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中纤维蛋白原(Fig)、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106例经OGTT试验确诊的糖耐量减低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A组),单支冠脉病变组(B组),多支冠脉病变组(C组),分别测定3组血中Fig,GHbA1c水平。结果:B组中的Fig、GHbA1c水平较A组升高(P〈0.05),C组中的Fig、GHbA1c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0.01),并且C组中的Fig水平较B组升高(P〈0.01),C组中的GHbA1c水平较B组升高(P〈0.05)。A组血浆中Fig与GHbA1c之间无相关性(P〉0.05),B组血浆中Fig与GHbA1c之间有相关性(P〈0.05),C组血浆中Fig与GHbA1c之间有相关性(P〈0.01)。结论:糖耐量减低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GHbA1c及Fig水平明显升高,且二者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GHbA1c及Fig水平可用于评价糖耐量减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年男性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证实的32例冠脉粥样硬化者(冠脉狭窄〈50%)、86例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50%),并选30例冠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进行血清脂联素的测定,同时检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血浆胰岛素水平(FINS)、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等相关指标,计算HOMA-IR指数。结果冠心病组及冠脉粥样硬化组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尸〈0.01),冠心病组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冠心病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1)。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三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单支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P〈0.05),而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负相关(r分别为-0.291、-0.221,P〈0.05),与HORA-IR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476,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RA-IR指数是影响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最重要因素(r^2=-0.46,P〈0.01)。结论脂联素参与中年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降低,且其浓度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选取了2012年3月~2013年11月本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冠脉造影病变者64例,设为观察组,另外选取体检健康者及冠脉造影正常者52例为对照组,然后分别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血尿酸水平,并探讨观察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程度。结果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Hcy水平、血尿酸水平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冠脉狭窄程度越高,血清Hcy水平、血尿酸水平也越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关系,在冠心病及冠脉造影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刘晓玲 《河北医药》2016,(22):3437-3439
目的: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根据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情况分为单纯高脂血症组( n =57)、单纯高尿酸血症组( n =94)、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组( n =110)、无高脂血症和高尿酸组( n =145)。所有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n =289)和非冠心病组( n =117),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同时冠心病组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两者存在交互作用,OR值>1。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冠心病患者的冠脉Gensini评分显著升高,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和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存在趋势性增高。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的可能性较大,关注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情况,利于评估冠心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脉钙化的临床意义及冠脉钙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01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CT血管造影(CTA)及冠脉钙化积分检查,收集患者合并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钙化阴性组相比,钙化阳性组年龄、性别、危险因素个数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钙化阴性组冠脉CTA完全正常229例,检出软斑块63例,其中12例(19.1%)至少有中度以上病变,5例(7.9%)存在〉50%狭窄,1例(1.6%)有重度以上病变。结论冠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冠心病的发生,对冠心病的诊断还应结合其他危险因素及冠脉CTA等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6.
