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立莎 《检验医学》2009,24(2):109-11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过程中不同阶段患者的血气及电解质变化规律,以便临床及时纠正。方法采用美国L-1400型血气分析仪对行肝移植术患者术中不同主要阶段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剩余碱(BE)、氧分压(PO2)及钾(K^+)、钠(Na^+)、钙(Ca^2+)浓度进行检测。结果pH值于无肝期30 min开始下降,至术终基本恢复正常;PCO2于下腔静脉开放后5 min平均升高3-6 mmHg;BE于无肝期下降,开放后个体间差值明显加大,约为-11-8;血K^+开放后5 min波动在2.4-6.2 mmol/L;血Ca^2+于麻醉后至开放后30 min均下降,但术终有所恢复。结论肝移植手术患者开放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后内环境明显紊乱,出现明显高CO2血症,而血Na^+、血Ca^2+、pH和BE均显著降低。血K+和酸碱平衡的变化个体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过程中不同阶段患者的血气及电解质变化规律,以便临床及时纠正。方法采用美国L-1400型血气分析仪对行肝移植术患者术中不同主要阶段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剩余碱(BE)、氧分压(PO2)及钾(K+)、钠(Na+)、钙(Ca2+)浓度进行检测。结果pH值于无肝期30 min开始下降,至术终基本恢复正常;PCO2于下腔静脉开放后5 min平均升高3~6 mmHg;BE于无肝期下降,开放后个体间差值明显加大,约为-11~8;血K+开放后5 min波动在2.4~6.2 mmol/L;血Ca2+于麻醉后至开放后30 min均下降,但术终有所恢复。结论肝移植手术患者开放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后内环境明显紊乱,出现明显高CO2血症,而血Na+、血Ca2+、pH和BE均显著降低。血K+和酸碱平衡的变化个体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对我院2000年至今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和电解质浓度变化7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30~60岁.体重55~100kg。本组中肝癌3例,慢性肝炎后肝硬化3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其中术前并存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腹水、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4例.慢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1例.术前有消化道出血者2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抑肽酶在重症肝炎病人肝移植围术期应用对血液和液体需求的影响。方法:终末期重症肝炎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抑肽酶组,抑肽酶用量为4×106U/h,微泵持续输入;对照组,为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病人肝移植围术期血液丢失量、输血和输液总量。结果:抑肽酶组手术各期出血量和总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围术期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液体输入量,抑肽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重症肝炎肝移植围术期应用抑肽酶,可显著减少肝移植围术失血,减少血液和液体的输注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肝脏晚期病变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和手术创伤对机体的干扰 ,使机体围术期常出现严重的循环、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本文着重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不同时期患者血浆电解质及酸碱的变化及处理 ,以指导临床工作。1 对象和方法本组原位肝移植 2 3例 ,均系 2 0 0 1- 0 7~ 2 0 0 2 - 0 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的晚期肝病患者。其中男 18例 ,女 5例 ,年龄 31~ 6 8岁 ,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 2mg/ kg,芬太尼 3~ 5μg/ kg,维库溴胺 0 .1mg/ kg,维持为异氟醚或地氟醚吸入 ,芬太尼与维库溴胺间断静注。转流方法 :无肝期采用体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术中输注贺斯和万汶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361例ASAⅡ~Ⅳ级晚期肝病患者分成非重症肝炎组(Ⅰ组)和重症肝炎组(Ⅱ组),同时根据患者输注不同胶体液分为贺斯亚组(Ⅰh组,Ⅱh组)和万汶亚组(Ⅰv组,Ⅱv组)。分别纪录各组患者术前,术毕,术后3、7和14d血浆白蛋白、血糖、肌酐、尿量和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患者术中心跳骤停、术后14d内感染、肺水肿等并发症和血液透析、死亡等情况的病例数。结果:Ⅱ组术中心跳骤停、术后感染、肺水肿和14d内病死率均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组肌酐、尿量、PT水平与Ⅰ组比较均分别在不同时段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Ⅱh组从术毕以后血糖指标显著高于Ⅰh组(P<0.01或P<0.05)。Ⅰ组中,Ⅰh组肌酐水平、PT从术毕至术后3d均显著高于Ⅰv组(P<0.01);从术毕至术后7d,Ⅰh组尿量显著低于Ⅰv组(P<0.01)。Ⅱ组中,Ⅱh组肌酐水平从术毕至术后3d显著高于Ⅱv组(P<0.01);Ⅱh组PT水平术毕时高于Ⅱv组(P<0.01);Ⅱh组血糖从术毕至术后7d,显著高于Ⅱv组(P<0.01)。结论:在白蛋白和血浆等的联合配伍下,贺斯和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影响原位肝移植术中补液的因素。方法 96例肝移植患者根据其术前肝功能不同分为晚期肝硬化组(ChildC级。50例)和非晚期肝硬化组(ChildA级或B级,46例);非晚期肝硬化组根据术中出血量又分为A亚组(出血〈2000m1)和B亚组(出血≥2000m1)。监测手术前后血浆白蛋白与凝血功能变化,记录术中出血及输入血液制品情况。结果 晚期肝硬化组术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长于非晚期肝硬化组(P均〈O.05);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非晚期肝硬化组(P均〈0.05)。术毕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非晚期肝硬化组中A亚组术中输入各种血液制品量显著低于晚期肝硬化组(P均〈0.05);B亚组术中输入各种血液制品量与晚期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O.05)。结论 肝移植术中,肝硬化晚期或出血量大的患者需要补充更多的血液制品。  相似文献   

