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远洋船员上消化道疾病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中远洋船员消化道疾病发病情况,为中远洋船员身体保健提供依据。方法统计秦皇岛市海港医院及港口医院1998-06/2008-06月10年间中远洋船员胃镜检查者969例结果(船员组),与同期在港口陆地人员胃镜检查者644例(陆地组)、1983-02/1993-02月中远洋船员胃镜检查者1047例(船员对照组)对照分析。结果船员组近10年与前10年组比较,所列16种疾病中,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复合溃疡、胃粘膜脱垂,4种疾病发病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除复合溃疡发病率低于前10年组外,其它3种均高于前10年组;船员组与陆地组比较,所列16种疾病中,有6种发病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船员组食管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粘膜脱垂发病率均显著高于陆地组,复合溃疡低于陆地组。结论本港口中远洋船员近10年的消化道疾病与1998年前的10年比较,总体变化不明显,个别疾病有上升趋势,需加强该群体的健康保健与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了解远洋船员航海期的膳食结构,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以提高远洋船员的营养水平。②方法采用称量法,对5艘远洋货轮共153名船员进行不同航海期的膳食调查。③结果船员摄入的蛋白质、热量、粗纤维、铁、硫胺素、尼克酸均达到或略超过国家推荐供给量;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B2,钙显示不同程度不足;脂肪摄入量偏高,维生素C呈阶段性缺乏。随出海时间延长,维生素A,B2和C不足程度逐渐加重。④结论远洋船员航海期的膳食结构不够合理,本文对如何改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远洋船员航海期的膳食结构,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以提高远洋船员的营养水平。方法 采用称量法,对53艘远洋货轮共153名船员进行不同航海期的膳食调查。结果 船员摄入的蛋白质,热量,粗纤维,铁,硫胺素,尼克酸均达到或略超过国家推荐供给量;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B2,钙显示不同程度不足,脂肪摄入量偏高,维生素C呈阶段性缺乏,随出海时间延长,维生素A,B2和C不足程度逐渐加重,结论远洋船员航海  相似文献   

4.
对本公司两艘远洋货轮共57名船员航海作业时能量消耗与热量摄入研究结果表明:船员每天热能消耗量平均为1314.1KJ,热能摄入量为13789.1KJ。用间接测热法测定了32个单项活动热能消耗率,数值最高的是冲洗甲板和检修分油机,分别为24.4和18.1KJ/m~2/min。建议我国远洋船员热能供给量为13440KJ/日。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近年来我国高脂血症患病率逐年升高,人们已经开始关注饮食和生活方式对血脂的影响,但对船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心理状态对血脂的影响尚无研究,2002年10月开始,我们选择两组远洋船员和陆上人员无合并症的高血脂症者,同时进行口服降脂药治疗,并进行比较,以验证心理因素对降脂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远洋船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远洋船员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了解生活事件以及家庭社会因素对远洋船员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RS)、简易生活事件量表以及测试者基本情况问卷等工具,对826名远洋船员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社会支持总分高、低分组的远洋船员SCL90总分分别为(142.0±45.55)分、(186.4±61.43)分,差异有显著性;(2)负性生活事件高、低分组的远洋船员SCL90总分分别为(188.8±61.77)分、(166.6±58.79)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远洋船员可以得到的社会支持影响到其心理健康,负性生活事件也影响到远洋船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3000例离退休人员的健康状况,分析不同年龄段人员患病特点、变化规律及同年龄段男女患病差异,指导采取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方法:对3000例离退休人员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低龄组(55~69岁)和高龄组(70~85岁)进行对比,对同年龄段男女几种常见疾病患病率作比较。结果:高龄组冠心病、白内障、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低龄组(P〈0.05),高脂血症、脂肪肝患病率低于低龄组(P〈0.05)。两组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血压、糖尿病、血尿酸、脂肪肝的发病率均高于同年龄段女性(P〈0.05),而女性甲状腺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男性(P〈0.05)。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离退休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高龄组要重点防治各种退行性病变,低龄组则应重视不良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男性较女性则更应注意培养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多种疾病的患病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远洋船员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了解生活事件以及家庭社会因素对远洋船员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RS)、简易生活事件量表以及测试者基本情况问卷等工具,对826名远洋船员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社会支持总分高、低分组的远洋船员SCL-90总分分别为(142.0±45.55)分、(186.4±61.43)分,差异有显著性;(2)负性生活事件高、低分组的远洋船员SCL-90总分分别为(188.8±61.77)分、(166.6±58.79)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远洋船员可以得到的社会支持影响到其心理健康,负性生活事件也影响到远洋船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驱梅治疗的方法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妊娠期合并梅毒孕妇,依据确诊梅毒及首次注射首剂青霉素治疗时间分为3组,其中在妊娠早期(孕周≤12周)24例为早孕组,妊娠中期(12周<孕周<29周)31例为中孕组,妊娠晚期(孕周≥29周)34例为晚孕组,给予规范苄星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观察围产儿预后。结果:早孕组及中孕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8.33%、19.35%,明显低于晚孕组(5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9例孕妇根据初次检测RPR滴度不同分组,其中滴度≤1∶4者53例,滴度≥1∶8者36例,滴度≤1∶4者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为7.55%,明显低于滴度≥1∶8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27.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梅毒患病率分别为3.22%、22.