10d内死亡2例,余2例10d后临床症状仍未消失。对出院后存活的107例患儿进行随访,其中脑实质出血2例,不能站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均痊愈。正确的早期诊断配合系统的治疗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抢救成功的关键,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