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仝国林 《中原医刊》2004,31(18):8-9
目的:临床评价围术期处理在小儿心脏直视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行心脏直视手术的108例10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围术期精心监护及加强治疗。其中室间隔缺损6l例,房间隔缺损39例,法鲁氏四联症6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结果:本组108例患儿,104例治愈,4例死于严重心力衰竭,死亡率3.84%。结论:围术期的精心监护和加强治疗对手术成功和术后恢复起着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抑肽酶在体外循环中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2 0 0 1年开始将抑肽酶应用于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CPB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应用抑肽酶为抑肽酶组 ,其中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2 2~ 5 5岁、体重 4 3~ 75kg。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 5例 ,联合瓣膜病 2例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1例。对照组 8例为随机选择一般资料相似的既往CPB心脏直视手术 (未用抑肽酶 )病例 ,其中男 3例、女 5例 ,年龄2 2~ 36岁 ,体重 4 2~ 6 3kg。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 5例 ,联合瓣膜病 1例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1例 ,先天性心脏…  相似文献   

3.
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体外循环 ,心脏直视手术技术日益完善 ,人们对采用小切口径路施行心脏手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右腋下小切口手术纠治先天性心脏病 ,有隐蔽性、美观、手术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本文作者在上海长征医院胸外科进修期间 ,护理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9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共 9例 ,男性 2例 ,女性 7例。年龄 4~ 2 3岁 ,平均年龄 8 5岁。房间隔缺损 5例 ,房间隔缺损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 1例 ,室间隔缺损3例。1 2 手术方法 患者取右侧垫高 6 0°左侧卧位 ,将右上肢上举屈肘固定在麻醉头架上。在腋中…  相似文献   

4.
我院 2 0 0 1年 1— 6月共行微创心脏手术 5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 ,男 32例 ,女 2 4例 ,年龄 2~ 6 0岁 ,平均 (2 3.2± 15 .8)岁 ,体重 12~ 81kg ,平均 (34.4± 12 .6 )kg。先天性心脏病 31例 ,心脏瓣膜病 10例 ,单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2例 ,并发瓣膜病 3例。术前心功能纽约心脏学会 (NYHA)分级Ⅰ级 33例 ,Ⅱ级 9例 ,Ⅲ级 14例。轻度肺动脉高压 10例 ,中度 31例 ,重度 15例。1.2手术方式 经胸骨下段部分劈开手术 2 5例 ,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 31例。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 (VSD)修补术 14…  相似文献   

5.
1997年 9月~ 1 998年 8月我们为 2 3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经右侧腋下胸部小切口(经肋间 )进行了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本文将着重介绍此种微创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技术及与之有关的问题。1 临床资料与方法对象 :1 5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5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2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法乐氏四联症 ,1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法乐氏三联症。其中男 7例 ,女 1 6例 ,年龄 1岁 8个月~ 6岁 6个月 ,体重 1 0~ 2 5公斤 ,身高 4 5~ 1 1 0cm。手术方法[1] :气管插管全麻 ,患者取左侧 60~ 90度卧位 ,双上肢自然放于头侧 ,右侧腋下小切口 ,皮…  相似文献   

6.
我院 1 993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对 6 7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患者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进行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7例 ,男 2 7例 ,女 4 0例 ,年龄 3.5~ 4 2岁 ,体重 9~ 4 8kg。全组患者均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活动后心悸 ,唇、指紫绀 7例。心前区均闻及收缩期杂音。术前均经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 ,诊断为室间隔缺损 1 3例 (其中合并主动脉窦瘤 9例、流出道狭窄 2例、二尖瓣裂 1例 ) ,房间隔缺损4 0例 (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 1 9例、房缺并动脉导管未闭 1例 ) ,肺动脉瓣…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25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处理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ASD+TR)6例;室间隔缺损(VSD)9例,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PH)5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MR)1例,合并TR 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合并肺动脉高压2例);法洛四联症(ToF)3例.结果死亡1例,24例治愈出院,随访1-38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手术时机的选择、满意的畸形矫治和合并肺动脉高压、房室瓣关闭不全的处理,积极的围术期心功能维护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随着手术技巧 ,麻醉方法 ,体外循环灌注技术以及术后监护处理方法的不断改进 ,心脏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1 ] 。但脑出血仍是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是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 1 986年 5月 - 2 0 0 3年7月我院收治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早期脑出血 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全组 6例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为 9~ 46岁(平均 3 5 4岁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 3例 (占5 0 %)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3例 (占 5 0 %)。全部病例术前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均无颅内出血史。 1例一月前…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8月-2007年12月全胸腔镜下行心脏手术35例,其中男6例,女29例,年龄2~54岁,体重9~56 kg.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房室间隔缺损2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7例.术前心功能2级20例,心功能3级15例.  相似文献   