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组孕妇分娩新生儿RPR阳性率为20.83%,先天性梅毒患病率为0,中孕组分别为19.35%、3.23%,晚孕组分别为70.59%、26.47%,早孕组及中孕组RPR阳性率、先天性梅毒患病率明显低于晚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孕妇采取驱梅治疗时机与围产儿的预后及先天性梅毒患病率密切相关,早期正规进行驱梅治疗能明显改善围产儿预后,降低先天性梅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正>远洋船上由于配备的药品种类有限,如能做到一药多用,既可以消除船员的病痛,又保障了船舶的正常航行,还节约了外汇。近年作者在远洋船上应用云南白药治疗多种病症,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船员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较常见,但在远洋船上止血药物品种少,云南白药为常备药物。对2例上消化道出血的船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云南白药,用药后第三天肉眼黑便消失,当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河源市2003年性病的流行情况,为开展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源市性病报表资料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河源市2003年共上报性病病例1238例,较2002年下降24.92%,年报告总发病率为39,93/10万。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发病数仍最高,尖锐湿疣、淋病仍居STD第二、第三位。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以20—39岁性活跃人群居多;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结论2003年河源市性病发病人数下降,表明河源市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在人群中开展宣传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取得的效果明显。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在全社会开展性病的防治宣传教育,加强综合监测,才能更有效控制性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海南省梅毒流行状况及五类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梅毒防治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海南省2008—2017年梅毒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统一的梅毒预防知识调查问卷,通过一对一面谈的方式调查海南省的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流动人口、暗娼和MSM,分析比较五类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 2008—2017年海南省共报告梅毒病例33 759例。2008年以来,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2.52%。梅毒报告病例中农民占主体,11 132例,占32.97%,但农村居民梅毒知晓率最低,为55.07%;五类人群梅毒预防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2.16%,其中MSM知晓率最高,为69.53%,城市居民、暗娼、流动人口分别为69.04%,63.97%,58.97%。五类人群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人获取梅毒预防知识的途径是宣传活动和电视,但在男男性接触人群中,获得梅毒预防知识的途径以网络和朋友或同伴为主。结论 海南省梅毒报告发病率近年出现快速上升趋势,而五类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对不同对象采用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方式,逐步提高人群梅毒知晓率,降低梅毒的发生率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
张华君  周建刚  丁超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1):1398-1400
目的 了解宜兴市2005-2011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梅毒疫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4-2011年,宜兴市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34.42%;病例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8.70%;梅毒分期中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占71.97%,其中隐性梅毒增长速度最快;男女性别比为1.18∶1;发病年龄集中在20~岁、30~岁、40~岁年龄组,其中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30~岁和40~岁组,女性发病集中在20~岁组和30~岁组;职业以农民和工人发病最多.结论 宜兴市梅毒发病率正呈快速增长趋势.应加强健康教育和高危、重点人群的监测,规范梅毒诊治,以有效遏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天津市2006~2008年梅毒流行趋势,对今后的预防控制提出建议。方法对天津市梅毒疫情数据和人群血清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梅毒报告病例由2006年的1694例增长到2008年的3221例,年均增长37.89%。报告病例中以一期、二期及隐性梅毒为主。人群血清学监测未见梅毒感染率有增长趋势。男男同性性接触者和暗娼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6.98%和7.1%。结论天津市梅毒流行处于平稳状态。性病病例报告实行网络直报后,使得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增强。监测数据提示,急需在高危人群中开展广泛的梅毒筛查和治疗,以有效降低相关人群的感染率,进而控制梅毒的流行,促进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银川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梅毒、艾滋病预防知识及感染状况,为制定MSM人群的梅毒、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梅毒、HIV血清学筛查,比较MSM人群梅毒、艾滋病预防知识及梅毒、HIV的感染状况。结果梅毒和艾滋病预防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86.3%和97.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71,P<0.01);梅毒TP-ELISA初筛阳性检出率18.0%,HIV抗体确认阳性检出率3.8%,梅毒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HIV抗体阳性检出率(χ2=41.902,P<0.01);近6个月肛交性行为比例为91%。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为80.8%,近6个月与同性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4.8%。结论加强MSM人群梅毒、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加大100%安全套推广使用干预措施,减少梅毒、艾滋病在MSM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青年男男性行为者梅毒和HIV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合肥市青年男男性行为者(MSM)梅毒和HIV感染状况以及相关的因素,为对该人群进行梅毒与HIV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答者驱动招募、关键知情人介绍及在MSM网站上发布广告三种方法招募年轻的男男性行为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与HI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202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0.7岁,大学及以上学历占66.9%,在校学生为62.4%,63.4%的人自认为是同性性取向,26.7%的人自认为是双性性取向。