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阴阳学说、脏腑学说、诊断疾病、应用中药治疗及历代对“润”态的重视五个方面,探讨了“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物质性的,一切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生命也不例外。各种物质的运动都有一定的形式。然而,生活物质的运动形式与非生活物质不同,具有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以及自我更新之特点。这种特殊运动形式,生物学上称之为新陈代谢,中医学则以升降出入概之。它是建立在人体脏腑组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气化而实现的。 1.“气”之渊源 考“气”字,从“气”从“米”。依汉字起源于象形字意讲,“气”显然是指各种营养物质。依哲理,“气”之概念渊源于中国古典自然哲学,并且始终作为一个重要命题来论述的;亦为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信奉天神创世的唯心主义激烈争论之焦点。战国未期荀况继承了前人论述的元气论,并进一步提出自然界的起源是:“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以及“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王制》)。从而说明:万物之生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微观研究在现代中医学中的地位,提出“宏观辨证、微观调整”和“微观辨证、宏观调整”的现代中医学的处方原则,为临床新药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思路和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中医文献及文献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中医文献是完善中医教材的源泉、临床证治的基础、中医科研的前提,是医史、各家学说和医古文研究的主要素材。中医文献学是中医各科的基础,是继承发扬中医学术的关键和创立现代中医学的桥梁。鉴于中医文献和文献学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在中医院校开设中医文献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是传统医学,中医文献是中医学传统性的主要体现之一。在中医学历史上,文献与文献的整理研究是一道特有的风景,并与中医学术发展密切相关。文献具有见证历史、承载学术、指导当代、奠基未来的价值,文献的发现具有研究的性质,文献不仅承载着前代的成就,也注入了新的思想。本文试对中医文献的性质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进行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学术体系。师承教育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种文明。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离不开中华文化师承教育的特点。中医药学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师徒传承这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师承遵循中医药学发展规律,是中医学教育的主导模式。中医师承是造就名医的摇篮,是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师承是造就名医的摇篮,是理论与实践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中医师承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回归,引领东方文化的主流。目前要做好中医传承工作,不仅要从中医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着手,更要把师承教育放在中医药学发展创新的国家战略高度上来进行。在传承中善于融合自然、人文科学等发展创新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传承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医五行学说将五味归入人体五脏。本文根据五味生克乘侮规律与五味作用探讨了五味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用药、养生康复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和法为中医传统的治疗“八法”之一,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和法能调整人体功能,使之归于平复之意,用于治疗脏腑气血阴阳不和,或寒热失调,虚实夹杂的证候,故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气血不和、营卫不和等等,都可用和法治之。笔者对和法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的角度讨论了形象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中医学的发展形成依赖形象思维,以观物取象为方法,用阴阳五行为依托,将物、脏脏等相贯连,形成一整套的理论。其特点有三:一是直观性,二是集合性,三是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诊治技术实践在中医学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基本理论多是临床实践经验的抽象概括,与诊治技术实践密切相关。因此,无论是传授还是学习中医学理论,都应紧密结合中医学诊治技术的实践。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结合20余年的临床教学经验,谈谈中医学诊治技术实践在中医学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数学方法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内容的辨证性,可为自然科学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因此,数学在包括中医学在内的各种学科都有广泛的运用。1.阴阳学说——二进制的运用 阴阳学说对中医基础,临床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从哲学上说是辨证的对立统一、从数学角度则为二进制。在上古时代,古人结绳记事就有了阴阳概念。古人用“--”表示阴,用“——”表示阳。这符号称为“爻”。而卦就是从爻相交错而变生。  相似文献   

13.
中和平衡论思想源于《周易》,并运用于中医学,贯穿于中医的理、法、方、药之中,指导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医学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至今对中医、西医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医学在口腔牙周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200例牙周病患者,分别行局部刮诊配合中、西医两种疗法.结果 局部刮诊配合中医治疗优于局部刮治配合西医治疗.结论 中医学在牙周病治疗中是一种可推广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举例阐述了五行生克规律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并滋养了中医学,其中道家在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道家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及思维方法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本文从中医学基本规律、藏象理论的形成及发展、中医学方药学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孝”在中医学中不仅是一种伦理原则,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孝伦理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对中医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它是医学研究与实践的内在动力,“尊生贵体”的源泉体悟,“医乃仁术”的逻辑根据,实践创新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又有阻碍作用,它是中国医学与哲学未分化的文化因素,阻碍中医解剖学发展的伦理因素,造成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发展不平衡的思想根源,作为“医乃仁术”的根基存在着厚此薄彼的局限。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在其创立、发展过程中对中医学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中医学理论和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儒家经典《易经》对中医"阴阳学说"的影响、儒家经典《尚书》对中医"五行学说"的影响、儒家思想"中庸之道"对中医"动态平衡"的影响、儒家思想"天人合一"对中医"整体观念"的影响、儒家思想"仁道观"对中医伦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大量的"隐"证面前,传统中医学辨"证"将很难下手,必须由单一的辨证施治发展为既能辨证又能辨"隐"施治,才能使中医学开辟出另一片河山,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因此,笔者提出了辨"隐"施治的全新概念[1].  相似文献   

20.
试论《黄帝内经》在中医教育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黄帝内经》在中医教育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何文彬(南京中医学院210029)主题词《内经》,中医学/教育1《内经》全面的医学观点,奠定了后世中医教育的广阔范围.《内经》阐述的医学观点十分全面.首先,《内经》认为医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到机体生、长、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