10.
易祥英 《四川医学》2002,23(3):250-251
体外循环是用人工心肺机代替心脏的泵血和肺的气体交换功能 ,为心内直视手术提供必要的“无血”及“安静”条件的手术。我院自 1994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施行心内直视手术 95例 ,现将体外循环转流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5例心脏手术 ,其中男 4 2例 ,女 5 3例 ,年龄 3~ 5 4岁 ,体重 12~ 65 kg;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2 6例 ,室间隔缺损 4 9例 ,肺动脉狭窄 2例 ,法乐氏三联征 1例 ,主动脉窦瘤破裂 1例 ,三尖瓣下移畸形 1例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 11例 ,主动脉瓣置换 3例 ,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 1例 ;体外循环转…  相似文献   

11.
0 引言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畸形中常见的一种,由于胎儿的心脏在母体内发育有缺陷或部分停顿所造成.随着外科手术及术后监护技术的提高,近些年先心病在新生儿即施行手术根治,我院1998-11/1999-10共为5例新生儿实施心脏直视手术,术后患儿顺利康复.1 临床资料 本组5(男4,女1)例,年龄7~27(20±4)d,均为足月顺产,体质量3~5(3.6±1.1)kg.有4例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1例为法乐三联症,1例合并有动脉导管未闭.其中术前2例患儿出生后发育差,产后即合并新生儿肺炎,抗菌素治疗肺炎控制后转入我科,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  相似文献   

12.
王利会  边忠平  杜绍琴  余永昌 《医学争鸣》2002,23(20):1832-1832
1 临床资料 我院 1998- 0 1/ 2 0 0 1- 12共行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 5 8(男 34,女 2 4 )例 ,年龄 2~ 6 8(平均 14 )岁 ,体质量 11~ 78kg,占同期所有心脏直视手术的 18.9% .单纯房、室间隔缺损5 2例 ,心房粘液瘤 3例 ,右房血管肉瘤 1例 ,肺动脉瓣狭窄 1例 ,法鲁氏三联症 1例 .术前均可闻及心脏杂音 ,心电图或胸片有异常表现者 5 3例 ,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 .手术在静吸复合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 .根据术前病情及红细胞压积情况 ,分别采用全晶体液或晶、胶体液混合预充 ,对于估计手术过程简单 ,体外循环时间短者 ,不予降温 ,否则浅低温 (…  相似文献   

