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随机选取70例(72眼)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糖尿病组)和68例(73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中央区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密度以及变异系数。结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逐渐下降,降变异系数逐渐增加。糖尿病组术前内皮细胞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六角形细胞密度和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较时发现三项指标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糖尿病组患者的三项指标变化更为明显。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较单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内皮细胞状况差,在超声乳化术后更容易受损出现角膜水肿。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562-563
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白内障病例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100例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照组100例采用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比较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结果术前1d,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7d,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较组内术前1d,均明显下降,且对照组下降趋势更明显,差异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效果确切,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较轻,相较于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更具临床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的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方法:本研究包括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患者78例(116眼),非糖尿病患者69例(116眼),所有患者术前采用OrbscanⅡ和Tomey Al-3000型A超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Topcon Sp2000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计进行角膜中央部位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1d所有患者测量角膜中央厚度,87眼角膜透明进行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进行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和角膜中央内皮细胞的计数。结果:OrbscanⅡ和A超法测量都表明两组患者的术前角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非糖尿病组的角膜厚度已经和术前相近,和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厚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和术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非糖尿病组和术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术前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d角膜透明的糖尿病组(34眼)和非糖尿病组(54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之间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眼在白内障手术后表现出更重的内皮细胞损害及术后角膜水肿的恢复延迟,术后第1天的角膜厚度的测量可以作为对术后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的评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8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摸球法将其分成参照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和研究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各39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视力0.5~1.0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研究组的眼压、散光度均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均低于术前(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视力、眼压及散光度,促使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不同核硬度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147例患者147眼白内障手术患者按术前晶状体核级别水平分为两组:A组轻度核,74例74眼;B组重度核,73例73眼。采用角膜内皮镜检测术前、术后1周的光学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改变情况;术前、术后统计视力及眼前段表现;术中统计超声平均能量与作用时间。结果术前各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等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手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值与手术后平均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Ⅱ级核、Ⅲ级核、Ⅳ级核及Ⅴ级核内术前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及角膜内皮细胞皱褶,仅在Ⅳ级及Ⅴ级核中发现,伴有内皮细胞数量低于1130,且所需超声乳化时间能量及时间明显超过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核伴低角膜内皮细胞数易导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300例白内障患者(385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50例,190眼,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研究组(150例,195眼,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的前房稳定情况、角膜水肿发生情况、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手术性散光度、房水内炎性介质水平及泪膜功能。结果 两组的角膜褶皱、前房塌陷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研究组的角膜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的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研究组的手术性散光度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研究组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Ⅳ级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6月收治的Ⅳ级核白内障病人72例(72眼),随机分为两组,Ⅰ组38例(38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Ⅱ组34例(34眼)行改良小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均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后1 d、1周、1月对两组术眼非校正远视力(UCDVA)、角膜散光度数、角膜内皮细胞数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1 d两组UCDVA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术后1周、1月两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时两组角膜散光度数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时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同术前比较,Ⅰ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有统计学意义(t=4.73,P〈0.05),两组间比较差别亦有显著性(t=2.95,P〈0.05)。两组术后均无角膜内皮失代偿症状出现。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Ⅳ级核白内障,术后可获得良好UCDVA,同改良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比较,病人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较少,该方法 对于Ⅳ级核白内障仍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切口及巩膜隧道切口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采用超声乳化治疗、植入单焦点非Toric人工晶状体的白内障患者120例(14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透明角膜切口62例76只眼设为对照组,巩膜隧道切口58例70只眼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天、1周、3个月角膜散光、中央角膜、切口周边角膜厚度及裸眼视力。结果术后3天,两组患者均出现散光度数和中央角膜厚度增加,但观察组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观察组切口周边的角膜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和角膜厚度基本稳定,观察组的角膜散光度数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隧道手术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患者,产生的术后角膜散光度数较低,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治疗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例120眼,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60眼。对照组采用主切口为3.2 mm的传统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观察组采用主切口为2.2 mm的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散光、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减少值和丢失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角膜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 d、1周、3个月,观察组角膜散光度数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早期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对角膜形态有较小影响,手术源性散光小,术后患者愈合时间短,恢复快,但手术操作难度大,2.2 mm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辅助治疗对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单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治疗,观察组施行双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治疗。