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比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探讨和评价两种手术路径的优劣,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该科收治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右腋下小切口组和胸骨正中切口组,对其手术结果及主要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引流量方面,胸骨正中切口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多于右腋下小切口组;胸骨正中切口组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大于右腋下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右腋下小切口矫治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有效,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创伤小,出血少,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的骨性连续性,防止手术后发生鸡胸,美观效果好于胸骨正中切口,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疏心内直视手术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383例.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299例,右腋下小切口48例,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36例.选择同期正中切口心脏停跳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小切口不停跳组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纵隔感染及胸骨畸形等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住院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适用于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具有切口隐蔽美观、术后渗血少、切口感染发生率低、无胸骨畸形、心肌保护效果好、显著缩短体外循环时间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CHD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CHD患儿。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胸骨正中切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6个月,观察对比胸骨畸形、脊柱畸形发生率及心功能(NYHA)分级。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引流量、体外循环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YHA分级均恢复至Ⅰ级,观察组畸形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3.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儿采用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及住院时长,降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中期随访心功能恢复较佳,畸形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右腋下直切口手术根治先天性心脏病的修复效果。方法:微创组21例患儿经右腋下直切口修补心脏间隔缺损。对照组20例为年龄、体重及缺损大小相仿的间隔缺损患儿,均经常规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在心脏停跳下进行修补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或家属对该切口的选择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微创组患者或家属(n=25)对该微创切口的选择度达100%,其切口长度、术后24h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而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右腋下直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可以达到创伤小、痛苦轻、切口隐蔽和增强患者自信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使用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研究组使用经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变化、并发症、呼吸道峰压(PIP)...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86例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阻断主动脉用时、建立体外循环用时、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用时、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后24 h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减小手术切口,降低术后24 h引流量。  相似文献   

7.
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有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传统多采用前胸正中切口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治疗.但该切口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开关切口费时,术后遗留胸骨畸形和皮肤瘢痕,易发生切口及胸骨感染.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安全性不断提高,减少创伤、手术切口的美观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而经右腋下小切口手术纠治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美观、隐蔽性好、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2003年以来,本院采用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32例,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改良Ross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40例行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经右侧腋下小切口(观察组)与经正中切口(对照组)各2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NTproBNP水平、改良Ross评分、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h,两组NT-proBNP水平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改良Ro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h,两组改良Ross评分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体外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辅助通气时间、术后24h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性高,对患者心功能损伤更小,可缩短其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与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停跳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优缺点 ,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月入院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随机分为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组(实验组 )与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停跳手术组 (对照组 ) ,对手术时间、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拔管时间、术后 2 4h引流量、血红蛋白尿情况、切口愈合情况等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住院日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其他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能简化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日 ,减少心肌损伤 ,减少花费 ,且切口隐蔽 ,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0.
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心脏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对照组进行正中切口手术。结果无早期死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膈神经麻痹、二次开胸、切口感染及严重肺部并发症。两组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胸时间、ICU停留时间、胸腔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需要熟练的心外手术操作技巧,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1例经右腋下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传统的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全麻后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室缺修补手术。2004年8月我科成功地为1例患儿右腋下小切口行室间隔修补术。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二尖瓣病变或房间隔缺损患者43例,将其分成小切口组21例和正中切口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度、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建立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ICU监护时间及转流时间。结果小切口组建立体外循环时间、转流时间及阻断时间均与正中切口组无显著差异,而切口长度、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曲马多使用次数均较正中切口组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小切口组出现右肺局限性肺不张2例。因主动脉根部插管部位出血延长切口止血1例,起搏导线失效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结论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微创心脏手术安全有效,美容效果好,但需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88例小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观察,探讨微创个体化小切口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方法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01—2015-07个体化小切口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88例(A组)。根据体质量抽取同期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传统正中开胸心脏病手术患者18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指标、治疗效果和住院费用等。结果A组在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等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胸腔引流血量(83.29±15.33)m L、术后输血量(98.92±19.85)m L、术后住院时间(5.85±1.47)d、住院费用(3.52±1.68)万元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微创个体化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的手术方式,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68例低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资料,观察分析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转中尿量、平均滤液、呼吸机辅助时间、胸腔引流量和死亡病例等情况.结果 全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8年完成的右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先心脏病手术347例,选择同期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先心病手术100例为对照组。结果:小切口不停跳组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引流量、输血量、胸骨感染及畸形等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具有切口隐蔽美观、无胸骨畸形、心肌保护效果好、体外循环时间较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随机比较胸腔镜下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腔镜组101例,采取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胸胸壁打3个小孔后施行完全胸腔镜下手术;传统组104例,采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平仰卧位,胸骨正中切口,纵劈胸骨手术。比较两组的静止呼吸顺应性(Cs)和动态肺顺应性(Cd)以及两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胸腔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但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Cs和C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全胸腔镜下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美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并分析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患儿术后恢复快、切口小、住院时间短、疗效好。结论:腋下小切口可用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安全,美观,创伤小,恢复快,治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中小切口全胸骨劈开术应用于多数心脏手术策略和实施技巧。方法:总结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02例全胸骨劈开正中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经验,与常规正中切口手术和右侧开胸微创手术的二尖瓣修复手术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和ICU停留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正中小切口手术将胸骨全切开,但将常规的20 cm切口长度缩小到6~8 cm,胸骨只撑开6 cm,可进行多数心脏手术,取得良好效果,适应证广,且具备微创手术切口小、美观的优点,对胸廓影响小,又具备正中开胸的心脏显露清楚,手术迅速确切,心脏中心插管,手术安全性高,不增加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和ICU停留时间,不需要单肺通气等诸多优势。结论:正中小切口这种微创手术方式,适应证广泛,操作较方便,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67例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临床经验。方法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9例。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二尖瓣置换26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1例,右腋下小切口二尖瓣置换25例。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与同期180例正中开胸瓣膜置换术相比,心脏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无显著差异,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疗效好、安全、可靠。经胸骨上段小切口适合于主动脉瓣置换:右侧腋下、前外侧小切口适合于二尖瓣置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纠治的护理配合。方法全组均经胸骨正中切口,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深低温微流量(DHLF)方法,同时纠治主动脉缩窄和并发的心内畸形。结果体外循环转流时间46~24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4—169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加~62min;术后15例上下肢无压力阶差,下肢血压低于上肢2例,下肢血压高于上肢2例;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5.26%。结论正中切口一期纠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和并发心内畸形,可同时纠治发育不良的主动脉弓,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术后心肺功能恢复。术中建立上下肢测压,维持循环稳定;精确监测鼻咽温、肛温,使用温控垫同步复温等深低温护理是促使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