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6):958-959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DSA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DSA检查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8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手术确认59例。CT检查主动脉夹层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DSA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价值更为显著,其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均优于DSA检查,可为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且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头部64层螺旋CTA检查,对照DSA结果,评估64层螺旋CTA诊断动脉瘤的准确性。结果42例中DSA检查发现49个动脉瘤,64层螺旋CTA检查发现43个动脉瘤,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7.61%,特异性为88.88%,阳性预测值为91.61%,阴性预测值为88.88%,You-don指数为86.49%。结论64层螺旋CTA可获得与DSA相近的检查结果,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表明64层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极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三维重建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5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DSA)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术前行螺旋CT血管造影容积扫描,运用最大密度投影(M 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T)、表面遮掩法(SSD)三维重建进行诊断。结果 215例病例成像清晰,DSA或手术(病例均行DSA检查、207例行手术)证实,215例共238个动脉瘤,其中CT血管成像(CTA)及三维重建正确诊断230个动脉瘤,漏诊8个动脉瘤,误诊1个动脉瘤,手术发现DSA漏诊3例共3个动脉瘤。其中M IP、MPR正确显示230个、VRT显示221个、SSD显示219个。本组CTA敏感性为96.6%,阳性预测值99.6%。CTA检查与DSA检查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与三维重建技术能较准确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合理利用不同三维重建技术能提高脑动脉瘤诊断准确率,对临床术前评估及术后复查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对照标准,评价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判断主动脉弓以上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临床怀疑主动脉弓以上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21例,均行主动脉弓以上CTA检查,并在2周内行DSA检查,将CTA与DSA检出结果进行对比,观察CT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弓以上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21例362段血管CTA和DSA诊断符合数为353段(97.5%),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弓以上动脉狭窄的总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9.66%,阳性预测值为98.57%,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128层CTA作为一种无创或微创性检查,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用于主动脉弓以上动脉狭窄的术前诊断、术后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应用价值,及其与选择性冠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血管再狭窄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行冠状动脉CTA和DSA检查的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25例,并分析其影像学资料,评价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及于SCA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25例患者清晰显示45枚支架,多层螺旋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血管再狭窄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分别为95.30%、89.12%、96.21%、85.13%、97.03%、2.11%、10.06%,与SCA检查诊断冠状动脉支架血管再狭窄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17。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再狭窄准确率较高,并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可作为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筛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双源64排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1.5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评价。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年1月~2017年1月,研究对象选择就诊于我院的8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对患者实施CT检查、MRI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和比较CT、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析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以DSA诊断结果为参照,CT、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分析,CT、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结果均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结论:双源64排CT、1.5T MRI均可对主动脉夹层予以准确、灵敏检出,其诊断结果与DSA较接近,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诊断时可综合应用CT、MRI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40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3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40排螺旋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两种方法检测颅内动脉瘤的例数、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真阳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结果 40排螺旋CTA与DSA比较,检出颅内动脉瘤患者55例、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99%、准确性为99.35%、阳性预测值为98.18%、阴性预测值为100%、真阳性率为100%、假阳性率为1.01%、假阴性率为0%。其图像能够清楚地显示动脉瘤位置、瘤体的大小、载瘤动脉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等。结论40排螺旋CT可以作为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筛查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64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2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均先行CTA再行DSA,比较2种方法显示的下肢动脉狭窄分级情况,并以DSA为标准,计算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CTA与DSA结果符合率为91.20%。以DSA为标准,CTA检查共低估12段,高估26段。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50%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1%、96.15%、97.22%、96.49%及98.04%。结论 CTA在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且无创、方便、安全,可作为该病术前检查、评估以及随访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DSA。  相似文献   

9.
