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32例VSD合并PH的婴幼儿,在中低温下行VSD修补术,术前给予患儿间断或持续吸氧,术中加强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术后合理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术后应给予强力抗生素控制感染,并适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结果 32例VSD合并PH婴幼儿术后因肺部感染、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例,余肺不张2例,肺炎3例,低心排2例,胸腔积液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6~12个月,患儿生长发育明显改善,无远期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全面的围手术期处理是VSD合并PH患儿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修补体会。方法对58例VSD合并肺高压的婴幼儿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行手术治疗术中术后加强心肌保护和呼吸道管理。结果本组56例患儿痊愈出院,治愈率96.6%。随访半年~6年,身体发育良好,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2例术后3d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3.4%。结论婴幼儿VSD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积极早期手术。围术期的心肌保护和呼吸道处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游庆军  蒋锡初 《江苏医药》2005,31(11):854-855
目的 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处理经验。方法 对19例10kg以下婴幼儿VSD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膜周部VSD15例(78.9%),漏斗部VSD4例(21.1%),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3例(68.4%),VSD合并主动脉导管未闭1例(5.3%),VSD合并主动脉缩窄1例(5.3%)。全组患儿均在心肺转流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结果 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患儿术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致死,病死率5.3%。结论 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避免心肌灌注损伤,术后恢复快,适用于低体重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病例。合理的病例选择、熟练的手术操作、加强围术期处理、术中注意彻底排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492例3-36个月的婴幼儿VSD修补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全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49例(9.9%),心律失常43例(8.7%),肺动脉高压危象22例(4.4%),残余VSD16例(3.2%)。手术死亡26例(5.2%),主要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严重心律失常。结论:只要正常掌握手术时机,完善手术操作,采用肺动脉监测等监护措施,及时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婴幼儿期施行VSD修补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婴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7年1月~10月共收治婴儿VSD伴重度PH 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3~11月,平均(7.0±2.9)月,体重3.9~8.0kg,平均(6.5±1.2)kg.所有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果:本组术后无死亡.术后并发症9例.其中低心排2例,心律失常2例,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2例,二重感染1例.术后1月复查彩超,除4例有轻度PH,其余肺动脉压均恢复正常.所有志儿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精心的术前准备、术中减少体外循环损害、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适宜的血流动力学支持和适当机械通气是婴儿VSD合并重度PH患儿成功治疗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儿童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315例VSD合并PH患儿接受了心内直视手术,占同期VSD手术总数的31.1%,其中轻度123例,中度95例,重度97例。结果 围术期死亡4例(4.44%),远期死亡2例(0.63%)。年龄≤1岁、体重≤7公斤患儿病死率分别为14.29%和14.71%。年龄>3岁、体重>10公斤者则分别为3.08%和2.61%;97例重度PH患儿围术期死亡8例(8.25%),远期死亡2例(2.06%);手术病死率与PH程度、年龄、体重、主动脉/肺动脉直径比等呈明显相关。结论 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术中避免右室切口、保护术后心功能和术后PH的适当处理,同时加强科普科普宣传教育有其特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期的监测护理要点。方法:通过总结分析2005年4月-200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8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围术期监测护理过程,评价围术期监测护理措施的合理有效性。结果:128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经本院围术期监测护理,122例患儿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5.3%,围术期死亡6例,占收治患者总数的4.7%。结论:有效的监测护理可以提高医疗效率,降低患儿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国庆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133-134