13.
右胸小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曾伟生  曹振飞  蒋仁超 《医学争鸣》2000,21(10):I220-I221
0 引言 我院自 1997- 0 8/ 1998- 12 ,对先天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应用右胸小切口和心脏不停跳法等微创技术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 40例 ,全部获得成功 .1 对象和方法 全组 40 (男 12 ,女 2 8)例 ,年龄 2~ 31岁 ,平均 10 .5岁 .先天性心脏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 14例 ,室间隔缺损 2 2例 ,部分型房室管畸形 1例 ,合并畸形有肺动脉瓣狭窄 ,右室流出道狭窄 ,部分肺静脉畸形引流各 1例 .风湿性心脏病3例 ,均为二尖瓣狭窄 ,其中 2例直视成形 ,1例换瓣 .所有病例均全麻 ,气管插管 ,右乳房下弧形切口 37例 ,右腋下直切口3例 .切口…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中护士与术者配合熟练与否事关手术速度与成功。我院自 1981~ 1998年共完成各种心内直视手术 10 0 0例。本文从此类手术配合技术方面进行了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0 0 0例 ,男 5 10例 ,女 490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 82 3例 ,年龄 1岁 5个月~ 5 2岁 ,平均 12 .5岁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15 3例 ,年龄 16~ 5 4岁 ,平均 33.9岁 ;心房粘液瘤患者 2 3例 ,年龄 19~ 6 2岁 ,平均 35 .6岁 ;冠心病患者 1例 ,年龄 5 2岁。1.2 手术方法 首先正中劈开胸骨 ,经升主动脉插入动脉灌注管 ,经右心房插入上下腔静…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成功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引言 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由于其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国内开展极少,死亡率高.1998-11-18/1999-10-15我们成功地开展了5例生后7~27d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术后均恢复顺利.1 临床资料 本组5(男4,女1)例新生儿,年龄7~27(20±4)d,体质量3~5(3.6±1.1)kg,均生后反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合并心衰,经体检发现有心脏杂音,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有4例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1例为法乐三联症,1例合并有动脉导管未闭.全组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矫治手术,分别进行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修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5kg以下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分析其可行性,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8月~2011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5kg以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6例,其中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6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3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21例;动脉导管未闭伴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及肺动脉重度高压2例;右室双出口2例;术前合并心功能衰竭12例、呼吸机辅助5例.术前准备1~7天,均急诊/亚急诊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中1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术后一周突发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急性左心衰竭;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第三天因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死亡.34例痊愈出院,无远期死亡.围术期发生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2例,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2例,肺动脉高压危象5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功能障碍1例,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4例.结论:低体重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必须树立危重意识,术前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改善患儿的整体状况,术中注重心肌的保护和精细操作达到满意的畸形矫治,围术期监护应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浅低温体外循环 (CPB)心脏不停跳与中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手术前后的脑电图(EEG)变化 ,探讨心脏不停跳技术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择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5 2例 ,分为A组 (n1 =2 6 ) ,在中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施行开心手术 ;B组 (n2 =2 6 ) ,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施行手术。两组患者术前进行脑电图检查 ,无脑电图明显异常者 ,术后 7d复查EEG ,比较分析两组术后EEG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 1周EEG的异常率A组6 5 .4 % ,B组 6 9.2 % ,较术前明显变差 (P <0 .0 1 ) ;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接受开心手术的先心病患者手术后EEG的异常率较风心病患者术后EEG的异常率高 (P <0 .0 5 )。结论 采用本院改进的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法与常规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相比没有增加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开心手术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脑组织的影响较成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重  相似文献   

18.
王济峰  石喜之  贾存玮  黄兰玲 《医学争鸣》2002,23(23):2181-2181
1 临床资料 ①选择 4 0例非紫绀型先心病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对象 ,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心脏停跳组 (Ⅰ组 )和心脏不停跳组 (Ⅱ组 ) .Ⅰ组 :2 0 (男 9,女 11)例 .年龄 4~ 17岁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15例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2例 ,肺动脉狭窄 3例 .Ⅱ组 :2 0 (男 12 ,女 8)例 ,年龄 6~ 2 5岁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7例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10例 ,室缺合并房缺 3例 .两组术前均未用强心、利尿药及其他药物 ,术前心功能Ⅰ~Ⅱ级 .②手术方法 ,两组均采用胸部正中切口 ,氧合器内预充常规晶体液加全血或血浆 .在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  相似文献   

19.
王咏  肖颖彬  陈林  钟前进  王学锋  刘梅 《重庆医学》2003,32(12):1673-1675
目的 观察和研究血浆中S 1 0 0b蛋白及脑电图 (EEG)在浅低温体外循环 (CPB)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手术期的变化。方法 选择接受择期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2 0例 ,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施行手术 ,所有患者在术前 (a点 ) ,CPB开始后 2 0min(b点 ) ,CPB结束后 6 0min(c点 )和术后 1d(d点 )及术后 7d(e点 )采取血样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单克隆双抗体夹心法 )测定血浆中S 1 0 0b蛋白含量。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 1、7d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 CPB开始后 2 0min所有患者血浆中的S 1 0 0b均明显升高 ,而且一直持续到术后 1d仍高于术前水平 (P <0 .0 1 ) ;术后 7d恢复至术前水平 (P >0 .0 5 )。术前所有患者EEG均正常 ,术后 1d患者EEG的异常率为 90 % ;术后 7dEEG异常率为 6 5 %。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脑组织损伤。S 1 0 0b和EEG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脑组织在心内直视手术中所受的影响 ,对临床上诊断和治疗心内直视手术造成的脑损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院ICU病房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共开展心脏直视手术 6 3例 ,术后均施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来检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及进行静脉输液、输血等。现将 6 3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该组心脏病患者 ,男 2 7例 ,女 36例 ,最大年龄 5 7岁 ,最小年龄 4岁 ,其中室间隔缺损 2 2例 ,房间隔缺损 15例 ,法乐氏四联症 11例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15例。本组患者均在心脏直视手术下行畸形矫治术 ,术后均行深静脉置管术。其中行颈内静脉置管者 5 3例 ,锁骨下静脉置管者 10例。置管时间最短 2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