陈振飞  罗春苗  张静 《安徽医药》2013,17(6):987-988
目的探讨血清HbA1c水平和冠心病患者病变复杂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16例冠脉造影患者,根据病史分为单纯冠心病组(n=46)、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n=38)及对照组(n=32),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31)、双支病变组(n=27)和多支病变组(n=23)和对照组(n=35),根据冠脉造影行Gensini评分。比较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血清HbA1c水平病变组间有差异,随着冠脉程度增加,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314,p0.001)。结论 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危险因素有相关性,对冠心病患者的病变预测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168例行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NGT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DM组)40,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IGT组)45例。所有患者均检测血糖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作为评估糖代谢的标准。对其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中冠状动脉病变侵犯左主干和前降支的比例高,发病年龄较血糖正常组低,糖尿病组和糖耐量异常组的冠状动脉病变中多支病变和重度病变发生率高(P〈0.05),单支病变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广泛且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探究。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术的193例冠心病患者,按照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成冠心病a组(122)、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b组(39)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c组(32)。结果在钙化指数、总狭窄指数、血管病变支数以及各支狭窄指数方面,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钙化指数方面,c组与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总狭窄指数方面,c组与b组明显要比a组高,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发冠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就是肥胖、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胰岛素抵抗等,所以要对糖耐量异常患者加强冠心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醛固酮、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48例和ACS组112例.冠脉造影检查前于升主动脉根部采血标本,测定醛固酮、PAI-1水平,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析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按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 积分)将入选病例分为低、中、高分三组,观察Gensini积分高低与血浆醛固酮、PAI-1水平的关系,并分析醛固酮、PAI-1对ACS患者经皮腔冠脉内介入治疗(PCI)后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ACS组患者血浆醛固酮、PAI-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2)随Gensini积分升高,患者血浆醛固酮、PAI-1水平亦明显升高,三组患者血浆醛固酮、PAI-1水平:高分组〉中等组〉低分组(均P〈0.05).(3)ACS组患者血浆醛固酮与PAI-1呈显著性正相关(r=0.213,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醛固酮、PAI-1是ACS患者PCI术后30 d内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ACS患者血浆醛固酮、PAI-1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醛固酮与PAI-1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对ACS患者PCI术后的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酸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酸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65例2型糖尿病及157例非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50%者确诊为冠心病组,冠脉造影未见狭窄者为冠脉正常组。再按照病变血管严重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3组。糖尿病患者按照上述条件分组,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及尿酸、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78.46%,冠脉复杂病变的比例为72.55%,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降低,尿酸升高,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双支、三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降低,尿酸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降低、尿酸升高,且胆红素降低、尿酸升高程度与冠脉病变复杂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1.
陈益友  项方羽  胡金加 《中国药房》2009,(14):1096-1097
目的:评价马来酸桂哌齐特与硫酸镁联合应用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疗效。方法:160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Ⅰ、Ⅱ、Ⅲ,各40例。对照组给予止血、脱水、激素及促神经功能恢复药等常规治疗;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Ⅰ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组Ⅱ给予硫酸镁、治疗组Ⅲ联合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和硫酸镁,均12h1次,连用14d。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后3、7、14d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观察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在CVS发生、大脑中动脉血流速率的变化、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预后方面,治疗组Ⅲ与对照组、治疗组Ⅰ、治疗组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与硫酸镁联合应用不仅能降低CVS的发生率,而且能减轻CVS的严重程度,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分别注入顺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及二者联用,每周1次,3周后评价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在治疗胸水有效率方面,Ⅰ、Ⅱ组分别与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7;P=0.020),Ⅰ组与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715);在生活质量改善率方面,Ⅰ、Ⅱ组分别与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6;P=0.048),Ⅰ组与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918)。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不增加化疗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单侧连续腰麻(UCSA)用于高龄老年冠心病人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老年冠心病人60例,随机分成UCSA组(I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组(Ⅱ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均选择L2~3为穿刺点.I组患肢在上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插入Spinocath导管,注入0.375%左布比卡因轻比重液1 ml.Ⅱ组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1.5%利多卡因试探剂量3 ml.然后追加注入0.5%左布比卡因8 ml.观察两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平面扩散范围、运动神阻滞程度,监测记录麻醉前后各时点MAP、HR、sp02变化及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Ⅱ组比较,I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改良Bromage评分升高(P<0.05);术中心肌缺血、复杂性室早、低血压及心率缓慢发生率降低(P<0.05);与T0比较,I组MAP、HR、Sp02在麻醉后各时点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MAP在T4~7、HR在T4~5、Sp02在T5~6降低(P<0.05).结论:UCSA起效快,阻滞完善,循环功能较平稳,是高龄老年冠心病人股骨头置换术的一种较好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左辉  郑文奎  靳小石  赵树恩 《河北医药》2009,31(22):3030-3032