8.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围术期血酸碱和电解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围术期血酸碱、电解质变化及处理。方法:39例病人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血气、生化、凝血功能、血糖、体温和尿量等。麻醉后、无肝期控制血K 在3.5~4.0mmol/L,无肝前期控制输液量,无肝期严格控制输入总量,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30min,无肝期前15min,无肝期15、30min,新肝期5、15、30min及术毕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生化和凝血功能等。结果:麻醉后30min、无肝期前15minpH、BE值和HCO3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但无肝期随门、腔静脉血流阻断时间延长,pH、BE值和HCO3下降,至新肝期5min达高峰。-血K 麻醉后30min、无肝期均较麻醉前低,新肝期血流开放后有一过性升高,但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肝移植无肝期,尤其在无肝后期维持血K 在可耐受的较低水平,对减轻新肝期门、腔静脉开放后血K 过高,预防肝再灌注综合征发生,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肝移植技术已被大家熟知且认可.但术后众多并发症是导致肝移植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因素,尤以肺部并发症为甚[1].有研究表明,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早期的发生率达64.0%~86,7%[2].重症肝炎肝移植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也是肺损伤,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3].必须注重对肝移植术后肺损伤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现就慢性重症肝炎肝移植术后肺损伤的危险因素、诊断标准及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终末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术中血糖、乳酸的变化,了解乳酸变化和血糖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终末期肝病拟行肝移植病人24例,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于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25min,下腔静脉开放后(新肝期)5、30、60min,手术结束时采集动脉血测定血糖、乳酸。结果:肝移植病人术中血糖变化显著(P<0.01),无肝前期(门静脉阻断前)血糖即显著增高(P<0.01),进入新肝期(下腔静脉开放)血糖进一步升高达术前的2倍(P<0.01),并维持到术毕。病人术中乳酸变化显著(P<0.01),无肝前期乳酸即显著上升,随无肝期延长,乳酸持续显著上升达术前的2倍左右,新肝期,乳酸又进一步升高达术前的3倍左右,新肝30min后乳酸仍有进一步升高趋势,但病人个体间表现出较大差异,有部分病人到术毕时乳酸浓度已显著下降。乳酸和血糖的决定系数(r2)=0.564,回归系数(b)=0.393,回归系数95%置信区间0.340~0.446,P<0.05。结论:肝移植围术期病人血糖、乳酸变化显著,高血糖是造成病人乳酸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目前常用人工肝治疗方法: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t system)联合肝移植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经验。方法 对7例慢性肝脏功能衰竭患者分别应用上述三种人工肝方法治疗15人次,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等指标,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接受原位肝移植治疗。结果 人工肝治疗后多数患者的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7例均顺利进行原位肝脏移植,其中6例成活。结论 人工肝可明显改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术前状况,为肝移植赢得时间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应用两种不同晶体液输入对动脉血乳酸及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 观察60例肝癌或其他终末期肝病病人,根据输入晶体液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林格氏液组病人术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生理盐水组病人输入生理盐水.术中胶体液及血制品的输入根据病人术中的血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进行补充.分别于手术前、门静脉阻断时、无肝期30 min、门静脉开放时和下腔静脉开放30min、手术结束时,采动脉血测pH值、碱剩余(BE)和乳酸(LA).结果 两组晶体、胶体液及血制品输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pH值无肝期前均下降并持续至术毕(P<0.05),BE在无肝期30min明显下降(P<0.05).LA浓度自无肝期前开始升高并持续至术毕,新肝开放后尤为明显,约相当于手术前3倍水平(P<0.01).各时点两组液体间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位肝移植病人术中输入LA对动脉血乳酸浓度的升高趋势及酸碱平衡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期间机体胃肠黏膜循环的变化。方法:30例原位肝移植病人,分别于术前、无肝前期30min、无肝期5min、无肝期30min、新肝期5min、新肝期30min、新肝期60min、术毕测定MAP、PCWP、CI、HR、CVP、pHi、Pg-PaCO2、pHa等指标。