HIV感染率为1.0%,RPR阳性率为7.0%,TPPA阳性率为13.1%。单因素2检验表明,曾进行过HIV检测、一生中肛交同性性伴4个以上与梅毒感染相关,2值分别为10.944与7.696(均P<0.01)。结论年轻的男男性行为者中梅毒感染情况严重,HIV在该人群中流行条件已经具备,急需在该人群中开展性病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干预,尤其要加强大、中学校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北京男男性接触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及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现状及相关高危因素,为疾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对北京MSM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高危性行为、相关病史等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HBV及梅毒检测。采用Epi Data 3.0 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SM人群的HIV抗体阳性率11.6%,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出现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占26.5%。多因素分析显示,较大的年龄、性伴不固定、无保护肛交、梅毒感染是HIV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性伴不固定、有性病史是乙肝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北京男男性接触人群有着较高的HIV及HBV感染流行率,应加强对该人群进行HIV和HBV防护知识宣传、限制性伴数量,控制梅毒现症感染可以有效控制HIV及HBV感染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200名女性劳教人员艾滋病知识及高危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女性劳教人员中梅毒、艾滋病的患病率和关于STD/AIDS的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情况,为探索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重庆市女子劳教所中新入所的200名女性劳教人员进行有关STD/AIDS的KABP问卷调查,资料经SPSS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0名劳教人员中共查出梅毒48例,患病率为24.0%,HIV感染者8例,患病率为4.0%,经静脉吸毒仍为主要的感染途径.对艾滋病性病的认知水平较高,但与性伴侣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低,每次都用安全套的仅占15.5%.与性伴侣发生性关系时不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是性伴侣不喜欢.结论梅毒在吸毒人员和卖淫妇女中的高患病率和HIV的流行,预示艾滋病正由吸毒人群向性乱人群蔓延,加强吸毒人群和性滥交者的综合监测和行为干预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马纪林  张雪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2):3980-3984
背景 梅毒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一期梅毒易合并和促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传播,可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传播的危险性增加3~5倍。近年来,我国梅毒报道病例数快速增长,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排序第3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之一。目的 了解2007—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以梅毒为主的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7年松江区报告和监测的梅毒病例资料,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共计报告梅毒8 546例,年均发病率为48.23/10万,其中一期、二期、隐性梅毒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4.14/10万、9.66/10万、24.33/10万。2007—2017年总体发病呈U型上升趋势,2016年为发病最高峰(68.17/10万),2007—2010年梅毒发病率年均下降了6.13/10万,2010—2017年年均增长5.64/10万。本组梅毒病例特点为:隐性梅毒占51.84%(4 430/8 546)、6~9月份为报告病例数高峰时段、以本地户籍〔57.65%(4 927/8 546)〕为主、男女性别比1∶1.06、20~59岁占梅毒病例的81.24%(6 943/8 546)。本市户籍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30∶1(特别是一期、二期梅毒性别比达1.73∶1);外省市户籍病例男性少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0.60∶1;女性感染较男性更为年轻化,20~49岁分别占74.75%(3 289/4 400)、56.82%(2 356/4 146)。男性一期梅毒〔35.50%(1 472/4 146)〕高于女性〔20.98%(923/4 400)〕,而女性二期梅毒〔20.02%(881/4 400)〕及隐性梅毒〔58.84%(2 589/4 400)〕高于男性〔19.83%(822/4 146)、44.40%(1 841/4 146)〕;一、二期梅毒本地病例以30~59岁〔59.06%(2 910/4 927)〕为主,外省市则以20~49岁〔85.24%(3 085/3 619)〕为主。结论 2007—2017年松江区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根据其特点,加强监测,规范梅毒的诊疗,加大性传播疾病防治宣传力度、提倡安全性行为,加强对女性及本市老年人口的筛查,控制梅毒的蔓延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的应用,并检验其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3月妊娠梅毒患者253例开展干预,随机分为观察组177例,运用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包括一对一的诊疗服务、健康教育咨询、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性伴通知、随访等干预策略;对照组176例,仅进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常规检查与治疗。观察妊娠梅毒患者的依从性及围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配合规范化治疗及健康教育干预的依从性[97.7%(173/177)]远高于对照组[79.5%(140/17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发生先天梅毒的同生儿12例,少于对照组的41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9.59,P〈0.01)。结论妊娠梅毒患者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的应用可提高妊娠梅毒患的依从性及降低围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率,对控制梅毒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