目的观察椎间盘突出症大鼠血清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C组)、实验3d组(T3组)和实验6d组(T6组)。T3组和T6组硬膜外腔注射20μl自体髓核混悬液和2%利多卡因30μl,C组硬膜外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20μl和等量2%利多卡因。T3组观察3d,T6组和C组分别观察6d后剖胸取心室血2ml,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T、CGRP的水平。结果T3组和T6组血清ET、CGRP水平高于C组(P〈0.05或〈0.01)。结论ET、CGRP在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丛蓓  张小冲  李明生  姜涵 《现代医药卫生》2014,(10):1473-1474,1476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2013年临床拟诊为CHD患者120例,按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结果分为阳性组(70例)和阴性组(50例),阳性组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5例)和多支病变组(21例)。结果冠状动脉CTA阴性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为(389.4±115.9)pg/mL;冠状动脉CTA阳性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为(881.6±670.6)pg/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P〈0.01)。冠状动脉CTA阳性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各组血浆NT-proBNP水平逐渐增高。冠状动脉CTA阳性组各亚组即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之间、双支病变与多支病变组之间、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组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7.5、8.5,P〈0.05或0.01)。结论 CHD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其血浆NT-proBNP水平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6.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符合条件的168例老年(年龄〉65岁)患者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冠状动脉CT造影。根据狭窄程度分为3组:A组64例,血管狭窄程度〈25%;B组38例,狭窄程度25%~49%。C组66例,至少一支血管狭窄〉50%。采空腹时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血清总胆红素高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及C组之间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单支病变与三支及以上病变的总胆红素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越低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有防止冠状动脉硬化的作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腺苷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18例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6例,分别为对照组(Ⅰ组)、腺苷停搏液组(Ⅱ组)、预处理组(Ⅲ组)。测定围术期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术中取右心房心肌组织观察心肌缺血前后超微结构改变。观察心脏停跳时间、自动复跳率、术后拔管时间。结果Ⅰ组心脏停搏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主动脉开放后10m in,cTnI、IL-10Ⅰ组高于Ⅱ组与Ⅲ组(P〈0.05),术后1dⅠ组IL-6高于Ⅱ组与Ⅲ组(P〈0.05)。超微结构观察Ⅰ组心肌损伤程度较Ⅱ组、Ⅲ组重。结论腺苷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泊酚(P)、芬太尼(F)联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K)全凭静脉麻醉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乳腺区段切除手术病人75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组I:P+F;组Ⅱ:P+K和组Ⅲ:P+F+K。麻醉诱导:静脉注射(iv)注丙泊酚(1.5±0.3)mg/kg,2min后组Ⅰ iv芬太尼3μg/kg;组Ⅱiv氯胺酮1mg/kg;组Ⅲ iv氯胺酮0.4mg/kg,芬太尼1μg/kg。麻醉维持:恒速输注丙泊酚,酌情追加芬太尼和氯胺酮。结果:组Ⅲ术毕苏醒时间与组Ⅱ相比明显缩短(P<0.05)。组Ⅲ芬太尼用量与组I比明显减少(P<0.05)。组Ⅲ氯胺酮用量比组Ⅱ比明显减少(P<0.05)。组I和组Ⅱ术中发生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明显高于组Ⅲ(P<0.05)。组Ⅱ术中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术前及组Ⅲ(P<0.05)。组Ⅱ苏醒期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组Ⅲ。结论:丙泊酚、芬太尼联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是一种较为良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共210例,并将其分为4组,其中,非冠心病组93例,稳定型心绞痛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5例。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清GGT、FBG、TC、TG、LDL—C、hs—cTnI水平,并分析检测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血清FBG、TC、TG、hs—cTnI、GGT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GGT与FBG、TC、TG、LDL—C、hs—cTnI及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GGT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血清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伴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对照组及冠心病人群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1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探讨冠心病患者HDL-C、ApoA1、MCP-1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8月于本科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患者195例,入院前均未行调脂治疗。按冠脉造影或冠脉CT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45例,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109例。入院当时检测血清脂因子、FIB、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的MCP-1增高,HDL-C、ApoA1降低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MCP-1升高,并且与冠脉严重程度呈正相关;HDL-C、ApoA1水平与冠脉严重程度负相关。表明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上述指标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