结果:与术前相比,在无肝期和新肝期5、30min时,MAP、pHi、pHa均下降(P<0.05),而Pg-PaCO2、HR则增高(P<0.05);CVP、PCWP、CI在无肝期下降(P<0.05),在新肝期5、30min则升高(P<0.05)。所有指标在新肝期60min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肝移植期间出现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胃肠道灌注明显不足,缺血缺氧以无肝期和新肝期最为严重,随着门静脉的开放和新肝功能的恢复,胃肠道黏膜灌注及缺血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多种因素与肝静脉血流频谱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 43例肝移植术后肝静脉频谱变化声像图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肝淤血、肝肿胀、急慢性排异反应、不同手术方式、门静脉高压、腹腔压力增高、术后血栓、疤痕及HBV和癌结节复发等均可造成肝静脉回流受阻和频谱形态的改变。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移植肝的确定和并发症的检出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Several centres that perform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have experience of patients who have not regained consciousness despite adequate graft function. In some of these, decerebration because of elevation in intracranial pressure was thought to have occurred intraoperatively or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 In the present study six patients with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who were transplanted had extradural monitors inserted before operation. Intracranial pressure had been controlled prior to transplantation and rose during the pre-clamp phase of the operation. Levels fell during the anhepatic phase but rose again during the reperfusion phase (p = 0.033). Overall, from the induction of anaesthesia to the reperfusion phas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ean intracranial pressure (p less than 0.01). The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fell after induction of anaesthesia from a median 54 mmHg (range 46-62) to a median 35 mmHg (range 19-49, p less than 0.001) in the pre-clamp phase and remained low throughout the operation. During the first 10 hour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ree patients had further episodes of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requiring treatment and it is important that monitoring should be continued through this period.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抑肽酶对接受原位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术中连续心排量(CCO)、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PVR)等参数的影响,探讨抑肽酶在肝移植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保护作用。方法64例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抑肽酶组(A组n=32)和对照组(C组n=32)。分别记录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和手术结束时(再灌注后2h)的MABP、CCO、SVR、PVR、MPAP、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两组患者术中血液制品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观察抑肽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①抑肽酶组术中血液制品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②抑肽酶能明显减轻术中MABP、CCO、SVR、PVR、MPAP、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波动范围,从而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结论肝移植患者术中预防性使用抑肽酶可以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血液制品的使用量,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次数,更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后接受了系列多普勒超声检查的42例肝移植患者,依肝右动脉阻力指数(RI)不同分为低阻力型(RI<0.5)、阻力正常型(0.5≤RI<0.8)、高阻力型(RI≥0.8)。分析术后肝右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RI的变化及其与患者术后2月内病情转归的关系。结果 肝移植术后第1~3d肝右动脉RI测值中,64.3%为阻力正常型,26.2%为高阻力型,9.5%为低阻力型。肝右动脉PSV术后早期测值偏低,之后逐渐上升。RI值于术后早期测值偏高,之后逐渐减低。肝移植术后2月内死亡或危重的患者共9例,其中6例(66.7%)术后第1~3d肝右动脉PSV%30cm/s和(或)RI<0.5。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RI增高是一种常见的表现,与临床表现无关;术后早期肝右动脉PSV<30cm/s和(或)RI〈0.5会导致术后早期高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