CT (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体层成像 CTA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血管成像 DICOM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 )医学数字成像和传输 MSCT (multislice spiral CT)多层螺旋CT DSA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在颅内破裂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患者的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资料,将CTA与DS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ETA与DSA均发现破裂性动脉瘤15个,其中明显萎陷的动脉瘤1个;与DSA对照,CTA对破裂动脉瘤的检出率为100%。结论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颅内破裂性动脉瘤的检出率高、安全、快速,可以作为颅内破裂性动脉瘤首选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疑似颅内动脉瘤136例其临床病历资料,皆完成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CTA、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特异度、敏感度、符合率以及对颅内动脉瘤体最大径、瘤颈最大径的检查差异比无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用于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可肯定,诊断敏感度、准确率较高,与DSA金标准相近,可作为DSA诊断辅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CTA)在急诊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 T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例手术确诊为TAD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2例患者经CTA检查,18例经超声多普勒检查,27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 DSA)检查,研究3种检查方法在TAD患者诊断中的正确诊断率及耗时。结果22例患者经CTA检查全部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正确诊断率为100%,DeBakey分型准确,平均耗时为25 min;27例患者经DSA检查全部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正确诊断率为100%,DeBakeyⅠ型误诊为Ⅱ型者1例,平均耗时38 min;经胸超声检查有11例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正确诊断率为61.1%,经食道超声检查有16例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正确诊断率为88.9%,两者结合可全部确诊18例患者为主动脉夹层,正确诊断率为100%,DeBakey分型准确,平均耗时24 min。结论CTA具有诊断正确率高、分型准确、耗时少等特点,是TAD急诊诊断方法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结果为对照标准,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53例,分别行CTA、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及差异性。结果与对照标准DSA比较,CTA的敏感度为84.9%,特异度为99.1%,准确度为98.7%。结论 CTA检查能清晰显示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简捷、无创,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评价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对颅内小动脉瘤检测的对照研究,评价64排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12月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73例,回顾性分析其64排CTA及3D DSA图像资料,以3D DSA为诊断标准,采用双盲法对比分析64排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3D DSA共检出47例,合计52个小动脉瘤。颅内小动脉瘤组(直径3~5 mm)32个,其中CTA检出32个,CT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颅内微小动脉瘤组(直径〈3 mm)20个,其中CTA检出19个,假阴性1例和假阳性4例。CTA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1.8%、86.0%和91.5%。64排CTA对颅内小及微小动脉瘤诊断与DSA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A的应用,提高了对颅内小动脉瘤的检出能力,CTA可作为颅内小动脉瘤筛选检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效果及在手术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129例颅内动脉瘤疑似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均行头颈部CTA诊断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比较头颈部CTA诊断和MRA诊断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手术应用价值。结果 以DSA诊断为“金标准”,129例颅内动脉瘤疑似患者经DSA诊断证实有80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头颈部CTA诊断准确度为92.24%,敏感度为95.06%,特异性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92.77%,阴性预测值为91.30%;MRA诊断准确度为88.37%,敏感度为91.46%,特异性为82.97%,阳性预测值为90.36%,阴性预测值为84.78%。头颈部CTA诊断和MRA诊断的病灶检出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A诊断检出<3 mm直径的瘤体数量多于MRA诊断(P<0.05)。头颈部CTA诊断Kappa值为0.850,MRA诊断的Kappa值为0.747,头颈部CTA诊断与DSA诊断一致性更高。结论 头颈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徐州市矿山医院收治的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常规行头颈部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头颈部CTA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结果,判断头颈部CTA的诊断效能;对比CTA和DSA检查血管狭窄性病变(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情况。结果:头颈部CTA检查中狭窄、硬化、斑块、动脉瘤及正常的诊断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8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DSA确诊75例,确诊率为93.75%。以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头颈部CTA检查确诊71例,检查准确度为95.00%(76/80),敏感度94.67%(71/75),特异度100.00%(5/5),阳性预测值100.00%(71/71),阴性预测值55.56%(5/9);头颈部CTA检查在血管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 3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病人行64层螺旋CTA,以选择性冠状动脉DSA造影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 120段冠状动脉在CTA图像上得到良好显示,达到分析要求。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85.3%、48.3%和95.6%。结论 64层螺旋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可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36例,均行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并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CTA、DSA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采用CTA检测颅内动脉瘤敏感度为93.94%(31/33),特异度为66.67%(2/3),准确度为91.67%(33/36);采用DSA检测颅内动脉瘤敏感度为96.97%(32/33),特异度为66.67%(2/3),准确度为94.44%(34/36);两种检测方法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度较高,能为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冠脉造影在心脏血管狭窄中的诊断情况.方法:统计2020年10月—2021年6月在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进行螺旋CT冠脉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30例患者,以DSA为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的1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与CT、MRCT、DSA等检查方法进行比较,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Standford A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