比较两组角膜内皮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内皮细胞密度大于对照组,内皮细胞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辅助治疗能减少对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功能损伤,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郭昕  陈鹏 《临床医学》2011,31(9):30-31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不同手术方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方法将58例(58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B组采用颞侧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分别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A组(2004±152)个/mm2,B组(1825±191)个/mm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损害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采用巩膜隧道切口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眼科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均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对照组作透明角膜切口,观察组作巩膜隧道切口。比较两组视力恢复情况、散光情况、角膜内皮细胞、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结果:术前两组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散光度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相关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六角形细胞比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和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CECs)损伤程度与核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愿接受超声乳化术治疗的113例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Emery-Little白内障核硬度分级为Ⅱ~Ⅳ级。依据核分级不同,将纳入患者分成低核分级组(Ⅱ级)与高核分级组(Ⅲ~Ⅳ级),分别为45例和68例。术后均定期复诊随访8周,观察2组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 VA)恢复效果,并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和六角形细胞比例(percentageofhexagonal,6A)情况。结果:低核分级组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13.33%)低于高核分级组(25.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8周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低核分级组术后8周的BCVA明显高于高核分级组(P0.05);2组术后8周角膜ECD和6A均较术前显著减少,角膜CV明显增高(均P0.05),术后8周低核分级组角膜ECD和6A高于高核分级组,角膜CV低于高核分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有效术式,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效果、CECs损伤程度与核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细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语诗  邓应平  王琳  熊洁 《华西医学》2006,21(4):679-68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细胞形态方面的变化。方法:对111例(111眼)2型糖尿病患者眼及109例(109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糖尿病患组较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与同年龄段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异常,考虑地域、种族、测量方法等因素影响,建议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目前糖尿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冷超乳摘除时角膜切口、散光和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的影响.方法 对连续小梁切除术后Ⅳ级硬核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冷超乳摘除,对照组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普通超声乳化技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角膜切口水肿、手术源性散光、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改变.结果 两组术后视力恢复和手术源性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切口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对照组高于试验组,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试验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冷超乳摘除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对角膜损伤较小,手术安全性较高,是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手术摘除较为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囊膜上超声乳化与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72例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研究组采用囊膜上超声乳化术治疗,术后1~4个月进行随访。统计对比两组裸眼视力(UCVA)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术前及术后4个月两组角膜内细胞密度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UCVA0.3(27.78%)、0.3~0.5(52.78%)、0.5(19.44%)与对照组(33.33%、47.23%、19.4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角膜内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时两组角膜内细胞密度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囊膜上超声乳化与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疗效相当,且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的损伤较接近,但囊膜上超声乳化术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糖尿病硬核性白内障的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眼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硬核性白内障患者59例(69只眼),分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组(小切口组)30例36只眼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组(phaco组)29例33只眼。记录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不同时间点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区中心凹厚度(CMT)的变化,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无论小切口组还是phaco组,术后1天、1周、1月、3月BCVA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小切口组术后1天、1周的BCVA较phaco组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月及3月两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小切口组还是phaco组,术后1月和3月CMT和术后1周(相当于治疗前)比较,均不同程度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小切口组术后1月CMT较phaco组增厚,但两组术后1月及3月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phaco组患者角膜水肿的发生比率高于小切口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角膜水肿均明显消退。结论治疗糖尿病硬核性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都可取得良好术后效果;影响早期视力的原因主要为术后角膜水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治疗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例120眼,排除可能会影响视力的各类眼部疾病的患者,并要求观察对象无明显全身疾病。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60眼。对照组采用主切口为3.2mm的传统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手术,观察组采用主切口为2.2mm的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角膜散光,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减少值和丢失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检测中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差异具有优于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角膜散光度数要小于对照组角膜散光度数。观察组术后早期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结论 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对角膜形态有较小影响,手术源性散光小,术后患者愈合时间短,恢复快,但手术操作难度大,2.2mm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小龙  孙春燕 《大医生》2023,(15):70-73
目的 探讨不同核硬度分级白内障伴高度近视患者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宜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白内障伴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核分级分为Ⅱ级核组(14例,23眼)、Ⅲ级核组(22例,37眼)及Ⅳ级核组(14例,22眼),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角膜六角形细胞比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组患者视力高于术前,Ⅱ级核组患者视力高于Ⅲ级核组、Ⅳ级核组,Ⅲ级核组患者视力高于Ⅳ级核组(P<0.05)。术后,3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个数和六角形细胞比例低于术前,Ⅳ级核组、Ⅲ级核组低于Ⅱ级核组,Ⅳ级核组低于Ⅲ级核组(P<0.05)。术后,3组患者角膜变异系数(CV)、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AVG)高于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低于术前,且Ⅱ级核组CV、AVG水平高于Ⅲ级核组、Ⅳ级核组,Ⅲ级核组CV、AVG水平高于Ⅳ级核组,Ⅱ级核组CD水平低于Ⅲ级核组、Ⅳ级核组,Ⅲ级核组CD水平低于Ⅳ级核组(P<0.05)。Ⅱ级核组患者角膜水肿发生率低于Ⅲ级核组、Ⅳ级核组,Ⅲ级核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经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散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白内障患者72例84眼,依据手术切口分为常规组与引导组。常规组36例42眼,经常规90°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引导组36例42眼,依据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于最陡子午线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视力、角膜散光度。结果两组患者均未见眼内感染、人工晶状体移位、切口渗漏等并发症,且角膜水肿、后囊膜皱褶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引导组视力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均较术前缓解,且引导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小于常规组(P0.05)。结论依据角膜地形图选择合适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能有效矫正角膜散光,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