目的:总结对38例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围术期呼吸管理。方法:术前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护理,积极控制感染,吸氧,控制肺动脉高压,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本组患者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直视手术,术后全部患儿选用美国BP760呼吸机,机械通气方式选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结果:38例患儿中,术后发生肺不张3例,占7.9%;1例气胸,占2.6%;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4—25h,患儿全部痊愈。结论:合理使用呼吸机支持治疗,积极控制肺部感染,控制肺动脉高压,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0kg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45例10kg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Ⅰ期矫治术。结果本组术后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肺炎12例,心律紊乱2例,切口感染3例,右室流出道血栓1例,术后早期复查彩超,无残余分流,心功能及瓣膜关闭均正常,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2个月~1年,无其他并发症和死亡,均生长发育良好,心功能Ⅰ级。结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低体质量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应尽早手术根治,术中减轻体外循环损伤及注重脏器功能保护,术后加强呼吸道的管理、预防低心排和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是降低并发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1岁以内患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手术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自1999年2月~2004年11月我院356例1岁以内VSD伴PH患儿均于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VSD修补术。根据彩色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压力分三度:30mmHg≤SPAP〈50mmHg为轻度;50mmHg≤SPAP〈70mmHg为中度;SPAP≥70mmHg为重度,其中轻度151例,中度134例,重度71例(双向分流10例,均以左一右分流为主);年龄1~6个月134例,6~12个月222例;体重≤5kg48例,〉5kg208例。结果年龄1~6个月死亡5例(3.75%),6~12个月死亡3例(1.4%)、体重≤5kg死亡3例(6.2%),〉5kg死亡5例(2.4%);轻度pH患儿死亡1例(0.7%),中度pH患儿死亡2例(1.5%),重度pH患儿死亡5例(7%),、舍并严重低心排者4例,其中3例死于围术期.1例自动出院;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者3例,均治愈;合并肾功能衰竭者3例,其中1例通过腹膜透析治愈,2例死亡;合并肺不张行再次气管插管2例均治愈;因术中腔静脉引流不畅造成多脏器水肿而死亡1例手术病死率与pH程度、年龄、体重、合并症等呈明显相关.结论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术中引流通畅以及正确的术后处理,术前、术后适当控制肺动脉压力及超滤亦可减轻心脏负担,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低体重婴儿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连续57例体重小于5kg婴儿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VSD+PH)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8-03~2003-03手术治疗5kg以下婴儿VSD+PH57例,术前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长时间对症治疗心衰仍无改善者行急症手术。在中度低温(肛温26~28℃)体外循环下行VSD及合并畸形修复,术后早期彻底镇静,给予压力控制(PC)机械通气模式,动脉血PaCO2维持25~35mmHg,拔除气管插管后加强体疗,防止肺部并发症及肺高压危象。结果早期(术后30d)死亡2例(3.5%)。早期并发症5例:2例残余漏,2/6级收缩期杂音,1年后自愈;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无临床症状,未予处理。55例存活者随访2~60个月,体重及活动量均有增加,智力正常,心功能Ⅰ~Ⅱ级,无晚期并发症及晚期死亡。结论低体重婴儿VSD+PH特别是心衰难以控制者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心间隔缺损并双向分流患儿的围术期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成活率。方法 随机选择 32例拟行手术治疗的心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 4个月~ 12岁 ,平均 4 3岁 ,体重 4 5~ 2 7kg ,平均 9 6kg,≤2岁者 18例 ,>2岁者 14例 ;单纯室间隔缺损 16例 ,室间隔 +房间隔缺损 5例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7例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3例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 1例。术前采用合适的药物治疗 ,控制肺动脉压达满意水平 10~ 15d ,术后坚持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 ,以维持适宜的血气指标在满意的水平。结果 本组 32例 ,治愈 2 9例 ,术后并发肺高压危象 9例 ,右心功能衰竭 3例 ,频发室性早搏 3例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4例 ,共死亡 3例。结论 对心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者的围术期综合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苏瑛  刘桂英  李佳 《中国医药》2013,8(3):302-304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急诊病例临床特点、抢救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对2011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科急诊就诊的1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总结分析,包括急诊的症状、体征、治疗方法和转归。结果以感染为急诊症状患儿78例,缺氧发作10例,心力衰竭9例,以其他症状就诊13例。死亡6例,其中4例以心跳、呼吸停止为急症首发症状,另2例分别以咯血、惊厥为急诊首发症状。急诊明确感染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抗感染,高热患儿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赖氨匹林降温。对于喘憋、咳痰患儿给予吸氧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治疗。惊厥患儿急诊予吸氧、镇静。心力衰竭患儿均予吸氧、镇静、静脉使用利尿剂,4例(完全心内膜垫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室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2例)加用米力农0.25—0.5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4—6h,病情平稳后收住院。9例缺氧发作患儿经吸氧、10%水合氯醛灌肠治疗后缺氧发作缓解,另1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吸氧、10%水合氯醛灌肠治疗无效,先后予5%NaHCO。纠正酸中毒,前列地尔[5ng/(kg·min)泵入],症状缓解。4例心跳、呼吸停止患儿,立即予心肺复苏及相关药物,3例肺动脉高压并发咯血的患儿加用波生坦治疗。104例患儿急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6例死亡。结论伴发感染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急诊就诊最常见的原因;伴发喘憋者异丙托溴铵雾化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心力衰竭的患儿可应用米力农,肺动脉压高致缺氧发作不缓解,应用前列地尔可以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4.
方恒晓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2):185-186
目的:探讨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50例联合瓣膜病患者进行联合瓣膜置换术,加强围术期的处理,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全组50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由于低心排和肾功能、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可见明显的房室缩小,二尖瓣瓣口面积增大,主动脉瓣瓣口峰值跨瓣压差减小,肺动脉收缩压降低,改善了心功能,心功能恢复至Ⅰ级40例,Ⅱ级6例,Ⅲ级2例。结论:加强联合瓣膜置换手术的围术期处理,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指证。方法采取中低温体外循环常规停跳修补室间隔缺损144例,并同期纠治其它心内畸形36例。结果治愈140例(97.2%),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4例。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掌握其手术指证,是手术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统计分析1619例婴幼儿围手术期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死亡68例,死亡率4.2%,术后发生并发症190例,发生率11.7%。结论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围手术期的治疗重点在于输液成分和量的控制、呼吸道的管理以及心功能维护、防止多器官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带蒂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收治的32例外伤性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VSD技术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皮瓣移植修复,根据皮瓣移植情况予以量化制定循序渐进、系统的、全面的标准化护理干预,包括全面病情评估、VSD负压引流术护理、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和术后皮瓣血运及血管危象的监测,以及院外延续功能护理干预.以结合规范护理干预模式,评估术后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率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受区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3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 ~13个月,平均10.5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耐磨;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10 mm.术后行走踝关节功能良好,负重区无皮肤破损.结论 应用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转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予以标准、规范的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贯穿于整个治疗护理全过程,可有效避免血管危象的发生,指导配合康复锻炼,以利于踝关节远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总结23例肺大疱肺减容术病人肺功能对围术期的影响和治疗经验。方法 通过通气障碍程度、围术期血气分析的观察.分析手术的适应症、肺减容术的范围、围术期应采取的措施。结果 23例肺减容术病人,单肺叶手术15例(15/23),多肺叶手术8例(8/23).慢支肺气肿病人19例(19/23),术后应用呼吸机13例.发生呼吸衰竭例,全组病人无死亡。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与肺功能障碍程度、手术范围、抗菌素的应用关系密切。结论 肺减容手术可改善病人呼吸功能,适当的选择手术指征,强化呼吸道管理,合理使用呼吸机可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椎脊髓损伤患者围术期呼吸道管理方法.方法 对2009年6月-2011年4月收治的42例颈椎脊髓损伤实施统一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术前科学评估、实施呼吸功能锻炼及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术后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 40例呼吸功能完全恢复,2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做好颈椎脊髓损伤患者围术期呼吸道管理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窦瘤37例资料。结果 36例患者手术治疗成功,围术期无并发症,康复出院;术后患者心功能改善,达到Ⅰ-Ⅱ级;主动脉窦瘤补片无残余分流。1例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衰、呼吸衰竭,术后第17天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出院。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窦瘤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